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石勒苏益格战争
第一次石勒苏益格战争 | |||||||||
---|---|---|---|---|---|---|---|---|---|
1848年革命的一部分 | |||||||||
丹麦士兵凯旋回到哥本哈根,1849年 by Otto Bache (1894) | |||||||||
| |||||||||
参战方 | |||||||||
支援: 俄罗斯帝国 英国 瑞典-挪威联盟 法国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Frederick of Noer Friedrich von Wrangel Felix Salm-Salm Karl Wilhelm von Willisen | 弗雷德里克七世 | ||||||||
伤亡与损失 | |||||||||
8,309 人死亡、受伤或被俘 | 8,695 人死亡、受伤或被俘 |
系列条目 |
德国军事历史 |
---|
德国军事主题 |
第一次石勒苏益格战争(First Schleswig War),是一场发生在丹麦南部和德国北部的战争,战胜方为丹麦王国,战败方为普鲁士王国。
名称
这场冲突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名字:
- 在丹麦被称为三年战争(丹麦语:Treårskrigen),它构成了丹麦民族文化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 在德国和德语圈被称为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战争(德语:Schleswig-Holsteinischer Krieg),也称可为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起义(德语:Schleswig- Holsteinische Erhebung)。
- 在英语圈,除了本条目的第一次石勒苏益格战争以外,也可以称为第一次丹德战争(英语:The first Danish-German War)。
历史
经过简述
本次战争因丹麦控制的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而起。这两个公国中德意志农民对其丹麦领主的苛捐重税不满而爆发了重大的起义,这场起义得到了普鲁士王国的支持而演变成普鲁士对丹麦的战争,但丹麦在之前的民族之春中已经给与了当地德意志人巨大的平等权力,还改革自身为立宪君主制,所以国际社会均认为是德意志农民有错。
英国和俄罗斯基于打压普鲁士的目的而派出海军陆军来支援丹麦[1][2],而同为德意志邦联的奥地利帝国、萨克森、巴伐利亚等国则因为不想让普鲁士的势力扩大而放任普鲁士单打独斗[3],这些导致了普鲁士的孤立无援,最终在丹英俄三国联军的夹击下迎来了耻辱的战败。此场战争完全点燃了普鲁士的报复欲望,也让丹麦盲目的相信自己可以一直依赖国际舆论,为日后开启德国统一的第二次石勒苏益格战争埋下祸根[4]。
具体战争过程
丹麦和普鲁士之间会爆发出这场冲突是因为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问题,普鲁士想代表德意志邦联抢下两德语公国的控制权,顺便利用德国统一的情绪来获得不属于普鲁士的劳恩堡,最终丹麦方面在大国的外交支持下取得了胜利。
1848年3月,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和劳恩堡的德国人起兵反抗他们的公爵,也就是丹麦的国王。他们建立了临时政府和军队。由于荷尔斯泰因和劳恩堡是德意志邦联的成员国,邦联根据其章程通过联邦战争(Bundeskrieg)支持起义军。这由德国中央政府(在1848/49-51年取代联邦的联邦州)继续进行。大部分德军是由普鲁士提供的。
丹麦得到了大国的支持,尤其是英国和俄罗斯。这些公国靠近连接两国的波罗的海航道。战争于1848年8月因马尔默的停战而中断,但在1849年2月丹麦的进攻中再次开始。
1850年夏天,普鲁士不得不让步,让叛军听天由命。1851年4月1日,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军队被解散。1852年的伦敦议定书解决了冲突。列强确认丹麦国王为三大公国公爵,但也宣布公国必须保持独立于丹麦本身。
脚注
- ^ Taylor 1967,第58页.
- ^ Taylor 1967,第58-59页.
- ^ Davis 2000,第58页.
- ^ Davis 2000,第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