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和平号 (潜水艇)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MIR submersible.
历史
 俄罗斯
船名 MIR
完工日期 1987
启用 1987
技术数据
船型 深海救难载具英语Deep-submergence vehicle
排水量 18,6 tons
船长 7.8米(26英尺)
型宽 3.6米(12英尺)
吃水 3.0米(9.8英尺)
动力输出 9kW electric motor
船速 5kn
潜航深度 6,000米(20,000英尺)
乘员 3


和平号(俄语:“Мир”,是世界或和平的意思)是一种具有自行移动能力的深海潜艇。该计画最初是由苏联科学院(现在的俄罗斯科学院)以及设计院所发起,向芬兰订购了两辆。和平1号和平2号在1987年交付,是由芬兰商劳马-雷波拉(Rauma-Repola)的子公司Oceanics所设计与建造。建造计画是在希尔绍夫海洋研究所的工程师与承包商的监督之下进行。

特征

潜水艇的建造目的在于科学研究。虽然他们无法让人在水面下登舰,但这些潜艇也可以进行潜艇救援行动。两台和平号潜艇的指挥中心与母船都是研究船克尔德什院士号英语Akademik Mstislav Keldysh(R/V Akademik Mstislav Keldysh)。两台和平号潜艇由俄罗斯科学院使用。

和平号潜艇的最大下潜深度是6000公尺,透过这艘潜艇,可以探索全世界98%的海洋底部。这是全世界7个下潜深度超过3000公尺的可载人潜艇中的两个,其他几台则是美国的阿尔文号(Alvin)、海崖号英语DSV Sea Cliff(Sea Cliff),日本的新海号英语DSV Shinkai(Shinkai),法国的鹦鹉螺号英语Nautile(Nautile)。这些深海潜艇的成员都是3人。

传统上,深海潜艇的乘员区都是以金属焊接而成。和平号的乘员区则是以马氏体时效钢打造,比金属的强度重量比高10%。[1]这种合金含有约30%的和少量的。两个半球以机械加工铸造,然后拼装在一起,以避免产生焊接处。制造后潜艇的密度接近水的密度,所以可以在不同深度中轻松的移动。另有8立方公尺的合成泡棉提供额外的浮力。[1]不同于其它的深海潜艇使用铁制重锤下潜到海底,和平号使用载压水舱英语Ballast tank(Ballast tank)进行深度与浮力的调节。[1]

  • 和平号长7.8米,宽3.6米,重量18600公斤(最大有效载重为290公斤)。乘员活动区的艇壁厚5公分,内部工作区直径为2.1米。有三个视窗(窗口厚18公分):正面视窗直径20公分;两个侧面窗口直径12公分。
  • 电力由100kWh的镍镉电池所提供。电动马达驱动液压泵为液压机械手臂与3个推进器提供动力。船尾的液压推进器出力为9千瓦,两侧的推进器出力则为2.5千瓦。水下最高时速为5节。
  • 垂直深度游两个球型的载压水箱控制,分别为船头与船尾。可以视需要使用压缩空气将水由水箱中排出。
  • 潜艇内的气压保持恒定在一大气压,内部的空气循环采用与太空梭类似的方式,利用氢氧化锂去除掉累积的二氧化碳。
  • 与海面的连系是使用VHF无线电。配备有范围250米的影像声纳装置,可以显示附近物体的影像并测量距离。也可以在接近海底时测得距离海床的距离。
  • 潜艇内的维生系统可以维持单人246个小时,或者是维持3人小组3.42天。
  • 潜艇的设计压力深度为6000公尺,并且已经通过125%的压力测试。在实地测试中,和平1号下潜至6170公尺,而和平2号则下潜至6120公尺深。
  • 原先设计的液压控制机械手臂位在一个可伸缩的头盔状观景窗内,不过在1994年的一项重大改革中已经移除。
  • 和平号的最大垂直速度为每分钟40米,因此往返海面与海底需耗时数小时[2]

