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旅馆
汽车旅馆(英语:Motel),可音译为摩铁(因汽车旅馆的英文发音似摩铁),是专为驾车者设计的旅馆,通常有专属的汽车停车空间。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汽车旅馆(Motel)一词正式被收录于英文字典中,作为 Motor Hotel 的缩写,这个用法最早出现在建于1925年在美国加州圣路易斯-奥比斯保的里程碑汽车旅馆(Milestone Mo-Tel),后改名为“圣路易斯-奥比斯保汽车旅馆客栈”(Motel Inn of San Luis Obispo)[1]。这个词最初用来描述一种旅馆类型,与传统旅馆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汽车旅馆每个客房都有专属停车位并且与房间相连,有时采平面设计门前设置停车位,或把一楼当作车库,二楼作为房间,这样独门独户为典型的汽车旅馆设计。
在欧美地区,汽车旅馆通常是单一家族或地主私有化经营,虽然少数连锁的汽车旅馆品牌集团也存在。随著1920年代高速公路系统的开始大量开拓,长途旅行变得更加普遍,也因而对主要干道两旁价格实惠且交通方便的过夜住宿需求与日俱增,这也让汽车旅馆的投资和兴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1]。随著美国汽车工业和汽车文化的崛起,开车旅行的风气在1960年代达到了巅峰,这也促使美国汽车旅馆的总数量也在这个时期达到历史高点。后来随著新兴连锁饭店的兴起,以及新式饭店开始在交流道附近拓点造成竞争的白热化,让美国汽车旅馆的总数量成长开始出现停滞甚至减少的现象。加上新式高架高速公路的改建,取代了一些原本的平面州际公路,使得一些知名且深具历史意义的汽车旅馆,后来都被列入美国国家史迹名录当中作为古迹保护。
建筑
汽车旅馆和一般旅馆的不同,在于一般旅馆或饭店经常喜欢设立在城镇的核心商业区,大众运输方便的地段,因此老旧的旅店不一定要有足够的汽车停车位。但汽车旅馆因为每间客房都必须具备独立的停车位,加上顾客通常会开车前来投宿,所以汽车旅馆通常会设立在城镇的外围或公路交通要道旁。
和火车站附近拔地而起旅馆大楼相比,因为汽车旅馆通常为平房或两层楼式建筑,加上必须附设充足的停车位,所以相对来说通常占地较宽广而房间数却较少。在这个美国几乎每个重要城镇都有高速公路经过的年代里,兴建汽车旅馆的大量土地需求并不构成太大的问题,城镇郊区不昂贵的土地除了被用来兴建汽车旅馆,摩铁周边经常还可以吸引汽车经销商、加油站、木工厂、游乐园、路边摊、得来速、戏院和其它大大小小公路旁中小企业的进驻。由于汽车带来了人们移动的便利性,这也让汽车旅馆出现在任何公路交通宽广且拥有车潮的地方。
格局
汽车旅馆的建筑布局经常是以“I”、“L”或“U”这三个英文字母的形状为基础来规划和建设,馆内通常都会包含:客房(独立车位)、主管室、小型接待柜台。某些汽车旅馆还会多增设小型餐厅和户外游泳池。最典型的汽车旅馆是单层楼的平房,车位就直接设在房门的外面,这让旅客搬运行李进房非常地方便[2]。有些传统汽车旅馆则是两层楼式设计,每个停车位的独立阶梯可以通达各自的客房。
房型
历史
第一个专门为自驾车旅客设立的露营地,是在1910年代末期建成的。在此之前,开车长途旅行者如果付不起昂贵的旅馆住宿费用,就只能选择将车停靠在路边,然后留在车内睡觉过夜,或者是在公路旁空地搭起帐篷野营。随著汽车的普及化,有些地方逐渐发展成为所谓的汽车营地。直到1920年代到1930年代之间,一些现代化的营地开始提供自来水、野餐场地和公共厕所等设施,这便是汽车旅馆最早的雏形。
国际变化
汽车旅馆源起于美国的西南部,主要是作为美国公路系统周围,让旅行者们歇脚过夜的露营区和度假小屋之替代品。在南半球的澳洲和纽西兰,汽车旅馆的发展模式与功能大致和加拿大与美国相同。澳洲第一家汽车旅馆是在1937年成立,位在于新南威尔斯州巴利纳的西区汽车旅馆(West End Motel),以及位在塔斯马尼亚州创立于1939年的彭赞斯汽车旅馆(Penzance Motel)[3]。
汽车旅馆在国际间的一些国家相当流行且广为民众接受,例如:德国、日本和泰国。但在一些国家,现在“汽车旅馆”意味著的是平价旅馆(low-end hotel),例如欧洲知名的连锁廉价旅馆“Hotel Formule 1”(旗下超过 380 间超低预算小旅馆,多数在法国。双人住宿费用大约是46欧元),或者是有时钟旅馆的含意。
