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Sth60/试验:香港公营房屋大事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欢迎莅临~

这里记载了香港的公营房屋的大事,虽力求精简为主但也需记载清晰,让兴趣者可以略略了解香港公营房屋的浩瀚发展里程;因为年份及大事众多,本人量力而为!

这里还是 草稿,兼本人有俗务缠身,下文绝不能短时间完成,请不要随便引用下罗列之资料及编辑(即使您满有热心....)、悄悄地支持下就很好了,恳请莅临人仕多加注意。

香港公营房屋大事记

在上李屋开始发展同时,模范邨也在兴建当中,原规划有七座大厦,首两幢大厦A及B座于1952年3月建成,并开放予合资格人士申请,并于5月起开始入伙,时间上略早于上李屋[1],但到1955年4月才建成其中五幢,整条屋邨要到翌年才全数完成,比后者更迟[2]。这两条屋邨提供的单位不多,但租金相对其他住屋较为低廉,也令港府意识到兴建多层大厦可以用较小土地安置大量人口,经济效益明显,后来的首批徙置区都因而以七层大厦为主[3]

自 "邬励德原则" 应用在上李屋之后,虽然未能套用在徙置区,但邬励德亦提出在徙置大厦天台设课室(天台小学雏型)、地下设商店等建议,这些提议之后都化为现实,改善了日后基层生活[4]。房协于1953年邀请邬励德加入执行委员会,为发展公共房屋给予意见,后来房协为表扬邬励德,将1976年落成的香港岛大坑新公屋命名为励德邨[5]

1920年代

年份 社会大事 公营房屋大事 香港房屋协会的发展 香港房屋委员会房屋署的发展 其他建屋团体的发展
1920年代
  • 全球经济衰退
  • 政府开始构思香港的公营房屋计划,但因全球经济衰退而没有得到落实
(未成立) (未成立) (多个志愿团体提供公营房屋)

1930年代

年份 社会大事 公营房屋大事 香港房屋协会的发展 香港房屋委员会房屋署的发展 其他建屋团体的发展
1930年代
  • 政府重新研究房屋发展的方向,更发表附有公营房屋设计蓝图的《房屋发展建议报告》[6]
    • 后来日本战侵中国,更南下占领香港,计划再度告吹
(未成立) (未成立) (多个志愿团体提供公营房屋)
1937年
  • 日本侵华,并于1941年占领香港3年8个月;1945年日本宣布战败、香港得以重光

1940年代

年份 社会大事 公营房屋大事 香港房屋协会的发展 香港房屋委员会房屋署的发展 其他建屋团体的发展
1940年代 (未成立) (未成立) (多个志愿团体提供公营房屋)
1948年
  • 正式成立
  • 开始委聘私人建筑公司为所属屋邨设计

1950年代

年份 社会大事 公营房屋大事 香港房屋协会的发展 香港房屋委员会房屋署的发展 其他建屋团体的发展
1950年 (未成立)
1951年
1952年
  • 许多机构(包括1973年后的香港房屋委员会、或其前身)于香港各区设置多个单层式临时房屋、称为 "平房区" (又俗称 "徙置区" ),可谓香港早期之公共房屋。
    • 平房区乃根据《紧急情况规例条例[注 1]》之下的《紧急(徙置区)规例[注 2]》获准在有关土地、根据认可图则盖搭相关建筑物供合规格居民居住
    • 市政局待居民缴付相关费用后,便发出俗称 "白咭" 之居住许可证,批准居民或慈善机构在合适土地上建造房屋,唯居民及机构不拥有其建筑物之土地业权。至于居民就需要在每季缴交俗称 "地税" 之居住许可证费用
    • 其建筑物以单层形式居多(平房)
    • 随着社会及公共房屋的发展,政府锐意拆卸平房区;尤其在1997年的《施政报告》提出承诺在2001年年底前拆除余下5个平房区[7]
  • 8月,首个出租屋邨上李屋邨正式落成
    • 同时为全香港首两个发展的公共屋邨之一(另一个是位处北角模范邨,由香港模范屋宇会兴建(由J·H·律敦治周锡年等人在1950年7月发起成立,并随即获港府拨地建屋[8]
    • 直至今日,香港政府仍然以石硖尾大火视为 "香港公屋历史的起点" ,不过香港政府其实早于1951年展开 "徙置平房区计划" ,并且在1952年1月公布大约二十个徙置地点,所以政府其实是有注视住屋问题、但推行进度颇为缓慢
    • 只不过, "石硖尾大火" 事件促使徙置区急速发展,以及促成石硖尾邨的诞生[9],甚至改写了香港公营房屋的发展
1953年
  • 10月,市政事务署设立屋宇建设处[10]
1954年
1955年
  • 政府决定有系统地推行 "徙置计划" ,决定兴建多层徙置大厦、兴建21座第一型徙置大厦
  • 至于安置灾民的石硖尾的两层高包宁平房相继被拆卸、完成其 "临时" 任务
  • 香港经济屋宇协会(经屋会)正式成立
    • 6月,葛量洪夫人新村落成;7月18日举行开幕典礼
    • 因为业权纠纷、社区发展与涉及僭建建筑,此屋邨最终在1977年至1984年拆卸
    • 经屋会亦渐渐消失,意味该会或许不再存在
1958年
  • 屋建会开始设计及兴建廉租屋邨、廉租大厦及旧长型大厦(最初委聘私人建筑公司或该会楼宇设计部负责设计,之后屋邨设计风格逐渐一致)

1960年代

年份 社会大事 公营房屋大事 香港房屋协会的发展 香港房屋委员会房屋署的发展 其他建屋团体的发展
1961年
1962年
1963年
1964年
1965年
  • 屋建会从日本引进 "工业化" 建筑计划,具体方案是以预制混凝土方式兴建;为了试验此兴建方法有何益处,于是在福来邨第二期增建一幢七层楼宇——永隆楼作为试验,最终于1967年落成[11]
    • 可惜,兴建永隆楼后,了解到该种建屋方法虽然加快建屋效率,却使建屋成本增加,所以后来屋建会并不再采用该种方法建屋
    • 另外,牛头角下邨[注 3]楼宇于1967年至1969年兴建,当中第8至12座是参照继福来邨永隆楼的计划、同样采用预制组件技术建造[12],不过成效不彰,此技术没有应用至其他项目楼宇;重建时采用特别形式以 "反方向" 拆卸楼宇
    • 直至1980年代中兴建大埔太和邨第二期,此技术终于得到广泛采用[13],由于成效不俗、有助节省施工时间,并且避免旧式技术导致楼宇容易渗水的缺点,因此决定往后的公营房屋(包括1986年后动工的Y型大厦、和谐式大厦非标准设计大厦等)以此技术兴建,并且逐步废止机械式/半机械式施工技术(抬模或预制楼板+主力墙)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 9月27日,时任香港总督戴麟趾主持华富邨的开幕典礼,同时庆祝屋建会位于屋邨内华美楼9楼第25,000个单位落成。
  • 华富邨是首个采用市镇形式的屋邨,让屋邨住户的生活达到自给自足
    • 屋邨园林及住宅环境优雅、比廉租屋邨徙置大厦更理想
    • 楼宇布局让更多住户享有海景,因而有 "平民豪宅" 称号。
1969年

1970年代

年份 社会大事 公营房屋大事 香港房屋协会的发展 香港房屋委员会房屋署的发展 其他建屋团体的发展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 号称 "九龙华富邨" 的爱民邨陆续落成入伙(因为它依据华富邨及 "城镇概念" 为蓝本并作改良)
    • 它是首个设有公共天线系统的公共屋邨
    • 而嘉民楼和康民楼是首批在每个单位配备 "两个梗房[注 4]" 与 "浴缸" 的房委会楼宇[14];另外房屋委员会总部曾经设立在爱民商场内
1975年
  • 在专家顾问的协助下,寻找崭新兴建公屋的方法
    • 计划在丽瑶邨长青邨所兴建的双塔式大厦开始采用机械化施工法技术兴建,其后在余下的双塔式大厦均采用上述方法兴建[15]
1976年
  • 推出居者有其屋计划及私人机构参建居屋计划,让收入不足以购买私人楼宇的市民或公屋富户可以购置低于市价的房屋、以助安居乐业
1977年
  • 着手规划沙角邨
    • 7月,宣布兴建沙角邨;邨内楼宇以雀鸟品种(英语部分为意译、非学名或音译)命名
1978年
1979年

