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Yjcbn/陽江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陽江話
Yễnggōhg và[a]
陽江話辭書
陽江話辭書
陽江話辭書
发音/jæŋ43 kɔːŋ33 va54/ (數字法)
/jæŋ˦˧ kɔːŋ˧ va˥˦/ (曲線法)
母语国家和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区域廣東省陽江市
母语使用人数
全市:約110萬[2] (2000年)
江城區:46萬人[3](2013年)
語系
标准形式三舖街口音[4]
文字簡體中文
繁體中文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
語言代碼
ISO 639-1zh
ISO 639-2chi (B)
zho (T)
ISO 639-3yue
ISO 639-6goya
Glottologyang1307  Dialect: Yangjiang[5]
陽江話通行於陽江大部分地區
本条目包含国际音标符号。部分操作系统浏览器需要特殊字母与符号支持才能正確显示,否则可能显示为乱码、问号、空格等其它符号。

陽江話,屬高陽片粵語,通行於陽江大部分地區。中國學界主流認可的「中原漢人南下」論述認爲陽江話與客語等南方漢語的前身類似,均來自古老的中原。同時,陽江話融合了古南越俚人(原住民)的語言特點。陽江話基本無法與客語及其他粵語(包括廣州話)的使用者互相通話,但由於陽江地處粵語圈中,詞彙上仍深受廣州話的影響。[6]

1955年的粵語長片《飛天蠄蟧》。片名中的「蠄蟧」意爲「蜘蛛」。此詞現已少見於廣州話,但在陽江話中仍有廣泛的日常使用。

民國14年的《重修陽江志》在描述陽江話時,認爲「土音略與會垣[b]相近,又似香山……」[7]。陽江話與廣州話在語法上差異不大,主要差異在語音上[8]語音變化路綫不同導致了陽江話與廣州話在音系並不完全對應,而廣州話中一些正慢慢發展的語音變化(俗稱懶音)亦與陽江話無關。陽江話亦保留了部分現已少見於廣州話的舊粵語詞彙,同時也擁有一些自己獨特的詞彙。

除陽江話以外,陽江境內還有同屬高陽片粵語陽春話、屬閩南語海話,屬客語𠊎及屬「勉」瑤語陽春瑤語的使用者。[8][9]

歷史

中國學界主流認可「中原漢人南下」論述認爲約在漢末三國兩晉時期,中原仍戰亂不斷。當時,一支龐大且富有的古中原漢族爲了躲避戰亂,移民到了陽江。當時的陽江人口稀少,這批移民與作爲原住民古南越俚人沒有土地上的爭端,而是共謀發展利益;俚人的生產技術並不發達,而帶來先進生產技術的漢人極大地推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因此受到了作爲原住民俚人的歡迎,從而帶動了俚人的漢化,俚人漢人的語言逐漸融合。由於漢人衆多、文明程度高,且處於本地經濟的核心位置,中原語言成爲了語言融合中的主導,而俚人的一些語言特點也被保留。現今陽江城內不少被命名爲「那、洞、麻」的地名與陽江話的邊擦音聲母 /ɬ/(此聲母亦普遍存在於壯語黎語之中)體現了古南越俚人之語言對陽江話的影響。[6]

