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望保禄二世
大教宗 圣若望保禄二世 Sanctus Ioannes Paulus PP. II | |
---|---|
罗马主教 | |
当选 | 1978年10月16日 |
就任 | 1978年10月22日 |
卸任 | 2005年4月2日(在位26年168天) |
前任 | 教宗若望保禄一世 |
继任 | 教宗本笃十六世 |
圣秩 | |
晋铎 | 由亚当·德范·萨皮阿枢机 于1946年11月1日晋铎 |
晋牧 | 由恩仁·巴济亚克主教 于1958年9月28日晋牧 |
擢升枢机 | 由教宗保禄六世 于1967年6月26日擢升 |
个人资料 | |
本名 | Karol Józef Wojtyła |
出生 | 波兰共和国瓦多维采 | 1920年5月18日
逝世 | 2005年4月2日 梵蒂冈宗座宫 | (84岁)
国籍 | 波兰(同时拥有 梵蒂冈公民权) |
教派 | 天主教会(拉丁礼) |
曾任职位 |
|
格言 | Totus tuus(全属于你) |
签名 | |
牧徽 | |
圣徒 | |
纪念日 | 10月22日 |
尊者 | 天主教会 |
宣福 | 由教宗本笃十六世 于2011年5月1日 在 梵蒂冈圣伯多禄广场宣福 |
封圣 | 由教宗方济各 于2014年4月27日 在 梵蒂冈圣伯多禄广场封圣 |
象徴 | |
主保 |
|
参见其他以“若望保禄”为名号的教宗 |
Pope Anacletus 的教宗敬称 | |
---|---|
参考敬称 | 教宗圣下 |
语体敬称 | 教宗阁下 |
宗教敬称 | 圣父 |
身后敬称 | 圣人 |
若望保禄二世(拉丁语:Sanctus Ioannes Paulus PP. II,1920年5月18日—2005年4月2日),亦被中国大陆的基督新教社群称作约翰·保罗二世(英语:Pope John Paul II),是第264任天主教会教宗,本名嘉禄·若瑟·沃伊蒂瓦(波兰语:Karol Józef Wojtyła,国际音标:[ˈkarɔl ˈjuzef vɔjˈtɨwa],ⓘ),波兰出身,于1978年10月16日被获选为教宗,是第一位波兰裔及斯拉夫裔教宗,也是自1522年亚德六世离世后456年来第一位非意大利人出身的教宗,在位时间则是史上第三长,仅次于圣伯多禄和庇护九世。
从事圣职前曾担任过足球员、戏剧演员、矿工、化学工厂员工,获选教宗前担任克拉科夫总主教。担任教宗后总共进行过102次国际访问,是历史上出行最多的教宗。逝世被尊称为大教宗若望保禄二世(Pope John Paul II the Great),是史上第四位及1138年来首位被冠上“大教宗”(The Great Pope)头衔的教宗[注 1]。2014年4月27日,他和若望二十三世同时被教宗方济各册封为圣人。其纪念日定于10月22日。[3]
早年
1920年5月18日,嘉禄·若瑟·沃伊蒂瓦出生于波兰南部的瓦多维采的一个天主教家庭,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父亲卡洛(Karol)是波兰军中行政官,母亲艾蜜莉亚(Emilia)婚前当过教师;为立陶宛裔,1929年4月13日,当时卡罗尔八岁,母亲不幸难产而死。他有一个在婴儿时期夭折的姊姊奥德加。大他十三岁的兄长艾德蒙为医生,1931年11月,当时卡罗尔十一岁,而兄长因为照顾病人感染猩红热丧命。二位至亲在成长途中的死亡对他影响极大,他与其父相依为命下感情更加亲近[4][5]。
童年时他便同瓦多维采的犹太社群有亲密接触,[6]也是在此期间他同一位犹太姑娘有正式的交往。[7]1938年,沃伊蒂瓦父子迁居克拉科夫[4],罗尔进入克拉科夫的亚捷隆大学就读主修语言学,同时研究戏剧,他也加入了校中的戏剧团体与足球队,并且是个守门员。[8][9]在此期间他的语言天分得到充分发展,除了母语外共学习了11门语言——拉丁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英语、德语、乌克兰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斯洛伐克语和世界语[10],其中9种在他任教宗期间被大量使用。
但在1939年,纳粹德国军队占领了波兰,德军关闭了各间大学,沃伊蒂瓦被迫结束学业。纳粹占领时期规定所有男丁都必须做劳力工作,并禁止所有高等教育。卡罗尔因而经历过采石场和化工厂的工作。
晋铎
1941年2月他的父亲身故,这使他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进而使他产生从事神职的想法。此外他的一位忘年之交,裁缝扬·蒂兰诺夫斯基先生也是他对神学产生兴趣的启发者。1942年10月,他一边在化工厂工作,一边瞒过纳粹政权偷偷的在母校教授私底下开设的神学系读神学。1946年11月1日晋铎,其后他获送到罗马就读宗座圣多玛斯大学,1948年考取神学博士学位。之后在母校亚捷隆大学教授伦理学,然后在卢布林天主教大学任教。[4]
