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Talk:秦始皇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優良條目落選秦始皇曾獲提名優良條目評選,惟因其尚未符合標準而落選。下方條目里程碑的链接中可了解落選的詳細原因及改善建議。條目照建議改善之後可再次提名評選。
條目里程碑
日期事項結果
2008年5月29日優良條目評選落選
2014年6月1日優良條目評選落選
當前狀態:優良條目落選
基础条目 秦始皇属于维基百科人物主题的基礎條目
条目「秦始皇」已被列為人物中文領域基礎條目之一。請參見中文領域基礎條目以了解詳情。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条目依照页面评级標準評為乙级
本条目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中国专题 (获评乙級极高重要度
本条目属于中国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中国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乙级
 极高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历史专题 (获评乙級极高重要度
本条目属于历史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历史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乙级
 极高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传记专题 (获评乙級极高重要度
这个條目属于传记专题的一部分,用于整理和撰写维基百科中的人物条目。欢迎任何感兴趣的参与者加入这个专题参与讨论
 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乙级
 极高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条目质量提升计划专题 (获评乙級
秦始皇条目质量已经提升,根据条目质量标准参考的评分,结果如下:
 乙级  根据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乙级

秦朝是统一的封建王朝

秦朝是统一的封建王朝?我不明白。 --Lorenzarius 2003年5月10日 14:08 (UTC)

不就是"unified and feudal kingdom"嗎?但是,下一個字又是說"国"(非)。--Menchi 2003年8月1日 00:22 (UTC)
秦不是封建, 它沒有分封諸侯 Wshun 05:57 2003年12月21日 (UTC)
That's my point. What is the true meaning of "封建"? I think this term is often misused. --Lorenzarius
这里所说的“统一的封建王朝”中“封建”的含义已不是原有“分封諸侯”的含义了,可以参考何怀宏的《世袭社会及其解体》的第一、二章。在这篇著作中何怀宏详细说明了中国古代的“封建”的概念,近现代中国的“封建社会”的概念,也比较了西方学者所说的“封建社会”。一本很有趣的书。--Mountain 15:31 2003年12月21日 (UTC)
正由於封建有不同的意義,而且秦朝(封建社會)是緊接著周朝(它才是行封建制度的王朝),我們使用這詞時不能不說明白。 --Lorenzarius
“统一的封建王朝”这句话多半是来自大陆背景的维基人写的。这里的“封建”是说的马克思的理论中的几种前后更替的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一(我不知道马克思原本怎么说的,但这一说法是我从小学到中学一直诵读学习的)。大陆背景的人看这句话多半不觉的什么,认为是很自然的说法。估计Lorenzarius、Menchi和Wshun没有这个背景,有点看不懂了,呵呵。大家在很多基本的概念的理解上也有不同,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现在这种历史单线发展的观点在大陆学术界并不吃香,可是也没有出现有影响的替代它的学说。但是政治过分干预影响学术的作法早已成为历史了,也为人们所唾弃。--Mountain 17:11 2003年12月21日 (UTC)
的确,大陆的教材都是这样说的(“统一的”,“封建的”)。我很感兴趣的是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历史书是怎样写的?:) --Samuel 02:32 2003年12月22日 (UTC)
中央集權,和現在的版本一樣。--石添小草 05:19 2003年12月22日 (UTC)


版權問題

http://bbs.9u.com.cn/dispbbs.asp?boardID=2&ID=7240

和新加的部份內容一樣。

-- 石添小草 07:30 2004年2月4日 (UTC) 秦始皇到底是不是正宗的皇室血统

秦始皇當然是正宗皇室血統!趙姬「基年而孕」,也就是說嫁給嬴子楚一年之後才生下秦始皇,如果還要把知道懷孕,才計畫嫁給嬴異人,那麼懷秦始皇就超過13個月以上,這根本不可能吧!!然後呂不韋難道還能確定包生子嗎?另外,呂不韋難道可以改變小孩出生後的長相嗎?大家全部都看得出來,嬴政臉長得像呂不韋還是嬴異人,這點難道呂不韋可以偷天換日嗎?大家都看過社會新聞,粉多看見小孩長得不像自己,一去檢驗果然是別人的種,這是呂不韋計謀再強,也不可能改變贏政長得像誰的事實吧!!所以偶證明嬴政絕對是嬴子楚的種!

凌波微步

请教:

嬴姓“赵氏”名政,“赵氏”何谓?

