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母语教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母语教学是指使用学生母语进行的教学活动(除非是学习外国语文相关学科),普遍为世界各国教育制度所采用。然而,在一些国家或地区,由于政治或历史原因,不使用学生的母语进行教育。

非母语教学

有别于母语教学的教学语言,在一些国家或地区,由于政治或历史原因,不使用学生的母语进行教学。其中包括不使用该地区的常用语、地方语等“自己的语言”,而是用统一的标准语或是外来语言进行教育。这些原因包括:

  • 作为殖民地,或被其他国家占领的国家及地区,由于受到其宗主国或占领国的影响,并无使用原来的母语,而是使用宗主国的语言教学:例如被纳粹德国统治时期的捷克斯洛伐克等欧洲国家、被日本统治时期以及中华民国统治初期的台湾等。[1]
  • 独立或自治后的殖民地和光复后的被占领国,由于殖民或占领期间人口变化,使得多数人口学会用前宗主国或占领国的外来语言沟通,或者出于其他考虑,新政权决定继续使用外来语言教育的:例如,独立之后的印度巴基斯坦等(独立后继续将英语作为通用语使用)。在某些国家,这类非母语教学以及其他因素可能造成人口变化,使得外来语言最终成为大多数人的母语,非母语教学也就自然演化为母语教学:例如独立后的爱尔兰(非母语教学造成英语代替原来的母语成为多数人口的母语)、巴西墨西哥及其他中南美洲国家等(非母语教学以及移民造成人口变化,葡萄牙语西班牙语分别成为多数人口的母语)、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移民造成人口变化,英语代替原来的母语成为多数人口的母语)。
  • 多民族、多语言国家,为了国家凝聚力和方便国内或地区内国际间的沟通的考虑,推行某种既有或经人工标准化的语言,并以此标准语教育使用其他母语的学生:例如苏联时代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语)、中国大陆(普通话)、中华民国(国语)、印度(印度语)、众多阿拉伯国家(标准阿拉伯语)、日本(日语)等。在某些国家,这类非母语教学以及其他因素可能造成人口变化,使得此标准语言最终成为大多数人的母语:例如以色列(希伯来语)、意大利(意大利语)等。

在许多国家,母语教学和非母语教学(包括外语教学)之间的竞争都是社会辩论乃至抗争的议题。例如,在马来西亚,使用马来语的“标准语教学”与使用包括华语在内的其他语言授课的“母语教学”之间有竞争关系,华语学校屡次抗议政府试图推行标准语教学逐渐替代母语教学。[2] 在香港,使用英语的“外语教学”与使用粤语的“母语教学”之间也有竞争关系,但由于英语和粤语都是香港的法定语言,不论英语教学还是粤语教学都可视作“标准语教学”。

侨居他国的家庭出于对保留家庭语言沟通及族群文化传统的考虑,经常有让其子女接受母语教育的诉求。除了提供或允许设立全面性的母语教育学校外,一些国家会通过在普通学校提供侨民社区语言课程、设立课外侨民社区语言学校提供一定程度的母语教育。一些国家允许侨民社区或其母国机构设立使用侨民母国的教育制度或教材的侨民学校(或称国际学校),让侨民及其下一代即使旅居国外,亦可以接受自己本国的教育,并使用自己的母语学习,例如在香港的美国国际学校香港日本人学校法国国际学校德瑞国际学校韩国国际学校新加坡国际学校等。

此外,在家庭教育中,研究发现,儿童时期家庭中使用双语沟通的孩子,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因为他们需要学会在两种语言之间切换控制,这有利于自律能力的发展[3]

亚洲

香港

英属香港时代绝大部份中学均以英语教学,只有小量左派学校以母语教学。随著香港主权移交香港政府在1990年代末期开始著力推动(中文)教学,将全港大部份中学中一起非中文相关科目的教学语言及使用教材由英文转为中文(即为中中),逐年扩展至较高班级,这项政策在1998年全面推行,当时全港超过7成的中一学生在新学年起因而需接受母语教学[4],只有100间(其后增至114间)中学可保留原有的英文教学(即为英文中学)。此政策于2009年获微调,学校重新拥有选择以英语中文中国历史中国文学等科目除外)或粤语英文英国文学等科目除外)教学的自由。

