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大悲寺 (八大处)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西山八大处——大悲寺

2005年的大悲寺山门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石景山区八大处路3号
分类古建筑
时代
编号1-28
认定时间1957年

大悲寺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大处公园内,三山庵龙王堂之间,为八大处第四处,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1]。现为北京市石景山区佛教协会所在地。

历史

该寺建于辽金时代(1033年),旧名“隐寂寺”,明朝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在原有的两层大殿后面新建了大悲阁,供奉观世音菩萨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碑记:“今隐寂寺者,在都城之西,其地直圆,通翠微之界,山势至此,冈陇盘回,风气郁积,有树木泉源之胜,四方云水缁流,多集其间,寺后有馀地,遂起为大悲阁。”清朝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该寺重建,更名为“大悲寺”。乾隆六十年(1795年)重修。[1]

元朝、明朝,该寺为名刹。清朝康熙、乾隆时期香火极盛。康熙帝多次驾临该寺,召见慧灯和尚,并且赐诗、赐“敕建大悲寺”匾额等等。乾隆帝曾赐该寺住持古梅和尚诗。[1]

2009年,八大处公园对大悲寺的修缮完工。此次修缮恢复了药师殿及殿内佛像,自山门殿至药师殿的各殿堂自此完全修复。[2]

2010年12月6日,大悲寺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由北京市石景山区佛教协会接管,并派僧人入住管理。[3]大悲寺成为八大处中继灵光寺之后,第二个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的寺庙。

建筑

大悲寺观音殿。两侧是两株古银杏,挂满了小红灯笼。

大悲寺为三进四合,汉传佛教建筑布局。[1]

  • 山门殿:山门上悬挂康熙帝御题“敕建大悲寺”匾额。山门前原有东、西两个旗杆,现存夹杆石。两株古楸树在山门外正对山门。山门内正中供奉布袋和尚,两厢供奉四大天王雕塑,布袋和尚背后供奉着韦驮像。[1]
  • 大雄宝殿:殿前有明朝两池。门上悬“大雄宝殿”匾额,两旁对联为“渡世有缘皆可渡,禅门无住始为禅”。殿内供奉三世佛,两厢供奉十八罗汉塑像。十八罗汉像塑于元朝大德二年(1298年),形像生动,传说为元朝雕塑家刘元的作品,塑像用檀香末和香沙塑成,散发香气。八大处的佛像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严重破坏,十八罗汉塑像幸免。[1]
  • 观音殿:原称“圆通宝殿”,门上悬“悲源海”匾额,两旁对联为“不动道场东方成邱墟,琉璃世界西向现弥陀。”殿内供奉彩塑观音菩萨坐像。殿前有两株古银杏,种植于约12至13世纪。 [1]
  • 药师殿:原称“大悲阁”,殿内供奉药师佛,两厢供奉十二药叉神像。[2]
  • 灵塔:多座,其中两座位于寺后山上。还有一座靠近寺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