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零容忍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以下是对无警告封禁的简短论述。它主要针对新管理员、经常与管理员互动和/或执行反破坏巡查的编辑者以及任何考虑申请成为管理员的人。

什么是零容忍行为

从实际角度来说,零容忍行为仅仅指某些类型的编辑被社群视为超出范围,或破坏性极强,因此可能需要立即封禁,而无需事先警告。这通常没有在方针或指引中明确规定,但这种做法已成为事实上的公认做法,而且几乎没有受到质疑。

当考虑无警告封禁时

在所有情况下,管理员都应尽可能保持克制,并在实施任何封禁(更不用说零容忍封禁)之前仔细考虑情况,包括可能的缩短封禁期限的事实。即使是赤裸裸的破坏行为,除了极少数情况外,最好也要发出某种形式的警告。尽管如此,封禁方针的“教育用戶”一节明确指出,明顯破壞、人身攻擊或為繞過封鎖的帳號不在此限,可直接封鎖。

常见的零容忍行为

下面列出了一些较常见的可能导致编辑者在无需警告的情况下被封禁的行为类型。

  • 伤害威胁自己或他人:这种行为应按照维基百科:對人身傷害威脅的處理的程序处理。根据上下文,让其他编辑者自残或自杀或希望他们或他们的家人受到伤害也可能属于这一类。
  • 法律威胁:任何明确表达对编辑者、社群或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法律威胁的内容都可能被迅速封禁。在可能存在减轻处理或情有可原的情况下,一旦威胁被撤回,封禁通常会被解除。
  • 违法活动:从事或招揽/宣传明显严重违法的活动(尤其是在美国)可能会导致零容忍封禁。需要明确的是,我们不是在谈论闯红灯或飙车。想想宣扬恐怖主义儿童色情。此外,任何可能被合理地解释为危害未成年人或以其他方式违反儿童保护的行为。
  • 破坏色情图片:这种行为几乎总会令实施者的编辑者立即遭到封禁。
  • 使用侮辱语言和绰号:我们不会列出一份禁忌词汇清单。任何一位管理员都具备必要的判断力,能够看清一个词,知道它是否除了基于国籍、种族/民族、宗教信仰、残疾、性别、性别认同或性取向侮辱或贬低某个人或群体之外,没有其他目的。同样,种族主义者和喷子有时会使用某些符号,这些符号也可以理解为事实上的辱骂。
  • 傀儡和/或IP地址绕过封禁:可能是最常见的零容忍行为形式。
  • 持续性或明显的破坏:当编辑者正在进行明显的破坏活动时,无需警告。通常应立即封禁肆意破坏的人。
  • 诽谤在世人物:编辑者在在世人物的传记中添加极具诽谤性的材料(例如“(某人)是一名登记在册的性犯罪者”)可能会被立即封禁。此类内容应始终依据版本删除准则第2条“针对个人、团体或组织的严重侮辱、贬低或攻击性材料”进行修订版本删除。
  • 其他明显的显然不是在建设百科全书行为:这可能涵盖了恶意攻击、纯破坏的账号及其近似IP地址。如果某人在30分钟前创建帐户,并在过去的10分钟内清空了6篇条目内容,或者明显恶意的编辑被编辑过滤器反复阻止,则警告可能没有必要。

举报零容忍行为

举报零容忍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具体情况。除了少数例外,上面列出的大多数情况都可以在当前的破坏处理。对人身伤害威胁通常应尽可能谨慎处理,且需要通过电邮Special:电邮联系/Emergency联系基金会。如果您是举报编辑者,请尝试查找在线且活跃的管理员。傀儡行为除非非常明显,否则通常在傀儡调查处理,亦可在当前的破坏或其他不当行为页面处理。法律威胁通常在其他不当行为页面处理。当然,如果您知道某个管理员在线,您可以随时在他们的讨论页面上给他们留言或在相关讨论中提及他们。

封禁时长

一般而言,封禁时长属于管理员自由裁量权。由于零容忍破坏性编辑的严重性,不限期封禁并不罕见,即使是第一次封锁也是如此。对于IP用户,在第一次违规的情况下实施比平常更长的封禁时间并不罕见。例如,在处理色情图片破坏时,IP地址封锁很少少于一个月。

摘要

社群认为,有些行为非常具有破坏性,因此可以接受无需警告即实施封禁。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能预期会这样做。除了封禁和绕过封禁之外,这些行为并不常见。管理员应尽可能克制,并在实施任何封禁之前仔细考虑背景,充分了解情况,更不用说无需警告就实施封禁。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