芬兰与苏联的合作

两台在冷战期间制造的和平号是芬兰与苏联经济与技术合作的最佳例子。而来自加拿大、法国与瑞典的潜艇竞标提案,很可能是因为政治压力而撤回。

由于巴黎统筹委员会的限制,大部分使用的技术在芬兰开发。电子设备由霍尔明(Hollming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生产。合成泡棉则是由芬兰的Exel Oyj制造,这方面材料的领导者3M公司,则拒绝提供他们的产品。[1]

122米长的母船R/V 克尔德什院士号英语Akademik Mstislav Keldysh(Akademik Mstislav Keldysh)1980年于芬兰劳马的霍尔明造船厂(现在的芬兰STX)建造。[3]

探险队

铁达尼号和俾斯麦号的拍摄

在1990年代中期和21世纪初,和平号潜水艇曾使用于拍摄美国电影制片人詹姆斯·卡梅隆脍炙人口的电影《铁达尼》铁达尼号如今沉没在3821公尺深的海底。和平号也用做拍摄卡梅隆的电影纪录片《深渊幽灵英语Ghosts of the Abyss》(Ghosts of the Abyss),以及沉没在4700公尺深海底的俾斯麦号战舰,制成2002年的纪录片《发现俾斯麦号英语Expedition: Bismarck》(Expedition: Bismarck)。

2007年北极探险

2007年8月2日,俄罗斯派出和平号执行首次对地理北极的载人下潜任务,抵达4261公尺深的海底。在这处俄罗斯于2001年宣告的领土上进行科学研究。和平1号的机组员均为俄国籍。和平2号的机组员则是国际组合:包括俄国、澳洲与瑞典人。

和平1号在海底插了一支高一米的钛合金制俄罗斯联邦国旗,由加里宁格勒设计局“法克尔”制造[4],并留下了一个时间胶囊,其中装有留给后世的讯息,以及统一俄罗斯党的旗帜[5]。 抵达北极海底的同时,也采取了当地的土壤和水样[4]

误解与争论

在宣布极地探险后的不久,一些报纸试图挑起争端,声称这次的探险是伪造的,因为有一些画面来自詹姆斯克麦隆的电影“铁达尼号”。事实上,俄罗斯电视台曾用铁达尼号的画面(他们拥有版权)做为这次深海探险的图解。他们在和平号抵达北极海床数小时以前使用这些画面,并已明确指出,画面是从电影而不是从现场传回。路透社没有注意到这个份声明,引述了错误的资料。路透社在稍后发表的声明中表示道歉:路透社误认这个画面传自北极,而不是在北大西洋,随后他们重新放上了正确的报导[6] [7]

2008-2009年贝加尔湖探险

2008年7月,两台和平号开始了一项为期两年的贝加尔湖探险计画,贝加尔湖是全世界最大最深的淡水湖,近2000米。这项探险计画由俄罗斯科学院主导[8]。大约160次的探险航程计画抵达湖底,湖底仍有相当大的区域未被探索。在8月1日的航程中,俄罗斯总理普丁(Vladimir Putin)随船一同探索了湖泊的南部区域。[9]

参见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Metallitekniikka 2003年10月22日,2008年5月12日重新刊登于: CIA tuhosi Rauma-Repolan parhaan bisnekse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芬兰文) ,2003年10月22日《赫尔辛基新闻报》的英文摘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深海探險網站,2008年12月14日 (PDF). [2010年9月28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年8月9日). 
  3. ^ Information on RV Akademik Mstislav Keldysh. Federal Target Program World Ocean. [2010-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30) (俄语). 
  4. ^ 4.0 4.1 存档副本. [2010-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4). (俄文)
  5. ^ 统一俄罗斯党网站,奇林加罗夫的北极探险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俄文)
  6. ^ Reuters gets that sinking feeling.。MediaGuardian 2007年8月10日[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 Reposted Reuters story with correct captions. [2010-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26). 
  8. ^ Глубоководные 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е аппараты "Мир‑1" и "Мир‑2". Справка, RIA Novosti, 24 July 2008[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 ^ Putin dives to bottom of world's deepest lake. AFP (Breitbart). 1 August 2009 [2 August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8月4日).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