菲律宾第二共和国
菲律宾共和国 フィリピン共和国 Repúbliká ng Pilipinas | |||||||||
---|---|---|---|---|---|---|---|---|---|
1943年—1945年 | |||||||||
格言:“和平、自由、正义” (Kapayapaan, Kalayaan, Katarungan) | |||||||||
国歌:《亲爱的土地》与《新菲律宾建立颂》 | |||||||||
地位 | 大日本帝国扶持的傀儡政权 未被国际普遍承认的历史政权 | ||||||||
首都 | 马尼拉 (1942-1945) 碧瑶 (1945) | ||||||||
常用语言 | 他加禄语 | ||||||||
政府 | 威权主义一党制共和国 | ||||||||
总统 | |||||||||
• 1943–1945 | 何塞·帕西亚诺·劳雷尔 | ||||||||
历史时期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
• 建立 | 1943年10月14日 | ||||||||
• 终结 | 1945年8月17日 | ||||||||
面积 | |||||||||
1946年 | 300,000平方公里 | ||||||||
人口 | |||||||||
• 1946年 | 18846800 | ||||||||
ISO 3166码 | PH | ||||||||
|
菲律宾第二共和国,正式名称为菲律宾共和国(他加禄语:Repúbliká ng Pilipinas),是日本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击退美军、占领菲律宾群岛以后,所扶植的一个傀儡政权。政府设有外交、财政、司法、公共工程与交通、农业与自然资源、卫生与公共福利等部,均由日本顾问负责领导。
历史
建立
太平洋战争中,日军入侵菲律宾并逼近马尼拉,菲律宾自治领总统曼努埃尔·奎松宣布马尼拉为不设防城市并流亡。日本军队于1942年1月2日进入该市。1942年5月6日,日本占领菲律宾全境。1943年6月,日军军官本间雅晴解散菲律宾自治领,建立“菲律宾行政委员会”作为临时政府。1942年12月8日,菲律宾执行委员会通过法令解散一切现存政党,建立“新比岛建设奉仕团”(他加禄语:Kapisanan sa Paglilingkod sa Bagong Pilipinas,KALIBAPI)规划执政方案。[1][2]1943年5月6日,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东条英机访问菲律宾,同意给予菲律宾独立,作为日本“大东亚共荣圈”的一部分。[3]
1943年6月29日,新比岛建设奉仕团组织建立菲律宾独立准备委员会,[2]起草宪法。[4]1943年9月,新宪法批准通过,[5][4]成立菲律宾国民议会,选举何塞·帕西亚诺·劳雷尔为总统。同年10月14日,劳雷尔宣誓就职,菲律宾第二共和国成立。在第二共和国的成立典礼上,菲律宾第一共和国总统埃米利奥·阿奎纳多和军官阿特米奥·理查德升起了菲律宾第一共和国的旗帜,这面旗帜被沿用作为菲律宾第二共和国的国旗。同日,菲律宾与日本签署《菲日同盟条约》。[3]
终结
1944年9月22日,何塞·劳雷尔宣布菲律宾戒严。[6]同年9月23日向英、美宣战。[7]旋因美军在仁牙因湾登陆,山下奉文遂将共和国政府要员撤至碧瑶市。[8]1945年8月17日,劳雷尔在东京宣布第二共和国正式解散。[8]
政府
内阁
职务 | 姓名 | 任期 |
总统 | 何塞·P·劳雷尔 | 1943–1945 |
部门专员 | 豪尔赫·B·巴尔加斯 | 1943-1945 |
财政部长 | 安东尼奥·德拉斯阿拉斯 | 1943–1945 |
外交部长 | 克拉罗·雷克托 | 1943–1945 |
司法部长 | 昆汀·帕雷德斯 | 1943–1945 |
教育部长 | 卡米洛·奥西亚斯 | 1943–1945 |
农业与自然资源部长 | 拉斐尔·阿鲁南 | 1943–1945 |
卫生与公共福利部长 | 埃米利亚诺·蒂罗纳 | 1943–1945 |
外交
1943年10月,日本和法西斯盟友先后承认菲律宾第二共和国。
- 日本:1943年10月14日[9]
- 满洲国:1943年10月15日[9]
- 缅甸国:1943年10月16日[9]
- 德国:1943年10月16日[9]
- 中国(汪精卫政权):1943年10月16日[9]
- 意大利:1943年10月20日[9]
- 斯洛伐克:1943年10月21日[9]
货币
日本最早于1942年发行了菲律宾披索货币,包括面值为1、5、10、50分和1、5、10披索的货币。第二年发行了1、5、10披索的“兑换券”。1944年,发行100和500披索货币。1945年发行了1000披索的货币。因为其纸币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价值奇低,这些钱币被菲律宾人称作“米老鼠披索”。1944年1月,菲律宾“米老鼠”披索的通胀率高达60%。[10]反日报刊曾刊登了市场上的人们提的载货篮子塞满了“米老鼠钱”和各种票据的故事。[3]1944年,1盒火柴就价值100“米老鼠”披索。[11]1945年,1公斤番薯就要卖到1000“米老鼠”披索。[12]
教育
日军允许将他加禄语作为菲律宾官方语言。[13]官方鼓励劳动,学校被重新开放,最多时有30万名菲律宾学生在校。日本文化也在菲律宾迅速传播。
来源
菲律宾历史 |
---|
|
史前时期 |
- ^ William J. Pomeroy, The Philippines: Colonialism, Collaboration, and Resistance, International Publishers Co, 1992, pp. 113-114
- ^ 2.0 2.1 Aluit, Alphonso. By Sword and Fire: The Destruction of Manila in World War II, 3 February-3 March 1945. Bookmark, Inc. 1994.
- ^ 3.0 3.1 3.2 Kasaysayan: History of the Filipino People, Volume 7. Reader's Digest. 1990.
- ^ 4.0 4.1 Jose P. Angelfire. [2007-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1).
- ^ The Philippine Presidency Project. Manuel L. Quezon III, et al. [2007-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03).
- ^ PROCLAMATION NO. 29. [17 Jan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7).
- ^ JOSE P. LAUREL. PROCLAMATION NO. 30. [25 Januar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18).
- ^ 8.0 8.1 Ooi, Keat Gin. Southeast Asia: a historical encyclopedia, from Angkor Wat to East Timor, Volume 1. Santa Barbara, California: ABC-CLIO. 2004: 776 [27 January 2011]. ISBN 978-1-57607-7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1).
- ^ 9.0 9.1 9.2 9.3 9.4 9.5 9.6 满洲国外交部编:国际时报, 第七卷第十一、十二号, 康德十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发行
- ^ Hartendorp, A. (1958) History of Industry and Trade of the Philippines, Manila: 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on the Philippines, Inc.
- ^ Agoncillo, Teodoro A. & Guerrero, Milagros C., History of the Filipino People, 1986, R.P. Garcia Publishing Company, Quezon City, Philippines
- ^ Ocampo, Ambeth. Looking Back 3: Death by Garrote. Anvil Publishing, Inc. 2010: 22–25.
- ^ Constitution of the Second Philippine Republic. [17 Jan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