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吋50倍径火炮
3吋50倍径火炮(Mk 22) | |
---|---|
类型 | 舰炮 |
原产地 | 美国 |
服役记录 | |
服役期间 | 1900–1990(美国海军) |
使用方 | 美国海军 |
生产历史 | |
研发日期 |
|
生产日期 | 1900–1948年 |
衍生型 | Marks 2, 3, 5, 6, 8, 10, 17, 18, 19, 20, 21, 及 22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
长度 |
|
枪管长度 |
|
炮弹 | 完整弹药:24磅(11千克); 弹丸重量: 13磅(5.9千克) 弹丸类型: AP,防空(带 VT 近炸引信)、HE、照明弹[1] |
口径 | 3-英寸(76-毫米) |
射击仰角 |
|
回旋角度 | 360° |
射速 |
|
枪口初速 | 2,700 ft/s(820 m/s) |
最大射程 |
|
瞄具 | 窥视点与光学望远镜 |
3吋50倍径火炮(3-inch/50-caliber gun)在美国海军舰炮术语中表示该炮发射的弹丸3英寸(76毫米)直径,枪管长 50口径(枪管长度为 3英寸 × 50 = 150英寸或3.8米)。从 1900 年到 1990 年,美国海军和美国海岸警卫队在各种类型的战斗舰和运输舰上使用了这种口径的不同火炮(通过标记编号识别)。[3]
该炮至今仍在西班牙海军的塞维奥拉级巡逻艇上使用。
早期的低角火炮
美国海军的第一门3吋50倍径火炮(Mark 2)是早期型号,弹头速度为每秒2,100英尺(640米)。该炮的低角度(单一用途/非防空)炮座在最大仰角15 度时射程为7000码。该炮于1900年左右开始在班布里奇级驱逐舰上服役,并且还安装在康涅狄格级战列舰。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些火炮只出现在少数海岸警卫队快艇和防御性装备的商船上。[4]
低角度3吋50倍径火炮(Mark 3、5、6 和 19)最初安装在1900年代初至1920年代初建造的船舶上,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潜艇、辅助舰和商船携带.这些枪的发射速度相同2,700-英尺每秒(820-米每秒)以下两用标记使用的弹药,但射程受安装的最大高度限制。这些是带有管子、部分长度的夹克、箍和垂直滑动后闩的组合枪。[4]
世界大战中的两用枪
两用3吋50倍径火炮口径火炮(Marks 10、17、18 和 20)于1915年首次投入使用,用于德克萨斯号战舰的改装,由于认识到防空保护的需求,随后根据需要安装在许多类型的舰艇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它们是护航驱逐舰、巡逻护卫舰、猎潜艇、扫雷舰、一些舰队潜艇和其他辅助舰艇上的主要火炮武器,并被用作辅助两用舰艇的辅助武器。一些其他类型的舰艇,包括一些较旧的战舰。他们还取代了“平甲板”维克斯级驱逐舰和克莱门森级驱逐舰上原来的低角度4吋50倍径火炮(Mark 9),以提供更好的防空保护。该炮也用于专业驱逐舰改装;“AVD”水上飞机母舰的改装配备了两门火炮;“APD”高速运输舰、“DM”布雷艇和“DMS”扫雷舰改装型获得了三门火炮,而那些保留驱逐舰分类的则获得了六门火炮。[5]
这些两用枪是“快速射击”的,这意味着它们使用固定弹药,火药盒和弹丸永久连接,并作为一个重34磅的单一单元进行处理(与老式枪和/或更重的枪相反,其中壳和粉末是分开处理和装载的,这减少了每个处理部件的重量,但减慢了装载过程)。仅炮弹重约13磅,其中防空(AA)弹的爆炸装药重量为 0.81磅,高容量(HC)弹的爆炸装药重量为1.27磅,其余重量为钢制外壳。 最大射程为45度仰角时的14,600码,最大射程为85度仰角时的29,800英尺(9,100 m)。预期使用寿命为每桶4300次有效满装(EFC)。[6]
这不要与后来使用自动装弹机构将固定 QF 弹药插入后膛的枪架的“快速射击”混淆。这又不能与全自动枪混淆。自动装弹机仍然是手动装填炮弹。
