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东华大学环境暨海洋学院
国立东华大学环境暨海洋学院 NDHU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 and Oceanography | |
---|---|
创办时间 | 2009年 |
学校类型 | 环境研究、海洋学 |
院长 | 张文彦 终身特聘教授 |
主管 | 苏铭千 副院长 孟培杰 副院长 张文彦 东部地震中心主任 张世杰 生态永续中心主任 |
教师人数 | 专任师资 45位(2024年) 终身特聘教授 1位 特聘教授 3位 教授 18位 副教授 9位 助理教授 1位 合聘教授 14位 |
学生人数 | 327位(2021年) |
本科生人数 | 227位(2021年) |
研究生人数 | 100位(2021年) |
博士生人数 | 38位(2021年) |
校址 | 台湾花莲县寿丰乡大学路二段一号(海洋生物研究所位于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 |
学位课程 | 自然资源与环境学系(学士班、硕士班、国际硕士班、博士班) 人文与环境国际硕士学位学程 海洋生物研究所(硕士班、博士班) |
昵称 | 东华环海院 |
电话号码 | +886 3 890 3261 |
网站 | CES.NDHU.edu.tw |
国立东华大学环境暨海洋学院(英语:NDHU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 and Oceanography,縮寫NDHU CESO),简称东华环海学院,成立于2022年。前身为全台湾第一座环境学院,由自然资源管理研究所、环境政策研究所、生态与环境教育研究所、地球科学研究所、生物资源与科技研究所而成。2022年,国立东华大学环境学院与海洋科学学院整合,创建出一座“透过跨领域科学,研究社会生态系统问题”之科际整合学院,以环境政策、海洋学、社会生态学、环境社会科学、自然资源管理、永续发展闻名,颁授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2][3]
东华环海学院旗下有全台湾第一所“人文与环境硕士学位学程”(MSc in Humanit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由人文社会科学院、原住民民族学院合办,培育具国际观与环境社会科学思维之环境改变者。[4][5] 同时与清大生医学院、台大、科博馆、《科学人》共同开办“未来地球生态学程”培育台湾博物学家。[6]
院史
前身
自然资源管理研究所
国立东华大学自然资源管理研究所,创立于1994年,隶属国立东华大学管理学院,为全台湾自然资源管理领域之先河,由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首任处长徐国士创办,以自然资源管理、自然保育为主轴,随着其自然观光资源与环境治理领域快速发展,独立出环境政策研究所、观光游憩管理研究所,并于2005年成立自然资源管理博士班。[7][8]
环境政策研究所
国立东华大学环境政策研究所,创立于1999年,隶属国立东华大学管理学院,由环境政策学者王鸿濬博士创办,为台湾第一座环境政策研究所,以环境政策、环境管理、永续发展策略为主轴,研究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治理方法。[9]
创立
国立东华大学环境学院(2009-2022)
2009年,随着国立东华大学与国立花莲教育大学合校,国立东华大学环境学院正式成立,为全台湾第一座环境学院,由国立东华大学管理学院旗下自然资源管理研究所、环境政策研究所,以及国立花莲教育大学理学院旗下生态与环境教育研究所、地球科学研究所、生物资源与科技研究所组成,其整合成立唯一学术科系-自然资源与环境学系,旗下有生态与保育、环境教育与生态旅游、环境政策与城乡规划、地球科学四大学术领域。[4]
2011年,东华环境学院开办旗下第一座全英授课国际硕士班。2014年,东华环境学院整合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原住民民族学院师资阵容,开办全台湾第一所“人文与环境硕士学位学程”,培育具国际观与环境社会科学思维之环境改变者。2016年,东华环境学院与国立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国立台湾大学、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科学人》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办“未来地球生态学程”培育未来博物学家。[4][5][10]
国立东华大学环境暨海洋学院
旗下学术单位
自然资源与环境学系(NRES)
简称东华自资,以跨领域科学整合研究环境问题为使命,学术领域涵盖地球科学、地质学、植物生物学、昆虫植物学、保育生物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教育、永续旅游、陆海域生态学、社会生态学,拥有学士班、硕士班、国际硕士班、博士班。[11]
学士班(B.S.)