澳门

澳门回归前后皆未有大力推广葡语教育,大部份学校以母语教授英语以外之科目, 以葡语教学的只占少数。

中国大陆

中国内地汉族地区,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推广普通话”政策,有一部分学生无法接受母语方言教育。普通话是基于汉语北方方言的人造标准语,而中国各地方言诸多,即使在今天也只有较少数人口以普通话为母语[5]。除国际学校以及部分民营学校采用外语教学外,汉族地区的大部分学校都采用普通话教授各门课程。即使不使用普通话教学的学校或课程(外文课程或双语课程),也大多是用外国语言授课,而很少有用当地通用的语言或方言。

在官方法定的少数民族地区,绝大部分学校的授课采用“双语教学”,即《民族语文》这一门课程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除《民族语文》以外的所有课程皆使用汉语授课。在西藏新疆地区因为民族问题高度敏感,因此其民族语言教学状况饱受争议。中国政府宣称其民族语言(母语)的教学得到了充分保障,如开设“民语言班”等。但在境外的西藏、新疆少数民族组织往往宣称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教育饱受中央政府的干预和打压。

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当局要求当地小学在9月1日开学后小学一年级语文以普通话授课、并且未来不排除小学道德与法治科、初中历史科也以普通话授课,新措施引发当地民众上街抗议示威,内蒙古的一些艺术家、乐团、体育协会等,亦发表联合声明,反对当局强行执行普通话教育。 内蒙古教育厅出面澄清,除了将要调整的三个科目以外,其他科目均保持教材不变、授课时的语言文字不变、蒙古语课程及母语课时不变、现有双语教育体系不变,仍保持地方语言教学[6]

新加坡

新加坡教育制度与英国的教育制度非常相似,受英国影响,以英语为基本教学语言。

台湾

台湾日治时期,其教育系统使用的教学语言为日语,但仍保留每周5~2节左右的汉文科课程,依照各地母语通行的地区以台语(时称“台湾语”)或客家语(时称“广东语”)教授。为了方便统治,也编纂了许多本土语言(包含台语、客语、原住民族语言)教科书、辞典等,供日本内地派驻台湾的日本人官员、警察、教师等公务人员学习,以便与民众沟通。而自中华民国政府接收台湾起,强力推行同化政策,教学用语为基于汉语北方方言的中华民国国语,并在学校实行“独尊国语、禁说方言”的惩罚。自1990年代后族群平等和多元文化意识兴起之后,中华民国尽管大部分科目仍然使用国语教学,但同时开设了部分台语客家语、和台湾原住民族语的课程。

宜兰县是全国首创母语教育、打破中央政府“独尊国语、禁说方言”教育政策的县市,时任县长为游锡堃,1990年率全国之先,全县国民小学开始实施母语教育[7]。当时的教育部长毛高文首先公开反对学校实施方言教育,以致地方上从教育局官员、校长到老师都采观望态度,不敢贸然支持,而县府编列了一千送多万的乡土教材经费,预算送到议会,也悉数遭到删除[8]。但是县政府坚持,于1990年6月25日行文各国中小学,不得禁止学生在校内说方言[9]。最后终于打破中央政府“独尊国语、禁说方言”的教育政策,1994年中央政府转向,由省政府补助宜兰县政府该项政策600万。

台湾本土语言,原称“乡土语言”[注 1],自1993年修订发布实施的国民小学课程标准增列“乡土教学活动”起纳入正式课程,民国90学年度(2001年)起依照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规定,国小一至六年级学生,必须就台语、客家语、原住民族语等三种本土语言任选一种修习。国中部分,则依学生意愿自由选习。[10]然而,除了该课程外的其他所有课程(如物理、数学等),仍然使用华语教学,因此台湾本土语言的使用率依旧持续下降。

中华民国教育部为推动“母语日”,鼓励学生学习、运用各种母语,增进各族群间之了解、尊重、包容及欣赏,于全国公私立高级中等以下学校及幼儿园推展并营造母语环境。在民国99年(2010年),教育部为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21世界母语日”举办“221世界母语日海报设计活动”,并举行全县性巡回展览,获得广大回响,引发各县市政府仿效,后续众多县市政府将该项活动列为年度母语日重点推动项目。教育部多年来一直积极推动本土语言保存及推广活动,借由各界的力量,持续深耕、延续并传承各族群语言文化。[11]

2014年,新北市市长朱立伦宣布在国小教育纳入新移民母语教育,因此越语印尼语马来语[12]泰语菲语柬语缅语等东南亚七种语言得以母语教学的课程形式纳入台湾的正规教育[13]。但台湾手语则仍未列入正规母语课程。

