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八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八军,是1949年整编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军。

历史

1944年9月组建冀察军区,1946年10月与张家口卫戍司令部合并为察哈尔军区。1947年11月,察哈尔军区冀晋军区合并为北岳军区,察哈尔军区独立第4旅编入晋察冀军区第一纵队改称第3旅。1947年12月6日察哈尔军区机关在定县组建为晋察冀野战军第六纵队机关。司令员文年生(三纵副司令员升任)/徐德操/陈坊仁,政委向仲华/漆远渥/李呈瑞,副司令员萧新槐兼参谋长/徐德操/宋玉琳,副参谋长张挺/宋学飞。共17 044人。纵队成立后,参加平汉路北段破击战。第六纵队总的情况和第一纵队相似,基础比第一纵队稍新,缺乏大胆顽强的战斗作风,全歼思想贯彻不够,部队管理不够正规严格,纪律性差,领导不够深入,但学习技术战术的风气尚好,顽强与全歼思想近来有进步。[1]

  • 第十六旅:1946年6月以晋察冀军区冀中纵队第13旅第38团和冀中第9军分区第46团及特务团组建冀中军区独立第14旅。1946年7月改称冀中军区独立第七旅。是第68军最老的部队,军主力师。但该旅发生许多弱点。1948年上半年来进步不快,主要缺乏群众性的运动,民主作风差,固步自封,老一套,缺乏创造性,工作无朝气,领导干部自满,不深入,战斗中粗枝大叶,尤其是缺乏自我批评的精神。定兴战斗未完成任务,是该旅弱点的最后暴露。主要原因:(一)对该旅抓的不紧,没及时展开严格批评,揭露其严重的骄气自满的老大现象。(二)党委领导弱,一元化之领导没有树立,集体领导、分工负责与民主作风差。工作不深入,特别是思想领导薄弱。[1]旅长廖鼎祥/陈应寿,政委李斌,副旅长范保顺,参谋长唐丕光,政治部主任张宗胜/范保顺兼副政委。
    • 第46团:前身是冀中第9军分区第27团。1945年9月21日编入冀中(杨成武)纵队第3支队为第27团。l945年l0月随第3支队改称晋察冀军区冀中(杨成武)纵队第13旅为第38团。l946年3月为冀中纵队第13旅第38团(编入了冀中黄寿发纵队第2旅第76团1个营)。团长古极/王钧/李克林,政委范保顺。1946年6月编入新组建的冀中军区第14旅为第40团,7月改称冀中军区独立第7旅第19团。该团是68军最老的团队,是军、师主力团。
    • 第47团:前身是冀中军区特务团。1946年6月特务团与冀中八分区第64团、任河支队编入新组建的冀中军区第14旅为第41团,7月改称冀中军区独立第7旅第20团。团长万振西/韩进忠,副政委高颜林
    • 第48团:前身是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第46团。1946年6月编入新组建的冀中军区第14旅为第42团,7月改称冀中军区独立第7旅第21团。第48团弱。团长林彬/欧阳顺,政委惠士荣
  • 第十七旅:1946年6月组建冀中军区独立第11旅,1946年7月改称冀中军区(第二个)独立第八旅。旅长徐德操/杨栋梁,政委李致远,副旅长贾士珍/李德才,副参谋长祖岳嵘(升参谋长),政治部副主任白正刚(升主任)。原辖第22、第23、第24团依次改称第49团(冀中六分区82团与县大队合编。团长刘震,政委董奋)、第50团(冀中七分区80团与安定博支队合编。团长刘复生,政委王松岑)、第51团(冀中六军分区73团、八分区独立营、11分区护路大队、冀中税警大队合编。团长李德才,政委张绍英)。以第50团较强,第51团较弱,均有朝气、虚心学习、爱钻研。主要弱点是不够正规严格、纪律性差,全歼思想贯彻不够,不敢打大仗打硬仗,顽强的战斗作风差,有些工作不够踏实。[1]
  • 第十八旅:1947年冬北岳军区以军分区独立团组建。是华野三兵团最新最弱的1个旅。组建一年内有进步,如学习技术、执行命令都还好,因基础新,下层干部弱。旅长罗文坊,政委严庆堤,参谋长熊金波,政治部主任萧赤。1949年2月王钧任副师长、张宗胜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52团(北岳六分区独立团、易县独立营合编。副团长韩玉奎,政委田波)、第53团(冀晋军区一分区新13团、阳高独立营、应县独立营、广灵独立营一部合编。团长贺成健,政委陈兴农)、第54团(冀晋军区四分区独立团、获鹿独立营合编。团长胡从明,副政委李鹏飞)。该旅以第52团较好,第54团最弱,只有2个营。

