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GunRay0487
這位用戶是臺灣人。 |
您好,敝人是期許「Chinese」可以被妥善使用的新進編輯者。這個暱稱其實沒有任何意義,只是隨意。
開始編輯Wiki的起因
最近發現Wiki的語法基礎,除了Wikitext以外,與自己第二常用程式語言的HTML5大相逕庭;最近也受到來自其他地區中文使用者的指教,於是開始致力於地區性詞彙轉換的處理。
編輯頁面原則
原則上,敝人秉持盡可能不更動原有內容的語法、句型、文章的基礎,僅針對地區詞處理;並且盡可能將轉換後的詞彙與臺灣地區的官方術語接軌;而原始地區詞彙,通常以編輯中的頁面,地區性詞彙最多的一方為主體,將詞彙保持一致後再進行轉換(例如,以電腦科技術語而言,以中國地區居多,那麼將以簡體中文為基礎進行轉換)。
關於敝人
敝人的本職,可以是:
- 網頁前後端(JavaScript+HTML5+略CSS3+視情況採用的Database、響應式網頁設計、物件導向、物件資料庫)、
- 動畫師(賽璐珞風風格,原畫進行中)、
- 後期製作(動畫、真人影片)、
- 插畫師(賽璐珞風格)、
- 遊戲程式設計師(Ruby / JavaScript / C# / C++)、
- 3D模型師(Hard Surface Modeling)、略UV師、......
由於學習過程中所涉獵到的書籍、影片,甚至是範例檔案,充斥著中國中文、英文、日文、臺灣中文,彼此用語不一;然而,臺灣的翻譯業已逐漸式微,用語經常是從各國文化汲取,使得原有語言逐漸受到無論是正或負面的影響。說實在,敝人非常排斥「不經理解,隨即使用的外來語」;但是敝人是不排斥以良善為前提的交流的,即使是來自令自己所厭惡的政府,其轄下人民所給予的正確建議,敝人也會虛心接受(也因此致力於地區詞處理)。地區詞處理是敝人在這裡能夠在與其他文化傳承者交流時,能夠互相尊重彼此文化的機制了。
座右銘
書籍內的語言並不能作為政治、恣意破壞的工具,而是要能夠確實記錄能夠被後世直接理解、所要表達的事物。
關於「中文」的疑義
敝人至今對於「中文」仍有一疑問:
就嚴謹的字義而言,「文」是經過書寫文字而成,一種將語言記錄下來的書面載體。[1],並不能代表口說的「語言」;而日本、英國、美國、德國、俄羅斯、土耳其、印度、......等,這些國家的語言在中文都可以被記成「日語、英語、美語、德語、俄語、土耳其語、印度語、......」;然而「Chinese」不能被寫作「中語」,甚至中文圈只會稱作「簡/繁體中文」、「國語」、「漢語」、「華語」。
稱作「華語」、「漢語」、「國語」並沒有辦法準確表達是哪一個現代國家的語言,且「漢國」早在公元220年滅亡;甚至,Chinese,或稱「現代漢語」就文字、語言、詞彙而言,早已與「漢代漢語」相異,彼此已可視作不同的語言。
相同文字的語言傳播到不同地區就會產生變化,閩南、粵語在句型構築上與「漢語」無異,然而用語就不盡相同;馬來西亞人也會用Chinese,然而他們也不知道如何稱呼自己國家所使用的Chinese。這些就是最佳的例子。
不過日語對於「Chinese」的見解,倒是以「唐語(から ことば)」、「中国語(ちゅうごく ご)」來區分「唐代語」與Chinese。為什麼這裡不是「漢語」呢?日本與漢國並無太多往來,只有藩屬國關係,並無太多貿易、宗教往來;到了唐代,雖然國間關係相似,然而貿易、宗教往來更活絡,許多日語的「唐」,甚至是平假、片假名的起源都是在這個時期。
以歷史的脈絡來看,「唐語(から ことば)」、「漢語」都是古代語言,而「Modern Chinese」的譯名尚未被建立,任何使用該語言的文化圈也未對其有正式稱謂,原因估計也是可以從歷史中找到答案了。"That's why we need to study and understand the history."
感謝您的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