晋牧与擢升枢机
1963年12月30日,教宗保禄六世任命他为克拉科夫总教区总主教。他作为总主教,参加了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会议最具历史性影响力的结果是公布了《信仰自由》宣言和现代世界教会的《牧职宪章》,他为文件的草议作出了贡献。1967年,教宗保禄六世擢升他为枢机。
当选教宗
1978年8月,保禄六世逝世后,他参与了教宗选举秘密会议,在其中选举了威尼斯宗主教阿尔比诺·卢恰尼枢机为教宗若望保禄一世。以教宗的年龄标准来说,65岁的卢恰尼是年轻的。虽然58岁的沃伊蒂瓦可望在80岁的年龄限制前,再参加另一次教宗选举会议,但他没料到会来得这样快。1978年9月28日,接任教宗仅33日的若望保禄一世逝世。1978年10月,沃伊蒂瓦在两个月内,又回到梵蒂冈城参加第二次教宗选举秘密会议。
1978年10月16日,沃伊蒂瓦继任天主教第264任教宗,时年58岁,以他的年龄、波兰籍斯拉夫人和前运动员、剧作家的身份,无一不打破天主教二千年来的惯例。
遭遇暗杀
1981年5月13日,若望保禄二世在进入圣伯多禄广场准备演讲时,被一名土耳其狂热穆斯林枪手莫梅特·阿里·阿加枪击。教宗中了两枪,但子弹差了分毫,并未击中要害,经六小时手术后脱离险境。1983年圣诞前两天,若望保禄痊愈后,到监狱探望行弑他的刺客。二人私下谈话片刻,但对话内容至今没有公开。不过,有人在阿加的住处找到一张“我要杀死十字军首领”的字条。
谋杀的动机仍然众说纷纭,义大利议会的调查委员会认为是苏联派人来谋杀他,目的是为了保持《华沙公约》国家(特别是波兰,若望·保禄二世正是波兰人)的稳定,由不满若望保禄二世担任教宗的人士策划。最后由于没有任何证据,因此以阿加只是想恐吓教宗定案。
2006年3月2日,意大利议会下属负责调查冷战机密的委员会认定,前苏联操纵谋刺若望保禄二世,并向媒体公布了其最终调查报告。该委员会指出,前苏联当局之所以要铲除若望保禄二世,是因为他当时所宣传的思想对苏联集体主义意识形态构成威胁[11]。
游历
在位期间,若望保禄二世出访过比所有前任教宗加起来还多的地方。
1979年6月,若望保禄二世访问了自己的祖国,当时处于波兰统一工人党统治下的波兰,官方目的是纪念圣斯丹尼斯劳斯逝世900周年。教宗在波兰各地受到了极其热烈的欢迎。他的到来鼓舞了波兰人的精神并点燃了1980年团结工会运动,最后间接导致东欧剧变,共产主义政权在东欧倒台。
1982年,他成为第一位访问英国的教宗,并与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即英格兰教会最高领袖会面。不久圣座与英国恢复邦交,终结450年的断交状态。
1983年6月,若望保禄二世再次访问波兰。
1984年,若望保禄二世成为第一位访问波多黎各的教宗。
1999年,他访问了罗马尼亚,并与当地的东正教主教会面,使他成为自从1054年东西教会分裂之后,第一位拜访东正教国家的教宗。
2001年,若望保禄二世重游圣保禄当年去过的地方,在地中海进行朝圣之旅。他从希腊前往叙利亚,然后再前往马耳他。他是超过一千年来,首位到访希腊的教宗。他在叙利亚大马士革探访相传是洗者若翰埋葬所在的倭马亚清真寺;是历年来首位探访清真寺的教宗。
与犹太人的关系
若望保禄二世曾经发表过一些有关教会与犹太人关系的演讲,并经常对在犹太人大屠杀牺牲的犹太人表示敬意。1979年,他成为了第一个访问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教宗。他是少数在犹太文化下长大的教宗。2000年3月,他访问耶路撒冷,他说:“犹太人是我们信仰上的兄长。”一些人认为这是承认天主教由犹太教所分出来,而耶稣最早的跟随者是犹太人。
修补与东正教的关系
1999年5月,若望保禄二世受罗马尼亚东正教宗主教泰奥克蒂斯之邀,访问罗马尼亚。5月9日,他与泰奥克蒂斯分别参加对方举行的弥撒。数以十万计的信徒参加了该次崇拜活动。之后泰奥克蒂斯亦应若望保禄二世之邀,于三年后回访罗马。
2001年,若望保禄二世成为1291年以来,首位到访希腊的教宗。当地人对他的访问并不热情,部分东正教徒更示威抗议他的到访。后来他在雅典与希腊东正教会主教赫里斯托多罗斯宗主教会面。经过30分钟会议后,二人公开讲话。宗主教列举东西教会大分裂后,天主教对东正教所犯的十三项罪行,包括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劫掠君士坦丁堡,并从未对此表示忏悔。若望保禄二世即回应,表示“过去和现在,天主教会的子女在行动和过失上,对东正教弟兄姊妹所犯下的罪行,向天主请求宽恕”,获得赫里斯托祖卢的即时掌声。
观点