其他地区

爱尔兰

爱尔兰的民族语言爱尔兰盖尔语,也是法定的国家语言,但由于在英国统治下长期的英语教育,英语已成为多数人的母语。加上英语在现在世界上的强势地位,爱尔兰政府虽然有推广盖尔语的政策,但除了必修的盖尔语课程外几乎完全使用英语教育。近年来,爱尔兰出现社会自发的母语教育运动。爱尔兰目前有172座小学和39座中学进行母语教育。接受母语教育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约10%。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在独立后部分维持了原有的母语教育体制(除了华校)。小学阶段,大约75%的学生入读马来语教学的小学,21%入读中国国语普通话教学的小学,3.6%入读泰米尔语教学的小学,其余入读私立小学。所有小学都教授马来语和英语,此外如果一所学校受到超过15名家长要求,必须教授中国国语普通话或泰米尔语。中学阶段则有各种选择,包括马来语教学的国民中学、马来语和普通话并用的国民型中学、使用中国国语普通话教学的华文独立中学等。其中,华校使用的是现代标准汉语简体字,并非马来西亚本土华人的母语(即闽南语、客家话、潮州话、粤语等)。独立以后的马来西亚政府教育政策总体上是压制母语教学和外来语教学、提倡马来语教学的,例如过去的英语学校被改为马来语学校,过去的中国国语普通话公立学校或被改为华马双语的国民型中学,或被迫成为独立中学,不再获得政府经费。

英国

英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国家,其中苏格兰的民族语言是苏格兰盖尔语威尔士的民族语言是威尔士语北爱尔兰的民族语言是爱尔兰盖尔语。由于过去几世纪中英国的统治权集中在英格兰,因此全国各地都长期使用英语教学,以至英语已成为全国大多数地区多数人的母语。近年来,民间自发的推广母语运动逐渐成长。现在苏格兰有超过2000名学生接受以苏格兰盖尔语为媒介语的小学教育,约占全苏格兰小学生总数的0.6%。威尔士则有23.8%的小学生和20.84%的中学生接受以威尔士语为媒介语的教学,此外在伦敦还有一所私立威尔士语小学。北爱尔兰现有27所公立学校和两所私立学校使用爱尔兰盖尔语教学,此外12所英语学校附有使用爱尔兰盖尔语教学的校部。

参见

注释

  1. ^ 2008年修订《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时,已将“乡土”一词改为“本土”。

参考文献

  1. ^ 城中区打造“亲近母语”儿童阅读模范城区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3-10-05.,柳州日报
  2. ^ 星岛日报:大马华校集会 抗议打压母语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3-10-04.
  3. ^ Tarullo,et al., 2009
  4. ^ 母語教學-新聞檔案. 无线新闻. 2016-09-22 [2017-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7). 
  5. ^ 根据中国大陆政府2004年的调查,大约18%的大陆人口在和家人沟通时会使用普通话,而在学习、工作或娱乐中使用普通话的则有42%:"Greater numbers speak Mandari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更多人说官话"), China Daily(《中国日报》), 2004年12月26日
  6. ^ “五個不變”如何落地 自治區教育廳權威回應. 澎湃新闻. [09-05-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2).  (受采访官员:自治区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曹轶明、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李占峰); 又刊于“五个不变” 自治区教育厅权威解讀. 包头新闻. [09-05-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3).  .
  7. ^ 陈赓尧. 文化.宜蘭.游錫堃 1990-1997. 台北: 远流. 1998: 62. ISBN 957-32-3529-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8. ^ 陈赓尧. 文化.宜蘭.游錫堃 1990-1997. 台北: 远流. 1998: 155. ISBN 957-32-3529-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9. ^ 陈赓尧. 文化.宜蘭.游錫堃 1990-1997. 台北: 远流. 1998: 63. ISBN 957-32-3529-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10. ^ 提升國民中小學暨幼兒園本土語言教學成效實施計畫. 连江县政府教育局. 连江县本土教育资源网. [2014-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7). 
  11. ^ 母語日海報設計比賽活動辦法. 中华民国教育部. 2014-07-03 [2014-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11). 
  12. ^ 为南洋四国的官方语,包括有: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汶莱
  13. ^ 108學年度7國語言教材 - 數位教材專區. 新住民子女教育资讯网. [2020-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7).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