潜艇甲板炮
3吋50倍径火炮Marks 17和Marks 18首先被用作1918-1919年下水的R级潜艇上的潜艇甲板炮。对早期3英寸23口径火炮的改进。[7]在许多其他潜艇上使用更大的火炮后,3吋50倍径火炮Mark 21被指定为1935年至1942年下水的猫鲨级潜艇的标准甲板炮。选择这门小炮是为了消除在水面上与敌方护航舰交战的诱惑。[8]该炮最初安装在指挥塔尾部以减少水下阻力,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根据指挥官的选择,它被转移到前沿位置。战时经验表明需要更大的火炮。这一需求最初是通过从1942年底开始从战斗角色转变为训练角色的S级潜艇转移4吋50倍径火炮来满足的。后来,5英寸25倍径火炮最初从在偷袭珍珠港中沉没或受损的战舰上拆除,后来制造成潜艇版本,成为标准配置。[9]
冷战时期的高射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年,发现奥瑞冈20毫米机炮和波佛斯40毫米高射炮的多次命中经常发生无法在高速的日本神风特攻队飞机击中盟军舰艇之前将其击落;3吋50倍径火炮被采用作为这些武器的更强大的替代品。
3吋50倍径火炮(Mark 22)是一种半自动防空武器,配有动力驱动自动装弹机,可安装为单座和双座。将单联装更换为双联 40 毫米高射炮联装,将双联装3吋50倍径火炮更换为四联装40毫米安装在艾塞克斯级航空母舰、艾伦·M·桑拿级驱逐舰和基灵级驱逐舰上。尽管旨在一对一地替代40毫米安装座,新的3-英寸(76-毫米)炮座比预想的要重,而且在大多数舰艇上,这些炮座只能以二换三的方式取代博福斯火炮。该炮座为双用途、开放式底座环型,左右炮组件相同。这些坐骑采用通用动力驱动装置,可以以30度/秒的速度进行训练,并以24度/秒的速度从15度提升到85度。大炮由安装在弹匣上的弹匣自动供弹,弹匣由大炮两侧的两个装弹机进行补充。 [10]
配备近炸引信和火控雷达,双管3英寸50炮弹每管每分钟发射50发子弹被认为比四联装博福斯40毫米炮对抗亚音速飞机更有效,[11]但对超音速喷射机和巡航导弹相对无效。在20世纪60年代的舰队修复和现代化 (FRAM) 计划中进行现代化改造的驱逐舰的3-英寸(76-毫米)火炮被拆除。随着舰载 地对空导弹的发展,全自动 3吋70 Mark 26 炮 的增程型试验被放弃。美国海军认为当代5吋38口径火炮和5吋54口径Mark 42火炮对水面目标更有效。1992年,美国海岸防卫队厚度号破冰船上的3吋50倍径火炮被拆除,据说是美国军舰上服役的最后一门3吋50倍径火炮,尽管美国海军查尔斯顿级两栖货船保留了其前装,直到埃尔帕索号两栖货船于1994年退役。该炮仍在菲律宾海军的军舰上服役。
17艘阿什维尔级炮舰搭载一门3吋50倍径Mk 34作为主要武器。
船上安装3吋50倍径火炮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该炮是至少63个与二战有密切关系的舰艇的标准配置。船舶总数达
- 10艘轻巡洋舰
- 119艘潜艇(预计最多安装119艘)
- 498艘驱逐舰护卫舰和护卫舰(安装1494艘,拆除111艘)
- 1110艘巡逻艇、扫雷艇和猎潜艇(已安装1110至1453艘)
- 161艘登陆艇/两栖攻击舰(已安装247艘)
- 116+辅助设备(已安装274个)
此处列出的潜艇是在20世纪30年代在孤立主义和经济紧缩时期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及其后续条约的限制建造的。等级划分通常是特定财政年度内建设的结果,但每年建造的数量很少。加托级成为这条研发线的批量生产版本,因为它们符合两洋海军法案。从巴劳鱵级潜艇开始, 5英寸25口径舰炮成为美国海军的标准甲板炮
- 2卡夏洛特(2033财政年度)
- 10海豚(2034财年、35财年)
- 6鲑鱼(2036财政年度)
- 10萨尔戈(2037财年、2038财年)
- 12坦博尔(2039财年、2040财年)
- 2鲭鱼(2040财年)
- 77加托(FY41)