若望保禄二世以作风开明而著称,因此常被许多教内外士敬称他是“不一样的教宗”。他担任教宗长达二十六年,对二十世纪末的圣座与天主教公共形象,有极深远之影响。
若望保禄二世强烈反共。教宗登位时,波兰像其他东欧国家一样,是受苏联控制的共产主义国家。教宗大力支持与共产党政权抗争的人们,如波兰的团结工会运动。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曾说过,没有教宗,铁幕就不会倒下。很多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也持有这种观点。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雷根则称赞教宗是“结束共产专制统治的英雄之一”。1998年1月教宗访问共产主义国家古巴,对古巴态度友好。教宗批评美国长期对古巴实施禁运,伤害了古巴人民,此行使他赢得了古巴政府与人民的信任,也帮助古巴天主教徒获得了更多自由。教宗后期也批评了走极端的企业资本主义。
若望保禄二世直言反对种族隔离制度。1985年访问荷兰期间,他在国际法院发表了一篇慷慨激昂的反种族隔离演说,声明“没有一个种族隔离系统,也没有一项‘分别发展’政策足以成为人与人之间或种族间关系发展的可接受模式”。[12]1988年9月,他到南非各个邻国出访,而示威性地避开了南非。出访津巴布韦期间,他还呼吁对南非政府实行经济制裁。[13]
1992年10月31日,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发表声明,对于当年天主教会对伽利略的审判作出反省,承认教会作为确有不当。
一般认为若望保禄二世在教义上比较保守,在女性生育和授圣职等问题上也趋于保守。他有关人类性行为的文章对男性和女性的本质和由此产生的爱与性,进行了范围更广的思考。这些文章对天主教如何看待性问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另外他反对女权主义。
教宗反对堕胎,尤其抨击民主国家中允许堕胎的现象。他也批评解放神学,认为过于强调政治上的自由,牺牲了精神上的解放。
1995年《生命的福音》通谕中,他再次强调教会看重生命的观点,谴责堕胎、安乐死和所有形式的死刑,将这些称为当今世界上盛行的“死亡的文化”。但他在死刑、削减穷国债务和脱贫等问题上的立场,从政治上看一般是偏自由主义的;这表示不能单纯以“保守”或“自由”这类政治标签来形容宗教领袖。
2000年,他公开签署了“Jubilee 2000”,支持爱尔兰摇滚明星鲍勃·格尔多夫与博诺提倡的非洲减债运动。
2003年,若望保禄二世强烈批评美伊战争。他认为应该由联合国来解决国际事务,单边行动是对和平的犯罪,也违反国际法。
在2003年和2004年欧盟商讨新宪法时,圣座的代表没有成功地将“基督教遗产”提上会议议程,而这是教宗最希望达到的目标之一。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明确反对同性婚姻。他形容同性婚姻为“一种新的邪恶理念”,严重威胁社会。他也批评变性与心理性移位的人群,禁止他们在教会供职,称他们“精神病态”。
评价
政治系列 |
基督教民主主义 |
---|
政治主题 |
尽管广受欢迎,若望保禄二世也遭到了许多批评。其中有一条批评认为教宗对共产主义的反对态度使得他支持右翼独裁者。若望保禄二世会晤过智利的皮诺切特一类独裁者,事实上教宗曾敦促皮诺切特恢复民主制度,还曾被皮诺切特的随从人员设计与皮诺切特合影。据称,他曾为Pío Laghi枢机作保,有批评指出后者支持了阿根廷的“污秽战争”。
若望保禄招致批评的举动还包括他对自治社团主业会的支持,以及对该组织创始人施礼华的封圣。若望保禄则将它视作在更大范围内对教会立会之本的回归当中的一部分,若望保禄对其他一些人物的封圣或加封的真福品也遭到了批评,因为其中有一些曾经支持法西斯政党。教宗的支持者则回应说,这些指责皆无凭无据,皆为他们的政敌捏造。2000年教宗对一些19世纪在中国的传教士封圣也遭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严厉抨击,后者认为这些传教士曾经是殖民者的帮凶,在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武装掠夺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并且严重地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和感情”[14]。
