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茂生
林茂生 | |||||
---|---|---|---|---|---|
出生 | 大清福建台湾省台南府屏东东港 | 1887年10月30日||||
逝世 | 1947年3月11日 中华民国台湾省台北市 | (59岁) ||||
语言 | 台语、日语、英语、德语 | ||||
教育程度 | 日本京都同志社中学 日本京都第三高等学校 | ||||
职业 | 学者 | ||||
年代 | 20世纪哲学 | ||||
研究领域 | 台湾哲学 | ||||
配偶 | 王采蘩 | ||||
儿女 | 林宗正、林宗义、林宗人、林宗和、林宗平、林咏梅、林宗光 | ||||
亲属 | 林燕臣(父) 郭宽(母) | ||||
汉语名称 | |||||
繁体字 | 林茂生 | ||||
简化字 | 林茂生 | ||||
|
林茂生(外文拼音Lin Mosei;1887年10月30日—1947年3月11日),字维屏,号耕南,出生于大清帝国福建台湾省台南府凤山县东港,是台湾历史上第一位取得东京帝大文学士和第二位取得哲学博士(第一位为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刘明电)、第一位留美博士。1916年取得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哲学科文学士(东洋哲学专攻)。1929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修习教育哲学)。曾为哥伦比亚大学的河滨教堂彩色玻璃窗题写“上帝是爱”汉文。[1][2]在台担任长荣中学教务主任、台南师范学校兼职、台北高等商业学校(今台湾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台南高等工业学校(今成功大学)教授、台南商业专门学校任教。战后协助国民政府接收台湾大学。自1945年12月,林茂生受聘为台大教授,并以校务委员身分代理台湾大学文学院院长处理院务。1947年3月11日,于二二八事件中,被武装人士带走并杀害。目前于台南市私立长荣高级中学校内设有纪念馆。
生平
林茂生出生自府城书香门第[3] ,其父林燕臣为清帝光绪年间秀才,母亲郭宽则是举人之女儿。自幼浸濡东西经典,亦习得一手好书法。基督长老教会曾于1889 年聘请林燕臣为府城医馆(后为新楼医院)宣教师教汉文及台语,而得以接触基督教。同年 9 月 11 日林燕臣由巴克礼牧师施洗入教,曾任台南长老教中学教务长、太平境教会长老、高雄州东港教会牧师、基督长老教会台湾大会议员、书记及议长、台南神学院教授等。
林茂生于1908年赴日留学,先后就读京都同志社中学及京都第三高等学校。1915年担任台湾留学生团体“高砂青年会”首任会长(后更名为“东京台湾青年会”),隔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哲学科,专攻东洋哲学(东方哲学,主要是中国哲学),方向为“阳明学”(王阳明学说),曾发表〈王阳明の良知说〉两篇于《东亚研究》。学成归国后任长老教中学教务主任并教授英文,1917年与清闽浙水陆提督太子太保王得禄后裔王采蘩结婚。王采蘩毕业自日本冈山县津山高等女学校,为第一位留日台籍女学生,其兄王锺麟则是台湾文化协会理事及台湾民众党中央常委。林茂生曾在1924年,台湾文化协会于雾峰举行的夏季学校教授“西洋文明史”、“伦理哲学”等课。
1920年始任教于台南商业专门学校。1927年受台湾总督府派赴美深造,拜教育哲学家杜威及孟禄门下,隔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硕士学位,再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哲学博士学位,成为台湾在美荣获哲学博士之第一人。其博士论文《日本统治下台湾的学校教育:其发展及有关文化之历史分析与探讨》(Public Education in Formosa under the Japanese Administration - A Historical and Analytical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Cultural Problems)研究台湾自荷兰统治时期至日本统治时期教育制度与教育理念的发展过程。1930年,归国任台北高等商业学校教授,1931年始任台南高等工业学校教授德文、英文,兼图书馆主任。1941年获得四等瑞宝章的叙勋。
