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培正中学
22°12′04.6″N 113°32′52.5″E / 22.201278°N 113.547917°E
澳门培正中学 Escola Secundária Pui Ching Pui Ching Middle School | |
---|---|
地址 | 澳门高士德大马路7号 Avenida de Horta e Costa, No.7, Macau |
类型 | 私立学校 |
宗教背景 | 基督教浸礼宗 |
创办日期 | 1938年 |
学区 | 望德堂区 |
校长 | 高锦辉 |
副校长 | 郭敬文、陈敬濂、杨佩欣 |
教师人数 | 约400 |
年级 | 中小幼共15级 |
学生人数 | 约4,500 |
语言 | 中文、英文 |
校园面积 | 约8,000平方米(12亩) |
校训 | 至善至正 |
校色 | |
电话号码 | +85328529333 |
传真号码 | +85328339056 |
学校网址 | www.puiching.edu.mo |
澳门培正中学(英语:Pui Ching Middle SchoolMacau ;葡萄牙语:Escola Secundária Pui Ching)原为广州培正中学在澳门开设的分校,它是澳门一所传统名校。1938年,因为抗日战争的关系,广州培正全体师生迁校至澳门,使得培正不至因为战乱而停办,这又视为澳门培正之始。
历史
早期, 1889年,李济良、冯景谦、廖德山、李贤士及杨海峰等人为实现兴办新学,筹划兴办华人基督教(新教)学校。融入基督教教义,并按照《圣经》十诫,免学童入塾跪拜偶像。学校取名“培正书院”,其名意义取“培植教会子弟,免送俗塾,有失正虞也。”创校首30年,多次因财政困乏而险告停办。
1907年,培正于广州东山买地,与建校舍,为长远办学作出计划。直至1915年,学校陷入严重财困。张立才和张新基发起“培正维持会”,杨海峰曾说:“宁我侪先培正而死,勿令培正死于我侪之手。”
近代
1918年,培正校友黄启明接任校长,并受校董会命令于创校30周年期间前往国外筹款十五万,以作培正未来发展之用。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屡犯中国国境,培正师生组织宣传队宣扬爱国思想。
1938年1月,学校由广州迁址至澳门。战火期间,在澳门、鹤山、坪石、桂林、湖南及江西均有培正师生上课。培正师生在外更投入抗战工作,包括继续组织宣传队传播爱国思想、向难童提供免费学额、发起“每人每日一仙捐款运动”、“节衣运动”及“募集寒衣运动”。
1939年,黄启明校长在香港去世长辞。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培正随即进行复员工作,澳门师生分批返回广州。数月之间,广州及香港两地校舍次第回收。
澳门方面,继续以分校形式留设小学,由赵璧兰(黄启明校长遗孀)出掌主任。
1947年,澳校重设初中。
1949年,为庆祝成立十周年纪念,特新建教室四间。
现代
1950年,原迁澳之“私立广州培正中学澳门分校”正式正名为“澳门培正中学”,李炎玲出任校长。
1953年,李炎玲校长调职,傅渔冰接任校长,并于同年开办高中。
1962年,傅渔冰校长离职,林湛继任校长。同年,澳校率先改中学五年制,由中一开始实施,并于1967年秋开办中六(大学预科)课程。林湛校长筹建“七十五周年纪念堂”,于1972年启用。
1974年,林湛校长退休,邝秉仁接任校长,并提出三大办学方针,以配合学校发展需要。包括:
- “提高教学质量”:为首要任务,课程设置参照港澳两地,按实际需要制订施行。
- “改善学习环境”:先后筹建D座课室大楼、兴建“创校九十周年纪念培正大楼”及E座教学大楼“创校九十五周年纪念堂”。
- “保持严谨校风”:重视同学之品德教育,以基督教信仰为基础,服务社会为标的,要求学生德、智、体、群、灵五育并重,以发扬校风传统。
1976年,邝秉仁校长获澳督委任为第一届立法会议员,于1980年连任,于1981年获葡国总统颁授公共教育文职功绩司令级勋章,以表彰其对澳门教育之贡献。
1985年,邝秉仁校长荣休,康显扬接任校长,秉持三大方针继续发展。
1995年,康显扬校长荣休,李祥立接任校长,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出版《培正学报》;鼓励师生合作,开展各科的研究型课程,并提倡利用资讯科技辅助教学,建立各科的网上学习平台。
当代
2003年,澳校以“继往开来,与时并进”的理念,订定“发展优质教育,创建美好校园”发展计划。
2012年,开始建FABLAB创新科教馆,并开始有设计科学课程。
2015年夏,C座教学大楼进行外墙瓷砖翻新工程,从褐色更新至黄色。
2019年,130周年校庆。
现况
规模
澳门培正包括幼稚园、小学及中学部,全校学生人数超过三千二百人,教职员逾二百四十位。
学制上,幼稚园实施三年制、小学六年制及初、高中各三年制。澳门培正是一所文法中学,实行母语教学。
毕业生以升学为主,每年有97%以上考进国内外及澳门等地的大专院校深造。