其他的一些批评集中在他的一些观点上。尤其是若望保禄关于性别身份和性的观点屡遭诟病。一些女性主义者批评他关于女性的社会角色的立场,同性恋权益拥护者则对他代表教会宣示同性欲望是“明显的病态”感到不满,对他反对同性婚姻尤其不满。他关于避孕的态度对于很多人来说尤其保守。若望保禄遵循传统的天主教教导,认为在有生育能力的夫妇之间的性行为的一项必不可缺的目的就是生育。因此,他宣称使用避孕措施是不道德的行为。很多人不同意他的观点,即使那些同意的人也有不少认为在通过性传播的艾滋病在全球肆虐的时候,对避孕套的使用横加指责实在是不实际的。另一个相关的观点是,若望保禄的教廷认为避孕套不能阻止艾滋病毒的传播。由于这两个观点,许多反对者批评他造成了非洲和其他许多地方的艾滋病疫情[15]。而他的支持者则说,若望保禄对禁欲和忠贞的强调在对抗艾滋病的斗争中十分有效。
若望保禄二世有时也因为他管理教会的方式遭到批评。尤其是针对他没能对教廷神父的性侵犯丑闻做出迅速的反应。还有人批评他在若望二十三世分权之后又将权力集中到梵蒂冈。因此,他被视为一位严格的独裁者,无法接受教会内部的不同意见。
除了来自信奉现代化的人们的批评,传统天主教徒有时候也猛烈抨击他,要求恢复脱利腾弥撒并且撤回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之后的一些变革,包括在原本拉丁语的罗马礼弥撒中使用本地语言、合一运动与宗教自由而非仅宽容的原则等举措。反对意见一部分演变成了宗座缺出论,而另外一些人则承认若望保禄的教宗地位,但抱怨他的政策不够保守。
健康问题
若望保禄二世虽然是自1846年庇护九世以来最年轻的教宗,另外,与之前的教宗不同,他喜欢健行、游泳、滑雪等运动。但在经过二十多年、两次预谋暗杀和癌症的威胁之后,他的健康情况越来越差。1992年,他从大肠移除了一个肿瘤,1994年肩膀脱臼,1996年切除了阑尾。
2001年的一个手术证实若望保禄二世患有帕金森氏症,梵蒂冈方面在2003年证实此事。他有说话的困难,另外听力也有障碍。与他会面的人说,虽然教宗身体不太好,但他在心理上是健康的。
去世
2005年3月31日,教宗出现“尿道感染引起的高热”[16],但没有立即送院,显然是出于他本人希望在梵蒂冈辞世的愿望。当日晚些时候,梵蒂冈有消息宣称若望保禄二世被罗马公教会施以病人傅油圣事(旧称终傅圣事),这是自1981年的暗杀未遂以来教宗首次接受该圣事。无法证实他是否也接受了宗座祝福。[17]4月1日,病况急剧恶化,心、肾迅速衰竭。为治疗高热,教宗通过鼻孔接上了第二条进食管以帮助增加营养摄入。当日早晨,报道指出教宗出现了心肌梗塞,但仍清醒。[18] 梵蒂冈发言人若亚敬·纳瓦罗-瓦尔斯否认了心肌梗塞的消息,但说教宗出现了“心脏和循环系统崩溃”,并说教宗的情况“很严重”。[19]数家意大利新闻机构在中欧夏令时4月1日20:20(UTC18:20)报道了教宗逝世的消息,但不久梵蒂冈否认。意大利天空电视台(SKY Italia)报道说教宗的心脏和大脑仍在工作。
中欧夏令时2005年4月2日00:30左右(UTC22:30),梵蒂冈一位发言人在简报中进一步透露了教宗的健康状况并证实教宗已经领受了病人敷油圣事。教宗拒绝上医院,他会见了贴身的随从人员,包括约瑟夫·拉辛格枢机。枢机说“他知道自己将要离世,并跟我做了最后的道别”。教宗还要求听别人诵读前几日有关十字架苦路的心祷。
在教宗弥留的最后几小时,大批较年轻会众在他梵蒂冈的寓所外守夜。在他最后的遗言中,尤其是给全世界青年的遗言中,他说道:
“ | 我曾到你们那里去,现在是你们到我这里来。我谢谢你们。 | ” |
中欧夏令时4月2日傍晚时分,梵蒂冈宣称教宗的情况“仍很严重,上午又发高热。”然而“在应答家人问候的时候,他的回答都很正确。”
大约在中欧夏令时4月2日19:00 ,意大利新闻机构宣称若望保禄二世教宗已经失去知觉。有医院人士宣称教宗几乎不可能再醒来。梵蒂冈发布了一份公报反驳了这一说法,但承认教宗的肾功能已经失去。ANSA新闻社在半小时后再次报道教宗失去知觉。
据神父Jarek Cieleski说,教宗死前最后说的一个词是“亚门”,中欧夏令时4月2日21:37(UTC19:37),若望·保禄二世在自己的房间内与世长辞,享寿84岁。教宗的死亡证明写的主要死因是败血性休克和心脏衰竭。[20][21] 他死时在场的人有他的两位私人秘书斯坦尼斯瓦夫·基维齐总主教和Mieczysław Mokrzycki,Marian Jaworski枢机,Stanisław Ryłko总主教和Tadeusz Styczeń神父。三位作为耶稣圣心侍女的修女在教宗弥留之际在其寓所陪侍左右。教宗的私人医生Renato Buzzonetti以及另外两位医生Alessandro Barelli大夫和Ciro D'Allo大夫带着各自的护士也都一直待命。在国务卿安杰洛·索达诺枢机、罗马教廷财务总管爱德华多·马丁内斯·索马洛枢机、教廷国务院副院长莱奥纳多·桑德里总主教和罗马教廷财务副总管Paolo Sardi总主教也先后赶到。此后枢机团长约瑟夫·拉辛格枢机和若瑟夫·董高枢机也得以进入寓所。
世界各地关于此事的反应