1945年10月25日,林茂生在台北中山堂发表“庆祝台湾光复”演说。同年应国民政府台北帝国大学接收委员会主任委员罗宗洛之邀,出任接收委员,接收台北帝国大学文政学部,台北帝国大学被国府接收后暂名国立台北大学,由五位原接收委员(罗宗洛、陆志鸿、马廷英、杜聪明、林茂生)和一位陈仪代表(行政长官公署教育处处长)组成校务维持委员会,12 月行政核定国立台湾大学校名,派罗宗洛任代理校长,身为校务委员的林茂生担任国立台湾大学先修班(原台北帝国大学预科)主任,同时代理文学院院长职务。另被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教育处聘为教员甄选委员会委员[4] 。除了校务外,林茂生创办《民报》且担任社长。在担任《民报》社长期间,民报社论多次批评陈仪所主持的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施政。1945年11月18日,林茂生在《民报》一版〈在日台胞救济办法 今晚九时林茂生广播〉中:“过去日本人压迫我们剥削我们侮辱我们这是很明显的事实,但是我们的态度,应当抱著憎其罪不憎其人的风度,......须取著‘勿使母亲哭’的态度才好。总之,我们要慎重说话,要慎重做事,这是我对同胞的一个希望。”[5]。1946年9月林茂生辞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一职。1947年2月底二二八事变爆发,3月11日,林茂生遭六名穿便衣、带武器、采闽南口音的人士,声称是台大校长请他去谈话,林茂生穿著睡衣自私宅挟带上“第05025号”汽车,从此失踪。[6]估推为3月11至16日期间遭到杀害。目前研究大部分指称凶手为国民党特务。据国府二二八事件调查委员杨亮功调查,林茂生早已被处决;而陈仪当局当下却选择隐瞒,事后也没有将大体交还家属。[7][8]据时任三青团主任蒋经国呈报给蒋中正之电文,声称林茂生要求美国提供武装以推翻在台政权,而美国已经给予经费。[9][10][11]而根据大稻埕当地人庄永德表示,自己在大桥头亲眼看到漂浮在水面上的林茂生尸体;除了被铁丝绑住外,身旁还有7、8具尸体。[12]
曾任行政长官公署秘书的郑士镕回忆,民政处长周一鹗曾经向其透露:陈仪对于林茂生、宋斐如、陈炘等人遭特务杀害一事非常悲痛;特务杀完人还要求自己“补办手续”追认,直斥特务无法无天。[13]事后于 3 月 21 日改派林穆光接任台大先修班主任,24 日正式通知林茂生不用兼任先修班主任,[谁?]26 日起文学院公文则不再由代理文学院院长职务的林茂生校务委员签收。
子女
林茂生共有九名子女,其中长男林宗正为医学士,次男林宗义[14]是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医学士、东京大学医学博士,为脑神经科学及精神医学权威(1964至1969年间执掌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项目,对精神分裂研究贡献颇钜)。幼子林宗光是美国德雷克大学历史学教授,女林咏梅期盼蔡英文总统推动“台湾正名”。[15]
理论与主张
前期阳明学说
林茂生于1912年赴日东京帝国大学留学,受当时井上哲次郎等日哲开康德以降德国观念论结合阳明学之风气所熏陶,于1916年发表论文两篇,以西哲笛卡尔与康德比较汉儒朱子与阳明学说,划下台湾哲学近代化的里程碑,甚早于中国当代新儒家代以新康德主义为儒家学说阐释。而林茂生以康德思想为阳明学比较,提出阳明学偏重直观、稍有独断的一元唯心论倾向外,也将阳明学良知说的道德主体界定于敬天、爱仁的中心思想[16] 。
中后期杜威教育哲学
林茂生自日学成归国后,担任台湾教育界要职,如台南长老教中学、台南师范学校等,旋即受总督府派任赴美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拜杜威与孟禄门下,受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其博士论文,分析台湾近代受日殖民下之公共教育,可端见受杜威等著作影响,指日本近代教育虽助长台湾社会之进步,但应尊重启发台湾本身汉语文化的保留及其内在性,因此与当时日本殖民政府的皇民化政策有所扞格。受杜威教育哲学影响,林茂生就教育建构社群的主体性彰然若显[17][18][19]。
著作列表
著作
学位论文