1980年代

年份 社会大事 公营房屋大事 香港房屋协会的发展 香港房屋委员会房屋署的发展 其他建屋团体的发展
1980年
1981年
  • 旧蓝田邨后方木屋区大火
  • 年终,政府决定清拆旧蓝田邨附近的木屋区,并且推行蓝田邨扩展计划及蓝田南发展计划(下称:蓝田南)
    • 为了方便管理,决定将旧计划分拆为多个屋邨及屋苑:
      • 扩展计划首两期分拆为康华苑兴田邨,于1987-88年间竣工
      • 扩展计划第三及四期[16]连同蓝田南第一、七及八期期则于1990年分拆并命名为德田邨,并且于1991-2001年期间竣工
      • 蓝田南第三期(广田邨,早称蓝田南邨[17])则在1989年动工、1992年竣工
1982年
  • 发生“26座问题公屋丑闻事件”,直到
    • 1985年,政府及房委会宣布有577座公屋结构在1982至4年间出现问题,需要维修
    • 同时,有26座(连一座独立校舍)的结构远低标准,为恐防倒塌而需要清拆
  • 推出中等入息家庭房屋计划
  • 12月,兴民邨分批落成,它是首个采用错层式十字形楼宇设计的屋邨
    • 同时曾经保持 "全港最高公共屋邨纪录" 达23年之久(45层高)
  • 美林邨第一期落成;11月17日举行开幕礼,并由港督尤德爵士主持
    • 继华富邨的 "城镇" 概念、美林邨备有完善而前卫的社区概念设计,譬如设立购物区、学校社会福利康乐设施等,让住户可以达到自给自足的生活
    • 同年荣获 "香港建筑师学会年会优异奖"
1983年
  • "绿表置居计划" 之概念诞生,但并非名为 "绿表置居计划",亦不独立出售,而是连同居者有其屋计划发售
    • 此计划因为当时居屋计划反应热烈、满足公屋居民置业需求及提高居屋单位数目而面世[18][19][20]
    • 8月,基于以上理由、政府通过将部分Y2型大厦改装为居屋[18]
    • 1984年6月,美林邨美桐及美樟楼获改装为居屋、归入美城苑,并且拨入居屋第六期甲出售;以上房屋主要出售予公屋居民("绿表"),然而若未获足额认购,才会售予 "白表" 申请人,而且该等房屋单位转售限制等与居屋计划无异
    • 及后因为计划反应热烈,另外加推丰盛苑与及青盛苑,发售模式与美城苑一样[21]
    • 然而在1985/86年度之居屋供应量已经达目标、供应量超过10,000伙,故此房委会决定停止将Y2型大厦改装成居屋[22],上述房屋发售模式暂告结束
    • 这个计划更加发展成 "重建置业计划" 、 "可租可买计划" 及2015年制定以独立出售形式的 "绿表置居计划" [23]
1984年
  • 10月,恒安邨、恒安商场及邨内中央花园正式动工;于1987年落成
    • 1989年,邨内中央花园及恒安商场荣获 "香港建筑师学会优异奖"
1985年
  • 刚入伙的明雅苑,被揭发多个单位的窗台及天花板出现不正常渗水。经房署调查后,证实渗水根源来自屋苑采用的 "全机械式建筑法",
    • 随后,房委会决定不再在日后兴建的公营房屋中采用该工法
    • 受影响业主,获延长单位保养期一年[24]
1986年
  • 广源邨地盘动工、于1989年至1990年落成,邨内楼宇以屋邨罕见的植物学名及英语意译法命名
    • 1992年,广源商场荣获 "香港建筑师学会优异奖"
1987年
  • 政府宣布推行长远房屋策略
  • 着手设计富具崭新概念设计的和谐式大厦系列
    • 在着手设计前,房委会及房屋署已经为当时公营房屋之建筑设计加以检讨,参考当代香港住宅设计,决意设计新款 "标准形式公营住宅房屋大厦" ;其宗旨是提高建屋效率及建筑质素、增强设计灵活、为小型家庭建立合宜住屋、增加居住环境之面积、盼望家庭住户融洽和谐等[25]
    • 和谐式是结合Y2~4型大厦及相连长型的优势与特色而诞生
    • 系列中之和谐一型呈十字形,不但得以提高用地效率及让住户居住环境更舒适,亦予人较高级、突破等感觉[注 5][25],而且对往后公营房屋发展影响甚钜
  • 美林邨第二期 - 美林室内运动场荣获 "香港建筑师学会年奖银牌奖"
  • 实施公屋住户资助政策(俗称富户政策),往后凡在公屋住满10年的住户,如果家庭总收入超逾资助入息限额,则须缴交双倍租金、另加差饷
1988年
  • 旧蓝田邨第17座清拆期间,被发现使用含石棉通花砖、需暂时停工
    • 继而被揭发全港有320座公屋使用含石棉建材
1989年
  • 正式发表和谐式大厦系列;同年首批和谐一型大厦位于天水围天耀邨天祐苑动工、并顺利于1992年11月落成
  • 7月,房屋署副署长孟志凌在一个午餐会上,提及出售公屋的可行性。这项建议,让日后 "出售公屋计划" 及 "租者置其屋计划" 得以诞生[28]