回答:那時一般老百姓,不能有姓氏,常常名前面冠上國名、職業名、官位名....等等 叫嬴政為趙政,乃是因為他在趙國出生

“他为我国社会体制的改革统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认为,这种评价不是百科全书应该做出的。

    1. 这是古代中国关于姓名氏的一种关系,名人人都有,且是最低等级,而氏只有身份高贵的人采用,用来区分同姓但地位不同的宗族。 在古中国,男性称氏,而女性称姓,也是一种表达男尊女卑的观点。始皇生于赵,所以以赵为氏。--Woc2006 03:24 2007年3月25日 (UTC)一叶知秋

樓上這段大大說的不對 中國早期社會是女性社會 「姓」代表女性崇高的地位 在後來的男性社會 只有王族才能有「姓」,如「姬」姓 其他貴族則是用「氏」,如齊國的「田」氏 老百姓不管有沒有當官,都一律不能有姓氏,只能也名 例如,商鞅,他只是名叫秧,商是他的封地名稱 不過王族可以「授氏」給他人,也就等於成為貴族

關於秦國姓與氏的考論

關於姓跟氏,我很愛舉《左傳‧隱公八年》一條為例。

《春秋‧隱公八年》:

   冬十有二月,無駭卒。

《左傳‧隱公八年》:

       無駭卒,羽父請諡與族。公問族於眾仲。眾仲對曰:
   「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諸侯以字為
   諡,因以為族。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亦如之。」公命
   以字為展氏。


以下略據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一句一句解釋。


天子建德:

據杜《注》,建立有德之人而以為諸侯也。


因生以賜姓:

前人異說頗多。

依王充《論衡‧詰術篇》,譬如夏禹祖先因其母吞薏苡而生, 故夏姓苡(《史記》作『姒』); 商朝祖先契,其母曰簡狄,吞燕子(卵)而生契,故商姓子; 周朝祖先棄,其母曰姜原,踐踏大人腳跡,懷孕以生棄,故周姓姬。

此謂因其祖先所由孕而得姓。

依杜《注》、孔《疏》及鄭樵《通志‧氏族略序》, 譬如舜生予媯汭,其後胡公滿有德,周朝賜姓曰媯;姜之得姓,居於姜水故也。

此謂因其祖先所生之地而得姓,此又一說。

于鬯(ㄔㄤˋ)《香草校書》則以生讀為性,性即德也。 因生以賜姓,即以其德行而賜之姓。此又一說。


胙之土而命之氏:

《國語‧齊語》韋(昭)《注》云:「胙,賜也。」 《韻會》云:「建置社稷曰胙。」 依杜《注》意,此謂天子封諸侯,既因其所有以賜之姓,又封以土地而命之氏。 如周封舜後於陳,賜姓曰媯,命氏曰陳。 《國語‧周語下》云:

       皇天嘉之,祚以天下,賜姓曰姒,氏曰有夏,
   謂其能以嘉祚殷富生物也。
       祚四嶽國,命以侯伯,賜姓曰姜,氏曰有呂,
   謂其能為禹股肱心膂以養物民人也。」

可與此文相互印證。


諸侯以字為諡,因以為族:

此謂諸侯于大夫,以其字為其諡,而其後人因之以為族姓。

以字為族者,多用於公族。 當時之制,諸侯之子稱公子,公子之子稱公孫, 公孫之子不可再稱公孫,乃以其父祖之字為氏。 如鄭公子去疾,鄭穆公之子,字子良,其子為公孫輒, 其孫良霄即以良為氏,良霄之子為良止是也。 又有以父字為氏者,如衛之子叔、公孟,宋之石氏是也。 魯惠公有子曰施父,其後有施孝伯,蓋以施為氏。

諡法之起,在周共王、懿王之後,其初唯天子諸侯有之,卿大夫尚無用此典禮者。 至東周以後,卿大夫始漸有之。

崔述嘗考之,晉自文公以前,唯欒共叔有諡。 狐偃、先軫有佐霸之功,而諡皆無聞。 至襄公世,趙衰、欒枝始有諡,而先且居、胥臣之屬仍以字稱。 成、景以後,卿始以諡為常。 先縠、三卻以罪誅,乃無諡。 降於平、頃,則雖欒盈之以作亂死,荀盈、士吉射之失位出奔,而無不諡矣。 魯國大夫有諡者,較他國為獨多,然桓、莊以前,卿尚多無諡者。 昭、定之間,則榮駕鵞(鵝之或體)、南宮說、子服公父之倫,下大夫無不諡者。 鄭國大夫初皆無諡,至春秋之末,子思、子賸亦有諡。 唯宋大夫始終無諡。


