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第一王朝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
埃及第一王朝 | |||||||||
---|---|---|---|---|---|---|---|---|---|
c. 3100 BC—c. 2900 BC | |||||||||
首都 | 提尼斯 | ||||||||
常用语言 | 埃及语 | ||||||||
宗教 | 古埃及宗教 | ||||||||
政府 | 君主专制 | ||||||||
历史时期 | 青铜时期 | ||||||||
• 建立 | c. 3100 BC | ||||||||
• 终结 | c. 2900 BC | ||||||||
|
古埃及的朝代及分期 |
---|
若未经说明,所有年份均为公元前 |
参见:埃及统治者列表 |
古埃及第一王朝[1]涵盖统治统一埃及的第一批国王。它紧随著可能由那尔迈完成的统一上下埃及之后,[2]象征著早王朝时期的开始,当时权力集中在提尼斯。
王朝
关于这个王朝的信息来自一些纪念碑和其他带有王室名字的物品,最重要的是那尔迈调色板和那尔迈权杖头,以及登和卡等国王名单。 [3][4][5] 除了巴勒莫石碑上的简短清单外,没有关于前两个王朝的详细记录存世。曼涅托的《埃及史》中的记载与考古证据和其他历史记录都有矛盾。曼涅托写出了第一王朝的九个统治者,其中只有一个人的名字与其他资料相符,并且只提供了其中四个人的信息。[6]圣书体在那时已经完全发展起来了,它们的形状将在三千多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变化地使用。
人祭
人祭是第一王朝所有法老葬礼仪式的一部分。每个法老的坟墓附近都埋有家臣以及为埋葬而牺牲的动物,清楚地证明它存在于这个王朝中。哲尔的坟墓与338具遗体有关。[7]。祭祀的人和动物,如驴,被期望在死后生命中协助法老。由于不明原因,这种做法随着王朝的结束而中止。
统治者
名字 | 图片 | 概述 | 统治时间 |
---|---|---|---|
那尔迈 | 被认为与美尼斯是同一个人,并统一了上、下埃及。可能与尼特霍特普结婚。 | ||
荷尔-阿哈 | 希腊语形式“Athotís”。带领远征努比亚人。与贝内里布和肯塔普结婚。 | ||
哲尔 | 希腊语形式“Uenéphes”;他的名字和名号出现在巴勒莫石碑上。他的坟墓后来被认为是传说中的奥西里斯的坟墓。 | ||
杰特 | 希腊语形式“Usapháis”。可能与Ahaneith结婚。 | ||
美丽奈茨 | 可能是第一位女法老(或作为她儿子登的摄政者,或同时作为国王/王后和摄政者进行统治)。美丽奈茨被埋葬在杰特和登附近。她的坟墓与那个时期(其他)国王的坟墓规模相同。[8] | ||
登 | 希腊语形式“Kénkenes”。第一个戴着红白双冠的法老,第一个拥有完整“上下埃及之王”称号的法老。 | ||
阿涅德吉布 | 希腊语形式“Miebidós”。 | ||
瑟莫赫特 | 希腊语形式“Semempsés”。第一个拥有完整涅布提名的埃及统治者。他的完整统治纪录被保存在开罗石碑上。 | ||
卡 | 希腊语形式“Bienéches”。统治的时间很长,他的坟墓是最后一个有附属墓葬者。 | ||
斯内弗卡拉 | 统治时间很短,正确的年代位置未知。 | ||
荷鲁斯鸟 | 统治时间很短,正确的年代位置未知。 |
参见
参考文献
- ^ Kuhrt (1995),第118页.
- ^ Heagy, Thomas C. Who was Menes?. Archeo-Nil. 2014, 24: 59–92. Available online [1]. [2022-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1).
- ^ Qa'a and Merneith lists, Xoomer, IT: Virgilio, [2022-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31).
- ^ The Narmer Catalog http://narmer.org/inscription/1553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20-02-08.
- ^ The Narmer Catalog http://narmer.org/inscription/4048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20-02-19.
- ^ Manetho, Fr. 6, 7a, 7b. Text and translation in Manetho, translated by W.G. Waddell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1940), pp. 27–35
- ^ Shaw (2000),第68页.
- ^ Tyldesley, J. Chronicle of the Queens of Egypt. Thames & Hudson. 2006.
延伸阅读
- 刘文鹏(2000年):《古代埃及史》,北京:商务印书馆ISBN 7-100-028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