音系

聲母

陽江話共包含21個聲母,其中1個爲零聲母

上阻 上唇 上齒 齒背 硬顎 軟顎 喉部
下阻 下唇 舌尖 舌面前部 舌根
雙唇音 唇齒音 舌尖中音 舌葉音 舌根音 舌根唇齒音 喉音
塞音 不送氣 /p/
/t/
/k/
送氣 /pʰ/
/tʰ/
/kʰ/
塞擦音 不送氣 /tʃ/[i]
/kv/[ii][iii]
送氣 /tʃʰ/
/kʰv/
擦音 /f/
/ʃ/
/h/
/v/[iv]
/j/[v]
鼻音 /m/
/n/
/ŋ/
邊音 /l/
邊擦音 /ɬ/
  1. ^ 陽江話中「知」、「痴」、「屍」的聲母有被視作舌葉音(而非普通話舌面音 /tɕ//tɕʰ//ɕ/)的說法[10][11],但在葉柏來的《陽江音字典》中仍被稱爲舌面音(儘管書中有註明這些聲母「與普通話聲母 j、q、x 不同」)[12]
  2. ^ 陽江話中「瓜」與「夸」的协同调音聲母長久以來被當作聲介合母 /kʷ//kʷʰ/ 處理[13][14][15]。2000年的《陽江縣誌》中記載「有點象 [kv][kʻv]/kʰv/),嘴唇不收圓,但唇齒間摩擦現象不很明顯」,同時以「無複輔音漢語的特點」爲由,選擇不標註爲 /kv//kʰv/[13]。這兩句在2013年的《江城區誌》已被刪去,但依然聲母表中依舊標註爲 /kʷ//kʷʰ/[16]。葉柏來在《陽江音字典》註明「[v] 的摩擦成分很低」,但認爲它們是雙輔音(複輔音)聲母 /kv//kʰv/[17]
  3. ^ 1960年代開始,陽江的年青人漸漸把「瓜」與「夸」的聲母唸成 /k//kʰ/,「瓜」與「夸」的聲母逐漸被歸併爲 /k//kʰ/。這是1960年代以後陽江話在語音方面最大亦較特殊的變化[13][18]
  4. ^ 陽江話中「窩」的聲母曾被標註爲 /w/。2000年的《陽江縣誌》中記載「陽江人發 [w] 時雙唇收攏得不夠圓,有點象發 [v] 音」,但以「從舌根抬起和從古音及其他方音比較的角度看」爲由,選擇不標註爲 [v][13]。這兩句在2013年的《江城區誌》已被刪去,同時聲母表中「窩」的聲母亦改爲 /v/[19]
  5. ^ 在陽江話中,當齊齒呼韻母 /iŋ//ik/ 自成音節時,開頭會帶有喉塞音 /ʔ/,如「英 /ʔiŋ/」、「益 /ʔik/」。此現象在2000年的《陽江縣誌》被簡化成零聲母[13],在2013年的《江城區誌》被簡便處理作 /j/[20],但在葉柏來的《陽江音字典》中沒有被提及

韻母

陽江話共6個基本元音

舌位
不圓唇 圓唇 不圓唇 圓唇 不圓唇 圓唇
/i/         /u/
半高 /ɛ/   /ɐ/     /ɔ/
半低            
/a/          

陽江話共有47個韻母[i],可分爲韻、陽聲韻入聲韻三類。

  陰元韻 陽聲韻 入聲韻
單元音韻 複元音韻 鼻音 塞音
雙唇鼻音 前鼻音 後鼻音 雙唇塞音 舌尖塞音 舌根塞音
零韻尾 -i -u -m -n[ii] -p̚ -t̚[iii] -k̚
開口呼 a[iv] /a/

/ai/

/ᴀu/

/ᴀm/

/an/

/ᴀŋ/

/ᴀp̚/

/at̚/

/ᴀk̚/

ɐ[v]   /ɐi/

/ɐu/

/ɐm/

/ɐn/

/ʌŋ/

/ɐp̚/

/ɐt̚/

/ʌk̚/

ɔ[vi] /ɔ/

/ɔai/

/ou/[vii]

  /ɔan/

/ɔːŋ/

  /ɔat̚/

/ɔak̚/

ɛ[viii] /ɛ/

/ei/[ix]

/ɛu/

/ɛm/

/ɛn/

/ɛŋ/

/ɛp̚/

/ɛt̚/

/ɛk̚/

齊齒呼 i[x] /i/

  /iu/

/im/

/in/

/eŋ/[xi]

/ip̚/

/it̚/

/ek̚/

合口呼 u /u/

/ui/

    /un/

/ʊŋ/[xii]