若望保禄二世去世,超过70,000名信徒涌入梵蒂冈城,同时有超过十亿的天主教徒在世界各地表达哀悼,更有许多非天主教徒亦然。教宗总是表示他的离去应该被庆祝如他向他永恒的生命的下一阶段迈进。守在梵蒂冈城里的人们当教廷宣布教宗的死讯后齐声鼓掌,并且依照意大利传统表示敬意。
许多各国领袖为表达其哀悼之意,将其全国降半旗。
- 波兰:天主教教徒聚集在教宗出生的地方─波兰南方一小镇名瓦多维采。各电视台自四月一号取消了各安排好的电视节目,并且大规模的报导关于教宗─能深查当地且被推崇为“父亲”─的讯息。当地政府已经声明以6天来哀悼他。
- 中华民国(台湾):中华民国总统府下半旗二天致哀。
- 阿根廷:所有学校在四月四号上课前皆默哀。阿根廷总统内斯托·基什内尔表示“我们皆为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而表达哀悼;他的指导,将永恒带领我们向前。”
-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总理约翰·霍华德表示应纪念教宗是对抗共产主义自由战士,以及一位伟大基督教领袖[22]。
- 巴西: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国家,巴西总统卢拉·达·席尔瓦,表达了巴西人民的悲痛。 [23] 并且政府表示将以七天的纪念期来纪念若望保禄二世。[24]
- 加拿大:加拿大总理保罗·马丁表示“近四分之一世纪以来,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就如同爱与和平、信赖与怜悯的象征……今日我们的悲痛也是全世界的感伤。”[25] 在四月四号,加拿大下议院经由赞赏教宗后才开始其会议。[25]国会大厦以及全国各地悬挂的国旗都下半旗致哀。
- 智利:智利政府决定以三天来纪念若望保禄二世。智利总统里卡多·拉戈斯·埃斯科瓦尔 表示“……若望保禄二世并不会因此而离我们遥远。他已经成为了我们历史中的一部份,他的思想将会永远带给我们激励我们向前创造一个更公平的国家与和平的世界”。 Spanish)
- 哥伦比亚:哥伦比亚总统阿尔瓦罗·乌里韦·贝莱斯决定将在各政府机关及驻外大使馆的国旗降半旗两天以示哀悼。总统在发言稿中强调了教宗对世界和平做出的努力。[26]
- 古巴:教宗在位期间改善和古巴当局的关系。古巴当局批准Jaime Lucas枢机在国家电视台做了如下讲话:“这是一位保护道德26年的人……关怀著近几年世界各地的动乱及战争而道德基准都不动摇的人。”
- 印度: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拜访了圣座在新德里的驻印度大使馆并且献上深挚的哀悼。[27]
- 英国: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于若望保禄二世表达她“最深的悲伤”,并且将记得他在推动世界和平的努力。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表示世界失去了一位“备受尊敬与信赖的”宗教领袖[28]。
- 美国:白宫及美国各地悬挂的国旗都被要求降半旗直至若望保禄二世下葬那天晚上[29]。总统小布希表达他对此事的遗憾并且表示失去了一位“人类自由的领导”、“数百万美国人的鼓励者” 和 “世代英雄”[30]。
其他许多非天主教国家的元首也对此表达哀悼。
大教宗若望保禄
自若望保禄二世逝世之时起,梵蒂冈一部分神职人员就将他称作“大教宗若望保禄”(Pope John Paul the Great)。安杰洛·索达诺枢机在为其安魂弥撒写的布道词中也如此称呼教宗。这是历史上第四位获此称号的教宗,也是1138年以来的第一次。意大利报纸《晚邮报》甚至称他为“最伟大者”。天主教法典学者宣称,将一位教宗冠以“大”的名号并无官方程序,然而只要该称号有一定的知名度,且被持续使用,就会得到承认。
至今为止,被冠以“大教宗”的三位教宗分别是教宗良一世,于440年至461年出任教宗,他说服了匈奴王阿提拉从罗马撤军;额我略一世,590年至604年出任教宗,人们熟知以他命名的额我略圣歌;以及尼各老一世,858年至867年出任教宗,他也化解了一场对罗马的围攻(这次是卡洛林王朝由于在解除婚姻上的分歧而发起的进攻)。
葬礼
梵蒂冈从当地时间2005年4月4日星期一起举行教宗的遗体告别仪式。葬礼在4月8日星期五中欧夏令时上午10:00(UTC+08:00当日下午4:00)举行。他被葬在位于圣伯多禄大殿地下室中的教宗墓地。
葬礼流程
参加葬礼的世界政要包括:
- 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布什是第一位参加罗马天主教宗葬礼的美国总统,同时也是第一个抵达罗马的国家元首,于2005年4月6日晚间,在父亲,同为前总统老布什、夫人劳拉、国务卿赖斯以及另一位前总统克林顿的陪同下到达。第一位在白宫会见教宗(若望保禄二世,1979)的美国领导人吉米·卡特并未随行,原因是梵蒂冈最多只允许5人为一组的代表团。(此次大约有200个代表团出席8日上午的葬礼)。
