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乌重胤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乌重胤
出生761年
唐朝
逝世827年11月30日
唐朝兖海
职业唐朝将领、使相

乌重胤(761年—827年11月30日),字保君,封张掖郡公,后进为邠国公,谥懿穆唐朝将领、使相

背景

他的先世为乌洛侯人,以国为氏。迁居张掖后,改单姓乌。另说其先出自姬姓黄帝之后。乌重胤出生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父亲乌承玭是河东的一位将领。乌重胤年轻时在潞州担任牙将[1]后任都知兵马使。

唐宪宗年间

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四月,乌重胤在昭义节度使卢从史手下参与讨伐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卢从史又和王承宗勾结。当时神策行营与卢从史军相近,左神策军护军中尉吐突承璀打算先铲除卢从史,与乌重胤合谋。[2][3]乌重胤为卢从史委任亲信,让他负责保卫自己。吐突承璀故意给卢从史很多礼物,然后借在军营设宴时将其捕缚,[4]帐下士兵持武器聚集躁动,乌重胤发布戒严,喝叱说:“天子有命,从者赏,违者斩!”[5]士卒收敛返回各部,无人敢轻举妄动。[6][7][8][9]吐突承璀让乌重胤代领昭义军,[10]唐宪宗嘉奖乌重胤功绩,授潞州府左司马,封张掖郡公翰林学士李绛不欲乌重胤从割据故事,[11]宪宗从李绛奏,于是乌重胤以昭义军节度右厢都押衙、兼马军都知兵马使、同州节度副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潞州大都督府左司马、御史中丞、上柱国、张掖郡开国公迁使持节、怀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河阳三城怀州节度营田等使[12]散官勋并如故;[13]时任河阳节度使孟元阳调任昭义节度使[4][14][15][16][17][18]任上邀请进士李珏以为幕僚。[19]

元和九年(814年)闰八月,彰义军节度使吴少阳死,子摄蔡州刺史吴元济秘不发丧,自领军务,割据自立、纵兵劫掠。宪宗下诏以乌重胤兼汝州(今河南平顶山)刺史,[20]将河阳军部移到汝州,参与讨伐吴元济。[21][22][23][24][25]乌重胤请宁州刺史曹华为怀汝节度行营副使。[26][27]

乌重胤以重兵镇压蔡州境,与忠武军节度使李光颜互为犄角,[28][29][30]于十年(815年)十一月合败彰义军于小溵水,破城。十一年(816年)四月,乌重胤与李光颜合败彰义军于陵云栅,斩首三千级,五月又合败之于陵云栅,斩首二千馀级,九月攻克陵云栅。[21][22][31][32]三年之内,大小战斗一百余次,以大功加检校尚书右仆射元稹山南东道节度使严绶作《代谕淮西书》,劝说吴元济以乌重胤为榜样。元和十二年(817年)八月,裴度被任为宣慰处置使,行淮西行营元帅事,乌重胤和李光颜为争功,抢在裴度到任之前作战,结果在贾店战败。[23][33]九月,吴元济属下将领李湍渡过溵河投降乌重胤,李湍之妻被叛军束缚在树上,脔食(凌迟)而死,死前还呼告丈夫李湍:“善事乌仆射。”看到的人都认为她是义女。[34]十月,吴元济被另一员将领唐随邓节度使李愬所俘杀,[32]十一月,乌重胤迁检校司空[8][20][27]进封邠国公。因为是从行伍之间升上来的,乌重胤能和士卒共患难,也很谦和,不居功,有能力的人都乐意为他效力。[22]

元和十三年(818年)六月,乌重胤复为怀州刺史。他请求李湍妻事列入史册,宪宗下诏从之。[34]十一月,沧州刺史李宗奭不听从上司横海节度使郑权的命令,宪宗任乌重胤为横海节度使。乌重胤率三千精兵赴任,但士兵不愿离乡,在途中逃亡,不敢回河阳,屯于城北掳掠,后归顺了新任河阳节度使令狐楚[35][36]当乌重胤到横海军任上后,十四年(819年)正月,李宗奭部下将吏惧怕乌重胤,驱逐了李宗奭,李宗奭奔京师,被斩。[26][32][37]