  /ut̚/

/ʊk̚/

  1. ^ 除上述47個韻母外,陽江話還有 /m//ŋ/ 兩個韻母,它們既可作韻母的韻尾,又可自成音節,但都不能跟聲母拼合成音節[21],只作嘆詞[22],如「嘸 /m/」、「唅 /hm/」、「唔 /ŋ/」、「啈 /hŋ/
  2. ^ 不少陽江人講話時不太能分清楚前鼻韻母後鼻韻母,如 /ɔn//ɔŋ/ 不分、把「民」唸成「盟」等。塘坪雙捷一帶的人甚至習慣將 /iŋ/ 韻母的字唸成 /iɛn/ 韻母的字[23]
  3. ^ 在陽江話的實際語音中,開口呼韻母-t̚-k̚ 韻尾一般人是不作區分的,而多唸成 -k̚[24]
  4. ^ 上表中「a 類」韻母受韻尾 -u-m-p̚-k̚ 影響,發音類似 /ᴀ/[25][26]
  5. ^ 上表中「ɐ 類」韻母舌根韻尾 -k̚ 相拼時舌位更高,發音類似 /ʌ/[25][27]
  6. ^ 上表中「ɔ 類」韻母/ou/ 除外)元音較長,一般與韻尾之間略帶過渡音 /a/,惟與韻尾 組合時發音類似 /ɔːŋ/[27]
  7. ^ /o/ 只在 /ou/ 一個韻母中出現[25][27]
  8. ^ 上表中「ɛ 類」韻母/ei/ 除外)與聲母拼合時,有輕微(且短[25])的流音 /i/,同時元音類似 /æ/,如「削 /ɬiæk̚˨˩/」、「姜 /kiæŋ˧/[25][23][27]
  9. ^ /e/ 出現在韻母 /ei/[25][27]
  10. ^ 上表中「i 類」韻母/eŋ//ek̚/ 除外)與聲母拼合時,元音發音較長,可標註爲 /iː/[25][27]
  11. ^ 陽江話中「英」與「億」的韻母因受韻尾的影響,實際發音是 /eŋ//ek̚/,且唸得較短[22][27]
  12. ^ 陽江話中「瓮」與「屋」的韻母實際發音是 /oŋ/(或 /ʊŋ/)與 /ok̚/(或 /ʊk̚/),口腔都會張得比較開[22]

聲調

陽江話共有5種調值。其中上聲不分陰陽,而平聲去聲則分陰陽兩種調值。

調名 陰平 陽平 上聲 陰去 陽去
調值 數字法 33 43 21 24 54
曲線法 ˧ ˦˧ ˨˩ ˨˦ ˥˦
聲類 舒聲 促聲 舒聲 促聲 舒聲 促聲 舒聲 促聲 舒聲 促聲
例字

/tʊŋ˧/

/tut̚˧/

/fu˦˧/

/tʊk̚˦˧/

/fu˨˩/

/niæk̚˨˩/

/tʊŋ˨˦/

/tʊk̚˨˦/

/tʊŋ˥˦/

/tʊk̚˥˦/

  1. 陽江話的陰平調促聲主要服務於口語音,如「嘟 /tut̚˧/」(汽車鳴笛聲)、「𪠸 /lɔak̚˧/」(語助詞)[28]。因此現時亦有不收錄陰平調促聲的「五調九聲」說法[29][30][31]。舊時亦有「四聲八調」的說法,不收錄陰平調促聲陽平調促聲[28]
  2. 「偌」是陽江話第二人稱代詞,表示「你們」[29][30][31]。《陽江音字典》標註爲「⿰亻圼」[28]

變調

陽江話使用形容詞重疊式(雙疊式或三疊式)表達強調程度。形容詞重疊式的第一個音節要唸成陰去調,發音較長且語氣較重;之後的音節不變調,但語氣較輕[29][30][31]

調名 陰平 陽平 上聲 陽去
雙疊式 酸々 /ɬun24 ɬun33/

(很酸)

黃々 /vɔːŋ24 vɔːŋ43/

(很黃)

闊々 /fut̚24 fut̚21/

(很寬)

毒々 /tʊk̚24 tʊk̚54/

(很毒)

三疊式 酸々々 /ɬun24 ɬun33 ɬun33/

(很酸很酸、非常酸)