国立东华大学首创引入欧美大学之“学程化制度”,提供学士班更弹性的副修或双主修空间。[12]
自然资源与环际学系学士班主修学程(major),需完成下列三个学程:
(1) 环境学院基础学程(Foundation Program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
(2) 自然资源与环境学系核心学程(Core Program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3) 专业选修学程(下列三选一):
- - 生态与保育学程(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Program)
- - 地球科学学程(Earth Sciences Program)
- - 环境管理与环境教育学程(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rogram)
学士班学生满足校核心课程、学程相关规定及128.0学分,符合毕业要求,即授予理学学士学位(Bachelor of Science, B.S.)。
硕士班(M.S.)
东华自资拥有全英语授课之国际硕士班,提供国内外研究生跨国经验交流的机会。自然资源与环境硕士班,下分环境政策与城乡规划、环境教育与生态旅游、生态与保育、地球科学四大教学分组,研究生可选择研究型论文及实用型论文,前者着重研究能力养成,毕业论文为研究型论文;后者以专业训练为主,能以专业技术报告取代学术论文。满足修业规定之毕业硕士生授予理学硕士学位(Master of Science, M.S.)。
- 自然资源与环境学国际硕士班
- 硕士班环境政策与城乡规划组
- 硕士班环境教育与生态旅游组
- 硕士班生态与保育组
- 硕士班地球科学组
博士班(Ph.D.)
自然资源与环境博士班毕业学分为30学分,包含专业必修15学分、专业选修15学分,以及学术论文要求,毕业博士生授予理学博士学位(Doctor of Philosophy, Ph.D.)。
海洋生物研究所(Graduate Institute of Marine Biology)
前身为2005年“海洋生物科技研究所”、“海洋生物多样性及演化研究所”,尔后二所整合为海洋生物研究所,东华海生所座落于于屏东县车城乡的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内,位于海洋环境资源丰富的垦丁国家公园,周围环绕珊瑚礁岩及丰富的热带海洋生物,并由海生馆提供科学研究设施,与博士级研究师资,使研究生能直接利用海生馆的资源进行研究与学习。[13][14]
人文与环境国际硕士学位学程
人文与环境国际硕士学程(MSc in Humanit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为目前全台湾唯一整合环境研究、原住民民族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三大师资阵容的全英语授课学程,培育学生成为“环境改变者”(Environmental Change-Makers)。
人文与环境国际硕士学程以“应用生态学及人文领域”、“科学管理”、“环境政策与治理”三阶段课程设计,培养学生以尊重与谨慎态度面对退化中的自然、社会、文化等而衍生的环境议题,并积极推动可持续性的永续发展,建构具人文关怀的社区经营与资源治理模式,达有效的共同管理目标。其毕业学分为27学分,包含专业必修15学分、专业选修12学分,以及学术论文要求,毕业硕士生授予理学硕士学位(Master of Science, M.S.)。
学术研究与国际交流
学术成就
国立东华大学环境暨海洋学院 NDHU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 and Oceanography | |
全球排名 | |
---|---|
《泰晤士》地质学 | A-级(2022) |
《泰晤士》生态学 | A-级(2022) |
《泰晤士》环境科学与工程 | A-级(2022) |
《SCImago》水生科学 | 312(2024) |
《SCImago》动物科学和动物学 | 640(2024) |
国内排名 | |
《泰晤士》地质学 | 4(2022) |
《泰晤士》生态学 | 4(2022) |
《泰晤士》环境科学与工程 | 3(2022) |
《SCImago》水生科学 | 3(2024) |
《SCImago》动物科学与动物学 | 7(2024) |
泰晤士中国学科评级
2022年《泰晤士中国学科评级》,东华环海学院在地质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皆为全球A-学科,为全台湾前4大。[3]
- 地质学:评为全球A-学科,仅次国立台湾大学(A+)、国立成功大学(A)、国立中央大学(A),列为全台湾第4大。
