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张忠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张忠绂(1901年—1977年),字子缨湖北武昌人,中国政治学家、外交家,南开大学北京大学教授。[1][2]私立东北中正大学校长。

生平

张忠绂生于1901年。曾祖在太平天国时期任临桂县知县的张凯嵩;叔父张仲炘翰林院编修转升江南道御史八国联军后告老,任湖北存古学堂堂长,徐锡麟起义时,他在恩铭幕中;父亲曾获候补知县作釐金关卡和扬州盐务总巡,因廉洁自守而被排挤。张忠绂4岁自家塾启蒙。1913年,入武昌文华中学,始习英文、算学。1915年,清华学校在湖北省招考,张忠绂应考得中。1922年,应商务印书馆编辑所邀,参加智识丛书编译工作,还参加梁实秋顾一樵等在清华组织的小说研究社,翻译英美短篇小说出版。

1923年,赴美国留学,先入密苏里州立大学新闻系。后转入密歇根大学政治系。又入哈佛大学,专修国际法及政治学。1927年,转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国际政治。1928年,获博士学位,并当选入华府布鲁金斯研究院为初级研究员,又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伍朝枢秘书。不久,任驻美公使馆秘书。

1929年,回国后,任省立沈阳东北大学政治系教授,因为生活不便等等问题有了离开的念头。冬,借道南京返乡,受时任南京市财政局局长的同学金宝国邀请,希望张忠绂在南京国立中央大学 (南京)任教,兼任财政局一级秘书,未就。1930年,受聘为私立天津南开大学政治学教授。1931年春,张忠绂介绍的政治系教员梅汝璈因校务冲突而被解聘,张也随之去职。夏,受蒋梦麟周炳琳之聘,任国立北京大学法学院政治系教授,后被选为政治系基金讲座教授。1933年,接替邱昌渭的政治系主任一职。曾担任‘外交月报’总编辑,同时在‘独立评论’等刊撰稿。1935年,经萧一山介绍,到南京见蒋介石给出对中日关系的建议。1936年,任出席太平洋学会年会中国代表,在华盛顿旅居半年。回国后,因牯岭会议被召集南下。1937年春,赴欧游历。回国后,与钱端升一起奉派赴美国游说,争取抗战支持。

1938年春,返国后,任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参事,后任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0年,任第二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1年,复兼任外交部参事。1943年,任外交部美洲司司长。1944年,被派充出席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中国代表团团员,任小组会议代表。1945年,复任出席旧金山联合国大会中国代表团专门委员。1946年,任中国出席联合国大学代表团顾问,并一度任代表团办事处主任。1947年,任国民政府文官处秘书。

1949年后,长期居住美国。1977年逝世。

参考资料

  1. ^ 周家珍编著. 20世纪中华人物名字号辞典.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0. ISBN 9787503628320. 
  2. ^ 徐为民编. 中国近现代人物别名词典. 沈阳: 沈阳出版社.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