- 中华民国总统陈水扁于2005年4月7日下午,率领代表团由桃园国际机场搭机前往罗马,以“中华民国总统”身份参加,于葬礼结束后搭机返台。
封圣过程
2009年10月,传出第一起神迹,法国修女玛丽亚·西蒙-皮耶(Marie Simon-Pierre)的巴金森氏症,经若望保禄二世代祷后痊愈[31]。12月19日,天主教会将其列为可敬者。
2011年5月1日,教宗本笃十六世批准若望保禄二世代祷而成之奇迹的调查文件,被册封为真福者。
2013年4月若望保禄二世的第二项奇迹由教廷册封圣人部医疗委员会总结为无法以医疗解释之奇迹并提交神学审查。开始了封圣程序的下一阶段[32]。据教廷的说法,此项奇迹是一名哥斯大黎加妇女莫拉(Floribeth Mora)在电视上观看若望保禄二世的宣福仪式后请他代祷,尔后她的脑部动脉瘤就获得了无法解释的痊愈。 [33]
2013年7月5日,教宗方济各核准若望保禄二世的封圣申请文件,并于2014年4月27日进行封圣仪式,与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同时被册封为圣人。[33]
若望保禄二世的教宗通谕
- “活于感恩祭的教会”通谕 Ecclesia De Eucharistia - On the Eucharist in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Church 2003年4月17日
- “一百周年”通谕 Centesimus Annus - On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Pope Leo XIII's “新事”Rerum Novarum - On Capitol and Labor; On Catholic social teaching 1991年5月1日
- “富于仁慈的天主”通谕 Dives in Misericordia - The Father of mercies and God of all comfort 1980年11月30日
- “主及赋予生命者”通谕 Dominum et Vivificantem - The Lord and Giver of Life 1986年5月18日
- “生命的福音”通谕 Evangelium Vitae - 1995年3月25日
- “信仰与理性”通谕 Fides et Ratio - 1998年9月14日
- “论人的工作”通谕 Laborem Exercens - 1981年9月14日
- “人类救主”通谕 Redemptor Hominis - The Redeemer of Man 1979年3月4日
- “救主之母”通谕 Redemptoris Mater - Mother of the Redeemer 1987年3月25日
- “救主的使命”通谕 Redemptoris Missio - On the Permanent Validity of the Church's Missionary Mandate 1990年12月7日
- “斯拉夫人的使徒”通谕 Slavorum Apostoli - In commemoration of the Sts. Cyril and Methodius 1985年6月2日
- “论社会事务关怀”通谕 Sollicitudo Rei Socialis 1987年12月30日
- “愿他们合而为一”通谕 Ut Unum Sint - On Commitment to 大公主义 1995年5月25日
- “真理的光辉”通谕 Veritatis Splendor - The Splendor of Truth - Regarding Certain Fundamental Question of the Church's Moral Teaching 1993年8月6日
注释
参考资料
- 参照
- ^ St. John Paul II, the patron saint of families. 2014-04-27 [2014-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 ^ John Paul II proclaimed the patron saint of Świdnica. 2012-05-09 [2014-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 ^ 梵蒂岡廣播電台:圣若望二十三世和圣若望保禄二世的纪念日. [2014-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9).