乌重胤领横海镇之后,认为河北军阀自立、对抗朝廷是因为藩镇权力过大,三月上疏:“臣以河朔能拒朝命者,其大略可见。盖刺史失其职,反使镇将领兵事。若刺史各得职分,又有镇兵,则节将虽有禄山思明之奸,岂能据一州为叛哉?所以河朔六十年能拒朝命者,只以夺刺史县令之职,自作威福故也。臣所管三州,已举公牒,各还刺史职事讫,应在州兵,并令刺史收管。又景州本是弓高县,请却废为县,归化县本是草市,请废县依旧属德州。”建议宪宗让刺史全权处理军务,[38][39]并且率先放权给横海的刺史,宪宗听从之,继而修订法令,诏诸道节度、都团练、都防御、经略等使将所统支郡兵马给刺史管领。从此横海成为河北对朝廷最恭顺的藩镇。[40]

唐穆宗年间

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唐宪宗驾崩,唐穆宗继位。十月,王承宗也去世,其弟王承元投降朝廷。穆宗命田弘正接替王承宗。[40]长庆元年(821年)七月,田弘正被成德军都知兵马使王廷凑所杀,王廷凑自称留后。穆宗决定讨伐成德镇,诏魏博、横海、昭义、河东、义武诸军共十五万征讨。[41]八月,王廷凑引卢龙叛帅朱克融军围深州。十月,乌重胤败成德军于饶阳[42]率军救深州,为诸军所倚重。乌重胤认为朝廷处置失当,王廷凑军气势正盛,未可击破,应该等待时机,未可轻进,于是按兵观望。穆宗急于平叛,怒,下诏以深冀行营节度使杜叔良代乌重胤为横海军节度使,[43][44]以乌重胤为太子太保[45]年末改充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司徒兴元尹。[46][47][48]次年又召至京师,以本官位授天平军节度使(天平军部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平县)、等州观察使[1][22]

乌重胤在天平军任上赏识书生程骧,给他钱数十万令他买书。[49]

三年(823年)二月,乌重胤病,牙将王贽割大腿肉以疗之。[46]

唐敬宗、唐文宗年间

四年(824年)十二月,唐敬宗即位,仍在天平军任上的乌重胤拜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50]

宝历二年(826年),横海节度使李全略病死,其子李同捷据守沧州,奏请承袭节度使之位。十二月,唐文宗即位,次年五月,乌重胤以天平军节度使、守司徒、同平章事被加太子太师兼领横海节度使,仍旧割齐州隶属横海,乌重胤又以横海军节度沧、德、棣等州观察、处置等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使持节沧州诸军事兼沧州刺史、御史大夫、上柱国、邠国公、食邑三千户获实授司徒[51]乌重胤父已赠工部尚书,再行追赠。[52]文宗另改授李同捷为兖海节度使(治今山东济宁),李同捷抗命,被削官爵,乌重胤受命统领郓州、齐州兵联合周边藩镇攻打横海。[22][42][53]十月,打了几场胜仗,却在十一月去世于军中,[50][54][55]年六十七,赠太尉,谥懿穆。有20余名将领割下大腿肉来为他献祭,以表怀念,堪比古代名将。[22]

家庭

  • 乌承玭,河东将,追赠工部尚书

  • 追赠国郡太夫人[56]

  • 张氏,邓国夫人[57]

  • 乌汉弘,左羽林将军。
  • 乌行专,密州刺史。
  • 乌汉贞,左金吾将军。
  • 乌行方,河南丞。
  • 乌汉封,卫尉寺丞。
  • 乌汉章,右骁卫仓曹参军。
  • 乌行思,左卫仓曹参军。[58]
  • 乌行初,佐卫曹参军。[59]

  • 乌氏,张掖郡君,嫁朝散大夫、使持节丹州诸军事守丹州刺史充本州防御使上柱国弘农杨乾光[60],杨乾光为河西节度使杨休明之孙[60]
  • 乌氏,嫁河阳军节度都衙押陈专[61]
  • 乌氏,嫁河阳军节度衙押李昌[62]

