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九三炮战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九三炮战
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的一部分

金门(红色部份)。
日期1954年9月3日-1954年9月20日
地点
结果 中华民国国军成功保卫金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则认为这是对金门造成打击的一次炮战。随后美国与中华民国签订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并大幅提升驻台美军人数。
参战方

 中华民国

支援
 美国(协护海上补给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蒋中正
俞鸿钧
刘玉章
毛泽东
周恩来
彭德怀
徐向前
伤亡与损失
中华民国 519人阵亡[1]
美国 2人阵亡[2]
中华人民共和国 393人阵亡[1]

九三炮战,又称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英语:First Taiwan Strait Crisis),是中华民国国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之间的军事冲突,爆发于1954年9月3日,炮战地点为中华民国福建省金门县。该炮战引发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为1949年古宁头战役之后至1954年间,最大的炮战。

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49年古宁头战役登步岛战役登陆失败后,积极研究海岛攻击战术,攻取大陆东南沿海岛屿。但解放军于1950年在大担岛战役登陆再度失败后,对海岛放弃直接登陆作战的战术,改用密集炮击。[3]1953年由于朝鲜战争停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方面撤回参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部署金门对岸,形成三面环伺,对金门造成极大威胁。

1954年5月,当时刘玉章中将接替胡琏中将,到任陆军金门防卫司令部司令官。

战前准备

1954年8月下旬起,解放军在厦门东海岸、莲河、深江、大嶝小嶝等处部署百馀门俄制122公釐与152公釐口径火炮,以中华民国海军停泊在金门水头码头的舰艇为目标。[3]

经过

1954年9月3日下午五时许,解放军集结数百门重炮,突然向金门发射炮弹,巨大的爆炸声,震耳欲聋。12小时内发射了6,000枚炮弹。[3]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记载:击沉击伤国军舰船7艘,摧毁金门炮阵地9处。[4][5]

1954年9月5日上午,陆军金门防卫司令部炮兵部队奉令实施全面报复性攻击,国军集群炮火力实施弹幕射击。当时国军缺乏长射程火炮,所以采取机动集中方式,形成局部优势反击。[6]同时,中华民国空军战斗机也前往厦门进行轰炸,解放军在厦门方面则迅速组织起强大的防空力量,共击落中华民国国军战机12架,击伤42架[7]

尔后间歇性炮战不断,解放军炮击落弹共约7万馀枚,以1954年9月22日那天的炮战最为猛烈。到9月15日,金门国军改装155公釐榴弹炮,又获得三个炮兵营增援,共反击解放军炮击五十馀次,摧毁解放军野战炮阵地18处,高射炮阵地4处,击毙解放军300馀人。[6]以解放军为攻击一方的九三炮战开启国共两方军队的互相中小规模炮击。

民间伤亡

据统计,仅金门方面,1954年-1957年间的大小炮战中,在地居民就有63人死亡。[来源请求]

影响

后续

九三炮战后,1955年1月发生一江山岛战役,解放军占领一江山岛,使得大陈岛陷于孤立。国军于2月从大陈岛撤退,至此浙东沿海全部岛屿由解放军控制。3月16日,美国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在记者会上答说,战术核武器可以像子弹一样用于(远东)军事目标[9][10]。1955年4月召开万隆会议周恩来在会议结束前声明愿意与美国谈判缓和远东局势的问题[11],结束了第一次台海危机。

纪念

  • 志愿来华的美军顾问法兰克·林恩(Frank W. Lynn)中校与孟登道(Alfred Medendorp)中校在水头码头中弹阵亡,中华民国国防部在水头码头分别设立纪念碑以兹纪念。[12]2020年8月23日,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郦英杰随同中华民国总统蔡英文前赴金门出席追思活动,成为首位出席八二三纪念活动的AIT处长。[13]追悼活动后,郦英杰前往水头码头,在孟登道中校和法兰克.林恩中校的纪念碑前献花致意。AIT并在脸书称,这两位军官于1954年金门九三炮战中与台湾同袍一同抵御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猛烈炮火攻击中英勇殉职。并称台美合作是建立在“真朋友,真进展”的历史之上。[14][15]

引用

  1. ^ 1.0 1.1 Han Cheung. Taiwan in Time: Yijiangshan: Moving the Americans to action?. Taipei Times. 2020-01-12 [2021-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5). 
  2. ^ "Kinmen unveils monument in honor of US officer". Taipei Times. 2011-12-08. The Kinmen Defense Command (KDC) unveiled a cenotaph on Tuesday to commemorate the late Lieutenant Colonel Frank Lynn of the US, who died in a Chinese artillery bombardment on Sept. 3, 1954, on Kinmen.{...}It was placed next to the cenotaph of Lieutenant Colonel Alfred Medendorp, which was installed at the wharf in August 1992. Medendorp was killed in the same bombing. 
  3. ^ 3.0 3.1 3.2 邓惠鸿(2014年)第204页
  4. ^ 叶飞(1988年)第643页,第四十二章 炮击金门和绞索政策 第一节 “九三”炮击
  5. ^ 叶飞(1988年)第686页,书末 叶飞生平大事年表
  6. ^ 6.0 6.1 邓惠鸿(2014年)第205页
  7. ^ 叶飞第647页,第四十二章 炮击金门和绞索政策 第一节 “九三”炮击
  8. ^ 蓝弋丰. 【藍圖】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從兩次台海危機看斷交風波發展. 民报. 
  9. ^ The President's News Conference. The American Presidency Project. March 16, 1955 [2024-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8). 
  10. ^ President Says Atom Bomb Would Be Used Like 'Bullet'; EISENHOWER TALKS OF ATOM 'BULLET'. The New York Times. 1955年3月17日 [2024年5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年5月8日). 
  11. ^ 新中国外交历史回顾.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24-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5). 
  12. ^ 邓惠鸿(2014年)第206页
  13. ^ 總統金門追悼八二三砲戰將士 AIT處長首度出席. 中央社. 2020-08-23 [2020-08-25]. [失效链接]
  14. ^ 金門紀念823 AIT處長首出席 酈英傑悼「聯台抗中」殉職美軍. 自由时报. 2020-08-24 [2020-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5). 
  15. ^ 社評:酈英傑的金門行是明確的政治表態. 上报. 2020-08-26 [2020-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9).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