1990年代

年份 社会大事 公营房屋大事 香港房屋协会的发展 香港房屋委员会房屋署的发展 其他建屋团体的发展
1990年
1991年
  • 6月,经行政局批准后,出售公屋计划首期出售公屋计划详情正式公布,该计划主要出售楼龄多于4年的Y2、Y3型及相连长型大厦,合共约7,000伙,并且按市价之四折出售予公屋住户,转让限制与居屋相同[29]
    • 7-10月,推出出售公屋计划(租者置其屋计划的前身),接受现有公屋住户申请
    • 鉴于定价过高,该整体销售期仅获得500户申请,最后决定腰斩出售公屋计划,并将检讨单位按揭等以减轻住户供楼负担[30]
1992年
1993年
  • 着手规划蓝田邨重建计划第二、三期(启田邨启田商场),屋邨住宅于翌年年动工、商场跟随动工
    • 1996年12月10日 - 屋邨住宅落成入伙;翌年中 - 商场旧翼落成。不过整体项目要到2004年才竣工
    • 2001年,荣获 "香港工程师学会结构分部 - 卓越结构大奖2001"
  • 年中,发现华富邨存在结构问题[32],虽然牵涉“26座问题公屋丑闻”,但直到此时才被揭发
    • 后来房委会决定于1996年安装大型钢架,此举可将楼宇所承受的力量转落钢架、然后分散到地面,务求减轻结构承重墙的负担;因为钢架所占面积不少,安装前需先封闭部分楼层,然后方可安放。另外,亦为这些楼宇进行大型维修工程,以及更换钢筋及混凝土,尽可能加固楼宇结构及更为安全,以及可以延长楼宇寿命[33]
1994年
  • 着手规划将军澳第五十九区 - 尚德邨、广明苑及尚德商场等项目,是首个以雀鸟作为主题及设计灵感的屋邨[注 6],翌年动工
    • 1998年1月,尚德邨落成入伙,是最后一批采用38层和谐一型第三代设计的公共屋邨,同时为首批改用铝制设备房门的和谐式大厦
  • 着手设计康和式大厦系列(不包括单方向设计版本)[34]
1995年
  • 正式发表康和式系列[35][34]
    • 首批康和式大厦位于昌盛苑(康和一型)、和明苑(康和二型)及锦泰苑(康和单向型)顺利于1999年至2000年期间落成
      • 当中,昌盛苑采用以往仅摩天大楼使用的 "框筒建筑工艺",在资助房屋之中属首例,由礼顿建筑承建施工
    • 最后一批是位于东涛苑及天颂苑,亦顺利于2005年至2008年间落成,同时为最后一批康和式居者有其屋屋苑
1996年
  • 试行 "自选单位计划(Self Selection Scheme)" ,此计划为受重建计划影响之住户、提供安置心水房屋单位的服务,同时希望借此提高配屋透明度及减少安置资源的空置时间。
    • 推行计划之前,受重建计划影响之住户只能安置到指定屋邨及单位;即使可以拣选,前提可能须遵守房委会/房屋署特定条件,而且不如该计划
    • 此计划首个选定柴湾邨第二期重建(第9-12座),让居民率先自行拣选新居单位。经认可之居民/新分户家庭,在拣选单位前可以透过此计划提供兴东邨二期 "备供拣选单位" 目录,该目录同时附有屋邨模型硬照、经简化地图/总平面图、楼宇样本平面图及单位平面图,性质如同 "售楼说明书",让居民拣选单位前得以初步参考
    • 拣选单位后,须在指定日期前往设于房屋署柴湾邨办事处内的拣楼中心、分批拣选两类属意的同区安置房屋单位资源:1. 筲箕湾兴东邨二期新建单位 2. 港岛区未纳入整体重建计划屋邨内之翻新单位
    • 及后此计划成功可行,而且达到计划宗旨,故此房委会及房屋署决定将此计划改良,然后在其他受重建计划影响的屋邨推行,最近一次推行为白田邨住户安置于同邨第11期之新建房屋单位
1997年
  • 平田邨服务设施大楼正式落成,大楼内设有长者住屋
    • 采用内向合院式设计,让每个单位均享有内园景色,令住客可享用清幽的居住环境;大厦内灯光柔和,设有多个按钮式紧急警钟。为了使住客更有 "在家" 的感觉,单位经特意布置,选用在一般家庭常见的家俬;室内设有多个客厅和阳台,让住客仿如置身于大家庭
    • 大楼在当时而言是首幢以崭新概念设计的长者住屋,亦是首幢落成的1990年代合院式版本长者住屋,为香港公共房屋史上的突破
    • 大楼及长者住屋开幕仪式于1998年5月9日举行,由时任行政长官(特首)董建华主礼[36]
  • 12月,重新推出租者置其屋计划;本次以1991年同类计划的失败经验为借鉴,锐意将单位售价降低等、价钱等条款变得合理,让公屋住户更易购置居所并成为业主
1998年
  • 政府发布香港长远房屋策略白皮书
  • 推出重建置业计划
  • 9月,政府完成 "沙田区建屋地点可行性研究" ,建议把水泉澳北面近沙田围博康邨21公顷(沙田52区)及中文大学九肚山间(沙田56A区,又称新九肚)的前挖泥区范围土地平整,该研究打算兴建5,300个公共房屋及私人房屋单位、供17,000人居住,以提供长远房屋土地需求[37]
    • 2000年,因应政府决定在沙田52区水泉澳内一幅2.5公顷土地兴建 "环保居屋" 、并拟于2004年或之前推出第52区的房屋单位,房委会为此举办名为 "公共房屋新纪元-水泉澳建筑设计比赛" 征集设计,以兴建具特色的居者有其屋计划屋苑。此比赛由叶福全建筑工程师楼伙拍Heerim Architects & Engineers Co Ltd的设计胜出[38];而吴享洪建筑师有限公司是其中一间参赛建筑事务所机构[39]
    • 但是,政府于2002年11月宣布停售居屋,接近完成设计及勘探的水泉澳建屋计划无奈被迫腰斩
    • 2009年,在同一幅土地规划兴建17幢楼高近40层的出租公屋、预计提供约10,000个住宅单位;随后更改为兴建20幢楼宇,楼高会缩至不高于30层;最终修正为兴建18幢楼宇、并沿用2000年得奖的楼宇设计为主及非标准设计大厦为辅
    • 2011年,水泉澳公屋地盘开始动工、分4期兴建,最终于2015至2017年分阶段竣工;连接沙田至水泉澳邨的行人天桥亦于2017年7月开放使用,标志着整个水泉澳邨建筑工程已经圆满结束
1999年
  • 愉翠苑与上水清河邨(当时尚未命名、随后于2000年命名)获选为 "香港建筑环境评估计划" 的评审试点[39]
  • 圆洲角居屋建筑地盘(即愉翠苑)被揭发承建商偷工减料、使部分楼宇出现短桩,为后来的 "圆洲角短桩案" 事件
    • 事态严重、需拆卸愉翠苑D及E座
    • 事件引起公众哗然,以及一度打击市民对居屋计划及其楼宇质素的信心
    • 惟未能知道此事件有否间接影响政府停售居屋的决定
    • 其他同期建筑项目亦被揭发有偷工减料,如天颂苑颂波及颂浩阁、石荫邨
    • 随后《廉政行动2007》于第二集《沙丘城堡》则以此事件为改编,同样述说有居屋项目偷工减料以致短桩
  • 推出可租可买计划,一律甄选特定屋苑内之和谐式大厦,然后供市民选择购买或租住房屋单位,其价格比租者置其屋高、比居屋低
    • 可惜因为计划本身具缺陷,如易牵涉屋苑业权纷争、获选屋苑往往偏远、可选单位少及单位面积不多、影响轮候公屋的市民及公屋供应、准租户一旦购买房屋单位则不能再租住公屋等)
    • 加上受短桩居屋影响令市民担忧公营房屋质素,以及当时经济环境低迷等原因,最终于2002年11月后终止此计划
  • 订立及发表 "非标准设计大厦" 及 "灵活式大厦" ,以推动及革新香港的公营房屋发展
    • 2000年8月,首次在石硖尾邨重建第一期设计阶段采用非标准设计,并且在往后规划及设计新屋邨时,均按个别地盘的特点而采用非标准化的设计
  • 开始制定环保政策,以提倡健康生活和绿化环境法,务求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40]
  • 1月出版《公屋与我 - 香港公屋四十五年》特刊,以记念香港公营房屋在这一年经历了45年[注 7]

2000年代

年份 社会大事 公营房屋大事 香港房屋协会的发展 香港房屋委员会房屋署的发展 其他建屋团体的发展
2000年
  • 踏入21世纪,本年为千禧年
  • 当时大部分计算机程序是使用两位值数字来表示年份
    • 如1999年表示为 "99" 、2000年表示为 "00" (但这些电脑系统会误解为1900年),可能会造成系统崩溃并引起事故
    • 因此全球引起了 "2000年问题(香港称为千年虫问题)" ,并加以关注,但亦引起恐慌及谣言散播
2001年
  • 由于“楼市下跌” 、加上为了提高公屋供应量,决定取消发售居屋第二十三期乙,拟于此期发售的屋苑都转作为公屋
  • 开始对于房屋发展项目规划及设计阶段采用 "微气候" 研究,当中涵盖:户外风环境、室内风环境、恶臭排气、遮阳分析、垂直采光系数分析、眩光分析、太阳辐射热分析及热舒适度分析[41]
    • 自2004年起,规定所有新建公屋都需导入微气候研究;目前已超过25个公屋设计借由多项数据化的科学研究,确保住屋舒适[41]
    • 透过媒体采访,公屋居民的反应相当正面,而这套方法也逐渐影响发展商及建筑师对于私人住宅的设计
2002年
  • 原本表明只会减建居屋而不作停建;但是随后遵循政府声明、决定停售及兴建居屋,并将剩余居屋单位用作其他用途
    • 2007年至2013年,筹备并推出 "出售剩余居屋单位" 、一共七期,旨在将原本在 "居屋第二十四期乙" 发售或从未发售的居屋单位作分批发售
    • 另外因为天颂苑颂波阁及颂浩阁因牵涉短桩丑闻[注 8]及改装前的天利苑原本是出租公屋[注 9]而不能发售,之后才延迟安排于2013年悉数发售
2003年
  • 为培养居民具秩序及良好品格、撇除陋习、达致更佳管理等,于8月1日起实施公屋扣分制度 - 屋邨管理扣分制[42](当时名为 "屋邨清洁扣分制" 因为需先处理各项卫生问题。2006年10月18日易为现名[42]),由 "乱抛垃圾" 到更严重的 "高空抛掷可造成危险或人身伤害的物件" 都涵盖,并且能对租户作出劝喻/警告/扣分甚至终止租约(被扣至16分)等惩罚[43]
  • 继1999年出版之《公屋与我》特刊,为记念香港公营房屋发展了50年[注 10],在1月出版《香港公营房屋五十年 - 金禧回顾与前瞻》
2004年
2005年
  • 决定将旗下大部分商场及停车场物业售予领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实行屋邨商场物业 "私有化"
    • 部分商场及停车场因为某些原因、如房委会不愿售出、领展认为“价值低”等而拒绝购入其等,至今还是由房委会及其聘请之管理机构继续管理
  • 推出最后一期租者置其屋计划,并暂停推出租者置其屋计划、直至2021年才推出 "回收单位" 供市民选购,唯目前尚未计划推出更多新屋邨、于租者置其屋计划出售
2006年
  • 3月,房屋署总建筑师(设计及标准策划)为当时处于设计阶段之 "因地制宜设计" 建筑项目、设计新型 "小单位设计" ,这段期间采用此类设计的项目包括:善明邨、欣安邨第一期、葵联邨第一期、油丽邨第五期、石硖尾邨第二及五期及东汇邨。由于没有统一设计,这些单位的形状、结构等来得更多元
    • 2008年10月,放弃采用 "小单位设计" ,改用当时新设计之 "构件式单位设计"
2007年
2008年
  • 虽然 "非标准设计大厦" 成功革新香港的公营房屋发展,但不同款式的单位设计布局及组件种类较多、随之而产生更多兴建成本
    • 于是在10月发表标准构件式单位设计(英语:Modular Flats Design),并只为一些房屋地盘特有局限(如面对怪异地形等)、从而对少部分 "构件式单位" 作出修改,以进一步减低建造成本
2009年
  • 10月,秀茂坪南邨顺利落成,同时为最后一个屋邨采用新和谐一型,为标准型大厦设计正式画上终结句号
    • 不过,和谐式的构件单位设计则沿用到2012年,石硖尾邨第二及五期为最后一个使用此款单位的屋邨
    • 只是在后来的 "标准构件式单位设计" 其实也大幅度般参照和谐式单位设计,所以随后香港的公营房屋的单位依然存在标准统一的设计。不过整体大厦之公用设计及结构则趋向多样