护航驱逐舰的出现相对较晚,从1942年开始生产,因此都是批量生产的。它们很快就建造完成并于1943年投入使用。后来的战时类别拥有两门5吋38倍径炮主炮, 高速运输舰改装型也拥有一门这样的火炮。类别的划分是根据所使用的不同推进系统以及是否携带鱼雷而定的。
- 每艘船3门炮
- 可能都是手动装载的Mark 21或Mark 22
- 65艘艾瓦兹级护航驱逐舰(柴油电动,短船体,无鱼雷)
- 102艘巴克利级护航驱逐舰(涡轮电动,3枚鱼雷)
- 37艘在调试后改装为APD,所有3英寸火炮被拆除
- 72艘坎农级护航驱逐舰(柴油电动,3枚鱼雷)
- 85艘埃德索尔级护卫舰(齿轮柴油机,3枚鱼雷)
- 78艘舰长级护卫舰
- 97艘“埃瓦特”中的32艘和148艘“巴克利”中的46艘在投入使用前进行了改装,所有3英寸火炮均保留
- 75艘塔科马级护卫舰(每艘3门火炮)
- 本质上是一艘带有商船船体和三重膨胀蒸汽机的驱逐舰护航)
- 21艘殖民地级护卫舰(每艘3门火炮)
- 96艘“塔科马号”中的21号在皇家海军服役
一战时期的维克斯级驱逐舰和克莱门森级驱逐舰级驱逐舰改装后配备了3吋50倍径,同时改装为高速运输舰(3门炮)、布雷艇(3艘)、扫雷艇(3 艘)或水上飞机补给船(2 艘)。
千吨以下的巡逻艇,其中有一些是木船。这些扫雷舰配备了反潜作战装备,其设计与猎潜舰密切相关。潜艇追逐者可以被描述为更小、更便宜的近海护航驱逐舰。该组中的所有船舶均使用柴油推进。
- 2艘渡鸦级扫雷舰(每艘船1门)
- 343艘PC-461级驱潜舰(每艘船1或2门)
- 123艘钦佩级扫雷舰(每艘船1门)
- 68艘PCE-842级巡逻艇(每艘船1门)
- 95艘海雀级快速扫雷舰(每艘船1门)
- 481艘YMS-1级扫雷舰(每艘船1门)
- 130 艘登陆艇支援(每艘船1门)
- 攻击运输
- 以战前货船为基础
- 8艘 哈里斯级攻击运输舰(每艘船4门)
- 2艘 麦考利级攻击运输舰(每艘船4门)
- 5艘 海伍德级攻击运输舰(每艘船4门)
- 约翰佩恩号攻击运输舰 (每艘船4门)
- 爱德华·拉特利奇号攻击运输舰 (每艘船1门)
- C3型船
- 7艘 杰克森总统级攻击运输舰(每艘船4门)
- 3艘 亚瑟·米德尔顿级攻击运输舰(每艘船4门)
- 2艘 弗雷德里克·芬斯顿级攻击运输机舰(每艘船2门)
- P1型船
- 2艘 元老级攻击运输机舰(每艘船4门)
- 以战前货船为基础
辅助船,通常由货船或油轮船体制成
- T1油轮
- 23艘 帕塔普斯科级汽油船(每艘船4门)
- 34艘 梅塔维级汽油船(每艘船1门)
- T2油轮
- 16 艘(齿轮涡轮机)肯纳贝克级加油舰(每艘船4门)
- 14 艘(涡轮电动) 苏阿米科级加油舰(每艘船4门)
- 12 艘(涡轮电动) 埃斯坎比亚级加油舰(每艘船4门)
- T3油轮
- 5艘 暴力级加油舰(每艘船4门)
- 35艘 西马龙级加油舰 23 艘(每艘船4门)
- C1 货物
- 63艘 阿拉莫萨级货船(C1-M-AV1)(每艘船1门)
- C2 货物
- 7艘 拉萨尔级运输船(每艘船4门)
- 2艘 风暴王级运输船(C2-S-AJ1)(每艘船4门)
- 8艘 胡德山级弹药船(C2-S-AJ1)(每艘船4门)
- 7艘 拉森级弹药船(每艘船4门)
- C3 货运
- 4艘 埃吉尔级潜舰补给舰(每艘船4门)
- 自由轮
- 18艘 犰狳级油轮(Z-ET1-S-C3)(每艘船1门)
- 65艘 火山口级货船 中的48艘(EC2-S-C1)(每艘船1门)
- 16艘 守护者级雷达哨舰(Z-EC2-S-C5)(每艘船2门)
- 11艘 阿库本斯级补给舰(EC2-S-C1)(每艘船1门)
- 40艘 臭椿级铺网船(每艘船1门)
- 15艘 科霍斯级铺网船(每艘船1门)
- 32艘 芦荟级铺网船(每艘船1门)
- 10艘 梭子蟹级摩托艇小补给船(每艘船1门)
- 12艘 阿里斯塔尤斯级维修船(每艘船1门)
- 49艘 索托约莫级远洋拖船(每艘船1门)
- 29艘 切罗基级远洋拖船(每艘船1门)
- 27艘 阿布纳基级远洋拖船(每艘船1门)
- 17艘 阿德里亚级补给舰(每艘船1门)
- 6艘 开阳级补给舰(每艘船3或4门)
- 9艘 殿堂级潜舰救援船(每艘船2门)