- ^ 4.0 4.1 4.2 Walchref,p14~17
- ^ Karol Wojtyła (Pope John Paul II) Timeline. Christian Broadcasting Network. [2009-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9).
- ^ Svidercoschi, Gian Franco. The Jewish "Roots" of Karol Wojtyła. Vatican.va. [2013-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5).
- ^ Stourton, Edward. John Paul II: Man of History. London: Hodder & Stoughton. 2006: 32. ISBN 0-340-90816-5.
- ^ Stourton, Edward. John Paul II: Man of History. London: Hodder & Stoughton. 2006: 25 [2009-01-01]. ISBN 0340908165.
- ^ Pope John Paul the most revered human being on earth popejohnpaul.com. popejohnpaul.com. [2009-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5).
- ^ Grosjean, François. Life With Two Languages 8. United State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2: 286 [2013-07-06]. ISBN 978-0-674-53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5).
- ^ 前苏联当局策划刺杀教皇事件. [2006-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11).
- ^ Pope Attacks Apartheid in Speech at U.N. Cour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os Angeles Times, 13 May 1985
- ^ Pope's South Africa Visit Honours 2 Vow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New York Times, 13 May 1995
- ^ 梵蒂冈“封圣”是对中国人民的严重挑衅. 人民日报. 2000-10-03 [2015-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3).
- ^ False paeans to the Pope. [2005-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04).
- ^ 2005年4月1日,英国广播公司BBC新闻. [2005年4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9月18日).
- ^ 美国有线新闻网CNN,2005年3月31日. [2005年4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5月5日).
- ^ D'Emilio, 2005 link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5-04-22.
- ^ 美国有线新闻网CNN,2005年4月2日. [2005年4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5月5日).
- ^ 梵蒂冈网站, 4月4日, 2005年. [2005-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5).
- ^ 路透社, 4月3日, 2005年[永久失效链接]
- ^ 广播采访 澳大利亚援引美国广播公司ABC 2005年4月3日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5-04-06.
- ^ 舉世哀悼教宗辭世 一片頌揚之聲. [2014-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Portal da Cidadania.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4-04).
- ^ 25.0 25.1 若望保禄二世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4-02-25.
- ^ .:: SNE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9-09).
- ^ Prime Minister's Office.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4-08).
- ^ 教宗逝世 全球哀悼. [2014-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2).
- ^ President Bush Orders Flags Flown at Half Staff in Honor of Pope John Paul II. [2009-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5).
- ^ President Bush Orders Flags Flown at Half Staff in Honor of Pope John Paul II. [2009-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5).
- ^ 傳神蹟 若望保祿二世封聖近了. 法新社. 2013-06-20 [2013-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5) (中文(台湾)).
- ^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可能今年內宣聖. 天亚社. [2013-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03).
- ^ 33.0 33.1 已故教宗顯靈救腦瘤女. 苹果日报. 2013-07-07 [2013-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文献
- Berry, Jason; Renner, Gerald. Vows of Silence: The Abuse of Power in the Papacy of John Paul II. New York, London, Toronto, Sydney: Free Press. 2004. ISBN 978-0-7432-4441-1.
- Davies, Norman. Rising '44: The Battle for Warsaw. London: Viking Penguin. 2004. ISBN 978-0-670-03284-6.
- de Montfort, St. Louis-Marie Grignion. True Devotion to Mary. Mark L. Jacobson (Translator). San Diego, California: Avetine Press. 2007-03-27. ISBN 978-1-59330-470-6.