2010年代

年份 社会大事 公营房屋大事 香港房屋协会的发展 香港房屋委员会房屋署的发展 其他建屋团体的发展
2010年
2011年
  • 因应市民诉求及中央政府施压下,重新推出居者有其屋计划及复建居屋屋苑
    • 可是居屋屋苑大厦的交楼标准与公屋一样,是因为同样采用 "非标准设计大厦" 、地下大堂不设中央冷气,采用构件式单位设计(Modular Flats Design)、不设固定间格等,被市民及业界批评政府复建居屋为应酬市民,实际上担心影响私人市场,继而在设计上“倒退”以减低居屋吸引力,但没有从用家角度出发[44]
    • 时任房屋署副署长冯宜萱于2017年接受访问时透露“新居屋交楼标准与公屋一样,目的是增加灵活性,可视乎市道情况,让居屋及公屋可以互换,而且发展成本较低...” ,但是未有回应是否会提升交楼标准[45];直到2020年,房屋署更表明“无意提升交楼标准及建屋质素”,恐怕居屋暂时不会回到“孙九招”前的建屋质素
2012年
  • 原有 "住宅发售计划" 改称为 "资助出售房屋项目" ,首个项目为2015年落成的绿悠雅苑
2013年
  • 宣布拆卸白田邨1-3及12座(于2014年完成拆卸),成为首批被清拆之 "第七型徙置大厦"
2014年
  • 政府推行第二次长远房屋策略
  • 12月,开放接受申请兼发售新居者有其屋计划第一期(出售居者有其屋单位2014)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 政府宣布改善租者置其屋计划,以加快售出现存未售单位及重售单位
    • 遗憾的是,“反送中”社会运动爆发后,政府为平息民愤及改善民生,的确有考虑在此年之施政报告中宣布推行一系列新房屋政策,当中包括 "重推租置计划" ,并称已向政党游说支持[46]
    • 可是,现今公屋处于 "求过于供" ,最后政府承诺会加快售出现存未售租置单位。 "租置计划第七期" 却仍未推出,目前情况遥遥无期

2020年代

年份 社会大事 公营房屋大事 香港房屋协会的发展 香港房屋委员会房屋署的发展 其他建屋团体的发展
2020年
2021年
  • 4月12日,美东邨美东楼及美宝楼正式清拆。同时,第七型徙置大厦之渊源 - 美东楼、亦因此成为继白田邨1-3及12座被拆卸后、第二批被清拆之 "第七型徙置大厦"
2022年
  • 决定于12月清拆最后一批徙置大厦 - 石篱中转房屋(石篱邨第10及11座),意味第一至六型徙置大厦及 "徙置区" 正式步入历史
2023年

香港公营房屋记录与之最

  • "之最/记录" 以每个机构分野对立为准,故此 "之最" 指的是单一机构、可以是两项记录、但不可是同一机构持有多于一项记录(除非终归究柢,只有一间机构持有该 "之最/记录")简单来说,同一要项/之最,"房委会" 及 "房协" 可以各自拥有一项记录。(当中之拉丁文字意味:大写当作例 年代或地区 ;小写当作例 房屋计划、即屋邨屋苑等
    • 首个:每间机构各自-只可有一项记录(首:有一无偶。个:独立体质。Aa/Ac/Bb/Cg)
    • 首批:每间机构各自-可以有多过一项记录,但所有记录之年代及性质需相差无几(首:有一无偶。批:可多过单一。Aa+Ad/Bb+Be/Da+Dr)
    • (无注明数目/内容之数目/时空为前题下)最◯◯◯◯:每间机构各自-可以有多过一项记录,所有记录只要符合要项就行、不论年代及性质差异(最:有一无偶。◯◯◯◯:变数、然而特定情况下竟可突破 "最" 有一无偶之规限。Aa+Ab+Af+Aw)
      • 同时因为 "要项" 定必引出 "内容"(如要项:最少大厦座数之屋邨、内容:2座,引伸成:"有2座大厦座数之屋邨",当中有2座大厦之屋邨不胜其数,因为它们确实符合 "要项及内容"
      • 除非 "要项" 中加上 "最早",那么就只能记载 "一个(资料足够)" 或 "两个年代及性质相差无几(资料无从稽考)" 之屋邨记录 )
      • 又或者在 "要项" 加上 "黄大仙区",那么即使香港黄大仙区以外地方、同样拥有 "有2座大厦座数之屋邨",皆一律不记录,当然记录会减少(想像下颇为接近 "过滤" 之排除果效),除非决要改变 "要项"。
  • 日期只计算 "落成/发表/实行/使用...." 等

规模

要项 内容 机构 房屋项目/数目 日期 备注
拥有最多屋苑物业的业主/组织 房委会 逾227个屋苑 数目截至2022年
住宅大厦座数最少的公共屋邨 1座 房委会 康东邨翠乐邨华厦邨连翠邨常乐邨显耀邨金坪邨 (横跨多重时代)
  • 部分楼宇之名称随同屋苑名称,如浩明苑只有1座楼宇、同样称为浩明苑(并非 "浩明阁" 或其他名字),没有另外命名
  • 有此现象出现,是房委会在1980年代起骤见居屋计划热烈,故此将部分原属出租公屋之楼宇、从该楼宇之所属屋邨分拆成独立居屋屋苑,并改在居者有其屋计划中发售
  • 另外亦有少部分房屋项目以 "见缝插针" 方式兴建在狭小土地上,由于空间不够,通常该屋苑只兴建1座不等楼宇
住宅大厦座数最少的资助出售屋苑 1座 房委会 景翠苑东盛苑、东霖苑悦翠苑琼轩苑景泰苑康强苑凤钻苑盈福苑彩峰苑鹏程苑振华苑康盈苑康瑞苑凯德苑冠熹苑德雅苑旭禾苑彩禾苑美盈苑美柏苑嘉顺苑锦晖苑浩明苑显明苑安盛苑宏富苑天丽苑兆隆苑兆邦苑尚文苑翠瑶苑青雅苑青盛苑天利苑银蔚苑坪丽苑
房协 翠鸣台翠岭峰
历来住宅大厦座数最多的公共屋邨 62座 房委会 慈云山邨
现时住宅大厦座数最多的公共屋邨 52座 房协 沙头角邨
住宅大厦座数最多的临时房屋区 122座 房委会 圆洲角临时房屋区
住宅大厦座数最少的临时房屋区 6座 青安临时房屋区
住宅大厦座数最多的资助出售屋苑 22座 房委会 丽晶花园
住宅单位数目最少的公共屋邨 187个 房委会 华厦邨
居住人口最少的公共屋邨 约600人[a] 房委会 常乐邨
住宅单位数目最少的资助出售屋苑 85个 房委会 天利苑
住宅单位数目最多的公共屋邨[b] 13,742个 房委会 葵涌邨
居住人口最多的公共屋邨[b] 38,674人[c] 房委会
住宅单位数目最多的资助出售屋苑 6,580个 房委会 天盛苑
居住人口最多的资助出售屋苑 20,664人[c] 房委会