1948年1月,纵队奉命从河北满城地区出发,初战保(定)西北,歼敌675人。3月至4月9日第6纵队参加察南绥东战役,歼敌4700余人。4月中旬一纵准备扫除应县城敌,六纵与之相配合,担任大同方向的阻援任务。当时六纵十六旅驻扎在怀仁县清水河地区。4月23日一纵连续攻城未克,暂时撤下来稍作休整,准备再攻。六纵随即也结束了阻援任务,在原地待命。4月29日上午,突然接到兵团杨成武司令员的电报:傅作义和阎锡山趁晋察冀野战军在察南、绥东作战之机,企图进犯石家庄地区,命六纵火速南下正太路,奔歼阎匪东犯之敌。部队4月30日出发,5月8日午夜前赶到盂县城西南指定位置。1948年5月9日改称华北野战军第六纵队,隶属华北军区第2兵团,调旷伏兆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5月9日盂西战斗,歼灭从寿阳挺进石家庄的阎锡山第四十三军暂编第49师及第八总队共4700人,俘中将副军长兼暂49师师长张翼、少将参谋长王泽晋以下官兵近三千人,缴获了四门山炮、五门迫击炮和大量枪支弹药。1948年8月,华北军区第3兵团成立,第6纵队转隶该兵团建制。1949年2月在北平奶子房(属望京北边崔各庄乡),改编为第六十八军。文年生任军长,向仲华任政治委员,徐德操任副军长。军属炮兵团,团长李昆、副团长王庆华。全军共2.9万余人。4月初到达太原以北的泥屯一带,参加太原战役。4月13日第六十八军召开党委扩大会议,该军担负汾河以东、阳曲镇以西地段的进攻任务,其中新城是北区防御中心,地形复杂。它的北面有敌46师重兵防守的向阳店等据点,南面有飞机场和城郊永兴堡等星罗棋布的据点。202师为军的尖刀师,任务是:一、以突袭手段夺取敌二线心腹要冲新城;二、进而攻占飞机场、工厂区、永兴堡、大北关。4月18日202师从泥屯开进到上兰村、西村一带。

生俘敌少将师长张忠、阎俊贡以下官兵8337名,歼敌955名。太原战役结束后,部队进驻山西阳高天镇罗文皂金家庄地区整训练兵。5月,徐德操任军长,漆远渥任政治委员,宋学飞任参谋长,张逊之任政治部主任。同月,由国民党军第十六军第22师改编的独立第25师编入该军(辖第1、2、3团,师长梁诗传、政委白正刚兼、副师长刘震兼、政治部主任惠士荣兼)。

1949年10月,部队由山西进驻天津、唐山地区,担负保卫海防任务。1951年2月,部队集结于天津附近,补充兵员、更换新的装备并整训部队,为赴朝作战作准备。6月9日,第68军在第20兵团编成内入朝作战,部队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军长陈坊仁、政委李呈瑞、副军长宋玉琳、参谋长宋学飞、政治部主任严庆堤。下辖第202师,师长陈应寿(后黎光李克林)、政委李斌(后田波);第203师,师长杨栋梁、政委李致远(后惠士荣);第204师,师长曹玉清(后王钧)、政委范保顺;另配属炮兵第6团。全军共4.6万余人。先后担任北汉江文登里一线的防御任务,粉碎敌“秋季攻势”和“坦克劈入战”,完成东海岸抗登陆作战的准备工作,参加金城地区的反击作战等。与敌作战1021次,歼敌74844人,其中美军10416名、南韩军64392名、希腊军36名,毁伤敌坦克152辆,击落击伤敌机696架,缴获大量武器装备。第68军在抗美援朝3年零10个月的战斗中,涌现出许多英雄单位和英雄个人。其中功臣单位26个,立功个人24018名,其中特等功臣13名,一等功臣178名,“奇袭白虎团”的著名战斗英雄杨育才、志愿军女英雄解秀梅、坦克英雄胡连等就产生在这支部队。1954年9月,第68军奉命担任永柔以西,隶川以东、新安州西南地区守备任务。1955年3月奉命回国。

1969年12月608团调给新组建的第二十六军78师为233团,另重建608团。1975年6月,根据中央军委5月24日的调防命令,第68军与第46军对调。副政委陈天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关于第三兵团组成情况向毛主席的报告》(1948年9月6日),选自《杨成武军事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