- Duffy, Eamon. Saints and Sinners, a History of the Popes 3rd.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6. ISBN 978-0-300-11597-0.
- Hebblethwaite, Peter. Pope John Paul II and the Church. London: Rowman & Littlefield. 1995. ISBN 978-1-55612-814-1.
- Mannion, Gerard (编). The Vision of John Paul II: Assessing His Thought and Influence]. Collegeville, Mn..: Liturgical Press. 2008 [2014-10-02]. ISBN 978-0-8146-5309-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5).
- Maxwell-Stuart, P.G. Chronicle of the Popes: Trying to Come Full Circle. London: Thames & Hudson. 2006 [1997]. ISBN 978-0-500-28608-1.
- Menachery, Prof. George. John Paul II Election Surprises. 1978-11-11 [2014-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4).
- Menachery, Prof. George. Last days of pope john paul ii. 2005-04-11.[失效链接]
- Meissen, Randall. Living Miracles: The Spiritual Sons of John Paul the Great. Alpharetta, Ga.: Mission Network. 2011 [2014-10-02]. ISBN 978-1-933271-27-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5).
- Noonan, Peggy. John Paul the Great: Remembering a Spiritual Father. New York: Penguin Group (USA). November 2005 [2009-01-01]. ISBN 978-0-670-03748-3.[失效链接]
- Navarro-Valls, Joaquin. Il Santo Padre è deceduto questa sera alle ore 21.37 nel Suo appartamento privato [ 'The Holy Father passed away at 9:37 this evening in his private apartment.' ] (PDF). The Holy See. 2005-04-02 [2014-10-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4-14) (意大利语).
- O'Connor, Garry. Universal Father: A Life of Pope John Paul II. London: 2005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06 [2009-01-01]. ISBN 978-0-7475-82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4).
- Pope John Paul II. Memory & Identity — Personal Reflections. London: 2006 Weidenfeld & Nicolson. 2005. ISBN 978-0-297-85075-5.
- Renehan, Edward; Schlesinger, Arthur Meier (INT). Pope John Paul II. Chelsea House. November 2006 [2010-02-25]. ISBN 978-0-7910-9227-9.
- John Paul II, Pope. Rise, Let Us Be On Our Way. 2004 Warner Books. 2004. ISBN 978-0-446-57781-6.
- Stanley, George E. Pope John Paul II: Young Man of the Church. Fitzgerald Books. January 2007 [2010-02-25]. ISBN 978-1-4242-1732-8.
- Stourton, Edward. John Paul II: Man of History. London: Hodder & Stoughton. 2006. ISBN 978-0-340-90816-7.
- Szulc, Tadeusz. Pope John Paul II: The Biography. London: 2007 Simon & Schuster Adult Publishing Group. ISBN 978-1-4165-8886-3.
- The Poynter Institute. Pope John Paul II: 18 May 1920 - 2 April 2005 First. St. Petersburg, Florida: Andrews McMeel Publishing. 2005-05-01 [2010-02-25]. ISBN 978-0-7407-5110-3.
- Weigel, George. Witness to Hope. New York: HarperCollins. 2001. ISBN 978-0-06-018793-4.
- Wojtyła, Karol. Love and Responsibility. London: William Collins Sons & Co. Ltd. 1981 [2009-01-01]. ISBN 978-0-89870-445-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11).
- Yallop, David. The Power and the Glory. London: Constable & Robinson Ltd. 2007 [2009-01-01]. ISBN 978-1-84529-673-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05).
- 提摩西·华尔芡 (Timothy Walch) 著,亚瑟‧史列辛格 (Arthur M. Schlesinger, Jr.,) 总编:《开创时代的政治巨人》系列:《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中文代理出版:鹿桥文化事业.
参见
外部链接
- CNN - Biography of Pope John Paul II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 著作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
- http://popejohnpaul.co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
- 圣座网站 www.vatican.v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寻求各文化间的对话──评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的新著《跨越希望的门槛》,复旦大学哲学系张庆熊
- John Paul the Great Catholic University
- The Holy See websit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A Tribute to Pope John Paul II on the Occasion of his Beatification
- Papal Transition 2005 Web Archiv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rom the US Library of Congress
- Karol Wojtył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n Culture.pl
天主教会职衔 | ||
---|---|---|
前任者: 若望保禄一世 |
罗马主教 教宗 1978年–2005年 |
继任者: 本笃十六世 |
荣衔 | ||
---|---|---|
前任: 和平缔造者们 (由曼德拉和德克勒克、 阿拉法特和拉宾代表) |
时代年度风云人物 1994年 |
继任: 纽特·金里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