房屋计划历史

要项 内容 机构 房屋项目 日期 备注
首批广义的资助出租房屋计划 房屋委员会(1923年) 香港政府成立房屋委员会(1923年),并构思公营房屋方案
  • 1920年代构思
  • 政府成立房屋委员会(1923年),计划低价批地予承建商建屋出租
  • 严格来说不是 "方案",仅为概念构想
  • 后来因某些原因而搁置
房屋委员会(1923年成立)发表的《房屋发展建议报告》[47]
  • 1938年发表
  • 此为香港政府重新研究房屋发展方向之方案
  • 无奈因为日本战侵中国,随后更南下占领香港,此建屋计划告吹
首批正式实行的资助出租房屋计划 房协 香港房屋协会之公共房屋计划
  • 始于1948年及以后
  • 严格来说不是"计划",是发展而来
  • 香港政府只提供土地,并不负责设计及规划
模范屋宇会 香港模范屋宇会之公共房屋计划
首个资助出售房屋计划 房委会 居者有其屋计划
  • 1976年开发推出
  • 1978年正式发售
  • 当时有六个屋苑推出市面,供公屋居民及其他合资格人士购买[48]
房协 住宅发售计划(2012年及以后称为 "资助出售房屋项目" )
  • 1985年开发推出
  • 1989年正式发售
  • 首个屋苑为祈德尊新邨,于1988年落成
  • 2012年起新建的屋苑则改称为 "资助出售房屋项目"

整体项目历史

要项 内容 机构 房屋项目 日期 备注
首个落成的公共屋邨 1952年3月建成 模范邨A及B座 原由香港模范屋宇会发展及营运,1973年起由香港房屋委员会接管至今
首个入伙的居屋屋苑 1980年1月入伙 顺致苑
首个入伙及拆卸重建的临时房屋区 1974年入伙 下葵涌临时房屋区 于1986年拆卸重建,现址为新都会广场葵涌广场葵青剧院
最后一个入伙的临时房屋区 1990年6月入伙 钦州街临时房屋区 于1998年拆卸重建,现址为深水埗公园
最后一个拆卸的临时房屋区 2001年拆卸重建 沙角尾临时房屋区 现址为逸珑园
首个落成的房委会工厂大厦 1957年入伙 长沙湾工厂大厦 1990年至2007拆卸重建,现址为元州邨元逸楼、元谦楼、元满楼及

元慧楼,圣公会圣多马小学及中华基督教会协和小学(长沙湾)

最后一个落成的房委会工厂大厦 1982年10月入伙 开泰工厂大厦
首个由房委会工厂大厦重建为公共屋邨的项目 于2001年拆卸重建 葵涌工厂大厦 现为葵涌邨百葵楼与合葵楼
首个由房委会工厂大厦重建为资助出售屋苑的项目 于1996年拆卸重建 元朗工厂大厦 现为凤庭苑
首个转变用途的房委会工厂大厦项目 于2000年改建 石硖尾工厂大厦 现为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
首座由房委会工厂大厦转为公共屋邨的项目(非重建) 于2013年改建 柴湾工厂大厦 现为华厦邨
首个由私人楼宇重建为公共屋邨的项目 房协 "市区改善计划" 屋苑 骏发花园第5座
  • 唯一于此计划兴建的公共屋邨楼宇
  • 屋苑其余住宅楼宇属出售部分
首个由私人楼宇重建为资助出售屋苑的项目 市区重建局 "九龙城马头围道/春田街重建项目" 焕然懿居
首个由资助出售屋苑转为私人楼宇的项目(非重建) 于2004年改建 红湾半岛
  • 原为私人机构参建居屋屋苑
  • 政府宣布停售居屋后,将红湾半岛业权卖回参与发展项目的地产发展商,其后改建成私人屋苑,现为海滨南岸
首个由公共屋邨重建为私人楼宇的项目(同一业主) 1982年拆卸重建 房协葛量洪夫人新村(第2至第4座) 房协 "市区改善计划" 拆卸重建,现址为颂贤花园
首个由公共屋邨重建为私人楼宇的项目(不同业主) 1990年拆卸重建 房协四季大厦 现为万景峯及荃新天地一期,金丰阁;当中万景峯及荃新天地一期为市区重建局 "荃湾七街重建项目"
首个属于港铁车站上盖物业,及由私人楼宇转为的资助出售屋苑(非重建) 于1987年落成 康山花园 原为私人楼宇康怡花园第二期,其后改成资助出售屋苑
建设期最长的的公共屋邨 首座于1974年入伙,最新一座于2014年入伙,为期40年 美东邨 首两座已于2021年拆卸重建
重建期最长的的公共屋邨 首座于1975年重建,最后一座预计于2022年入伙,为期47年 柴湾邨 分别重建为以下项目

建筑历史及其用途

要项 内容 机构 房屋项目 日期 备注
最后一座入伙的共用厨厕设计的公共屋邨楼宇 2002年入伙 富昌邨富润楼 长者住屋大厦
首个被拆卸的公共屋邨楼宇(共用厨厕) 1973年拆卸重建 石硖尾邨第3-6座 现址为石硖尾邨19及20座
首座被拆卸的公共屋邨楼宇(独立厨厕) 1985年拆卸重建 葵芳邨第5座 现址为葵芳邨葵仁楼
首座于房委会成立后落成之楼宇,但被拆卸的公共屋邨楼宇 2014年5月拆卸重建 白田邨第12座 现为白田邨清田楼、朗田楼
首个转变用途的出租公屋楼宇 2005年改建 石硖尾邨美荷楼 现为美荷楼青年旅舍
首座由入伙后公共屋邨转为资助出售屋苑的楼宇(非重建) 2013年改建 龙田邨天利楼 现为天利苑
首个被拆卸的资助出售屋苑楼宇 2000年拆卸 愉翠苑D座及E座 圆洲角短桩案的楼宇,仍未完成建筑工程便宣布拆卸,现址为小型花园
首个被拆卸的房委会工厂大厦 1990年拆卸重建 长沙湾工厂大厦第1座 现址为元州邨元逸楼及元谦楼
由拆卸至重建完成期最长的公共屋邨楼宇 2000年开始拆卸

2019年完成重建

石硖尾邨第35、36及38座 现为石硖尾邨美菖楼及美葵楼,因山体滑坡受影响而拆卸,重建工程历时19年
屋邨/屋苑内之住宅大厦命名规律为 "◯◯邨◯◯楼/◯◯苑◯◯阁" /等等,

但全座建筑不设任何住宅单位的楼宇(包括已拆卸楼宇)

全座只作幼稚园用途 房委会 慈爱邨爱仁楼
全座只作商场铺位用途 顺安邨安泽楼
  • 与安群楼低层商铺部分以及停车场大楼相连
  • 目前属领展物业
全座只作长者护理设施、社福机构、休憩设施以及停车场用途 元州邨元谦楼
  • 又名 "元州邨服务设施大楼"
  • 设有升降机连接长沙湾站A出口大堂
全座只作艺术钟楼用途 健明邨建采楼
  • 本来称为 "健采阁" 、原计划是长者住屋大厦;但最终改为兴建钟楼,名字改以 "建" 开头
  • 钟楼地面嵌置了一张巨型拼贴相片、内容为调景岭寮屋区清拆前所拍摄的人文风景相片[49][50]

