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简称《通鉴辑览》,为清朝官修编年纲目体通史,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乾隆帝敕命傅恒等人撰修,以康熙《御批资治通鉴纲目》、明朝李东阳《历代通鉴纂要》为架构重修,重新考证并重订凡例,记录自三皇五帝至明朝灭亡,共一百十六卷,附南明唐王、桂王纪事本末四卷。体裁以编年为主轴,引领纲、目,详注训诂、典故、考证,并乾隆帝亲自作批注附加于上。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正月成书,由傅恒、尹继善、刘统勋、阿里衮、刘纶、于敏中、舒赫德联名上表进御。
乾隆御批
杨述曾于乾隆二十四年,充《通鉴辑览》馆纂修官,是最重要的执笔人,其他参修人员如朱筠、赵翼、陆锡熊、程晋芳,总校官如毕沅、纪昀等人皆一时之选,杨氏在乾隆三十二年《通鉴辑览》将脱稿时去世。[1]书中共有乾隆帝御批三百馀处,计一千九百馀条,达二十万字;史评内容广泛,包涵史书体裁义例、朝代兴衰更迭、储君嫡庶、君臣伦理、文化道德纲常等主题,用意是“用定千古是非之准,而破儒生迂谬之论”,反映出乾隆帝各方面的思想及政治理念。乾隆三十六年将书中乾隆批语录出,另成《评鉴阐要》一书,共十二卷。在刊刻颁行后直到清末,一般士人与学子大都用此书与《纲鉴易知录》为历史教材,对教育有深厚影响。[2]
参与编修人员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卷首〈职名〉详列姓名与官衔。
- 正总裁:傅恒、来保、尹继善、刘统勋
- 副总裁:兆惠、阿里衮、舒赫德、阿桂、刘纶、于敏中、裘曰修
- 提调官:觉罗巴延三、额尔景额、珠鲁讷、庆桂、傅显、博清额、伊克坦布、袁守侗、眭朝栋、毛永爕、顧雲、冯光熊、刘秉恬、王昶、张霁
- 收掌官:保成、勒保、毛应藻、郑步云、冯应榴
- 纂修官:杨述曾、朱筠、韦谦恒、彭元瑞、赵翼、曹锡宝、陆锡熊、阮葵生、汪孟𫓶、赵文哲、严长明、程晋芳
- 校对官:沈世炜、孙士毅、王嵩柱、方炜、郭元漋、刘凤翔、褚寅亮、郑廷槐、吴宽、吴烺、周发春
- 总校官:刘星炜、汪廷玙、毕沅、王绍曾、曹文埴、吴省钦、李孔阳、王燕绪、陈兰森、纪昀、嵇承谦、宋铣
刊刻
- 监理:永珹、英廉、和尔经额
- 校刊:王际华、觉罗奉宽
- 监造:六十九、诚意、刘淳、永善、扎钦、六格、吉兰泰、文殊保、六达塞、伊灵阿
- 校对:彭绍观、陈淦、张书勋、姚颐、陆费墀、陈昌图、陈桂森、黄良栋、徐天柱、秦泉、刘锡嘏、杨寿楠、张运暹、季学锦、顾天骏、袁锡衡、毛圻、戚健中、杨有源、王炳文
格式
- 四部类目:史部,编年类,通代之属。
- 现存版本:乾隆三十二年武英殿刊本、乾隆间内府乌丝栏朱墨写本、内府朱丝栏写本、乾隆间文渊阁四库全书写本、四库全书荟要本、嘉庆间武英殿重刊本、同治十年浔阳万氏芋栗园重刊本。
- 卷数:一百十六卷,附唐桂王纪事本末四卷。
- 册数:五十八册(武英殿刊本)或六十册(武英殿重刊本)、一百零二册(文渊阁四库全书写本)、一百零八册(芋栗园重刊本)、一百一十册(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写本)一百一十六册(内府朱丝栏写本)。
- 装订:线装。
- 版面:
- 乾隆三十二年武英殿刊本:每页面十一行,每行二十二字。若用小字则双行,字数相同。行格四周双栏,板心花口、单鱼尾,中缝上记书名“御批历代通鉴辑览”,下为卷次、页次。
- 乾隆四十九年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写本:每页面八行,每行二十一字。若用小字则双行,字数相同。行格四周双栏,板心花口、单鱼尾,中缝上记“钦定四库全书”,下为“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及卷次、页次。
注释
参考文献
-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史部·编年类·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卷首
外部链接
-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