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天兴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天兴县
位在佳里兴的古天兴县治纪念碑。
闽南语名称?
全汉 天興縣
全罗 Thian-heng-kōan

天兴县台湾明郑时期时的两个县级行政区之一,郑经统治时将县改制为散州,台湾为清朝统治后,原天兴县疆域被分成了台湾府底下的诸罗县台湾县[1]。另外台南县政府于1983年9月在其底下的佳里镇佳里兴(今佳里区佳里兴)立有“古天兴县治纪念碑”,但天兴县治是否在佳里兴仍有争论[1]

沿革

1661年(永历15年)4月,南明延平郡王郑成功,力取荷兰东印度公司,攻打台湾,在攻下“普罗民遮城”(今日台南市赤崁楼)之后,将其改名为东都明京,并设立承天府,下辖天兴县、万年县二县。天兴县县治位于佳里兴(今台南市佳里区),另一说位于大目降(今台南市新化区)与新港(今新市区)之间,由庄文烈任首任知县[2],此外尚有其他说法。

1664年,明郑继承者郑经放弃福建部分领土,将东都改为东宁,承天府所属两县升格为,并增添澎湖、南路与北路三个安抚司。天兴县因此而改称天兴州,并设有北路安抚司。

1683年,清朝将领施琅攻下台湾,废除明郑时期的行政区编制。1684年,清廷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下辖诸罗县台湾县凤山县三县,天兴县疆域被分为诸罗县台湾县[1]

次级行政区划

天兴县底下设有十三个里,分布在今台南市中南部地区,分别是武定里永康里长兴里保大里归仁里永丰里新丰里广储里感化里新化里永定里善化里开化里[3][1]

其中善化里、新化里、永定里、开化里四里后来被纳入清朝的诸罗县辖区,馀九里纳入台湾县辖区[1][4]

县治

关于天兴县的县治所在地,虽然台南县政府已在佳里兴立碑纪念,但学界尚未有定论,大致有五种说法[1]

  • 府治镇北坊:如连横台湾通史》(1921年)与陈世庆编纂的《台湾省通志·卷三 政事志·建置篇》(1972年)即认为天兴县治在“镇北坊米市”。
  • 原在府治东安坊,后迁新港社(今新市):石万寿〈台湾府署建置始末及遗址碑自注〉(1983年)、〈二层行溪流域行政区划的变迁〉(1988年)与《永康乡志》(1988年)采此说,其来源应是综合陈文达台湾县志》(1720年)写说“台湾府公署”为“伪天兴州旧署”与〈永历十八年台湾军备图〉将天兴县注记在“新港半番民”聚落附近的记载[1]。此外清朝的《台湾府图志》(1795年前)、《台湾府方舆考证》(1836年)、《清一统志台湾府(嘉庆重修一统志)》(1842年)均载明“天兴废州”在“新港”[1]
  • 大目降(今新化)与新港之间:如王世庆〈台湾之名称与行政区域之建置〉(1976年),此一说是根据〈永历十八年台湾军备图〉而来[1]
  • 大目降:如黄典权〈郑延平台湾世业〉(1980年)。
  • 不确定是否为佳里兴:盛清沂〈明郑内政考略〉(1976年)写“相传天兴设治于佳里兴”,而叶振辉《台湾开发史》(1995年,2003年再版)则写说“天兴县治在开化里(今佳里),一说在大目降(今新化)”,亦未断定佳里兴为天兴县治[1]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戴文锋. 《萬年縣治所考辨》. 台南县政府. 2009年9月: 18-22、26、27、86页. ISBN 978-986-01-9731-0. 
  2. ^ 丁万复、林木荣,《台西风情》,90年4月增版
  3. ^ 《明鄭時期臺灣行政疆域圖》,中央研究院台灣歷史文化地圖網站. [2013-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4). 
  4. ^ 蒋毓英季麒光杨芳声. 《臺灣府志·卷一 坊里》. 16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