建筑设计、施工技术及设备标准

要项 内容 机构 房屋项目 日期 备注
首批采用全机械化建筑法兴建的公共屋邨楼宇 房委会 广福邨广智及广崇楼
  • 1982年动工,1985年落成
  • 鉴于成效不彰,加上预制组件技术获广泛应用,最后不再有任何建筑采用此技术
首座采用预制组件兴建的公共屋邨楼宇 房委会 福来邨永隆楼
  • 1965年动工,1967年落成
首批采用预制组件兴建的乙类公共屋邨楼宇(徙置区) 房委会 牛头角下邨8-12座
  • 1967年落成,2011年拆卸
  • 鉴于成效不彰,往后兴建之徙置大厦并没有再采用预制组件工法
首批采用预制组件兴建的标准甲类公共屋邨楼宇 房委会 太和邨翠和、丽和及安和楼
  • 1986年动工,1989年落成
  • 往后,房委会决定接纳预制组件工法,成为兴建公营房屋时、唯一可选之技术
首座采用预制组件兴建的资助出售房屋楼宇 房委会 宝雅苑全部大厦
  • 本是太和邨雅和楼、致和楼及永和楼;当中逸和阁与上述三座楼宇属于同一份建筑合约
首批将预制组件适用范围扩大至窗户的公共屋邨楼宇 房委会 天耀邨耀隆、耀昌及耀盛楼
  • 1990年动工,1993年落成
  • 技术由承建商瑞安建业主动引进[51]
  • 房委会接纳此类技术、并加以改进,获广泛采用于往后房屋项目
首座采用塑胶窗框的公共屋邨楼宇 房委会 华心邨华冠楼
  • 1991年动工[52],1995年落成
  • 水边围邨叠水楼及富泰邨君泰楼亦曾经试用,唯成效不彰,最后没有任何楼宇再度采用
首批预制组件适用范围扩大至主力结构的公共屋邨楼宇 房委会 葵涌邨百葵及合葵楼
  • 2008年落成
  • 由于成本问题,往后兴建的公屋并未完全采纳此等施工方法;直至2019年在和田邨重新尝试采用
首批预制组件适用范围扩大至主力结构的居屋楼宇 房委会 锦骏苑全部大厦
  • 2019年动工,预计2023年落成
首座采用 "组装合成" 施工法兴建的新公共屋邨楼宇 房委会 东涌99区未命名屋邨第5座
首座采用 "组装合成" 施工法加建的现有公共屋邨楼宇 房委会
房协 乙明邨明耀楼及松悦楼
  • 1982年落成(明耀楼)
  • 2023年落成(松悦楼长者屋大厦之加建部分,2019年动工)
首批采用梗房(预置房间)设计的公共屋邨楼宇(包括已拆卸楼宇) 房协 上李屋邨全部楼宇
  • 1952年落成
房委会 模范邨全部楼宇
  • 由模范屋宇会建造,后来交由房委会管理
北角邨全部楼宇
  • 1957年落成
首批采用梗房(预置房间)设计的公共屋邨建筑设计类型(包括已拆卸楼宇) 房委会 旧长型/非标准型(模范邨北角邨等)
房协 非标准型(上李屋邨
首款采用梗房(预置房间)设计的资助出售房屋建筑设计类型 房委会 旧十字型
  • 1976年发表
  • 1980年代陆续改为居屋,只有新田围邨裕围楼保留为公屋出租
  • 实际上旧十字型本是用于出租公屋,但后来转为居屋,故此旧十字型成为此记录
  • 新十字型本为居屋计划而设计,于1983年发表(严格来说算到房委会资助出售房屋、新十字型可谓首款)
房协 错层式H字型(首款为祈德尊新邨A及B座之建筑楼宇设计)
  • 1980年代发表,1988年11月落成
  • 巴马丹拿建筑及工程师有限公司设计
  • 不过部分单位及其间隔本身没有预置梗房,而是采用 "无间隔" 设计
首批采用一屋多房(梗房)设计的公共屋邨建筑设计类型(包括已拆卸楼宇) 房委会 旧长型/非标准型(模范邨北角邨等)
房协 非标准型(上李屋邨
首批采用一屋多房(无间隔)设计的公共屋邨建筑设计类型(包括已拆卸楼宇) 房委会 乡村式(龙田邨一期)、错层式十字型(兴民邨)
房协
首款采用 "双子星" 地下相连大堂设计的资助出售房屋建筑设计类型 房委会 康和二型(和明苑和畅阁及和煦阁)
  • 1995年发表
  • 1999年落成后首次使用

建筑之楼层及单位

要项 内容 机构 房屋项目 日期 备注
历史上住宅楼层最多的公共屋邨楼宇 46层 房委会 牛头角下邨贵新楼及贵辉楼
  • 2012年落成
  • 2012年-今
  • 只计算超过41层、并设有住宅单位之楼层,并不包括地下及隔火层
45层 油丽邨雅丽、智丽及逸丽楼
  • 2004年落成
  • 2004年-2012年
44层 兴民邨全部楼宇
  • 1982-83年间落成
  • 1982年-2004年
住宅楼层最少的公共屋邨楼宇(包括已拆卸楼宇) 2层 房委会 柴湾邨第11座
  • 1963年落成,1996年拆卸
长贵邨长广楼
  • 1984年落成
  • 只计算设有住宅单位之楼层,不包括地下
历来住宅单位数目最多的公共屋邨楼宇 2,100个 房委会 东头邨第23座
  • 1967年落成,2003年拆卸
住宅单位数目最多的公共屋邨楼宇 1,440个 房委会 新翠邨新芳楼
  • 1983年落成
住宅单位数目最少的公共屋邨楼宇(包括已拆卸楼宇) 4个 房委会 柴湾邨第11座
  • 1963年落成,1996年拆卸
长贵邨长广楼
  • 1984年落成
每层标准楼层住宅单位数目最少的公共屋邨楼宇(包括已拆卸楼宇) 2个 房委会 柴湾邨第11座
  • 1963年落成,1996年拆卸
长贵邨长广楼
  • 1984年落成
历来每层标准楼层住宅单位数目最多的公共屋邨楼宇 - 共用厨厕 160个 房委会 李郑屋邨第12座
  • 1955年落成,1982年拆卸
历来每层标准楼层住宅单位数目最多的公共屋邨楼宇 - 独立厨厕 141个 房委会 东头邨第23座
  • 1967年落成,2003年拆卸
现时每层标准楼层住宅单位数目最多的公共屋邨楼宇 80个 房委会 新翠邨新芳楼
  • 1983年落成
由储物室或空格位改建为住宅单位数目最多的公共屋邨楼宇 38个 房委会 模范邨民康楼
  • 1973年至1979年间落成
  • 由模范屋宇会建造,后来交由房委会管理
室内楼面面积最小的公共屋邨住宅单位 8.19平方米 房委会 多层中转房屋(即宝田邨天恩邨第一期所有楼宇) - 1P (A) 型单位
  • 2000年至2002年间落成
室内楼面面积最大的公共屋邨住宅单位 68.38平方米 房委会 大窝口邨富民楼214及314室
  • 1984年落成
住宅楼层最多的资助出售房屋楼宇 45层 房委会 嘉峰台第4及第5座
  • 2003年落成
  • 只计算设有住宅单位之楼层,并不包括地下及隔火层
住宅楼层最少的资助出售房屋楼宇 6层 房委会 坪丽苑
  • 1996年8月落成
  • 地下设有住宅单位,亦计算在内
住宅单位数目最多的资助出售房屋楼宇 1440个 房委会 青富苑青盈阁
  • 预计2022年10月落成
住宅单位数目最少的资助出售房屋楼宇 56个 房协 翠塘花园第1、第2及第10座
  • 1997年落成
每层标准楼层住宅单位数目最少的资助出售屋苑楼宇 6个 房委会 全部康和二型大厦
  • 1995年发表
  • 1999年-今
全部单向设计康和型大厦
  • 1990年代发表
  • 2000年-今
尚翠苑翠湖阁
  • 2017年落成
每层标准楼层住宅单位数目最多的资助出售屋苑楼宇 36个 房委会 青富苑青盈阁
  • 预计2022年10月落成
青富苑青隆阁
  • 只限3至40楼
实用面积最小的资助出售屋苑住宅单位 184平方呎 房委会 丽翠苑
  • 丽森阁05及14室
  • 丽榕阁14室
  • 丽棠阁05及16室
  • 丽棋阁05及16室
  • 2019年落成
  • 原称丽智邨,本是出租公屋,后来改在绿表置居计划出售
实用面积最大的资助出售屋苑住宅单位 862平方呎 房委会 乐翠台第1座A室及第2座A室
  • 1985年落成
  • 乐翠台为私人机构参建居屋计划之屋苑

