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核心PCE物价指数月增率
年增率,红线为PCE物价指数、蓝线为核心PCE物价指数、绿线为M2供给量

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英语: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price index)简称PCE物价指数PCE price index),又被美国经济分析局称作PCE平减指数PCE deflator)或 PCE物价平减指数PCE price deflator),被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称作PCE连锁物价指数chain-type price index for personal ponsumption pxpendituresCTPIPCE),系美国衡量国内个人消费物价平均涨幅之指标,为联邦储备委员会偏好的通货膨胀指标。[1]

该指数以美国经济分析局国民收入与生产统计英语National Income and Product Accounts国民生产总值GDP)之最大构成项目——个人消费支出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PCE)计算得出,以2012年为基期。个人消费支出由家庭之实质支出及估算支出组成,包括耐用品及非耐用品等财货劳务资料。

PCE物价指数排除易受季节性影响而波动较大的食品能源价格后之指标为核心PCE物价指数core PCE price index)。

地位

2000年2月17日,联邦储备委员会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其“国会货币政策报告英语Monetary Policy Report to the Congress”(Monetary Policy Report to the Congress)中表示,将把衡量通货膨胀之主要指标自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改为连锁法计算之PCE物价指数(chain-type price index for 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2]

与CPI之比较

蓝线为CPI、红线为核心CPI、绿线为PCE物价指数、紫线为核心PCE物价指数
CPI vs PCE物价指数

PCE自1959年1月起开始被追踪,截至2018年7月,以PCE衡量之通货膨胀年增率平均为3.3%,而以CPI衡量之平均为3.8%[3],可能原因为CPI并无考虑到替代效应[4]

PCE物价指数与CPI两指数之差异可归纳为4类:公式效应(formula effect)、权重效应(weight effect)、范围效应(scope effect)及“其他效应”(other effects)。

生产者物价指数(PPI)为领先指标,而 CPI及PCE物价指数则落后[5]
  • 公式效应系因两指数之计算公式不同所致。 PCE物价指数以费雪理想公式(Fisher-Ideal formula)计算,而CPI则以修改的拉氏物价指数计算。
  • 权重效应反映两指数构成商品的相对重要性。
  • 范围效应反映两指数概念上之差异。PCE物价指数衡量个人支出,包括家庭及为家庭服务的非营利组织;CPI衡量家庭支出。 “净”范围效应为对PCE物价指数范围以外的CPI项目进行调整,减去PCE物价指数中超出CPI范围之项目。
  • 其他效应包括季节性调整差异、价格差异及残差差异。 [6]
消费类别 都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U
未调整PCE 调整后PCE
食品及饮料 15.1% 13.8% 17.0%
家庭内饮食 8.0% 7.1% 8.7%
外食 6.0% 4.9% 6.0%
酒精饮料 1.1% 1.8% 2.3%
住宅 42.4% 26.5% 32.9%
租金 5.8% 3.4% 4.1%
所有权人约当租金
23.4% 12.9% 15.9%
其他住宅相关费用 13.1% 10.2% 12.9%
服饰 3.8% 4.5% 5.5%
医疗 6.2% 22.3% 5.0%
交通 17.4% 13.9% 17.3%
汽车 7.9% 5.3% 6.5%
汽油 4.2% 3.4% 4.3%
其他交通费 5.4% 5.2% 6.5%
教育及通信 6.0% 5.4% 6.7%
娱乐 5.6% 6.8% 8.4%
烟草 0.7% 1.0% 1.2%
其他商品及服务 2.8% 5.8% 6.0%
100% 100% 100%
本表仅作为说明,权重会随时间而改变,可能无法反映当前状况。当中,CPI每2年调整1次基期价格与权重。本表来源: [7]

上表可观察PCE平减指数与CPI细项间的权重差异,主要差异在于住宅及医疗两大领域。

参见

资料来源

  1. ^ 中央通讯社. Fed偏好指標7月PCE持穩 為9月降息預期提供支撐 | 國際. 中央社 CNA. 2024-08-30 [2024-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2-28) (中文(台湾)). 
  2. ^ FRB: Monetary Policy Report to the Congress - February 17, 2000. www.federalreserve.gov. [2018-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7) (英语). 
  3. ^ PCE and CPI indices, Jan 1959 - Jul 2018: FRED Graph - FRED - St. Louis Fed. fred.stlouisfed.org. [2018-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6) (英语). 
  4. ^ 于国钦. 通膨為何要看PCE?. 工商时报. 2023-08-07 [2024-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2-29) (中文(台湾)). 
  5. ^ What Does the Producer Price Index Tell You?. 2021-06-03 [2024-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5) (英语). 
  6. ^ What accounts for the differences in the PCE price index and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2019-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7) (英语). 
  7. ^ Improving the Measurement of Consumer Expenditures (PDF). nber.org. [2023-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2-29)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