加拿大
与美国一样,在加拿大最初的1930年代公路边住宿仅有原始的露营地。在安大略省的省道公路地图上就标记有一百多个路旁露营地[4]。虽然当中大多数提供了最基本的设备(如野餐桌,游乐区域,厕所设施和备品),此时正经历大萧条时期,仅不到四分之一的营地有提供遮风避雨的小木屋,绝大多数的旅客都必须自备帐篷。在加拿大严峻的气候条件之下,这些露营区只能在旺季的时候使用。
由于小型木屋和露营地并不适合加拿大严寒的冬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汽车旅馆的数量在加拿大如雨后春笋般大幅增加,在安大略省的401号高速公路等国道开通前的1960年代达到了顶峰。因为加拿大的气候和短暂的旅游旺季(一般是从维多利亚日开始,直到劳动节或感恩节),任何户外游泳池在一年之中大约仅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可以使用。多数的独资汽车旅馆在淡季期间大多惨淡经营或者干脆打烊。
在1980年代结束前,加拿大汽车旅馆产业迅速地失去立基点,并且有被连锁饭店集团并购的趋势,例如加拿大本土的旅程终点公司(Journey's End Corporation)和一些来自美国的连锁品牌。当时安大略7号省道因为路旁兴建有许许多多的汽车旅馆和餐厅,而有“黄金地带”的美誉,直到安大略402号省道在1982年完工通车后,分散了车流,然而黄金地带至今依然保有一些景点,例如萨尼亚机场和水公园。
大多数加拿大人口都集中在少数几个南部城市。只有温莎到魁北克地带相对较早有高速公路经过,在人口较稀少的地区(包括安大略省北部的大部分地区),长达数千公里的双向道加拿大横贯公路仍然维持著极为原始的状态,这条漫长的西拓公路连结了一些遥远而孤立的社区,而位在公路两旁的汽车旅馆对于长途驾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住宿与补给站。
欧洲
汽车旅馆做为“驾驶者旅馆”的概念源自于美国,并且在1920年代在美洲大陆的高速公路旁蓬勃发展。在世界各国一开始也是以相同的概念来看待汽车旅馆一词,但后来在欧洲很多地方,汽车旅馆(Motel)逐渐被指称为设施与服务有限且价格低廉的旅馆,有时候甚至与爱情旅馆划上等号,这取决于汽车旅馆在各个不同国家和语言区的发展情况。但在大多数的欧洲国家,汽车旅馆(Motel)与旅馆(Hotel)之间的界线是非常模糊的,很多时候被用来专指平价旅店的概念。
在法国,连锁的汽车旅馆最高建到三层楼高(搭配露天开放式的走廊和楼梯),通常被设定为当地的“一星级”旅馆。当地的 Louvre Hôtels 连锁饭店集团,以头等舱(Première Classe)子品牌(定位在一星级)来将旗下的汽车旅馆进行市场分众行销,而另外采用其他的子品牌名称来行销集团内中高价位的旅馆。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德语区国家,汽车旅馆(Motel)一词在德国等地等同于价格实惠的路旁客栈(Rasthaus, Raststätte)涵义;一些法国的连锁饭店品牌在德国(例如雅高酒店集团旗下的 Hotel Formule 1)就提供自动登记入住的价格低廉且小型的斯巴达式客房。
在葡萄牙语中,汽车旅馆(复数:motéis)通常并不单纯是指驾车的住宿旅馆,而是带有“成人摩铁”或“爱情旅馆”,设施一般有电视成人频道、按摩浴缸和超大或非标准形状的床,装潢设计有各种蜜月套房风格。提供数小时的休息短租,未成年人被限制不得单独入住。葡萄牙语当中曾经在1970年代于巴西里约热内卢短暂使用过 Rotel 一词来指称时钟旅馆的概念,但不久就被汽车旅馆(Motel)一词完全取代。
义大利的旅宿业则是从1990年代开始兴起类似汽车旅馆概念的旅馆型态,提供专属车位和豪华客房,并且和时钟旅馆一样可以采数小时的时间短租休息,市场竞争相当激烈[5]。
南美洲
在中美洲和南美洲,Motel 汽车旅馆(在墨西哥称为 Motel de paso)通常与时钟旅馆的涵义相同,尤其在厄瓜多,当地汽车旅馆甚至提供最短 15 分钟、最长 12 小时的短租休息服务。在阿根廷和秘鲁,爱情旅馆则是被称为“albergue transitorio”,字面意思为“临时避难所”,提供休息与住宿服务。在西班牙语系国家,汽车旅馆(Motel)一词并不普及,常有各种不同的俚语来指称爱情旅馆型态的旅馆,诸如:mueble(家俱)、amueblado(含家俱宿舍)或 telo。