含重复的房屋建筑大厦之名称

名称 机构 有使用之房屋项目 日期 内容 备注
重建前拆卸 重建后落成/入伙
BIK TSUI HOUSE 晓翠苑(碧翠阁)、葵翠邨(碧翠楼)
CHEUNG CHI HOUSE 祥华邨(祥智楼)、长贵邨(长致楼)
CHEUNG FUNG HOUSE 祥华邨(祥丰楼)、长贵邨(长丰楼)
CHEUNG KING HOUSE 祥华邨(祥景楼)、长贵邨(长景楼)
CHEUNG LOK HOUSE 祥华邨(祥乐楼)、长贵邨(长乐楼)
CHEUNG SHUN HOUSE 祥华邨(祥顺楼)、长贵邨(长顺楼)
CHEUNG TAK HOUSE 祥华邨(祥德楼)、长贵邨(长德楼)
彩华楼

CHOI WAH HOUSE

彩园邨彩辉邨
富安楼

FU ON HOUSE

和乐邨大窝口邨
亨翠楼 富亨邨(HENG TSUI HOUSE)、长亨邨(HANG CHUI HOUSE)
HONG SHUI HOUSE 水边围邨(康水楼)、康东邨(康瑞楼)
康和楼

HONG WO HOUSE

禾𪨶邨长康邨
HUNG YAN HOUSE 红磡邨(红昕楼)、洪福邨(洪欣楼)
HUNG YAT HOUSE 红磡邨(红日楼)、洪福邨(洪溢楼)
嘉明阁 颂明苑(KAR MING HOUSE)、嘉盛苑(KA MING HOUSE)
KWAI MING HOUSE 葵康苑(葵明阁)、葵芳邨(葵明楼)
LAI YEUNG HOUSE 李郑屋邨(礼让楼)、丽翠苑(丽杨阁)
瑞满楼 小西湾邨(SUI MOON HOUSE)、天瑞邨(SHUI MOON HOUSE)
德康楼

TAK HONG HOUSE

厚德邨德田邨
德瑞楼 德朗邨(TAK SUI HOUSE)、德田邨(TAK SHUI HOUSE)
天喜楼 龙田邨(TIN HEI HOUSE)、天平邨(TIN HEE HOUSE)
TIN LOK HOUSE 顺天邨(天乐楼)、田景邨(田乐楼)
TUNG SHING HOUSE 大坑东邨(东成楼)、富东邨(东盛楼)
耀富楼 天耀邨(YIU FOO HOUSE)、耀东邨(YIU FU HOUSE)
耀昌楼

YIU CHEONG HOUSE

天耀邨耀东邨
耀丰楼

YIU FUNG HOUSE

耀兴楼

YIU HING HOUSE

耀华楼

YIU WAH HOUSE

耀明楼

YIU MING HOUSE

华明邨耀东邨

拆卸后之大厦名称获得重用于新建设房屋建筑大厦

名称 机构 先前使用之房屋项目 再次使用之房屋项目 日期 内容 备注
重建前拆卸 重建后落成/入伙
ON YAN HOUSE 慈安邨(安欣楼) 慈安苑(安欣阁) 1992年 1994年
OI YIN HOUSE 慈爱邨(爱贤楼) 慈爱苑(爱贤阁) 1997年
OI YAN HOUSE 慈爱邨(爱仁楼) 慈爱苑(爱仁阁)
OI KAN HOUSE 慈爱邨(爱勤楼) 慈爱苑(爱勤阁)
OI WAN HOUSE 慈爱邨(爱慧楼) 慈爱苑(爱慧阁) 1995年
OI CHUNG HOUSE 慈爱邨(爱聪楼) 慈爱苑(爱聪阁)
OI NING HOUSE 慈爱邨(爱宁楼) 慈爱苑(爱宁阁) 1989年
OI FU HOUSE 慈爱邨(爱富楼) 慈爱苑(爱富阁) 1996年 2000年
OI YUE HOUSE 慈爱邨(爱裕楼) 慈爱苑(爱裕阁)
OI WING HOUSE 慈爱邨(爱荣楼) 慈爱苑(爱荣阁)
OI WAH HOUSE 慈爱邨(爱华楼) 慈爱苑(爱华阁)
OI HONG HOUSE 慈爱邨(爱康楼) 慈爱苑(爱康阁)
爱善楼

OI SIN HOUSE

慈爱邨 爱东邨 1992年 2001年
爱达楼

OI TAT HOUSE

安达邨 2016年
民健楼

MAN KIN HOUSE

慈民邨 慈民邨 1989年 1994年
民泰楼

MAN TAI HOUSE

民裕楼

MAN YUE HOUSE

正泰楼

CHING TAI HOUSE

慈正邨 慈正邨 1996年 1999年
正怡楼

CHING YI HOUSE

正明楼

CHING MING HOUSE

2001年
正远楼

CHING YUEN HOUSE

正安楼

CHING ON HOUSE

1990年 1996年
正康楼

CHING HONG HOUSE

乐天楼

LOK TIN HOUSE

慈乐邨 慈乐邨
乐祥楼

LOK CHEUNG HOUSE

1993年
乐安楼

LOK ON HOUSE

1992年 1997年
乐仁楼

LOK YAN HOUSE

乐旺楼

LOK WONG HOUSE

乐诚楼

LOK SING HOUSE

乐信楼

LOK SHUN HOUSE

乐满楼

LOK MOON HOUSE

1999年
乐合楼

LOK HOP HOUSE

乐泰楼

LOK TAI HOUSE

乐富邨 1993年 1999年
乐民楼

LOK MAN HOUSE

LOK CHING HOUSE 慈乐邨(乐正楼) 启晴邨(乐晴楼) 2013年
长泰楼

CHEUNG TAI HOUSE

黄大仙上邨 长沙湾邨 1996年
长欣楼

CHEUNG YAN HOUSE

寿菊楼

Marigold House

苏屋邨 苏屋邨 2010年 2016年 重建后

苏屋邨

的楼宇

皆重用

重建前

的楼宇

,除了

枫林楼

改建成

展览馆

以及

丁香楼

予以拆

卸之外,

所有楼

宇的名

字均得

以重用

牡丹楼

Peony House

金松楼

Cedar House

绿柳楼

Willow House

樱桃楼

Cherry House

兰花楼

Orchid House

2013年
茶花楼

Camellia House

2018年
荷花楼

Lotus House

2019年
百合楼

Lily House

杜鹃楼

Azalea House

海棠楼

Begonia House

彩雀楼

Larkspur House

2010年
剑兰楼

Gladiolus House

石竹楼

Carnation House

参考的文献及备注

维基其他站点(数量繁多、恕不全载)