- 1929 Public Education in Formosa under the Japanese Administration - A Historical and Analytical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Cultural Problems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论文](2000,《Public Education in Formosa under the Japanese Administration - A Historical and Analytical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Cultural Problems》。台北,林茂生爱乡文化基金会;林咏梅 译,2000,《日本统治下台湾的学校教育:其发展及有关文化之历史分析与探讨》。台北:新自然主义 ,2004,《日本统治下の台湾の学校教育:开发と文化问题の历史分析》。东京都:拓殖大学海外事情研究所华侨研究)。台罗版:古谷昇、陈燕南[22]
篇章论文
- 1908〈日本消息〉,《台南教会报》,卷282,页86-87 [1908年9月 ]。
- 1910〈尽忠到死〉,《台南府城教会报》,卷305,页64 [1910年8月]。
- 1911〈雪子救人〉,《台南府城教会报》,卷317,页68 [1911年8月]。
- 1912〈内地宗教界近闻〉,《台南府城教会报》,卷326,页8 [1912年5月]。
- 1914〈敬吊廖三仲君〉,《台湾教会报》,卷355,页3 [1914年10月]。
- 1916〈王阳明の良知说〉(上),《东亚研究》,卷6号8,页45-55(东京帝国大学,大正5年9月)。
- 1916〈忘れられたる应用问题の一部面〉,《教材研究》,卷14期12,页32-36(大阪府师范学校々友会,大正5年12月1日)。
- 1917〈王阳明の良知说〉(下),《东亚研究》,卷6号11、12,页56-72(东京帝国大学,大正6年1月)。
- 1924〈社会之进化及学校教育〉其一,《台湾日日新报》[大正13年8月14日]。
- 1924〈社会之进化及学校教育〉其二,《台湾日日新报》[大正13年8月16日]。
- 1924〈社会之进化及学校教育〉其三,《台湾日日新报》[大正13年8月17日]。
- 1924〈社会之进化及学校教育〉其四,《台湾日日新报》[大正13年8月19日]。
- 1924〈社会之进化及学校教育〉其五,《台湾日日新报》[大正13年8月21日]。
- 1924〈社会之进化及学校教育〉其六,《台湾日日新报》[大正13年8月24日]。
- 1924〈社会之进化及学校教育〉其七,《台湾日日新报》[大正13年8月25日]。
- 1924〈社会之进化及学校教育〉其八,《台湾日日新报》[大正13年8月27日]。
- 1924〈“カント”の生涯〉,《辅仁》,号1,页 12-14(台南:长老教中学)。
- 1924〈戏出:路得改教〉,《台南府城教会报》,卷476,页10 [1924年11月]。
- 1924〈戏出:路得改教〉,《台南府城教会报》,卷477,页11 [1924年12月]。
- 1925〈本校创立四十周年之回顾〉,《辅仁》,号2,页 1-6(台南:长老教中学)。
- 1925〈故吴先生镜秋吊词〉,《台湾教育》,号277,页3-4 [大正14年7月1日]。
- 1925〈戏出:路得改教〉,《台南府城教会报》,卷478,页10 [1925年1月]。
- 1925〈戏出:路得改教〉,《台南府城教会报》,卷479,页14 [1925年2月]。
- 1928〈岁晩有感〉,《台湾日日新报》,版4 [昭和3年2月18日]。
- 1929〈ウイネツカ案の批判的研究〉,《辅仁》,号6,页 1-5(台南长老教中学刊物)。
- 1930〈祝台湾新民报发刊十周年〉,《台湾新民报》,版16 [昭和5年7月16日]。
- 1931〈第四十五周年纪念日ヲ迎へて〉,《辅仁》,号8,页 6-10。
- 1933〈基督教文明史观〉,《台湾教会公报》,卷574,页9 [昭和8年1月]。
- 1933〈基督教文明史观〉,《台湾教会公报》,卷575,页10 [昭和8年2月]。
- 1933〈基督教文明史观〉,《台湾教会公报》,卷577,页8 [昭和8年4月]。
- 1933〈数念过去ê人〉,《台湾教会公报》,卷577,页10 [昭和8年4月]。
- 1933〈宗教心理学讲座〉,《台湾教会公报》,卷579,页20-21 [昭和8年6月]。
- 1933〈基督教文明史观〉,《台湾教会公报》,卷580,页10 [昭和8年7月]。
- 1933〈基督教文明史观〉,《台湾教会公报》,卷581,页8 [昭和8年8月]。
- 1933〈宗教心理学讲座〉,《台湾教会公报》,卷582,页3 [昭和8年9月]。
- 1933〈基督教文明史观〉,《台湾教会公报》,卷583,页10 [昭和8年10月]。
- 1933〈新台湾话陈列馆〉,《台湾教会公报》,卷584,页10 [昭和8年11月]。
- 1933〈新台湾话陈列馆〉,《台湾教会公报》,卷585,页10 [昭和8年12月]。
- 1934〈新台湾话的陈列馆〉,《台湾教会公报》,卷586,页11 [昭和9年1月]。
