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登之
庾登之(382年—443年6月26日)[1],字元龙,颍川鄢陵人。东晋末年及南朝宋官员,官至江州刺史。东晋中书监庾冰曾孙。庾氏曾被桓温诬以谋反而被族诛,庾登之祖父庾蕴闻变即服毒酒自杀,然其后代却得保全。
生平
庾登之年轻时已精明干练,初任太傅司马道子的参军。后元兴三年(404年)镇军将军刘裕举兵讨伐桓玄,庾登之又任其参军,战后因功获授曲江县五等男。接着先后转参太司马军事、豫州别驾从事史、大司马主簿及司徒左西曹属。后转太尉刘裕的主簿,并在义熙十二年(416年)发起北伐后秦战争时担当使者奔走。然而,庾登之却曾向留守建康的尚书仆射刘穆之以母亲年老为由求归。当时士庶都害怕远役,庾登之三心两意的表现即触怒了刘裕,免了其官职。不过,北伐大军出发后,庾登之就出补镇蛮护军、西阳太守。后又历任太子庶子,尚书左丞及新安太守。
宋元嘉元年(424年),抚军将军谢晦出任荆州刺史,请庾登之为其长史,兼南郡太守。不久谢晦进号卫将军,庾登之亦随转卫军长史。可是,庾登之自以和谢晦皆为曹家女婿,名位本来应该相等,现在却做了谢晦的参佐,于是很不高兴。庾登之去见谢晦前的信件只会写“即日恭到”,并无感谢说话;每次去见谢晦都自带几席等物品,只要有一样东西缺少了都不会上坐。不过,谢晦对他一直很寛容。
元嘉三年(426年),宋文帝诛杀徐羡之及傅亮,并派兵讨伐谢晦。谢晦欲起兵抵抗,想庾登之率三千兵守江陵城,防备雍州刺史刘粹袭击。然而庾登之以亲属在建康为由拒绝受任,此时南蛮司马周超声言他领三千人不但能守城,还可以击退外敌,立下功勋。庾登之遂顺势请求让位予周超[2]。谢晦后又庾登之率安泰、昭弘宗及王绍之等率兵一万作前锋[3],唯庾登之至巴陵时畏懦不敢前进,因连日大雨,庾登之就命小将陈祐准备大袋子装满茅草,向谢晦声称要向讨伐军舰队施以火攻,只待晴天行事,以求延缓战期。谢晦听信,于是停军十五日。等到檀道济率军到来后,讨伐军军势强盛,谢晦所率主力军队一时溃散,谢晦亦被擒处死。庾登之因为在战中无所作为而得免死,只是被罚禁锢不仕,遣回家中。
元嘉五年(428年),庾登之又再任官,担当征虏将军的衡阳王刘义季的长史。其时刘义季仍年轻未能处事,故所有事务皆由登之处理,不久加南东海太守。后庾登之又调为司徒刘义康的长史。当时刘义康欲专掌政事,不怎么想自己下属置喙,然而庾登之性情刚强,屡屡陈述自己的意见,令刘义康十分不快,于是被外调为吴郡太守,后更因赃货事免官。庾登之于是跟着任临川内史的弟弟庾炳之到临川郡,生活优游自在。后来庾登之又获任命为豫章太守,因豫章郡只是在临川郡的东邻,登之立即就上任了。当日登之到临川,官民都轻蔑侮辱他中;但到了较为繁华的豫章郡,迎接的仪仗队更是壮严,当地大都惊叹不已。
元嘉十八年(441年),庾登之任江州刺史,后病重,受征为中护军,但还未拜官就在元嘉二十年(443年)去世,享年六十二岁,赠中护军。
家庭
兄弟
子女
- 庾仲远,一说冲远,豫章太守。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编辑]
参考资料
- 《宋书·卷五十三·庾登之传》
- 《南史·卷三十五·庾登之传》
- ^ 《宋书·文帝纪》:五月癸丑,中护军庾登之卒。
- ^ 《宋书·谢晦传》:“晦欲焚南蛮兵籍,率见力决战。士人多劝发兵,乃立幡戒严,谓司马庾登之曰:‘今当自下,欲屈卿以三千人守城,备御刘粹。’登之曰:‘下官亲老在都,又素无旅,情计二三,不敢受此旨。’晦仍问诸佐:‘战士三千,足守城不?’南蛮司马周超对曰:‘非徒守城而已,若有外寇,可以立勋。’登之乃曰:‘超必能办,下官请解司马、南郡以授。’即于坐命超为司马、建威将军、南义阳太守,转登之为长史,南郡如故。”《庾登之传》一直云登之为长史,《谢晦传》则云因让位周超而自司马转长史,未知其详。
- ^ 《宋书·谢晦传》载谢晦檄文:“今遣南蛮司马甯远将军庾登之统参军事建武将军建平太守安泰、宣威将军昭弘宗、参军事宣威将军王绍之等,精锐一万,前锋致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