幼稚园有信,望,爱,善四班小学各级设有信、望、爱、善、正五班, 初中设有信、望、爱、善、正、光六班(由2018年起开设光班),而高中设有信、望、爱、善、正、光六班(由2021年起开设光班),其中的信、望为理组班,爱、善为文商组班,正为文理组班(2021学年起改为应用理组班)。
校址位于高士德大马路7号,占地七千五百平方公尺。
环境及硬件设施
校园中央矗立有A座行政大楼,原为卢家住所,古色古香,建筑别具风格,被中国政府列为建筑及文化遗产。先后兴建之五栋教学大楼,每层走廊设有花槽,绿化和美化校园。
校园内设置有各种设施,供教学及活动之用,包括:
操场
B座
C座
D座
E座
|
H座
|
中小幼各班课室设有投影机、电脑、无线Wifi盒、Apple TV等,以利教学。
目前,澳门培正已完成E座教学大楼的翻新工程,B座重建工程亦已竣工并命名为“创校115周年纪念大楼”。在2007年起,在原来小食部及F座的位置兴建十层高的H座,于2009年落成使用并命名为“创校120周年纪念大楼”。
社团及组织
文艺类
|
体育类
其中知名于排球队 其他
|
级社
成立级社乃培正的传统,每一个毕业班年级皆于小五年级成立级社,社名由穗、港、澳三地的培正学生投票决定,社旗由港澳学生以习作方式轮流设计。设立级社的目的是要薪火相传,并联系毕业后的旧生,使聚首一堂。
|
|
|
|
|
|
(年份按照香港培正中学毕业生之毕业年份)
管理架构
学校标识
校色
校色分为红色和蓝色,学生被称为“红蓝儿女”,而学校的优良传统被校友们称为“红蓝精神”。
- 红色:代表感性——澎湃的热情,充满热诚,火热的心,特别是基督的爱心。
- 蓝色:代表理性——冷静机智,周到的思考和策划,坚持,避免冲动和鲁莽。
校训——至善至正
有中西文化合璧的意味。
基督教意义:
“ | 我所命尔之言,当听而守之,致行尔 神耶和华所视为善为正者,而享福祉,爰及子孙,历世靡暨。 | ” |
——圣经文理和合本《申命记》12:28 |
“ | 耶和华乃善乃正,故以道示罪人兮。 | ” |
——圣经文理和合本《诗篇》25:8 |
孔子思想意义:
- “至”:一有“最和极”意思,最正与最善之事是培正人追求的目标。二是“达到或追求”意思,只要是培正人,都要终身追求“善与正”。
- “善”:有如大学句“止于至善”。
校徽
释义:中间的书本图案“至善至正”校训。红色的圆盘代表太阳,每个方向有七道光芒指向四方,代表火热的心。围著光芒的正方形,代表该校成员做事要有规范和原则或抱负,不能任意而行。而四条线亦可喻德、智、体、群四育。四线等长相连者,示四育并重。蓝色和四颗星星代表无限的宇宙,喻要放开怀抱,目光远大,要像星星那样自发光耀于长空。再向外面是中文校名和英文校名,循圈而列。最外面的红色圆圈表示灵活处事,内里的正方形则代表做人的原则,外圆内方,教人们既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又需坚守原则,不可以随波逐流。
校旗歌
为培正同学在进行如聚会、比赛等活动时作激励士气之用,相当于啦啦队歌。
歌词:
“ |
红蓝色旗常高飞起 因培正学校永不死 |
” |
校园风貌
历任校长
任数 | 姓名 | 在任时间 |
---|---|---|
1 | 李炎玲 | 1950年-1953年 |
2 | 傅渔冰 | 1953年-1962年 |
3 | 林湛 | 1962年-1974年 |
4 | 邝秉仁 | 1974年-1985年 |
5 | 康显扬 | 1985年-1995年 |
6 | 李祥立 | 1995年-2007年 |
7 | 高锦辉 | 2007年-今 |
(只列出在澳校从广州分校独立经营后上任之培正校长)
知名/杰出校友
- 谭俊荣:前任澳门特别行政区社会文化司司长、澳门驻里斯本经济贸易办事处主任兼澳门驻布鲁塞尔欧盟经济贸易办事处主任
- 苏朝晖:前任澳门特别行政区教育暨青年局局长、高等教育局局长
- 崔世平:曾任第九届至第十二届为澳门区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至第五届澳门立法会议员
- 司徒法正:港澳知名玄学家
- 吕蓉茵:2008年澳门小姐冠军
- 赵倪生:澳门著名歌手
- 顾嘉煇,GBS,BBS,MBE:香港已故知名音乐家
- 陈辉阳:香港音乐家
- 林兆明:国家一级演员,粤语讲古
- 缪家涛:国际狮子总会中国港澳三0三区前主席、香港𬬻峯狮子会前主席、香港品牌发展局成员
- 李峻一:著名作曲家及填词人
- 黄冬柏:新会商会中学校长
- 李焯坚:澳门浸信中学校长
- 朱国华:伊利沙伯中学旧生会汤国华中学校长
- 甘国卫:香港电视艺员
- 张伟荦:香港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系主任(1967年毕业)
- 李国麟:前香港立法会(卫生服务界)议员(小学部)[1]
- 陆奥雷:澳门诗人、小说家、专栏作家
- 伍润泉:前香港无线电视及亚洲电视监制
参考文献
- ^ 八方相當年:李國麟原來識摩斯密碼 - 李八方. 香港苹果日报. 2017-10-31 [2019-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