黃々々 /vɔːŋ24 vɔːŋ43 vɔːŋ43/

(很黃很黃、非常黃)

闊々々 /fut̚24 fut̚21 fut̚21/

(很寬很寬、非常寬)

毒々々 /tʊk̚24 tʊk̚54 tʊk̚54/

(很毒很毒、非常毒)

文白異讀

表現在聲調不同:

例字 文讀 白讀
/ʃɐn33/ /ʃɐn24/ 唉唉
/tʃʰɛ43/ /tʃʰɛ24/ [1]
  1. ^ 意爲「斜了」。動詞後接「都 /tou˧/」是陽江話中的完成體。「都」在1925年的《陽江志》中標註爲「逋」[32],可能等於現時海陵口音所用的變體「逋 /pou˧/[31]

表現在聲母不同:

例字 文讀 白讀
/fʊk̚24/ /mʊk̚24/ [i]
/fʊŋ21/ [ii] /pʰʊŋ21/地豆[iii]
  1. ^ 意爲「翻轉、倒過來」
  2. ^ 此處「捧」乃「雙手捧」之引申義
  3. ^ 此處「捧」乃量詞,「雙手捧」之義。「地豆」在陽江話中指花生

聲母與聲調均不同:

例字 文讀 白讀
/tun54/ /tʰun21/
/tʃɔ54/ /tʃʰɔ21/ [i]
  1. ^ 意爲「坐下來」

詞彙特點

普通話中不少詞組通用於陽江話,不過不少詞組有差異。

古漢語分化

陽江話部分詞組與普通話詞組來自古漢語,但採用了與普通話詞組完全不同的詞根[31]

陽江話詞組 普通話詞組
翅膀
脖子
來日 明天

外來詞

陽江話透過廣州話吸收了不少來自香港的外來詞[29][31]

陽江話詞組 意義
/pɔ33/ ball, 球
菲林 /fei33 lɐm43/ film, 膠卷
摩打 /mɔ33 ta21/ motor, 馬達
缺他 /kʰit̚21 tʰa33/ guitar, 吉他
/pʰɛ24/ pair, 撲克
/lᴀŋ33/ 法語:laine, 毛衣
/kɐp̚24/ cap, 鴨舌帽
泡打/pʰᴀu24 ta21/ powder, 發酵粉

避諱詞

陽江話部分詞組有着與普通話不同的避諱規律[29]

陽江話詞組 普通話詞組
[1]
缺字图片[2]
  1. ^ 在很多粵語中,「舌」與「折/蝕」(意爲「賠本」)同音;
  2. ^ 廣州話避諱爲「𬂀」,原理相同。

構詞與普通話相若

陽江話部分詞組主要詞根與普通話詞組相同,同時構詞與普通話詞組相似,僅次要詞根不同[31]

陽江話詞組 普通話詞組
黃蜂 馬蜂
知得 知道

構詞與普通話不同

陽江話部分詞組雖與普通話詞組採用同一詞根,卻與普通話詞組有着不同的構詞[31]

陽江話詞組 普通話詞組
阿叔 叔叔
蚊蟲 蚊子
蕉子 香蕉
  • 其中部分陽江話詞組不帶詞尾:
陽江話詞組 普通話詞組
鼻子
棍子
裙子
襪子
  • 其中部分陽江話詞組的詞素排列正正與普通話相反:
陽江話詞組 普通話詞組
緊要(形容詞) 要緊(形容詞)
韆鞦 鞦韆

與普通話同形異義

陽江話部分詞組與普通話詞組寫法相同,但含義有所差異[30][31]

