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淮安历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镇淮楼

淮安市的历史悠久。

秦汉

相传大禹曾在境内治水,“使淮水永安”。战国时,境内东南有邗国。 淮安时置县,至今2200多年历史。该地区那时设立了淮阴县(今淮阴区码头镇), 盱眙县东阳县(今安徽省天长市西北到盱眙县马坝)。西汉又置淮浦县(今涟水县)等县。淮阴城正对泗水入淮口,东面的末口则是连接淮河与长江运河的起点,具有重要的交通位置。

秦汉时期,这里出过不少名人:辅佐刘邦建立汉朝的大将韩信枚乘,枚皋和陈琳(建安七子之一)。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淮水是南宋与金国分界线。

南宋绍兴年间,韩世忠与夫人梁红玉在楚州抗金,前后十年,兵仅三万,而金人不敢犯。

明清

漕运总督衙门旧址

明清时期,淮安是河、漕、盐东南三大政的枢纽重地,朝廷在此设立南河漕运两位总督,城市繁荣达于极盛,府城、河下镇、板闸镇和清江浦组成绵延数十里的巨大带形城市;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明代淮安府是今江苏长江以北仅有的2个府之一,辖区范围基本上相当于今日淮安、盐城、宿迁、连云港4市以及徐州市东部。清代淮安府分出海州直隶州,又划出一部分给新设的徐州府,范围有所收缩,下辖6县:山阳(今楚州区)、清河(今淮阴区)、安东(今涟水)、桃源(今泗阳)、盐城、阜宁(分山阳县东部新设)。

淮安府大堂
清江浦大闸口

1761年,因清河县城毁于洪水,将山阳县的清江浦镇划给清河作为新县治。

中华民国

1914年,这一地区的几个县都因为有重名县而改名:山阳县改为淮安县,清河县改为淮阴县,安东县改为涟水县,桃源县改为泗阳县。

民国建立后,撤销府级行政机构,保留了。清江浦(淮阴)是淮扬道的治所,从此正式取代淮安府城成为行政中心。淮扬道包括原来的淮安府和扬州府,共辖13个县:淮阴县、淮安县(楚州区)、涟水县、盐城县、阜宁县、泗阳县、江都县、东台县、高邮县、仪征县、宝应县、泰县、兴化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江苏省政府从镇江迁来,直到1939年3月被日军攻占。

中华人民共和国

清江市

  • 1948年12月,中共军队在淮海战役末期占领淮阴和淮安,次年4月21日建立属于苏北行政公署管辖的淮阴专区,包括10个县:淮阴、淮宝(分淮安和宝应两县京杭大运河以西部分设置,治岔河镇,1950年撤销)、泗阳、沭阳、灌云、宿迁、睢宁、新安(分沭阳和宿迁两县设置,治新安镇,后改名新沂)、邳睢(分邳县陇海路以南和睢宁县北部设置,治土山镇)和涟水。地区公署设淮阴县。
  • 1950年12月18日,分淮阴县城区设立清江市,地区公署设清江市。
  • 1953年1月恢复江苏省,淮阴专区加入。
  • 1950年代淮阴专区发生许多变化:
  1. 睢宁,邳睢和新沂3县划归徐州专区;
  2. 从盐城专区划来淮安县;
  3. 从安徽省宿县地区划来泗洪县,从安徽省滁县地区划来盱眙县;
  4. 1956年分淮阴,泗洪和盱眙三县设洪泽县,治高良涧镇;
  5. 1957年又分灌云和涟水县设灌南县;
  6. 1958年,淮阴县和清江市一度合并为淮阴市,1964年,又恢复原状。
  • 1966年,盱眙县划归六合地区,1971年,从六合地区划来盱眙县和金湖县。这时淮阴地区管辖1个市(清江市)和12个县:灌云,灌南、沭阳、宿迁、泗阳、涟水、淮阴、淮安、洪泽、泗洪、盱眙和金湖。
  • 1975年,淮阴县迁治王营镇。

淮阴市

1983年,清江市再次更名为淮阴市,升为地级市,管辖清河清浦2个区和11个县:灌南、沭阳、宿迁、泗阳、涟水、淮阴、泗洪、淮安、洪泽、盱眙和金湖,灌云县划归连云港市。

1987年,宿迁和淮安2县改设县级市。

1996年,宿迁市升为地级市,管辖沭阳、泗阳和泗洪;灌南县划归连云港市。淮阴市还有5个县:淮阴、涟水、金湖、洪泽和盱眙,淮安市,以及清河和清浦2个区。

淮安市

2000年12月21日,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仍驻清河区;原淮安市改设楚州区,驻淮城镇;原淮阴县改设淮阴区,驻王营镇。

历史人物

  •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
  • 李源潮,男,汉族,1950年11月生,江苏涟水人,1968年11月参加工作,197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