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专题:臺灣行政區劃
此維基專題目前半活躍。 專題活動比以前有所減少。如果專題活動繼續或此標記更改錯誤,請從此模板中移除 |Semi-active 的參數。如果此專題中幾乎沒有任何活動,請考慮用{{维基专题状态|Inactive}}替換此標記。 |
此維基專題需要更新。 (2019年2月7日) |
臺灣行政區劃專題是以完善臺灣歷年行政區劃變遷為目標之專題。臺灣最近一次大規模行政區劃改動在2010年12月25日,為臺灣省轄之臺北縣、臺中縣市、臺南縣市改制直轄市及現有直轄市高雄市與臺灣省高雄縣合併改制為新直轄市。
2010年改制成立之直轄市
直轄市、縣、(省轄)市→(新)直轄市
目前已達成共識的部分包含:
其他頁面的處理方式仍在討論中。過去在Talk:臺中市 (直轄市)及Talk:高雄市縣合併有部分討論,但目前大部分的討論都集中在Talk:臺南市 (直轄市)。
鄉、鎮、縣轄市→區
據各縣市提出之《合併改制計畫書》,初期臺北縣、臺中縣、臺南縣及高雄縣的鄉鎮市一律改為區,至於行政區有「村」這字的,也改為「里」,將來再行整併。故四都的區計畫以下列方式處理。預定本年度12月25日0時起移動:
- 初期:原鄉、鎮、縣轄市移動至區,例如淡水鎮→淡水區、永康市 (台灣)→永康區、鳳山市→鳳山區,至於村改為里,例如XX村→XX里。
- 若有整併:未來直轄市內的區若有整併,若原有行政區已有大幅調整者,再考慮是否將條目恢復原名,如淡水區移回淡水鎮。(待未來新直轄市政府有實際計畫後再行討論)
模板
目前也製作一個模板Template:TW future administrative region可放置於以上四縣之鄉、鎮、縣轄市使用: Template:TW future administrative region
日治時期町名
目前另一項主題為建置日治時期各都市之町名。目前臺南及臺北已完成基本內容建置,但內容尚嫌空洞。其他都市則不完整,呼籲各位用戶能盡量新增有關條目。
- 臺南市:旭町、壽町、竹園町、北門町、東門町、清水町、高砂町、開山町、綠町、幸町、錦町、白金町、末廣町、南門町、大宮町、泉町、西門町、濱町、大正町、花園町、本町、明治町、臺町、老松町、寶町、福住町、永樂町、入船町、港町、田町、新町
- 臺北市:詳見臺北市舊町名列表
相關頁面
- 社群與活動
- 外部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