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耳鸣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耳鸣
读音
症状没有外部声音时听到声音[1]
并发症抑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2]
起病年龄渐进的[3]
类型hearing disorder[*]ear symptom[*]
病因噪音型听力损失英语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耳道感染英语ear infection心血管疾病美尼尔氏综合症脑肿瘤情绪负荷英语Stress (psychological)[2][4]
诊断方法根据症状、听力图英语audiogram神经学检测英语neurological exam[1][3]
治疗心理治疗sound generators英语Tinnitus masker助听器[5][2]
患病率~12.5%[5]
分类和外部资源
医学专科耳鼻喉科学听力学
ICD-11MC41
ICD-10H93.1
DiseasesDB27662
MedlinePlus003043
eMedicine856916
[编辑此条目的维基数据]

耳鸣(Tinnitus)是指外在环境没发出声音却听见声音的一种状况[1],常被形容成一种铃响声、轻敲声、轻嘶声或低吼声[2],偶见模糊的人声或音乐声[3];耳鸣所听见的声响可能轻柔,也可能震耳欲聋,音调或高或低,只有一听到或两耳皆有可能[2]。随着时间的推移,耳鸣常常会越来越严重[3],有些耳鸣者会因此情绪低落、焦虑或难以集中精神。[2]

相较于诊断为一种疾病,耳鸣更像是有多种可能原因的一种症状[2];最常见的原因是因噪音型听力损失英语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2],其他原因则有耳部感染英语ear infection心血管疾病美尼尔氏综合症(俗称耳水不平衡)、脑部肿瘤、听觉神经瘤、偏头痛颞颚关节疾患英语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ysfunction、接触特定药物所致、头部曾有外伤耳垢心理压力英语Stress (psychological)可能突然诱发耳鸣[2][4][6][7],较常见于忧郁症患者[3]

耳鸣的诊断通常是借由耳鸣者的描述[3],目前已有许多问卷评估耳鸣对于生活品质的影响[3]。诊断通常借由听力图英语audiogram神经学检查英语Neurological_examination进行[1][3]。若已找出某些特定病征,则可考虑进行医学照影,例如MRI[3]。若听见与自己心跳同律的重复节奏的耳鸣者也需接受进一步的测试[3]。偶见某些案例旁人可透过听诊器听到耳鸣声[3]内耳等耳内构造造成的自发性耳声传射英语Otoacoustic emission有时也会造成耳鸣[8]

预防耳鸣的方法为避免置身噪音环境[2]。在已知潜在原因的情况下,接受治疗可能有助改善症状[3]; 一般的处置方式则是接受心理治疗[5],使用耳鸣罩英语Tinnitus masker助听器则帮助有限[2]。截至2013年为止,耳鸣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3]。约 10-15%的人患有耳鸣[5],大部分耳鸣者的状况尚堪忍受,仅有1-2%的耳鸣者情况会严重恶化[5]。耳鸣的英文“tinnitus”是来自拉丁语tinnīre”,意指“摇铃作响”[3]

耳鸣的分类

  • 他觉性耳鸣:除了患者本身听得到,他人也可用仪器甚至于用耳朵即可听到患者主诉之耳鸣声,这一类比例较少,他觉性耳鸣常见病因有血管性疾病所造成之脉动性耳鸣与肌肉性疾病(耳附近之肌肉)所造成痉挛性耳鸣;
  • 自觉性耳鸣:此患者较多,耳鸣声仅患者听得到,他人听不到,造成原因很多,只要在听觉传导路径中任何地方出现不正常即可产生此种耳鸣,包括外耳疾病、中耳疾病 、内耳疾病、听神经及 听神经传导路径疾病(如听神经瘤、脑干血管硬化等)、大脑皮质疾病等皆可产生自觉性耳鸣。
  • 血管性耳鸣:因为有某些诱因引起(血压、肿瘤、炎症使某些组织破坏等等),使患者听到了头颅中的客观声源(某一条血管中血流搏动)的声音。有些诱因能消除(如血压),耳鸣也就自行消失。因只是听到血流在血管中的搏动声音且分贝数不大,故不会影响听力,因为听到的是血流在血管中的搏动声音,所以要克服这种声音就必须减少血流流量,降低血流速度,稀释血液浓度,降低血管弹性等等。只能用药物、食物、运动、气功等来达到以上目的。但这只能是短时间的,不能根治。开颅手术可以查到引起耳鸣的诱因,故手术是唯一能治愈的方法。