- 1934〈新台湾话的陈列馆〉,《台湾教会公报》,卷587,页6 [昭和9年2月]。
- 1934〈新台湾话的陈列馆〉,《台湾教会公报》,卷588,页10 [昭和9年3月]。
- 1934〈新台湾话陈列馆〉,《台湾教会公报》,卷589,页9 [昭和9年4月]。
- 1934〈新台湾话的陈列馆〉,《台湾教会公报》,卷590,页9 [昭和9年5月]。
- 1934〈一切关系を 断つ 林茂生氏语る〉,《台湾日日新报》,版7 [昭和9年5月19日]。
- 1934〈断一切关系〉,《台湾日日新报》,版4 [昭和9年5月20日]。
- 1934〈新台湾话的陈列馆〉,《台湾教会公报》,卷591,页9 [昭和9年6月]。
- 1934〈新台湾话的陈列馆〉,《台湾教会公报》,卷592,页8 [昭和9年7月]。
- 1934〈新台湾话的陈列馆〉,《台湾教会公报》,卷593,页4 [昭和9年8月]。
- 1934〈新台湾话的陈列馆〉,《台湾教会公报》,卷594,页5 [昭和9年9月]。
- 1934〈新台湾话的陈列馆〉,《台湾教会公报》,卷595,页6 [昭和9年10月]。
- 1934〈新台湾话的陈列馆〉,《台湾教会公报》,卷596,页9 [昭和9年11月]。
- 1934〈附录:英台俗语对照〉,《台湾教会公报》,卷596,页10 [昭和9年11月]。
- 1934〈新台湾话的陈列馆〉,《台湾教会公报》,卷597,页9 [昭和9年12月]。
- 1935〈谈话室〉,《台湾妇人界》,页63-65 [昭和10年5月10日]。
- 1937〈台湾新民报创刊十周年贺词〉,《台湾新民报》,号322 [昭和12年7月16日]。
- 1944〈不可能より可能へ〉,《新建设》,页9[皇民奉公会中央本部编,昭和19年3月1日]。
- 1944〈本岛青年に寄す〉,《新建设》,页15-16 [皇民奉公会中央本部编,昭和19年6月1日]。
- 1944/45〈国语の习熟を语る─林茂生与森田俊介对谈〉,《台湾新报》,页4-8 。
- 1945〈祝词〉,《前锋》,期1 [民国34年10月25日]。
- 1945〈八月十五日以后〉,《前锋》,期1 [民国34年10月25日]。
- 1945〈在日台胞救济办法今晚九时林茂生广播〉,《民报》[民国34年11月18日]。
- 1945〈台湾文化之革命〉,《民报》,版2 [民国34年11月19日]。
二手文献
专书
- 张炎宪、胡慧玲、黎澄贵,1996,《台北都会二二八》。台北:吴三连台湾史料基金会。
- 戴国煇、叶芸芸,1993,《爱憎二二八》。台北:远流。
- 李东华,2014,《光复初期台大校史研究(1945-1950)》。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 李筱峰,1996,〈林茂生‧陈炘和他们的时代〉。台北:玉山社。
- 林淑芬(编),2003,〈桃源在何许:林茂生诗墨展导览手册〉。台北:台北市文化局。
- 罗福全,2003,《台湾近代化百年への探索と林茂生》。东京:亚东亲善协会。
- 台南长荣高级中学,1991,《林茂生博士纪念专辑》。台南:台南长荣高级中学。
- 驹込武,2015,《世界史のなかの台湾植民地支配 :台南长老教中学校からの视座》。东京:岩波书店。
期刊文章
- 三野和惠,2015,〈林茂生“基督教文明史観”(1932-3)を読む〉,《教育史フォーラム》,号10 ,页65-84。
- 张妙娟,2004,〈台湾教会公报:林茂生作品介绍〉,《台湾风物》 期54,页45-69。
- 黄崇修,2016,〈日本阳明学发展氛围下的台湾思想家林茂生〉,洪子伟(编),《存在交涉:日治时期的台湾哲学》,页63-90。台北:联经。
- 戚嘉林,2009,〈林茂生之死─解构台独史观下的二二八〉,《海峡评论》,期219,页58-62。
- 曹永洋,2002,〈林茂生与台南府城〉。《台南文化》,卷53,页86-92。
- 李东华,2005,〈论陆志鸿治校风格与台大文学院(1946.8~1948.5)〉,《台大历史学报》,期36,页267-315。
- 李东华,2006,〈光复初期(1945-50)的民族情感与省籍冲突—从台湾大学的接收改制做观察〉,《台大文史哲学报》,期65,页183-221。
- 杜忠诰,2008,〈桃源在何许-林茂生书法初探〉,《中华书道》,期60,页19-29。
- 林宗义,1996,〈我的父亲林茂生〉,《岛屿爱恋》,页5。台北:玉山社。
- 林惠萱,2008,〈台湾教育史 台湾第一位哲学博士:林茂生〉,《人本教育札记》,5月号,页110-111。
- 王昭文,2009,〈开明的基督徒教育家―林茂生〉,《新使者》,期114,页52-55。
- 祝若颖,2011,〈日治后期杜威教育思想在台湾之引进与实践〉,《当代教育研究季刊》,卷19期1,页145-193。