- 3艘 企鹅级潜舰救援船(每艘船1门)
- 2艘 鸽子级潜舰救援船(每艘船2门)
- 4艘 锚级救援打捞船(每艘船1门)
- 13艘 仙人掌级浮标补给船(每艘船1门)
- 6艘 豆科灌木级浮标补给船(每艘船1门)
- 20艘 鸢尾花浮标补给船(每艘船1门)
- T1油轮
其他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个别船舶:
- 班布里奇号核动力巡洋舰 – 配有2个双座[12]
- 皇家海军博纳旺蒂尔号 – 配备4个双座,在1967年改装期间减少到2个(加拿大)
- 朱诺号巡洋舰 – 改装7个双座[a]
- 诺福克号驱逐舰 – 配有4个双座
- 特鲁克斯顿号核动力巡洋舰 – 配有2个单座[12]
- 图莱里号攻击货船 – 配有6个双座[14]
船类:
- 艾伦·M·桑拿级驱逐舰 – 改装最多6门火炮
- 安克拉治级船坞登陆舰 – 配有4个双座[15]
- 安纳波利斯级驱逐舰 – 使用一艘Mark 33双联装组成(加拿大)
- 阿什维尔级炮艇 – 以单一安装座建造
- 西马龙级加油舰 – 配有4个单座[16]
- 奥斯汀级船坞登陆舰 – 由4个双座组成[17]
- 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 – 改装最多20门火炮[18]
- 贝尔纳普级巡洋舰 – 由2个单座组成[12]
- 蓝岭级两栖指挥舰 – 由4个双座组成[19]
- 布朗斯坦级护卫舰 – 由1个双座和1个单座组成[20]
- 查尔斯顿级两栖货船 – 配有4个双支架[14]
- 克劳德琼斯级驱逐舰护卫舰 – 由2个单座组成[21]
- 德索托县级坦克登陆舰 – 配有3个双座[22]
- 迪利级驱逐舰护航舰 – 由1个双座和2个单座组成[23]
- 五帝王级补给船 – 配有2个双座[24]
- 德梅因级重巡洋舰 – 配有10个双座[25]
- 艾塞克斯级航空母舰 – 改装最多24门火炮[26]
- 法拉格特级驱逐舰 – 油2个双座组成[12][b]
- 弗莱彻级驱逐舰 – 改装最多6门火炮
- 福雷斯特·谢尔曼级驱逐舰 – 由2个双座组成[27]
- 基灵级驱逐舰– 改装最多6门火炮
- 守护者级雷达哨舰 – 配有自由船改装而成,有2个单座[28]
- 硫磺岛级两栖突击舰 – 配备4个双座,有些减少到2座,为导弹发射器提供空间[29]
- 基拉韦厄级弹药船 – 配有4个双支架[30]
- 莱希级巡洋舰 – 配有2个双支架[12]
- 麦肯齐级驱逐舰 – 在船尾建造了一艘Mark 33双炮座,除了“HDMS”号Qu'Appelle,它接收了两座Mark 33 双炮座(一艘在前,一艘在船尾)船尾)(加拿大)
- 火星级战斗补给舰 – 配有4个双座[28]
- 中途岛级航空母舰 – 改装最多40门火炮[31]
- 尼奥绍级加油舰 – 配备4或6个双座[28]
- 新港级战车登陆舰 – 配有2个双座[32]
- 罗里级船坞登陆舰 – 配有4个双座[33]
- 雷斯蒂古什级驱逐舰 – 建造有一艘Mark 33双座船尾,那些改装为改进的“Restigouche”配置的已被移除(加拿大)
- 参宿七级补给舰 – 配有2个双座[24]
- 萨克拉门托级快速战斗支援舰 – 由4个双座组成[34]
- 西蒙湖级潜舰补给船 – 配有2个双座[35]
- 圣洛朗级驱逐舰 – 最初建造有2个Mark 33双座,后来拆除了一座(加拿大)
- 折钵级弹药船 – 配有2个双座[30]
- 特雷博恩教区级坦克登陆舰 – 配备3个双座[22]
- 汤玛斯敦级船坞登陆舰 – 配有6个双座[15]
- 威奇塔级补给加油舰 – 配有4个双座[36]
- 伍斯特级轻巡洋舰 – 由2个单座和11个双座组成[37]
图片
-
阿塔拉亚号上的 Single Mark 22 号。
-
奥斯汀号航空母舰 上的双马克 33 号。
-
封闭式双 Mark 33 Mod。13号登上布朗斯坦号航空母舰 。
也可以看看
笔记
- ^ DiGiulian, 3"/50 Marks 2–8; DiGiulian, 3吋50倍 Marks10–22 ; DiGiulian, 3吋50倍 Marks 27–34 .
