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指导区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 行政区划单位 |
---|
政治指导区,是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西康省宁属屯垦委员会成立后,经省府批准,陆续在各县彝族聚居区或彝汉杂居区设置了一批政治指导区,为建县准备。有的由屯委会直辖,有的属县或设治局,不时设、并、撤。共分三种。[1]
模范政治指导区
北山模范政治指导区,其辖境南接西昌城,1950年后为红毛蚂姑彝族自治区,是凉山的第一个区域自治地区。现划归喜德县。
特别政治指导区
- 拖乌特别政治指导区,区署设在乐西公路线上的拖乌。从冕宁县北部划设。
- 泸宁特别政治指导区,区署设泸宁营(俗呼二四营)。是从冕宁县北西部划设的。后改为设治局、解放初并设金矿县。金矿县治设木里庄,后来并入冕宁县。
- 普雄特别政治指导区,因受军政力量的局限,区长进不了普雄,只好把区署设在昭觉西北与普雄隔一座大山的林密地,而仅在下普雄距越嶲城只十多里的胎西地方设办事处。
- 腴田特别政治指导区,由越嶲东北部靠近田坝场附近的彝村划设,区署设腴田村。
- 宁西特别政治指导区,由西昌县的普格区同忠良、马雄两个指导区合并而成。区署设普格场;以后升为普格设治局,后改普格县。
- 黄草特别政治指导区,区署设在盐源县中所地方的黄草坝。1942年尚是政治指导区,后升为特别政治指导区。
政治指导区
相当于区级,先后设立共约20余个指导区
- 马雄政治指导区,并入宁西特别政治指导区
- 忠良政治指导区,并入宁西特别政治指导区
- 竹核政治指导区,为昭觉县属区。
- 蒿姑政治指导区,为昭觉县属区。
- 三岗政治指导区,为昭觉县属区。
- 九泸政治指导区
- 菩提政治指导区,为宁东局属区。
- 巴溪政治指导区,为宁东局属区。
- 盐中政治指导区(河西),为盐源县属区。
- 天台政治指导区(会理)
- 瓜别政治指导区(盐源)
- 光华政治指导区(西昌)
- 大有政治指导区(盐边)
- 龙阿政治指导区(德昌)
- 煌猷政治指导区(德昌)
- 麻陇政治指导区(会理)
- 俄阳政治指导区
- 安农政治指导区(石棉)
- 大桥政治指导区(西昌)
- 巴哲政治指导区,1943年“盐北事件”后设
- 冕北政治指导区,1944年设,在冕宁北面的大桥
- 太平政治指导区,冕宁东南
- 盐东政治指导区,盐源东方的树瓦河
- 金杯政治指导区,普雄特别政治指导区撤销后,设普南普北两区及金杯指导区。
- 布拖政治指导区,1943年春,屯委会派李仕安以“布拖宣抚专员”名义考察后,认为条件不成熟,建议缓设。
政治指导区的作用
[来源请求]设区后,彝族头人当上了乡长、大队长之类,有屯委会给他们撑腰,不再怕邓秀廷剿杀。百姓在区内来往买卖也不成问题。而未设区的地方彝人被列为“野彝”连附近乡场都不敢去,怕官府找麻烦。设区地方的治安秩序也比汉区好得多,很少发生抢劫事件。
参考文献
- 《宁属各政治指导区夷务概况》,《新宁远》, 1944, (4-5). 第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