- 祝若颖,2016,〈台湾哲学之轨迹─林茂生的西方近代教育思想之探究〉,洪子伟(编),《存在交涉:日治时期的台湾哲学》,页91-118。台北:联经。
- 罗福全(著),张良泽(译),2003,〈台湾近代百年之探索与林茂生〉,《台湾文学评论》,期3,页146-57。
- 罗福全,2003,〈台湾近代化百年への探索と林茂生(抜粋)〉,《アジアレポート》,卷40号344,页21-24。
- 庄惠惇,2000,〈二二八受难的教育家林茂生〉,《台北人物志》,册2,页12。台北:台北市政府。
- 苏瑶崇,2004,〈葛超智(George H. Kerr)、托管论与二二八事件之关系〉,《国史馆学术集刊》,期4,页46-47。
- 郑加泰,1994,〈在长荣中学的林茂生〉,《新使者》,期24,页29-33。
- 郑喜恒,2019,〈杜威的教育哲学与林茂生的哲学实践〉,洪子伟、邓敦民(编),《启蒙与反叛─台湾哲学的百年浪潮》。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 钱庆安,1983,〈靑山碧海长存一纪念台湾思想家林茂生〉,《台湾近代人物集(一)》。台湾北:玉山社。
- 陈慈美,2006,〈台湾环境伦理的建构─从林茂生、蒋渭水、原住民、李奥波〉,《当代杂志》,期226,页42-55。
- 驹込武、李明芳,2003,〈台南长老教中学神社参拜问题─踏绘式的权力型态〉,《中外文学》,卷31期10,页43-80。
- 黄彰健,2004,〈林茂生之死考〉,《历史月刊》,期193,页135-146。
学位论文
- 杨正堂,2004,《林茂生文化理念与教育实践》。花莲:东华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
- 王昭文,2009,《日治时期台湾基督徒知识分子与社会运动(1920-1930 年代)》。台南:成功大学历史学系学位论文。
- 陈美伶,1994,《林茂生文教活动之研究(1887-1947)》。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硕士论文。
- 黄淑英,2005,《民报与战后初期的台湾》。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硕士论文。
研讨会论文
- 张妙娟,2002,〈台湾教会公报中林茂生作品之介绍〉,《殖民地教育、日本留学与台湾社会─纪念林茂生先生国际学术研讨会》。台北: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筹备处、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日本同志社大学。
- 森川真规雄,2002,〈传统的延续:台湾人留学生、同志社与文化传统〉,《殖民地教育、日本留学与台湾社会─纪念林茂生先生国际学术研讨会》。台北: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筹备处、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日本同志社大学。
- 河口充勇,2002,〈从殖民地精英到台湾的中产阶级:同志社大学校友会台湾支部的五十年〉,《殖民地教育、日本留学与台湾社会─纪念林茂生先生国际学术研讨会》。台北: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筹备处、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日本同志社大学。
- 蔡有义,2002,〈战前日本留学与地方精英网络:以同志社台湾校友为例 同志社台湾校友的姻亲网络〉,《殖民地教育、日本留学与台湾社会─纪念林茂生先生国际学术研讨会》。台北: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筹备处、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日本同志社大学。
- 逄军,2002,〈日本留学与周边的认同:以新台湾人的生活史为例〉,《殖民地教育、日本留学与台湾社会─纪念林茂生先生国际学术研讨会》。台北: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筹备处、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日本同志社大学。
- 阪口直树,2002,〈周再赐与台湾留学生〉,《殖民地教育、日本留学与台湾社会─纪念林茂生先生国际学术研讨会》。台北: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筹备处、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日本同志社大学。