~垫~

想了解多点吗??来!下方提供了几个有趣而实用的高品质网站,供各位参考~

  1. ^ 英语原文:Emergency Regulations Ordinance
  2. ^ 英语原文:Emergency (Resettlement Areas) Regulations
  3. ^ 前名牛头角徙置区,前身为牛头角村
  4. ^ 其实屋建会(现:房委会)第一个设有梗房单位的屋邨北角邨,但因为成本问题而取消此设计,仅在居者有其屋部分大厦建筑设计才设有梗房。直至今天绝大部分出租公屋都不设梗房,据说是让住户“按需要自由增间或删减房间”、为“一屋多房”概念
  5. ^ 和谐式出现之前,普遍私人楼宇及居屋均采用十字形大厦设计,甚少出租公屋大厦采用十字形设计
  6. ^ 首个以雀鸟为命名题材是位于沙田沙角邨各楼宇,不过沙角邨并非以雀鸟为总体设计主题
  7. ^ 实际上这里的 "45年" 是指 "房委会及房屋署(包括其前身)有45年历史",或者从徙置区出现起计算;若指香港实际发展多久公营房屋,必定多过45年历史
  8. ^ 被揭发后随即进行复修工程、于2008年才落成、是香港最后两幢作出售入伙的康和式居屋大厦
  9. ^ 本来是龙田邨天利楼、随后改为现名及改装成为居屋用途才出售
  10. ^ 实际上这里的 "50年" 是指 "房委会及房屋署(包括其前身)已经有50年历史",或者从徙置区出现起计算;若指香港实际发展多久公营房屋,必定多过50年历史,详情见本表 "1953年之前的大事记"
  1. ^ 北角首批平民屋 一百層已建築完成 小家庭可申請居住 深水埗二百七十層八月竣工. 香港工商日报. 1952-03-31. 
  2. ^ 香港的住屋問題:香港模範屋宇會. 华侨日报. 1956-08-23. 
  3. ^ 徐颂雯. 戰後房荒(3)──政府提供公營房屋. 立场新闻. 2019-03-10 [2020-05-10]. 
  4. ^ 曾在集中營生活 堅持廚廁獨立 104歲勵德邨之父:公屋戶都有尊嚴. 香港苹果日报. 2016-12-15 [2020-05-10]. 
  5. ^ 陈天权. 勵德邨的名字. 大公报. 2016-09-29 [2020-05-10]. 
  6. ^ 太阳报. 公屋概念始於1923年. 2013-09-27. 
  7. ^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資料文件 清拆平房區的撥款申請 (PDF). legco.gov.hk. [2009-12-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0-01) (中文(香港)). 
  8. ^ 模範屋宇會成立 擬在北角興建平價樓四百層. 香港工商日报. 1950-07-26. 
  9. ^ 余震宇. 戰後香港寫照 1945-1967. 香港: 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6年07月: 59–62. ISBN 9789888420308. 
  10. ^ 《公屋五十年》. (暂不详). (暂不详). 
  11. ^ 建设及建筑物-屋宇建设委员会屋村 香港地方
  12. ^ http://www.hk-place.com/view.php?id=202
  13. ^ 太和邨地盤兩幅牆相碰肇事 石屎牆壓斃工人 組合牆吊上樓裝嵌途中撞塌另一幅牆 生活担子重朱景耀轉做地盤工竟送命. 华侨日报. 1987-03-30. 
  14. ^ 香港房屋委员会. 1974-1975年度香港房屋委員會工作報告. 香港: 香港房屋委员会. 1975年: 第8页. 
  15. ^ 香港房屋委员会. 1974-1975年度香港房屋委員會工作報告. 香港: 香港房屋委员会. 1975年: 第8页. 
  16. ^ 藍田邨第4期項目圖片. hwccl. [2019-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19). 
  17. ^ 房署批价值十六亿合约 兴建万个公屋居屋单位 天水围天耀邨天瑞邨首期动工.《华侨日报》,1990年6月5日.
  18. ^ 18.0 18.1 居屋美乐花园下周二起发售 沙田公屋秦石邨三大厦重新装修改作居屋出售.《大公报》,1983年8月7日.
  19. ^ 居屋美城苑单位两周售出逾千个.《大公报》,1984年8月11日.
  20. ^ 美城苑受欢迎令人鼓舞 另外一批Y型居屋 将于年底推出发售.《华侨日报》,1984年8月28日.
  21. ^ 美城苑受欢迎令人鼓舞 另外一批Y型居屋 将于年底推出发售.《华侨日报》,1984年8月28日.
  22. ^ 居屋单位若达目标 当局不售Y型大厦 冼祖昭指出居屋目标为年建单位万个.《大公报》,1985年3月2日.
  23. ^ 政府新聞稿-「重建置業計劃」助重建戶自置居所. [2020-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4-09). 
  24. ^ 窗台滲水修好四百天花剝落亦補竣 大埔明雅苑加緊維修 兩三星期內全部完成 房署建築師向區會解答保養延長至明年底 天花起因機械化已不再採用. 华侨日报. 1986-08-27. 
  25. ^ 25.0 25.1 香港地方. 香港地方 | 建設及建築物 | 公屋類型(四)和諧系列. 
  26. ^ 藍田邨第4期項目圖片. hwccl. [2019-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19). 
  27. ^ http://www.housingauthority.gov.hk/hkhd/hab/cpd/shop_c/chinese/kaitin/layout_plan.htm
  28. ^ 孟志凌强调建屋计划 按长远房屋政策兴建 年耗六十亿二○○一年完成.《大公报》,1989年7月19日.
  29. ^ 行政局批准出售公屋 首年卖三至四千单位 土委会通过批地安排土地需求即可实行.《大公报》,1991年6月8日.
  30. ^ 近七千出售公屋仅五百户肯认购 锺逸杰感失望惟不判定计划失败 房委会将检讨按揭减轻供楼负担.《华侨日报》,1991年10月22日.
  31. ^ 出售公屋计划 重新考虑推出 两幢公屋大厦明年先作试验 有建议售价为现时居屋七成.《华侨日报》,1991年12月22日.
  32. ^ 何亮亮. 解密香港廉政公署. 中信出版社. 2006年: 99. ISBN 7508605748. 
  33. ^ 黄华辉,《公屋丑闻 ─ 一名记者的追查实录》,香港:进一步多媒体有限公司,1999(ISBN 962-8326-22-8
  34. ^ 34.0 34.1 香港房屋委员会. 1995-1996年度香港房屋委員會工作報告. 香港: 香港房屋委员会. 1996年: 第31页. 
  35. ^ 居屋計劃邁向2000年. 香港房屋委员会. 1995年. 
  36. ^ 平田邨长者住屋缔造住屋新里程. 新闻公报. 1998-05-09.
  37. ^ 177CL-沙田新市镇-余下工程,立法会 财务委员会 工务小组委员会讨论文件,2000年1月5日
  38. ^ 公共房屋新纪元–水泉澳建筑设计比赛. studioca.
  39. ^ 39.0 39.1 香港水泉澳邨(2000至2001年)参赛模型. M+故事.
  40. ^ 立法会房屋事务委员会. 2010 年環保工作目標和措施的成效 (PDF). 2011-02. 
  41. ^ 41.0 41.1 立法会房屋事务委员会. 公共屋邨的環保設計及措施 (PDF). 2007-11. 
  42. ^ 42.0 42.1 香港房屋委员会及房屋署. 乙 部 - 第二十章:屋邨管理扣分制 (PDF). 
  43. ^ 香港房屋委员会及房屋署. 屋邨管理扣分制. 
  44. ^ 新居屋的骰簡陋無間隔. 东方日报. [2014年12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1月13日). 
  45. ^ 谭静雯. 【綠置哥有嘢講】新居屋同公屋「撞樣」 點解房署會咁想?. 苹果日报. 2017-06-19 [2017-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0). 
  46. ^ 紓民怨貪就手 政府過期藥亂投. 东方日报. 2019-07-30 [2019-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30). (繁体中文)
  47. ^ 太阳报. 公屋概念始於1923年. 2013-09-27. 
  48. ^ 卢君朗. 【居屋Wiki】居屋大事回顧:從1972年「十年建屋計劃」說起. 香港01. 2018-10-09 [2020-04-30]. 
  49. ^ 香港房屋委员会及房屋署. 物換星移 石浮雕展現景嶺春秋. 互信. 2003-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7). 
  50. ^ 千奇百趣香港地第18集 - 鐘樓. [2010-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08). 
  51. ^ 建筑小组委员会委员参观天耀邨外墙模板制造过程.《华侨日报》,1991年3月21日.
  52. ^ 房委会批出多份合约进行新建重建等工程 粉岭一幅四点七公顷土地将建公屋.《大公报》,1991年2月22日.


引用错误:页面中存在<ref group="lower-alpha">标签或{{efn}}模板,但没有找到相应的<references group="lower-alpha" />标签或{{notelist}}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