詞組 陽江話含義 普通話含義
水或雨
蔬菜 蔬菜或菜餚(陽江話:餸)
糖味或鮮味 糖味
瓜子 水果 炒熟做食物的植物種子

語法

名詞

小稱詞綴

詞綴 詞組 含義
-仔 凳仔 小凳子
櫃仔 小櫃子

性別詞綴

陽江話裏對人與對動物所用的性別詞綴不同。

詞綴 詞組 含義
-仔 看牛仔 男牧童
剃頭仔 年輕的理髮員
-佬 高佬 高個子的男人
鬥木佬 男木匠
-婆 鄧仔婆 保姆
車衣婆 女縫紉工
陽江話動物性別的表達[31]
動物 雄性 雌性
已生殖 未生殖
牛公 / 牛牯 牛乸 牛牸
豬郎 / 豬公 豬乸 豬項
狗公 / 狗牯 狗乸 狗牸
鷄公 鷄乸 鷄項
鵝公 鵝乸 鵝項
麻雀 麻雀公 麻雀乸
雀仔 雀公 雀乸


稱謂詞綴

動詞

代詞

副詞

羅馬化方案

註釋

  1. ^ 葉柏來《陽江音字典》[1]拼音
  2. ^ 指省城。

參考

來源

  1. ^ 葉柏來,2004,陽江方言語音,第1-7頁
  2. ^ 陽江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2000,第1094頁
  3. ^ 江城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2013
  4. ^ 江城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2013
  5.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 Dialect: Yangjiang.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6. ^ 6.0 6.1 叶柏来. 阳江话从哪里来. 2009-06-05 [2018-12-27]. 
  7. ^ 張以誠,1925,卷七,第14頁
  8. ^ 8.0 8.1 陽江市地方編纂委員會,2010,第1162頁
  9. ^ 黃伯榮,2018,第506頁
  10. ^ 陽江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2000,第1094-1095頁
  11. ^ 江城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2013
  12. ^ 葉柏來,2004,陽江方言語音,第3頁
  13. ^ 13.0 13.1 13.2 13.3 13.4 陽江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2000,第1095頁
  14. ^ 江城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2013
  15. ^ 葉柏來,2004,陽江方言語音,第2頁
  16. ^ 江城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2013
  17. ^ 葉柏來,2004,陽江方言語音,第2-3頁
  18. ^ 江城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2013
  19. ^ 江城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2013
  20. ^ 江城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2013
  21. ^ 江城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2013
  22. ^ 22.0 22.1 22.2 陽江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2000,第1097頁
  23. ^ 23.0 23.1 葉柏來,2004,陽江方言語音,第7頁
  24. ^ 葉柏來,2004,陽江方言語音,第6-7頁
  25. ^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陽江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2000,第1096頁
  26. ^ 黃伯榮,2018,第一章,第3-4頁
  27. ^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黃伯榮,2018,第一章,第4頁
  28. ^ 28.0 28.1 28.2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2k-four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9. ^ 29.0 29.1 29.2 29.3 29.4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2k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30. ^ 30.0 30.1 30.2 30.3 陽江市地方編纂委員會編. 陽江市誌(1988~2000). 廣州: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10. ISBN 978-7-218-06733-9. 
  31. ^ 31.00 31.01 31.02 31.03 31.04 31.05 31.06 31.07 31.08 31.09 黃伯榮. 黃綺仙 , 编. 廣東陽江方言研究. 廣州: 中山大學出版社. 2018. ISBN 978-7-306-06390-8. 
  32. ^ 張以誠. 梁觀喜 , 编. 陽江志 卷七. 1925: 16 (文言). 

書目

  • 葉柏來. 陽江音字典. 陽江: 陽江市新華書店. 2004 (中文(简体)). 
  • 陽江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编). 陽江縣誌. 廣州: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0. ISBN 7-218-03492-6 (中文(简体)). 
  • 肖廣華. 江城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 编. 陽江市江城區誌(1988~2000). 廣州: 廣東經濟出版社. 2013. ISBN 978-7-5454-2735-6 (中文(简体)). 
  • 張以誠. 梁觀喜 , 编. 陽江志. 廣州: 留香齋. 1925 (文言). 
  • 陽江市地方編纂委員會 (编). 陽江市誌(1988~2000). 廣州: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10. ISBN 978-7-218-06733-9 (中文(简体)). 
  • 黃伯榮. 黃綺仙 , 编. 廣東陽江方言研究. 廣州: 中山大學出版社. 2018. ISBN 978-7-306-06390-8 (中文(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