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古文 (文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古文中国古代散文的文体,其形式较骈文自由。原指先秦秦代两汉以来的散文,但经过古文运动,在文风方面又有新的突破。

历史

此处的古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术语,自唐代以来,有特殊而狭隘的涵义。并非一切文言文都算古文,同样的,在某种条件下,“古文”也不一定跟白话对立。

由于六朝以来,尚求美感,作文多为骈文,过于讲求词藻、对偶典故,越来越不适应实际应用。

唐初陈子昂等人已倡古文,韩愈倡古文运动柳宗元和之,后至宋欧阳脩任科举考官,提拔古文人才,古文运动方告成功。因为他们标榜先秦西汉的文章,因此称为“古文”。明代前七子后七子唐宋派皆对古文的规律,有其独特的见解。

清代桐城派对古文更加严格要求,方苞所谓:“古文中忌语录中语、魏晋六朝人藻丽俳语、汉赋中板重字法、诗歌中隽语、南北史佻巧语。”(沈廷芳《隐拙轩文钞·方望溪先生传·自记》)后来的桐城派作者更扩大范围,陆续把“注疏”、“尺牍”、“诗话”等语言都列违禁。

清末民初,白话文兴起,古文受到一定的打压。

古文特点

古文不重音韵、不重对仗、亦不重辞藻,唯作文时须文以载道,言之有物,古文之文,多合于孔孟儒者之道,因韩愈所谓古文之道,孔孟儒家之道也。古文的文体照《古文辞类纂》的分法有“论辩类”、“序跋类”、“奏议类”、“书说类”、“赠序类”、“诏令类”、“传状类”、“碑志类”、“杂记类”、“箴铭类”、“颂赞类”、“辞赋类”、“哀祭类”等。

古文流派

清朝

古文大家

自唐韩愈后,历代古文大家辈出,明茅坤韩愈柳宗元欧阳脩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八人为唐宋八大家,茅坤并辑八人之文于其所著之《唐宋八大家文钞》中

注释

  1. ^ 经世济民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