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倒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倒装(anastrophe),又称倒置倒句,是把词语或句子内的重要部分置前以作强调,是修辞法的一种。[1]

分类

汉语的句子的顺序,为“主─谓─宾”,但在文言文中,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顺序出现了颠倒的情况。一般会把重要部分放于最前,以强调此部分。倒装句常见于吴语现代标准汉语文言文粤语英语日语中。

谓语前置(主谓倒装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实际上是 "汝之不惠甚矣!"[2]

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馀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亚父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亚父面向南坐。”[3]

英语示例

  • Here you are. (You are here.)

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锺山记〉)等。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状语后置(介词结构作状语)

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做状语。第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如:“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即“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还有一种情况要注意,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译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状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前面”,作补语,一般来说仍作补语,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则一定要作状语。[2]

例子

  •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吾与谁归!) [4]
  • 歌曲《雨的旋律》:雨啊!请你为我音讯带。(为我带音讯)
  • 歌曲《今宵多珍重》:我俩临别依依,怨太阳快昇东。(怨太阳昇东快)

参考文献

  1. ^ 倒装句 术语在线—权威的术语知识服务平台. termonline.cn. [19 July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8). 
  2. ^ 2.0 2.1 存档副本. [2018-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4). 
  3. ^ 存档副本. [2018-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4. ^ 范仲淹《岳阳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