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陀林
佛教 |
---|
佛教大纲 佛教主题 佛教专题 |
藏传佛教 |
---|
尸陀林或尸陀林(梵语:शीतवन,罗马化:Śītavana;藏语:བསིལ་བའི་ཚལ་),又作弃屍林或弃尸林,简称尸林或尸林(“尸”或作“尸”,“陀”或作“陁”),又音译为尸多婆那[1]等,意译寒林;又作尸摩赊那、奢摩奢那或舍摩奢那(梵语:श्मशान,罗马化:Śmaśāna),义为墓田、墓冢。[2]是古印度露天林地葬场,为佛教吸收。
概论
布施作为菩萨道六波罗密之一,是佛教十分看重的修行。佛教相信命终后神识会参与轮回,或因修行的功德入涅槃,遗体对于自己则已无用处,可以布施给食肉动物。《要行舍身经》上强调,人死后应将尸体分为两份,一份施予水中的鱼鳖虾蟹,一份施予陆地上的鸟兽虫蚁,如此,死者可消除先世恶业。《尸陀林经》也强调,死后遗体可抛于尸陀林中,以布施给鸟兽虫鱼等。
汉地受到佛教火葬(荼毗)、尸陀林葬的影响,至少隋代以前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葬法,或葬水中、或葬林中,也有将遗体安置在石室、洞窟中,待血肉消失,仅留白骨时,再由僧人收拾骸骨建塔[3]。佛教传入藏地后,尸陀林葬被保留下来,不过葬场非树林,而多设在空旷处任秃鹰啄食,称为天葬或鸟葬。
著名尸陀林如喇荣五明佛学院尸陀林,由晋美彭措于1986年创建[4]。
尸林祜主
尸陀林祜主(梵语:śmaśāna-adhipati),藏音“度册达波”(藏语:དུར་ཁྲོད་,又译多处达波、多翠达波,简称“多达”、“独达”[5]),又称尸陀林主、尸林主、寒林双尊、墓葬主、尸陀主、寒林主、寒林主人等;有观点认为不应译为“尸陀林祜主”或“寒林祜主”,而应为“葬场主”[6];在藏传佛教中,尸林祜主金髂拉是胜乐金刚和金刚瑜伽空行母的化身和护法,是宁玛巴三根本(上师、空行与护法)的九大护法之一[7]。他管治弃尸幕所“八大寒林”和护持在尸陀林修行不净观者,八大寒林相传为莲花生成就八大嘿噜嘎本尊之处,即东方暴虐寒林、北方密业寒林、西方金刚焰寒林,南方骨锁寒林、东北狂笑寒林、东南吉祥寒林、西南幽暗寒林和西北啾啾寒林。
藏传佛教大藏经密续经纶中记叙了尸林主居住在尸体的骷髅城,城内有尸林髑髅宫殿和莲华日轮座,座垫上尸林怙主夫妇拥抱站立[8][9]。唐卡中的尸林怙主通常表现为两架白骷髅拥立著,头顶五颅冠(即五个小颅骨),身处般若烈焰,挥舞骨棒、宝瓶等;用髑髅身表无常空性,颅骨骇人相表摧灭嗔恚心。[8]
参见
注释
- ^ (唐)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八:尸陀林正言尸多婆那,此云寒林。其林幽邃而且寒,因以名也。
- ^ 《佛学大辞典》【寒林】:(杂名)林葬之处,定一林为墓所,运死尸而弃于此,饲诸禽兽也。梵语尸陀,尸陀Śitavana,其林幽邃而寒故。又横死尸所,入之者畏而毛戴寒栗。故名寒林。玄应音义七曰:“尸陀林,正言尸多婆那,此名寒林。其林幽邃而寒,因以名也。在王舍城侧,死人多送其中。今总指弃尸之处,为尸陀林者,取彼名之也。”释氏要览下曰:“寒林,即西域弃尸处。僧祇律云:谓多死尸,凡入者可畏毛寒,故名寒林。”尸陀林者,寒林之逆翻,而非原语之正者。原语为Śmaśāna。相当于法显传之尸摩赊那(墓田),名义集七之舍摩奢那(冢)。
- ^ 《浅谈“舍身”──从新疆克孜尔石窟的本生壁画谈起》.作者:余思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一为《佛说要行舍身经》,一为《尸 陀林经》。《要行舍身经》强调人死后应该将尸体分为两份,一份施予水中的鱼鳖 虾蟹,一份施给陆上的鸟兽虫蚁,若能如此,死者可以消除先世所造恶业,并且 也能于龙花初会上,令舍身者得度。而《尸陀林经》则强调死后应置于尸陀林中, 以布施与鸟兽虫鱼之属。因此,三阶教徒不论僧俗多有采取露尸葬法,或葬林中、 水中,或采较为折衷的做法,将尸体置于石室窟室之中,待血肉消失,再行收骸 起塔。三阶教徒采此法而葬者,不计其数,以教主信行为例,其死后,即送至终 南山下,舍身血肉,求无上道。其后此地并成为三阶教教徒之圣地,教徒死后往 往送至此地,采林葬方式死施于群生,再行收骸起塔,竖于信行塔之左右,到了 宋代已有百塔之多,因而此地建有名为百塔之寺。
- ^ 喇荣五明佛学院尸陀林组图60张. [2018-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1).
- ^ 郭净, 藏传佛教面具仪式的宗教意义, 2004
- ^ 《特別護法葬場主𩚥力奉施法》. [2018-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1).
- ^ 九大護法介紹. [2018-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6).
- ^ 8.0 8.1 『屍陀林怙主』簡介. [2018-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1).
- ^ 尸陀林主. [2018-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