- ^ Campbell 1985, p. 144
- ^ DiGiulian, 3"/50 Marks 2–8; DiGiulian, 3"/50 Marks 27–34.
- ^ 4.0 4.1 Campbell 1985,第146页.
- ^ Silverstone 1968,第112, 212, 215, 276, 303页.
- ^ Campbell 1985,第145页.
- ^ Gardiner & Gray 1985,第130页.
- ^ Friedman 1995,第193页.
- ^ Friedman 1995,第214-219页.
- ^ Brinkloe, W. D. The Pouncer Challenges the Sub. Popular Mechanics. April 1955: 88–93 [7 December 2020]. See p. 90.
- ^ Photographic Report: The New Rapid Fire Naval Guns: 3"50 and 8"55. U.S. Navy, Naval Photographic Center. 8:41 记录于. c. 1949 [7 December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7) –通过YouTube user 'usssalemca139'.
YouTube title: USS Salem Rapid Fire Guns
- ^ 12.0 12.1 12.2 12.3 12.4 Albrecht 1969,第324页.
- ^ Friedman 1984,第242页.
- ^ 14.0 14.1 Blackman 1970,第493页.
- ^ 15.0 15.1 Blackman 1970,第497页.
- ^ Blackman 1970,第521页.
- ^ Blackman 1970,第495页.
- ^ Albrecht 1969,第322-3页.
- ^ Blackman 1970,第490页.
- ^ Blackman 1970,第456页.
- ^ Blackman 1970,第457页.
- ^ 22.0 22.1 Blackman 1970,第499页.
- ^ Albrecht 1969,第327页.
- ^ 24.0 24.1 Blackman 1970,第519页.
- ^ Albrecht 1969,第320页.
- ^ Friedman 1983,第221页.
- ^ Albrecht 1969,第325页.
- ^ 28.0 28.1 28.2 Blackman 1970,第520页.
- ^ Blackman 1970,第492页.
- ^ 30.0 30.1 Blackman 1970,第518页.
- ^ 弗里德曼 1983,第221页.
- ^ Blackman 1970,第498页.
- ^ Blackman 1970,第496页.
- ^ Blackman 1970,第522页.
- ^ Blackman 1970,第529页.
- ^ Blackman 1970,第523页.
- ^ Albrecht 1969,第323页.
参考
- Albrecht, Gerhard. Weyer's Warships of the World 1969.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69.
- Blackman, Raymond V. B. Jane's Fighting Ships 1970-71. Jane's Yearbooks. 1970.
- Campbell, John. Naval Weapons of World War Two.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5. ISBN 0-87021-459-4.
- DiGiulian, Tony. 3"/50 (7.62 cm) Marks 2, 3, 5, 6 and 8. NavWeaps.com. 3 April 2020 [7 December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8).
- DiGiulian, Tony. 3"/50 (7.62 cm) Mark 10, 17, 18, 19, 20, 21 and 22. NavWeaps.com. 15 June 2016 [7 December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17).
- DiGiulian, Tony. 3"/50 (7.62 cm) Marks 27, 33 and 34. NavWeaps.com. 25 March 2019 [7 December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3).
- Friedman, Norman. U.S. Aircraft Carriers: An Illustrated Design History.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3. ISBN 0-87021-739-9.
- Friedman, Norman. U.S. Cruisers: An Illustrated Design History.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4. ISBN 0-87021-718-6.
- Friedman, Norman. U.S. Submarines Through 1945: An Illustrated Design History.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5. ISBN 1-55750-263-3.
- Gardiner, Robert; Gray, Randal.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06-1921.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85. ISBN 0-85177-245-5.
- Grulich, Fred. Question 37/00: Effectiveness of Shipboard Anti-Aircraft Fire. Warship International. Vol. XLI no. 1 (International Naval Research Organization). 2004: 31–33. ISSN 0043-0374.
- Silverstone, Paul H. U.S. Warships of World War II. Doubleday and Company. 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