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台湾省编译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湾省编译馆中华民国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时期设置的1个文化机关,1946年7月10日成立,1947年5月16日撤废。仅有的1位馆长是许寿裳(1946年7月10日派任)。办公地址是原台湾教育会馆(当时叫做龙口街,后改名襄阳街,再改为今名南海路)。

简介

台湾省编译馆为1个编译机构,并为大规模之图书编印机关。编译工作包括:特编中小学文史教本、编中小学教师的参考读物、编公务员及民众阅读的小册、编译辞典、译世界名著等。

该馆设有学校教材组、社会读物组、名著编译组、台湾研究组4个组。朱文叔是学校教材组主任,邹谦是社会读物组主任,李霁野是名著编译组主任,杨云萍(友濂,留日,台湾人)是台湾研究组主任,王鹤清是秘书室主任。朱云影(留日,前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研究员)曾任资料室主任。

编译人员分编纂、编审、编辑;干事、助理编辑;助理干事(编纂相当正教授,编审相当副教授,编辑;干事相当讲师,助理编辑;助理干事相当助教)。馆内有其他关系机关拨用及移交的图书2万册,行政长官公署另拨图书费台币100万元买图书。

许寿裳馆长在1946年8月10日的记者会上说:“要发扬台湾文化特殊之造诣,造成孜孜不倦之学术风气;因此要有晋、唐人翻译佛经典之勇气与魄力,至少完成五六百本大学读物,开创我国学术研究之新局面。”“若把过去数十年间日本专门学者从事台湾研究之成果加以翻译与整理,余相信至少有100大本。”“台湾研究组,现在吾等之计划则(一)台湾文献目录之编纂,(二)善本书之印行,(三)搜集并刊印日本专家之名作,(四)收集日本统治时代之档案加以整理研究,(五)收集台湾学校发表研究作品。”(名著编译组)“最初之工作,应特别注重(一)民主教养读物。(二)民生教养读物。(三)科学技术修养读物。(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史实。(五)最近将来国际情势之演变等。”(详见1946年8月11日《民报》)

许寿裳邀来多位留日学人谢似颜、朱云影、傅溥姜琦朱文叔罗根泽邹谦顾福漕戴君仁郑桓沈共达和原台北帝国大学教员浅井惠伦国分直一池田敏雄立石铁臣担任编纂或编审,留日学人和留用日本学人外,还有鲁迅的学生李霁野李何林金溟若(留日)、黄荣灿(木刻讲习会学员);许的学生袁珂何欣、陈嗣英和青年人黄承燊杨乃藩缪天华(音乐学家缪天瑞的弟弟,当时缪天瑞也在台湾工作)、周家凤等和赖子清等台湾文人。

1947年5月10日,国民政府当局决议撤废台湾省编译馆,5月16日裁撤。从任命馆长到决议裁撤,期间9个月。未完成的编译工作移到台湾省政府教育厅编审委员会,许馆长非常重视的台湾研究就此画下句点。

面临人员出路问题的许馆长,同日接任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兼文学系主任,介绍原台湾省编译馆同仁到台大其他科系或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任教,杨云萍李霁野李何林金溟若周学普国分直一立石铁臣谢康等到台大;黄荣灿姜琦朱云影傅溥谢似颜缪天华、何欣等到台师大,袁珂等到教育厅。

主要出版物

  • 《四季随笔》(英国吉辛原作,李霁野译)
  • 《怎样学习国语和国文》(许寿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