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应期
盛应期 | |
---|---|
大明资善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 |
籍贯 | 直隶苏州府吴江县 |
族裔 | 汉族 |
字号 | 字思征,别号值菴 |
出生 | 成化十年(1474年)甲午八月廿一日 |
逝世 | 嘉靖十四年(1535年)乙未九月十三日 |
配偶 | 娶沈氏,继娶顾氏,皆赠淑人 |
亲属 | (四世祖)盛寅 |
出身 | |
|
盛应期(1474年—1535年),字思征,别号值菴,直隶苏州府吴江县(今江苏苏州吴江)人。明朝政治人物。弘治六年进士,历仕三朝,几经起落。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生平
盛应期为盛寅四世孙。弘治六年(1493年)成癸丑科进士,授工部都水司主事,管理济宁诸闸。太监李广家人贩卖私盐到济南,因畏惧应期将私盐投水逃走。李广因此怀恨,借南京进贡内官诬陷盛应期阻荐新船,逮应期及主事范璋下诏狱。谪官云南驿丞,迁禄丰县知县。[1]
正德初年,历官震南佥事。与御史张璞、副使晁必登抵制镇守太监梁裕,梁裕弹劾三人,全部下诏狱,张璞被拷打致死。此后,乾清宫火灾,盛应期得以复职。历官陕西右布政使,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任内讨平天全六番招讨使高文林。正德十四年(1519年)因丁忧归里。[2]
嘉靖二年(1523年)起故官,巡抚江西。宸濠之乱后,江西满目疮痍,盛应期奏免杂税数十万,并请留转输南京米粮四十七万、银二十万,赈济饥民。次年,进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御史许中弹劾应期暴虐,御史郑洛书又劾应期贿结权贵。应期已迁工部侍郎,引疾去官。[3]
嘉靖六年(1527年),黄河决堤,流入沛县之北的庙道口,淤积泥沙数十里,运河不能行,侍郎章拯不能治。尚书胡世宁、詹事霍韬、佥事江良材建议在昭阳湖之东另开漕渠,为长久之计。随即按御史吴仲之言召章拯还,即家拜盛应期为右都御史,前往治理。盛应期开挖新河,从昭阳湖东北到留城口。未成撤职,后来遇赦,复官致仕卒。应期罢官后三十年,新河由朱衡接续完成。[4]
家族
高祖盛启东,永乐时为太医院御医。曾祖盛佖。祖盛昕。父盛瓘。俱赠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母胡氏:继母苏氏,俱赠淑人。二子:盛之材、盛之荣。女婿陆粲,工科给事中。孙男:茂勲、茂熙、茂廉、茂焘、茂然。
参考文献
注释
- ^ 《明史·卷233》:盛应期,字思征,吴江人。弘治六年进士。授都水主事,出辖济宁诸闸。太监李广家人市私盐至济,畏应期,投盐水中去。会南京进贡内官诬应期阻荐新船,广从中构逮应期及主事范璋下诏狱。璋筦卫河,亦忤中贵者也。狱具,谪云南驿丞。稍迁禄丰知县。
- ^ 《明史·卷233》:正德初,历震南佥事。武定知府凤应死,其妻摄府事,子朝鸣为寇。应期单车入其境,母子惶怖,归所侵。策凤氏终乱,奏降其秩,设官制之。寝不行,后卒叛。与御史张璞、副使晁必登抑镇守太监梁裕。裕劾三人,俱逮下诏狱,璞竟拷死。会乾清宫灾,应期得复职。四迁至陕西右布政使。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讨平天全六番招讨使高文林。会泉江僰蛮普法恶作乱,富顺奸民谢文礼、文义附之。法恶死,指挥何卿等先后讨诛文礼、文义。应期赉银币,以忧归。
- ^ 《明史·卷233》:嘉靖二年起故官,巡抚江西。宸濠乱后,疮痍未复,奏免杂调缗钱数十万,请留转输南京米四十七万、银二十万,以食饥民。又令诸府积谷备荒至百余万。寻进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将行,籍上积谷数。帝以陈洪谟代,而奖赉应期。后洪谟积益多,亦被赉。
应期至广,偕抚宁侯朱麒督参将李璋等,讨平思恩土目刘召,复赉银币。朝议大征岑猛。应期条上方略七事,言广兵疲弱不可用,麒等恚。会御史许中劾应期暴虐,麒等因相与为流言。御史郑洛书复劾应期贿结权贵。应期已迁工部侍郎,引疾归。 - ^ 《明史·卷233》:(嘉靖)六年,黄河水溢入漕渠,沛北庙道口淤数十里,粮艘为阻,侍郎章拯不能治。尚书胡世宁、詹事霍韬、佥事江良材请于昭阳湖东别开漕渠,为经久计。议未定,以御史吴仲言召拯还,即家拜应期右都御史以往。应期乃议于昭阳湖东,北进江家口,南出留城口,开濬百四十余里,较疏旧河力省而利永;夫六万五千,银二十万两,克期六月。工未成,会旱灾修省,言者谓开河非计,帝遽令罢役。应期请展一月竟其功,不听。初,应期请令郎中柯维熊分濬支河,维熊力赞新河之议,至是亦言不便。应期上章自理。帝怒,诏与维熊俱夺职。世宁言:“新河之议倡自臣。应期克期六月,今四月,功已八九。缘程工促急,怨讟烦兴。维熊反复变诈,倾大臣,误国事。自古国家偾大事,必责首议,臣请与同罢。”帝不许。后更赦,复官致仕,卒。应期罢后三十年,朱衡循新河遗迹成之,运道蒙利焉。
书目
- 文徵明《明故资善大夫都察院右都御史致仕盛公墓志铭》
- 《明史》,中华书局点校本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编辑]
- 《国朝献征录·卷之五十九》,出自焦竑《国朝献征录》
- 《明史卷二百二十三》,出自《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