耳鸣机制及成因

耳鸣的神经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内耳道某一部分的异常变化有关。目前医生和生理学家正在耳蜗脑干听觉皮层等不同部位寻找可能引起耳鸣的神经变化。医学界在70年代时已证明,真正严重导致听力丧失相关的耳鸣并不产生于耳蜗或听觉神经,因为在很多此类病人施行听觉神经切断手术,并不能缓和耳鸣,反而可能加重病情,所以也有耳鸣其实是“脑鸣”,即讯号来自脑内的说法,[9]有些较老观念的医生会告知高频耳鸣是来自内耳、响久了听神经就坏死等等说法其实不尽正确,是一些非常古老似是而非的医学概念,在一些非正规医生圈流传,制造病人不必要恐慌和贩售高价无用的疗法,急性耳鸣多数六个月内痊愈,只有极少数演变成慢性。

耳鸣几乎是下列所有疾病都能发生的症状:

耳鸣成因分成耳鸣与脑鸣两类,脑部受损称为脑鸣、耳神经及听觉异常称为耳鸣。耳鸣感觉则分成单耳耳鸣与双耳耳鸣两类。耳鸣与耳中风成因完全无相关,常有患者混为一谈,然而中风是血管性病因,耳鸣是一种讯号,两者无关。[9]

耳鸣可以是间断性,持续性或搏动性(与心跳同步)。性质可能是嗡嗡声、铃声、轰鸣声、哨声、嘶嘶声或500Hz~12000Hz鸣响(甚至更高),或是更复杂/复合的声音(例如2000Hz 与 8000 Hz 同时鸣响)。

诊断

耳鸣诊断以病人主诉为主,病史询问应包括耳鸣性质:持续性或间接性?频率为高频或低频?有无脉动性?音量大小?耳鸣加剧及缓解因素等。

  • 脉动性、有嗡嗡声,运动时加剧;一般血管性耳鸣,需要检查包括颈动脉和椎动脉的血管系统造影,以排除动脉阻塞、动脉瘤及血管肿瘤
  • 滴答声耳鸣,常见于肌痉挛性耳鸣
  • 高频持续性耳鸣,常为听神经受损或耳蜗受伤
  • 低频耳鸣,自发性耳鸣或梅尼尔氏症

耳鸣患者的诊断需要进行听力学评估以排除听力受损,若有需要则安排颞骨CT和头部MRI检查。查明感音神经性聋需用前述鉴别感音性和神经性聋的试验进行检查。

耳鸣痛苦程度的分级

  • 0级: 没有耳鸣。
  • 1级: 偶有耳鸣,但不觉得痛苦。
  • 2级: 持续耳鸣,安静时加重。
  • 3级: 在嘈杂的环境中也有持续耳鸣。
  • 4级: 持续耳鸣伴注意力及睡眠障碍。
  • 5级: 持续重度耳鸣不能工作。
  • 6级: 由于可怕的耳鸣有自杀倾向。

