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奥利弗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2021年4月25日) |
玛丽·奥利弗 | |
---|---|
出生 | 玛丽·简·奥利弗 Mary Jane Oliver 1935年9月10日 美国俄亥俄州枫叶高地 |
逝世 | 2019年1月17日 美国佛罗里达州霍比桑德 | (83岁)
职业 | 诗人 |
国籍 | 美国 |
母校 | 俄亥俄州立大学 / 瓦萨学院 |
奖项 | 普利策奖(1984年) 美国国家图书奖(1992年) |
配偶 | 莫莉·马龙·库克(Molly Malone Cook) |
玛丽·奥利弗(英语:Mary Oliver,1935年9月10日—2019年1月17日)是一位美国诗人,她曾经荣获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1][2] 《纽约时报》在2007年称赞她是“本世纪最最畅销的诗人(far and away, this country's best-selling poet.)”。[3]
早年生活
职业生涯
作品风格
主要作品
荣誉评论
反响评论
玛克辛·库敏在《妇女书评(Women's Review of Books)》中将玛丽·奥利弗描述为“(一个)在自然世界中不知疲倦的引路者,特别是在一些鲜为人知的地方”。[4] 评论家艾丽西亚·奥斯特莱克在为《国家》撰写玛丽·奥利弗诗集《梦境(Dream Work )》的书评时将玛丽·奥利弗列为美国最优秀的诗人,“有着如爱默生一般的远见,(她是)少数既能描述和传递狂喜的美国诗人,却又同时作为捕食者和幸存者对这个世界保持实际的认识。”[5] 而在讨论玛丽·奥利弗获得普利策奖的作品《美国土著(American Primitive)》的时候,《纽约时报》评论员布鲁斯·贝内宁(Bruce Bennetin)认为“坚持了自然的首要地位”,[5] 《洛杉矶时报》评论员霍利·普拉多(Holly Prado)却认为“被触动的感觉既熟悉又充满新鲜感”。[5]
主要荣誉
颁奖年份 | 所获荣誉 | 颁发机构 | 备注 |
---|---|---|---|
1970年 | 雪莱纪念奖 | 美国诗社 | [6] |
1980年 | 古根海姆学者 | 古根海姆纪念基金会 | [6] |
1984年 | 普利策诗歌奖 | 哥伦比亚大学 | [7] |
1991年 | 新英格兰笔会奖 | 波士顿环球报报社 | [8] |
1992年 | 美国国家图书奖最佳诗歌 | 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 | [9] |
1998年 | 莱南文学奖 | 莱南基金会 | [6] |
1998年 | 荣誉博士 | 波士顿艺术学院 | [6] |
2003年 | 斐陶斐联谊会名誉成员 | 哈佛大学 | [10] |
2007年 | 荣誉博士 | 达特茅斯学院 | [6] |
2008年 | 荣誉博士 | 塔夫茨大学 | [6] |
2012年 | 荣誉博士 | 马凯特大学 | [11] |
2012年 | 好读选择奖最佳诗歌 | Goodreads | [12] |
参考资料
出典
- ^ Hillet Italie. Correction: Obit-Mary Oliver Story. 纽约时报网. 美联社. [2019-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9).
- ^ 杨司奇(新闻部分); 倪志娟(诗歌翻译). 诗人玛丽·奥利弗去世:快乐的孤独者. 新京报. [2019-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9).
- ^ Dwight Garner. Inside the List. 纽约时报. [2019-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9).
- ^ 玛克辛·库敏. Intimations of Mortality. Women's Review of Books. 1993-04-17, (10): 16.
- ^ 5.0 5.1 5.2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PoetryFound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6.0 6.1 6.2 6.3 6.4 6.5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Beaconpress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Poetry - The Pulitzer Prizes. The Pulitzer Prizes — Columbia University. [2019-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8).
- ^ Book awards: L. L. Winship/PEN New England Award. LibraryThing. [2019-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9).
- ^ National Book Awards–1992. 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 [2019-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3).
- ^ Phi Beta Kappa • Remembering Phi Beta Kappa member and poet Mary. Tumblr. 斐陶斐联谊会. [2019-01-21].
- ^ Lawder, Melanie. Poet Mary Oliver receives honorary degree. 马凯特大学. 2012-11-14 [2019-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05).
- ^ Best Poetry 2012. Goodreads. [2019-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9).
文献
- Diane S. Bonds. The language of nature in the poetry of Mary Oliver. Women's Studies. 1992, 21 (1): 1-15 [2019-01-20]. doi:10.1080/00497878.1992.9978923.
- Vicki Graham. "Into the Body of Another": Mary Oliver and the Poetics of Becoming Other. Papers on Language & Literature. 1994, 30 (4): 352 [2019-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0).
- Janet McNew. Mary Oliver and the Tradition of Romantic Nature Poetry.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1989, 30 (1): 59-77 [2019-01-20]. doi:10.2307/1208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0).
- Laura Mars. Anne Becher, Joseph Richey , 编. American Environmental Leaders: From Colonial Times to the Present. Grey House Publishing. 2018 [2019-01-20]. ISBN 9781682177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0).
- Sue Russell. Mary Oliver: The poet and the persona. The Gay & Lesbian Review Worldwide. 1997, 4 (4): 21 [2019-01-20].
- Daniel S. Burt. The Chron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America's Literary Achievements from the Colonial Era to Modern Times.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2004 [2019-01-20]. ISBN 9780618168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