- 陈其南,2002,〈日据台湾殖民现代性的建立〉,《殖民地教育、日本留学与台湾社会─纪念林茂生先生国际学术研讨会》。台北: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筹备处、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日本同志社大学。
- 驹込武,2002,〈林茂生和台南长老教中学〉,《殖民地教育、日本留学与台湾社会─纪念林茂生先生国际学术研讨会》。台北: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筹备处、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日本同志社大学。
- 驹込武,2002,〈林茂生与殖民地式的近代:殖民地教育与近代教育之间〉,《殖民主义与现代性的再检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筹备处。
视听资料
- 公共电视,2004,〈傅斯年‧林茂生‧尹仲容〉,《台湾百年人物志》,季2。台北:公共电视。
- 国立空中大学,2002,〈第30讲:林茂生─二二八事件的受难菁英〉,《台湾历史人物与事件》。台北:国立空中大学。
- 国立教育资料馆,2006,〈台湾历史人物与事件〉。台北:国立教育资料馆。
参考文献
- ^ 在那明亮的地方: 台湾民主地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65页,余杰,时报文化出版,2014-08-22
- ^ 台湾历史人物与事件,第425页,曹永和,国立空中大学,2002
- ^ 赖永祥长老史料库. 林茂生博士文獻. [2018-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6).
- ^ 李东华. 光復初期臺大校史研究(1945-1950). 台北: 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2014. ISBN 9789863500063. OCLC 890605820.
- ^ 林茂生. 在日臺胞救濟辦法 今晚九時林茂生廣播. 民报. 民国34年11月18日.
- ^ 電送台北市民婦為氏夫林君被拘案今蹤跡不明請予查明真相請願書乙件 (报告). 档案管理局藏. 请愿保安.
氏夫林茂生于本年三月十一日下午一时在省会戒严时间内,突有六人身分不明、穿便衣、带武器、采闽南口音者前来,以‘台湾大学校长请去谈话’为辞,自住宅挟上国字第05025号汽车载去。
|docket=
和|id=
只需其一 (帮助) - ^ 杨亮功. 二二八事變奉命查辦之經過. 楊亮功先生年譜. 台北: 联经. 1988: 353.
3月16日……我为这事去见陈公洽(陈仪),询问林的被捕事,陈却说林是因搞独立运动被捕,并对我讲了些林怎样搞独立运动的话。但并未答复我处理林茂生的办法。我回到监察使署办公处后,再挂电话找陈公洽的顾问沈仲九,要他们慎重处理林茂生的案子,沈亦含糊答复。后来才知道当我查问时,林已被处决了。
- ^ 苏瑶崇. 葛超智(George H. Kerr)、託管論與二二八事件之關係. 国史馆学术集刊. 2004-09-01, (4) [2018-01-31]. ISSN 1726-7331. doi:10.7058/BAH.200409.0135. 苏崇瑶认为一些与托管主张无关的人,如王添灯、林茂生、陈炘、王育霖、林宗贤等人,并非主张托管,而是对“自治”抱著期待,希望进行改革,但反因“托管论”受到株连,被陈仪以“接近美国人”为由逮捕,下落不明,或遭通缉流亡,或牵连家人受难。在中央出兵镇压之后,“托管论”实已成为陈仪利用为整肃异己的借口.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9).
- ^ 蔣經國函蔣中正略陳有關黨團之爭不願參加任何派別另日內擬約見各地來經團部工作人員作個別談話已團員總甄核工作完畢後擬做整個之調整 (报告). 国史馆藏. 1947-03-21. 一般资料─蒋经国致蒋中正文电资料.
|docket=
和|id=
只需其一 (帮助) - ^ 戴国煇; 叶芸芸. 愛憎二二八. 台北: 远流. 1993: 348. 据戴国煇于〈爱憎二二八〉书中自述访问吴浊流的说法称,台北有几位年轻人,包括一位林本源家的某君,他们前赴美国驻台领事馆请愿,推举唯一能讲流利外文的林茂生为代表,反而害了林茂生赔了命,另一位“板桥林家花园的林某”却用大部分家产赎回一命。.