- 生态学:评为全球A-学科,仅次国立台湾大学(A+)、国立成功大学(A)、国立中央大学(A),与国立清华大学、国立阳明交通大学并列为全台湾第4大。
- 环境科学与工程:评为全球A-学科,仅次国立台湾大学(A+)、国立成功大学(A+),与国立清华大学并列为全台湾第3大。
SCImago
2024年《SCImago》 全球学术机构学科评比,东华环海学院在“水生科学”(Aquatic Science)、被列入全球排名第312位、台湾排名第3位;在“动物科学与动物学”(Animal Science and Zoology)被列为全球排名第640位、台湾排名第7位。[15]
Research.com
2022年《Research.com》全球顶尖大学学科排名,东华环海学院在“生态与演化”(Ecology and Evolution)被列为全球排名第707名,为全台湾第3大。[16]
学院研究中心
生态及永续科学跨领域研究中心
生态及永续科学跨领域研究中心(Center for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on Ecology and Sustainability, 簡稱CIRES)成立于2020年,CIRES期望成为科学交流与合作研究的区域中心平台,以推动社会生态系统(Social-Ecological System)之韧性研究,促进社会生态系统治理,进而解决在全球变迁影响下,日益严重的环境/社会/经济议题。[17][18]
台湾东部地震研究中心
在国家科学及技术委员会计划支持下,联合国立东华大学、中央气象局、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国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中央地质调查所、国立台湾大学、国立成功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相关学术机构,共同合作建置“台湾东部地震研究中心(Eastern Taiwan Earthquake Research Center)”,为台湾东部地震研究的整合平台及重要科研中心。
因东台湾位于菲律宾海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主要碰撞边界上,快速的板块运动速率及高密度的地震活动,使东台湾成为最佳的自然实验地区,特别是位于板块碰撞及隐没过渡带的花东纵谷,更是台湾地震发生频率最高区域。透过跨部会国家资源与东华环海学院联合成立“台湾东部地震研究中心”,能够更具体观测分析台湾东部之地体构造,评估潜在的大地震威胁性,是台湾区域地震预警、区域地震资料整合、地震前兆观测研究、地震防灾应用,具重要影响力之地震研究机构。[19][20][21]
对外学术关系
东华环海学院与全球多所环境研究领域之高等学府与机构拥有合作关系,与日本北海道大学环境科学院/地球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在师生双边移地教学、野外实察、学术交流皆有成果[22][23][24];东华环院也与尼泊尔政府森林暨环境部、尼国动物保育及研究基金会签属合作协议,协助训练尼国环境教育人才,是尼国在台湾唯一签署单位,更在“热带生态学课程”引领师生赴马来西亚雨林移地野外实习[25][26];除了学术交流,也接待自香港中文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日本东北大学灾害科学国际研究所、东京理科大学建筑学系、美国奥克兰大学地球科学研究所、德国地球科学研究中心(GFZ)等师生参访。[27][28][29]
实验室
东华环海学院拥有26座不同领域实验室,列于下表:[30]
- 人文生态与教育实验室/ 环境教育中心
- 生态旅游规划与绿生活实验室
- 环境学习中心实验室
- 奈米生技实验室
- 植物与微生物学实验室
- 水生资源实验室
- 环境宿命与管理实验室
- 水栖昆虫实验室
- 两栖类保育研究室
- 地景保育与社区参与实验室
- 拉曼光谱实验室
- 三维激光扫描与摄影测量实验室
- 野生动物实验室
- 陆域生态系统实验室
- 乡村保存研究室
- 共有资源治理研究室
- 仿生与环境实验室/环境化学与计算实验室
- 自然暨文化资源管理实验室
- 地理资讯系统实验室
- 植物生态实验室
- 地表作用与遥测实验室/元素分析实验室
- 地球物理实验室/台湾东部地震研究中心
- 岩石与地质微分析实验室
- 鸟类研究室
- 海洋遥测实验室
- 计量生态实验室
- 碳中和实验室
人物
-
顾瑜君
五味屋社会企业创办人
参考资料
引用
- ^ 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 大學問 - 升大學 找大學問. www.unews.com.tw. [2021-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5).