台湾
汽车旅馆在台湾的发展,官方记录最早可以追溯到 1968 年美国饭店及汽车旅馆业协会(The American Hotel and Motel Association; AHMA)派出东方访问团 51 人抵台交流后,隔年行政院交通部观光委员会便提议引进兴建汽车旅馆辅导办法与优待条例,期望透过鼓励民间投资兴建美式汽车旅馆,达成“八年内计画增加旅馆八千个房间”目标[6],以推动台湾汽车逐渐普及与公路旅游的观光产业现代化愿景。
台湾六零年代末期的时空背景是国道一号中山高速公路仍在讨论阶段(1971 年动工兴建;1974 年纳入十大建设项目)。当时官方为了创造话题性,也透过台湾观光协会在各大主流报章媒体上公开征选 motel 中文翻译名称的活动,以增加引进这种新式摩登旅馆的社会关注度。
而国民政府也同步在 1968 年正式开放自小客车进口,隔年 5 月中华宾士成立并取得 Mercedes-Benz 的代理权,让台湾民众进入有进口轿车可以购买的年代。同年 1969 年 7 月 20 日,台湾第一家由万美观光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汽车旅馆(当时译称:汽车旅站,现已更名为:白宫行馆),于万里海滨由前行政院长兼一级上将何应钦将军亲自出席剪彩,与万里海水浴场一同风光开幕。之后在恒春南湾、垦丁、桃园石门、台湾东部等观光重点地区,也开始由政府鼓励民间企业兴建汽旅。
台湾的汽车旅馆特色是,客房通常具备独立的室内车库,在房客开车进入客房车库后,室内车库的铁卷门或轻铝门可以完全降下(有的旅馆业者基于安全顾虑,会设定铁卷门在降下、关闭时仍有数公分的门缝,并不完全密闭),提供房客完整的隐私以及房客车辆的财产安全。
在台湾,许多高速公路沿线地区、新开发的土地重划区或风景区附近,分布有较多的汽车旅馆。由于竞争激烈,使得汽车旅馆的装潢设计达到或甚至超越高级饭店的水准,有些业者还提供情境主题式的房间设计,此类汽车旅馆经常被业者自称为“时尚、精品(汽车)旅馆”或类似的命名方式,除了供一般旅客投宿过夜外,也提供限时短暂住房(休息)的服务,即时钟旅馆式的租用方式,作用与日本等地的爱情旅馆(ラブホテル)类似。近年来也有一些采度假别墅(Villa)和日常生活(Daily life)风格的汽车旅馆出现。
备注
参考文献
- ^ 1.0 1.1 Kristin Jackson. The World's First Motel Rests Upon Its Memories. The Seattle Times. April 25, 1993 [2008-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1).
- ^ Motel. The Free Dictionary By Farlex. [2012-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2).
- ^ Simon Reeves. Australia's first motels (PDF). Mo (Vol 10 No 2). [2018-02-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4).
- ^ Official Government Road Map of Ontario. Ontario Department of Public Highways, Queen's Park, Toronto. 1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June 9, 2013).
- ^ Jenner Meletti. Privacy e comfort, così torna l'albergo a ore (Privacy and comfort, back to the hotel by the hour). la Repubblica, Rome. August 21,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3) (意大利语).
- ^ 枫采汽车旅馆. 臺灣汽車旅館業發展階段與產業概況. [2018-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