官有世功,則有官族:

謂先世有功之官名為族姓,如司馬氏、司空氏、司徒氏。 宋之司城氏,晉之士氏、中行氏、籍氏等。


邑亦如之:

謂以先世所食之采邑為族姓。 如晉之韓、趙、魏之類。


推回秦始皇的名字,則他乃是質子異人之子。 異人為太子之子,唯出居趙國為質。 若謂因此得趙為氏,則全不合上述賜氏之法。 若以「胙之土而命之氏」而言,則秦國實為嬴姓秦氏。 趙國雖亦嬴姓,但其自為趙氏,豈得與之相混?

趙政之名,應是因其出身質子之子,由蔡澤、成蟜之屬稱呼他的貶名吧。 若論其血統,則他是秦國太子的直系孫兒,自然也姓嬴,稱為嬴政並無不妥。

另外還有繪聲繪影說他是呂不韋的私生子,而稱他為呂政的。

若承認秦始皇是秦國王孫,則稱為嬴政或秦政、秦王政較妥。 古人得氏有因國得氏,有因字得氏,有因官得氏,有因邑得氏,卻沒有因為當人質而以所質之國得氏的。 要不然春秋初年,周鄭交質,鄭太子忽也可以叫做周忽,周的王子狐也可叫做鄭狐了。 豈有此理?--非也 (留言) 2009年12月6日 (日) 08:13 (UTC)[回复]

另外,根據先秦的宗法制度,從安國君到秦王政,乃是直系的繼承,而非旁系的分封。

安國君就算只當了幾天王,他也還是王。 子楚、政,也是一樣的道理,他們本身為秦王,根本無需另立族姓。

因此說秦始皇以趙為氏,無疑是錯誤的。

--非也 (留言) 2009年12月6日 (日) 09:30 (UTC)[回复]

因此,建議將第一段「上古時期姓氏並未統一,男子稱氏、女子稱姓,因秦王室為嬴姓趙氏,故而秦始皇稱趙政,後世出於誤解,稱其為『嬴政』。」改掉刪除,如要保留什麼東西,建議將「秦王室為嬴姓趙氏」以下改為「秦王室為嬴姓,因功封於秦,為秦氏。因此應稱為秦政或秦王政較妥,但後世多稱之為嬴政。」

另外全文所有稱秦始皇為趙政之處,也應全數改回為嬴政。蓋若秦始皇不能稱嬴政,其前後諸秦王也不能冠嬴姓了。但實際上嬴子楚、嬴柱、嬴蕩等條目仍相衍未改。我們應承認,「秦王室為嬴姓趙氏」的說法是有正確性上的疑慮,相對而言,以姓而不是以氏冠在人名之上,是現在已經普遍的做法,固不只秦王室。

其餘如舜之「姚重華」,齊襄公之「姜諸兒」,桓公之「姜小白」,宋襄公之「子茲甫」,周公旦之「姬旦」等,都會出現一樣的問題:若非要堅守「男子以氏,女子以姓」的稱呼方式,上面這些就全不能用了。

事實上稱秦始皇為「嬴政」在正確性方面的問題絕對比「趙政」要來得小。因此建議把本條目中所有稱秦始皇為「趙政」的地方全部改回「嬴政」。

--非也 (留言) 2009年12月7日 (一) 14:55 (UTC)[回复]

太不好意思了,我正打算把维基中所有先秦贵族以“姓”加“名”的冠名方式全部纠正过来。--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0年1月31日 (日) 9:19 (UTC)

這種潛在的讚揚統一的思想

“自古以來,對秦始皇的評價就褒貶不一。但縱觀秦始皇的一生,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了巨大推動作用,功績不可磨滅。”

