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奥拉杜尔大屠杀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奥拉杜尔大屠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格拉讷河畔奥拉杜尔大屠杀遗迹
位置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占法国军事管辖区上维埃纳省格拉讷河畔奥拉杜尔
日期1944年6月10日
死亡642人丧生
受害者法国平民
主谋 纳粹德国亲卫队第2师

奥拉杜尔大屠杀(Oradour-sur-Glane massacre),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占法国军事管辖区上维埃纳省格拉讷河畔奥拉杜尔纳粹德国党卫队在此屠杀642位村民。

背景

随着同盟国在欧洲诺曼底战役的开始,法国反抗力量也增加了相应的行动来削弱当地德国军队的力量,并阻挠其通信。党卫队第2帝国师接受命令穿过法国参与诺曼底战役,沿途杀死了很多法国无辜平民,同时也遭受了法国反抗力量的袭击和破坏。

过程

1944年6月10日清晨,亲卫队第2师第4装甲掷弹兵团1营营长少校阿道夫·迪克曼报告团长奥托·魏丁格尔少校有一位德国军官被附近一个名为韦尔河畔奥拉杜尔村庄的法国反纳粹组织监禁,被俘虏的德国人据说是党卫第2装甲侦察营少校赫尔穆特·肯普费(Helmut Kämpfe)。

格拉讷河畔奥拉杜尔的车和建筑

6月10日,狄克曼的部队封锁了格拉讷河畔奥拉杜尔(将它与附近的监禁德国军官的“韦尔河畔奥拉杜尔”混淆),并下令全镇所有的居民以及附近村庄的人集中到村庄广场,表面上是检查证件。除了居民之外,武装党卫队还逮捕了6名并非住在附近,只是不巧骑自行车经过该村庄的人。

之后,所有的妇女和儿童被关押在教堂,村庄则被洗劫一空。同时,男人被带到6个仓库和棚舍中,机关枪已经架在那里。根据幸存者的描述,士兵开始瞄准他们的腿射击,这样可以使他们死得慢一些。当他们不能移动的时候,士兵点燃了他们的尸体,并引燃了仓库。只有5名男子逃脱,其余190名均遇难。

接着,士兵前往教堂放置了燃烧设备。当教堂开始燃烧的时候,妇女和孩子试图从大门和窗户逃离,但是面对他们的是机枪。247名妇女和205名儿童死亡。只有一名47岁的名叫玛格丽特·鲁方什(Marguerite Rouffanche)的妇女幸存下来[1]。她从教堂后面一个很小的窗户爬出来,并整夜躲藏在灌木丛中,直到德军离开。另外有一队约20人的村民在德军出现的时候就逃脱了。当夜,村子被夷为平地。

几天后,幸存者被允许掩埋遇难者的尸体。共有642名格拉讷河畔奥拉杜尔的居民死于这次大屠杀。

后续

狄克曼少校的长官、党卫队旗队长西尔维斯特·施塔德勒(Sylvester Stadler)给他下达的命令只是逮捕奥拉杜尔30个人作为人质以交换肯普费少校。然而狄克曼灭绝了整个村庄的人口,并烧毁了村庄。

事件发生之后,德国陆军元帅埃尔温·隆美尔将军、里摩日德军司令格莱尼格将军和维希政府都发表了抗议;至于那名被法国地下反抗军抓住的肯普费少校,在反抗军得知此惨案后,立刻被处决,尸体亦不知去向。

施塔德勒认为狄克曼过度执行了他的命令并决定开始对狄克曼调查,然而几天后,迪克曼在诺曼底战役的一次行动中身亡。而参与杀戮的大部分人员也在几天后死于战争。

墨菲报告

1944年4月下旬,一名20岁美国B-17轰炸机飞行员雷蒙德·J·墨菲(Raymond J. Murphy)在法国阿沃尔上空被击落,他后来目睹这次大屠杀。墨菲被法国抵抗运动隐藏后,于8月6日飞抵英国,并在8月7日汇报中填写一份报告草稿。他最后于8月15日提交手写报告增编版本[2]

雷蒙德·J·墨菲的外孙麦凯·史密斯是美国司法部国家安全司律师,于2011年申请公布墨菲报告。肖恩·哈里斯(Shane Harris)总结说,墨菲报告是真实的陈述,墨菲报告中没有提到名字的小镇很可能是格拉讷河畔奥拉杜尔[3]

现况

二战结束后,新的村庄在废墟边上重建。在法国总统夏尔·戴高乐命令下,屠杀的发生地被保留下来,作为对死者的纪念。保存下来的纪念物品包括从烧毁的建筑中挖掘出来的物品:停留在主人烧死时刻的手表、被高温融化的眼镜、以及其他私人物品和钱币。[4]

参考资料

  1. ^ Farmer, Sarah. Martyred Village. 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1999 [2017-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1). 
  2. ^ Murphy, Raymond J., 2d Lt., U.S.A.C. Evasion in France (PDF). E&E Report No. 866. 1944 [2017-12-3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10-18). 
  3. ^ Harris, Shane. The Massacre at Oradour-sur-Glane: An American lawyer finds new evidence about one of World War II’s most notorious war crimes, seven decades after D-Day. Foreign Policy. 2014-06-05 [2017-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7). 
  4. ^ 盘点11处全球最恐怖鬼城 没事可千万不要去_人民艺术网. [2017-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31).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