- ^ 二二八事件纪念基金会. 二二八事件介紹. [2018-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1).
陈仪呈报的〈办理人犯姓名调查表〉诬指林茂生“阴谋叛乱,鼓动该校学生暴乱;强力接收台湾大学;接近美国领事馆,企图由国际干涉,妄想台湾独立”。
- ^ 林万传 纪录, 大稻埕耆老座談紀錄, 台北文献, vol. 99: 21
- ^ 郑士镕. 細說我所認識的陳儀. 传记文学. Vol. 88 no. 3: 22.
民政处长周一鹗曾向我透露,长官对于特务机构瞒著他滥捕滥杀,事后还要求补办手续,像林茂生、宋斐如、陈炘等案,都非常悲痛,直斥特务人员,无法无天。
- ^ Carey, Benedict. Tsung-yi Lin, 89, Dies; Psychiatrist With Global Approach. The New York Times. 2010-09-06 [2018-02-08].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美国英语).
- ^ 唐诗. 專訪/林茂生女兒林詠梅建言蔡總統,盼推「台灣正名」. 民报. 2017-02-28 [2019-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 ^ 黄崇修. 日本陽明學發展氛圍下的臺灣思想家林茂生. 洪子伟 (编). 存在交涉:日治時期的臺灣哲學. 台北: 联经. 2016: 63–90.
- ^ 郑喜恒. 杜威的教育哲學與林茂生的哲學實踐. 洪子伟; 邓敦民 (编). 啟蒙與反叛─臺灣哲學的百年浪潮. 台北: 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2019.
- ^ 祝若颖. 日治後期杜威教育思想在臺灣之引進與實踐. 当代教育研究季刊. 2011-03-30, 19 (1) [2018-02-08]. ISSN 1814-4810. doi:10.6151/CERQ.2011.19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1).
- ^ 祝若颖. 臺灣哲學之軌跡─林茂生的西方近代教育思想之探究. 存在交涉:日治時期的臺灣哲學. 台北: 联经. 2016: 91–118.
- ^ 中央研究院“日治台湾哲学与实存运动”研究计画. 日治時期臺灣哲學文獻清單列表. [2018-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9).
- ^ 台湾大学哲学系. 臺灣哲學研究資料庫. [2018-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9).
- ^ 台語信望愛 - 林茂生博士論文 : 前期文章索引. taigi.fhl.net. [2018-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1).
参见
- 长荣高级中学,《林茂生纪念馆简介》。
- 中央研究院“日治台湾哲学与实存运动”研究计画,《日治时期台湾哲学文献清单列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台湾大学哲学系,《台湾哲学研究资料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央研究院数位文化中心“典藏台湾”数位典藏计画,《林茂生书法匾额 贺体仁分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暨南国际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建置,埔里长老教会“谢纬纪念青年营地”赖贯一牧师所有)。
- 台湾清华大学“叶荣钟全集、文书及文库”数位资料馆,《臺灣文化協會 霧峰夏季學校 林茂生教授「西洋文明史」、「倫理哲學」等課 [1924 年7、8 月] 材料》(叶荣钟家属捐赠)。
- 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 台湾史档案资源系统,《高再祝与林茂生、高再得等合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 台湾史档案资源系统,《林茂生与王采蘩结婚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台湾文化及语言文学研究所,《林茂生发表于“台南府城教会报”、“台湾教会报”、“台湾教会公报”等著作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赖永祥长老史料库,《林茂生博士文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林茂生参与台大校务会议纪录与签名〉,《228.七O:我们的二二八特展 2016/11/29-2017/05/21》。
- 李筱峰,〈台湾哲人的悲剧─林茂生博士纪念馆开幕感言〉(2004年4月7日刊于自由时报),《李筱峰个人网站》。
- 张肇烜,〈在二二八中消逝的台湾第一位留美博士:林茂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想想论坛》[2017-02-21]。
- 民视台湾演义,《第一留美博士 林茂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7-07-23]。
- YouTube上的林茂生手笔“上帝是爱”在纽约Riverside Church教堂左边第三个彩色玻璃窗的左下方,始于0分3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