- ^ 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collego.edu.tw. [2021-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0).
- ^ 3.0 3.1 2022年度中国学科评级.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2022-04-28 [2022-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4) (中文(简体)).
- ^ 4.0 4.1 4.2 成立沿革. ces.ndhu.edu.tw. [2021-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7).
- ^ 5.0 5.1 關於我們_理念宗旨. ces.ndhu.edu.tw. [2021-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8).
- ^ 未來地球生態學程. conservation.life.nthu.edu.tw.[失效链接]
- ^ 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所長徐國士:用一百年的眼光看環境問題.
- ^ 國立東華大學校刊 第11期 (PDF).
- ^ 國立東華大學校刊 第5期 (PDF). [2023-06-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6-03).
- ^ Master's Program (English-taught) on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 ^ 東華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Wun Lo 羅雯. IOH 开放个人经验平台. [2021-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0).
- ^ 課規查詢. sys.ndhu.edu.tw. [2020-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5).
- ^ 屏東校區簡介. 国立东华大学 NDHU,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2021-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3) (中文(台湾)).
- ^ 國立東華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 NDHU,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国立东华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 NDHU,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2021-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2) (中文(台湾)).
- ^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Ranking. www.scimagoir.com. [2024-10-03].
- ^ Top Ecology and Evolution University Ranking in Taiwan. Research.com. [2022-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3) (英语).
- ^ 生態及永續科學跨領域研究中心-人文社會:臺灣研究亮點. trh.gase.most.ntnu.edu.tw. [2021-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0) (中文(台湾)).
- ^ 科技部台灣永續棧設東華大學分棧 跨領域研究生態 | 生活 | 中央社 CNA. www.cna.com.tw. [2021-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0) (中文(台湾)).
- ^ 「臺灣東部地震研究中心」於東華大學環境學院舉行揭牌儀式(102.09.26). secret.ndhu.edu.tw. [2022-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0) (中文(台湾)).
- ^ TEC 台灣地震科學中心. tec.earth.sinica.edu.tw. [2022-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0).
- ^ 自由时报电子报. 餘震不斷讓人心驚 東部地震研究中心:未來半年內都會有餘震 - 生活.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8-02-07 [2022-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1) (中文(台湾)).
- ^ 【國際交流】2014年師生至北海道大學地球環境科學研究院學術交流. rc038.ndhu.edu.tw. [2021-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0).
- ^ 【國際交流】2014年師生至浙江大學野外實習學術交流. rc038.ndhu.edu.tw. [2021-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0).
- ^ 【國際交流】2014年師生至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實習基地學術交流. rc038.ndhu.edu.tw. [2021-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0).
- ^ 東華大學與尼泊爾官方民間合作 交流環境保育 | 聯合新聞網:最懂你的新聞網站. 联合新闻网. 20191128T165404Z [2021-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1) (中文(台湾)).
- ^ 【國際交流】2014年「熱帶生態學」師生赴馬來西亞雨林移地野外實習. rc038.ndhu.edu.tw. [2021-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0).
- ^ 香港中文大學參訪. etec.ndhu.edu.tw. [2021-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0) (中文(台湾)).
- ^ 日本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參訪. etec.ndhu.edu.tw. [2021-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0) (中文(台湾)).
- ^ 中心消息. etec.ndhu.edu.tw. [2021-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0).
- ^ 實驗室. ces.ndhu.edu.tw. [2021-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