第一,既然說評價褒貶不一,那就應該批評的人、理由、論據說岀來;同樣讚揚他的人、理由、論據也都說岀來。說過“褒貶不一”後不應該立刻就“但xxx”來起到“推動作用”。無論是納粹德國屠殺猶太人也好,是美國獨立也好,都是在對歷史產生推動作用,無論是向着人類和平還是種族滅絕的方向,歷史都是在前進。“推動歷史”這句話,如果不註明推動的具體方向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第二,而且是最重要的,啥叫“功績”?這種話透露著讚揚“統一”的思想,不應該出現在百科全書中,東亞這片大陸從此分裂成很多小國各自發展就是“罪過”麼?誰能保證分裂的發展的東亞大陸到今日一定會比現在差?“統一”就叫“功績”的話,那歐洲豈不是罪過n個世紀了?這不是宣傳“大一統”思想的百科全書,不是“中華思想”的百科全書,而是一個客觀的百科全書的中文版而已。改成“他的政策促進了中國和中華文化的統一”這類文字才算恰當。日文版有一句“有意見認為,如果沒有秦朝統一中國,會不會分裂成各個小國各自發展,走上不同的道路呢?”這種推測的話雖然我覺得不應該出現在百科全書中,但是這句話隱含的客觀意圖是百科全書需要的。這種讚揚統一,貶低分裂的思想實在是毫不客觀。如果有人(比如所有中國人,也包括我自己,我不支持分裂)都覺得他統一中國是功績,那就應該將這個寫在“對他的正面觀點”中,而不是將其堂而皇之的作為客觀的評價寫在總結中。--wooddoo 放一個髒盆兒 05:15 2005年7月31日 (UTC)

同意,此句“但縱觀秦始皇的一生,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了巨大推動作用,功績不可磨滅。”已被刪。除非有客觀的兩面評價已寫出,否則不宜出現單方面的語句。zzz....很睏I.H.S.V. (叫醒我) 05:31 2005年7月31日 (UTC)

秦始皇(4-0)

from Wikipedia:条目质量提升计划/票选主题

中文wiki上连一个中国古代帝王的条目都没有,实在是不应该。秦始皇作为中国皇帝的代表,能写的东西很多,实在应该提升一下该条目的质量。--Finblanco 10:56 2006年3月2日 (UTC)

支持

  1. Finblanco 10:56 2006年3月2日 (UTC)
  2. --Stewart~惡龍 (講講講!) 22:22 2006年3月15日 (UTC)
  3. 涓生 08:47 2006年4月14日 (UTC)
  4. 狂人四少 17:54 2006年11月14日 (UTC)
  5. (+)支持:BlazOops 11:14 2007年3月14日 (UTC)

反对

评论

  1. 秦始皇的內容可能比秦朝還要多。--Stewart~惡龍 (講講講!) 22:22 2006年3月15日 (UTC)

小问题

为什么连修长城只字不提? 虽然“长城”包含了太多的民族感情,后来的《河殇》更加批判长城,但也不至于不写吧,还是与匈奴的战争,百越战争等。--Woc2006 03:27 2007年3月25日 (UTC)一叶知秋

因为还没有人写--百無一用是書生 () 12:53 2007年3月25日 (UTC)


秦始皇登上王位段內容中段寫到 "如此一來異人由安國君之弟變為其子嗣,其在秦國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贏異人本為安國君之子怎會是由弟變子?此段大有問題!

2008年9月10日 (三) 11:01 (UTC)秦人]]


这么一说,我刚才看也觉得哪里怪怪的,異人是当人质去赵国的,还被人称作质子,怎么可能是弟弟... --212.120.109.226 (留言) 2008年9月13日 (六) 22:17 (UTC)[回复]

小删除

删除了杜牧《阿房宫赋》的参考文献部分,诗歌是文学创作,不能作为真实可靠的历史文献。另外,BBS文章的参考文献也因为缺乏可靠性而被删除。--百無一用是書生 () 12:52 2007年3月25日 (UTC)

“皇后”一节的疑问

对“皇后”这部分我有些疑问,据我所知他为了维护中央集权并没有封皇后,即使有皇后,难道一个政治家会因为皇后出身而干扰是否灭掉一个国家的问题???????是不是有些太戏说了? 还有他的子女人数,各个网站上说法出入非常大,一百多这个数字不知是从哪里来的。—冰热海风 () 2008年3月4日 (二) 10:05 (UTC)[回复]

  • “有人认为,后世儒家倡导依靠教化而施行人治,治国不依法而依人情礼制,甚至由君主一言而决,致使至今人治之风、马屁之风犹在。”,是谁认为的?

能否不要「被」?