治疗

  • 患者在睡梦中可以暂时舒缓耳鸣的痛苦,但是周而复始的耳鸣对患者心理伤害无形之中也是种痛苦,患者需要多方面心理建设及调适。
  • 西医方医学治疗 与中风类似24小时治疗黄金期,最晚2-3天内需立即就诊,中医诊治则以一年内较有改善效果(有争议,尚未得到主流医学界确认),因人而异约2%~80%的患者感受不同,拖越久治疗越棘手也越难恢复旧观,治疗期间耳鸣声则会忽大忽小,声响忽高忽低,患者本身须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及认知承受压力。
  • 若本身疾病引起,因为根本疾病的缓解可改善耳鸣。伴发的耳聋排除,常能导致耳鸣缓解。尽管对耳鸣无特效的药物及手术疗法,
  • 不少患者发现耳鸣可在音乐环境下掩蔽,甚至在收音机音乐的陪伴下入眠。
  • 一些患者得益于使用耳鸣掩蔽器,它是一种类似助听器装置但能发放比耳鸣更舒适的声音,对内耳的刺激,如使用耳蜗植入法,常能减轻耳鸣,但只适用于深度耳聋者之上。
  • 有部分非正规医疗圈建议患者使用银杏和维他命B群等药物,其实证上只有安慰剂的效果,算是无药可用无法可想的办法,本质并无意义,其实六个月内无法自行痊愈的慢性耳鸣,背后都有脑部或神经性根源,只有找到根源后手术根治[9],此外其他药物性方法都是效果微小。

中医

病因

中医学认为,耳鸣是虚导致,因“肾开窍于耳”,但中医的肾概念与西医的肾脏不同,两者无关,耳鸣也不会有肾亏,这些都是半知半解的误传。[9]

治疗

《灵枢·厥病》记录针刺治疗的方法:取手少阳三焦经耳门穴,取手厥阴心包经中冲穴,左取右,右取左,先取手,后取足。厥阴和少阳互为表里,针刺这两处的穴位[10]

参考资料

  1. ^ 1.0 1.1 1.2 1.3 Levine, RA; Oron, Y. Tinnitus. Handbook of clinical neurology 129. 2015: 409–31. PMID 25726282. doi:10.1016/B978-0-444-62630-1.00023-8.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Tinnitus. September 2014 [22 Ma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19 June 2015).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Baguley, D; McFerran, D; Hall, D. Tinnitus.. Lancet. Nov 9, 2013, 382 (9904): 1600–7. PMID 23827090. doi:10.1016/S0140-6736(13)60142-7. 
  4. ^ 4.0 4.1 Han BI, Lee HW, Kim TY, Lim JS, Shin KS. Tinnitus: characteristics, causes, mechanisms, and treatments.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logy. March 2009, 5 (1): 11–19. PMC 2686891可免费查阅. PMID 19513328. doi:10.3988/jcn.2009.5.1.11. About 75% of new cases are related to emotional stress as the trigger factor rather than to precipitants involving cochlear lesions. 
  5. ^ 5.0 5.1 5.2 5.3 5.4 Langguth, B; Kreuzer, PM; Kleinjung, T; De Ridder, D. Tinnitus: causes and clinical management.. Lancet neurology. Sep 2013, 12 (9): 920–30. PMID 23948178. doi:10.1016/S1474-4422(13)70160-1. 
  6. ^ Esmaili, Aaron A; Renton, John. A review of tinnitus. Australian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 2018-04-01, 47 (4): 205–208 [2022-03-02]. PMID 29621860. doi:10.31128/AJGP-12-17-4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6). 
  7. ^ Baguley, David; McFerran, Don; Hall, Deborah. Tinnitus. The Lancet. 2013, 382 (9904): 1600–1607 [2022-03-02]. PMID 23827090. doi:10.1016/S0140-6736(13)601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8) (英语). 
  8. ^ Henry, JA; Dennis, KC; Schechter, MA. General review of tinnitus: prevalence, mechanisms, effects, and management..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October 2005, 48 (5): 1204–35. PMID 16411806. doi:10.1044/1092-4388(2005/084). 
  9. ^ 9.0 9.1 9.2 9.3 耳鳴探秘. [2018-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3). 
  10. ^ 《灵枢·厥病》原文_译文_要点. 2021-04-06 [2022-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