注释

  1. ^ 1.0 1.1 《新唐书》卷一百七十一
  2. ^ 《旧唐书》卷一百四十八
  3. ^ 《新唐书》卷一百六十九
  4. ^ 4.0 4.1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八
  5. ^ 代谕淮西书
  6. ^ 《旧唐书》卷一百三十二
  7. ^ 《新唐书》卷一百四十一
  8. ^ 8.0 8.1 段文昌《平淮西碑》
  9. ^ 杜牧《上李司徒相公论用兵书》
  10. ^ 《旧唐书》卷一百八十四
  11. ^ 《请授乌重胤河阳节度使疏》
  12. ^ 白居易《与承璀诏》
  13. ^ 《授乌重胤河阳节度使制》
  14. ^ 《旧唐书》卷一十四
  15. ^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二
  16. ^ 《论泽潞事宜状》
  17. ^ 白居易《与元阳诏》
  18. ^ 白居易《与昭义军将士诏》
  19. ^ 《新唐书》卷一百八十二
  20. ^ 20.0 20.1 《旧唐书》卷一十五
  21. ^ 21.0 21.1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九
  22. ^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一
  23. ^ 23.0 23.1 《新唐书》卷七
  24. ^ 《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六
  25. ^ 元稹《唐故使持节万州诸军事万州刺史赐绯鱼袋刘君墓志铭》
  26. ^ 26.0 26.1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二
  27. ^ 27.0 27.1 《新唐书》卷二百一十四
  28. ^ 《旧唐书》卷一百五十六
  29. ^ 《旧唐书》卷一百五十八
  30. ^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八
  31. ^ 《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五
  32. ^ 32.0 32.1 32.2 《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
  33. ^ 《旧唐书》卷一百七十
  34. ^ 34.0 34.1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三
  35. ^ 《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二
  36. ^ 《新唐书》卷一百六十六
  37. ^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九
  38. ^ 《旧五代史》卷一百四十九
  39. ^ 《请德棣景三州归刺史收管奏》
  40. ^ 40.0 40.1 《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一
  41. ^ 《新唐书》卷一百七十三
  42. ^ 42.0 42.1 《新唐书》卷八
  43. ^ 《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二
  44. ^ 《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一
  45. ^ 当时没有太子,仅是名誉官衔。
  46. ^ 46.0 46.1 《旧唐书》卷一十六
  47. ^ 《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二
  48. ^ 元稹《授乌重胤山南西道节度使制》
  49. ^ 李商隐《齐鲁二生》
  50. ^ 50.0 50.1 《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三
  51. ^ 元稹《加乌重胤检校司徒制》
  52. ^ 元稹《赠乌重胤等父制》
  53. ^ 《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三
  54. ^ 《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三
  55. ^ 《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八
  56. ^ 白居易《郑𬘡乌重胤马总刘悟李佑田布薛平等亡母追封国郡太夫人制》
  57. ^ 白居易《乌重胤妻张氏封国夫人制》
  58. ^ 《新唐书》卷七十五
  59. ^ 白居易《乌行初授卫佐制》
  60. ^ 60.0 60.1 唐故朝散大夫使持节丹州诸军事守丹州刺史充本州防御使上柱国弘农杨公墓志铭并序:公讳乾光,字耀卿,其先弘农人也。汉太尉秉仁毓德,其后必昌,逮乎有唐,绵历千祀,荣名显位,聿臻懿裔。曾祖琎,密州司马,赠太子太傅。祖休明,河西伊庭节度使,赠司空。考焠,安州刺史。公安州之次子也,绛郡李氏之出,明州刺史李崟,则其外祖也……宝历二年春,自前试太常寺奉礼郎授左司御兵曹参军充天平节度推官,居幕下不数月,府主司徒乌公,多其才器,命为懿亲……大中六年五月授丹州防使。其年冬,蕃寇侵掠,伤害居人,公累表奏请兵士,讨伐奸党,人户却复,乡里城邑,获保无虞,实公之全才智用也。以寇盗攻劫之后,村庐罄空,秋夏征科,税无所出。公迳诣使府,申诉于廉问陇西公,乞免赋敛之事。涉历山坂,冲冒霜雪,忧人诚疾恙旋锺,大中七年冬十月十有六日,启手足于州之正寝,享年六十。夫人张掖郡君乌氏,天平节度使赠太尉重胤之令女也,兰仪懿范,芬馥闺壶,
  61. ^ 河阳军节度右厢都押衙兼衙内左厢马军兵马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监察御史上柱国陈君故夫人乌氏墓志铭并序:皇唐大和八年五月已巳,河阳节度都押衙兼监察御史颍川陈君专夫人乌氏卒,享年二十有一。八月庚寅葬于河阳县太平乡修善里南虢村之北原。姻族必会,少长泣送,生无违礼,殁有馀芳,茂矣哉。从兄肱为之志曰:夫人张掖郡人,皇右领军卫大将军、赠太尉讳玼之令孙,故相国兼郓曹濮沧齐节度观察等使、邠国公、赠太尉讳重胤之季女。
  62. ^ 唐故河阳军节度押衙左厢马步都虞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御史中丞上柱国陇西郡李公墓铭:考讳昌,字唐臣,皇河阳军节度押衙、马军都知兵马使兼侍御史。妣张掖郡乌氏,先太尉重胤之爱女。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旧唐书·卷161》,出自刘昫旧唐书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新唐书/卷171》,出自《新唐书
前任:
李光颜
唐朝司徒
827年
继任:
王智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