「新中文」的特色之一就是盲目抄襲洋文.以下面這句為例:

嬴政又被叫做趙政

句中的「被」字根本多餘,「嬴政又叫做趙政」即可,為什麼要多「被」這個贅字?「被」字氾濫顯然是受洋文影響.奇的是,上網查一下passive voice,洋人都說要盡量少用被動式.中文原本沒那麼多被動式,卻去取西洋之糟粕,不知何故?無聲 (留言) 2008年4月1日 (二) 20:31 (UTC)[回复]

抄襲個鬼 西洋之糟粕講殺虫啦 多個被字真不懂有啥問題

优良条目评选

~移动自Wikipedia:優良條目候選~(最后修订
移动完毕木木 (发呆中) 2008年5月29日 (四) 16:22 (UTC)[回复]

移动或调整段落章节

嬴政随后以失职为名免除吕不韦的相职,把吕不韦放逐到巴蜀。两年后,嬴政又派人给吕不韦送去绝命书,信中对吕不韦大加斥责,吕不韦服毒自杀。至此,嬴政扫清了政权内部的威胁,成为秦国名副其实的君王。


这一段有问题呢吧.为什么我从很多地方看到的是,吕不卫被革职并要求回到封地.现在的洛阳.而后秦始皇下令将起放逐巴蜀.而实际上吕不卫根本就没去巴蜀就自杀了。这个应该是史记上的记载吧

关于对秦始皇的评价一段

建议按照年代先后重写。其实强行割裂正面、负面是不合理的,同一人对他的评价可能既有正面也有负面。像李白《古风》那首诗,运用的是欲抑先扬的手法,主旨是批判秦始皇,后面“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等句子被本条目作者刻意省略,完全篡改了原意。引用那些名人的整段话没必要,不如改为综述。古今对秦始皇这样极其重要人物的评价太多了,专门引用几个人,只能是挂一漏万。秦始皇很长时间都是主要被批判的,直到了明朝之后的评价才趋于多元化,直到现代肯定的声音才急剧增加,文中对秦始皇正负面评价的比例,严重脱离了事实。—冰热海风 () 2009年6月2日 (二) 06:28 (UTC)[回复]

邀请 中国皇帝合并到皇帝

条目中国皇帝是否合并到皇帝正在讨论,欢迎到talk:中国皇帝参与讨论。Gisbrother (留言) 2010年1月6日 (三) 01:03 (UTC)[回复]

支持—玖巧仔佛陀绣谱 2010年1月6日 (三) 12:15 (UTC)[回复]

可以不要再「趙政」了嗎?

趙政之稱,雖見於《史記索隱》等,但是不代表秦始皇真的是趙氏。 若真的要以「氏+名」的古代男子稱呼來稱呼秦始皇,我在前面== 關於秦國姓與氏的考論 ==也提過了,應該以「秦政」來稱呼他。相比之下,趙政這個名字的正確性是值得商榷的。 而且秦國本來就是嬴姓,稱呼他為嬴政並沒有什麼不對,不需一味泥古,否則同為秦國君主的嬴蕩、嬴子楚,秦始皇的兒子嬴扶蘇、嬴胡亥全都要改了。甚至,齊國之姜諸兒、姜小白;周之姬昌、姬發,姬旦;宋之子茲甫、舜之姚重華,全都要改了。--非也 (留言) 2010年3月26日 (五) 16:10 (UTC)[回复]

你真是妄读了《春秋左传注》,嬴政和赵政两种说法都是错的。秦政说法虽然正确,但是使用极少,如《晋阳秋》 “且秦政東遊,至是五百二十六年”、《文心雕龍/頌讚》:“至于秦政刻文,爰頌其德。漢之惠景,亦有述容”。《史记》里虽有类似的“秦仲”、“秦公伯”,实际上各诸侯国国君“以国为氏”是有争议的,顾炎武《原姓篇》:“最贵者国君,国君无氏,不称氏,称国”。“姜诸儿、姜小白;周之姬昌、姬发,姬旦;宋之子兹甫、舜之姚重华,全都要改了”,当然全部要改。加注注明这些是先秦之后的说法即可。什么叫“一味泥古”?史记里面也用了嬴政,你继续用就不是泥古了?—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0年6月8日 (二) 13:26 (UTC)[回复]

照呀!既然您也說「嬴政和趙政兩種說法都是錯的」,那為什麼要堅持「趙政」呢?既然您舉出了〈原姓〉:「最貴者國君,國君無氏,不稱氏,稱國」,那麼說秦始皇為「趙氏」的說法不就不攻自破了嗎?況且跟秦同出一祖的「趙氏」還另有其人。萬萬不能混為一談。

這裡有個東西可以佐證《左傳》的「天子建德,胙之土而命之氏」或〈原姓〉的「最貴者國君,國君無氏,不稱氏,稱國」的說法:

《左傳‧定公四年》記述當祝佗向萇弘爭取蔡、衛兩國在盟會中歃血的先後順序(當時蔡國為楚國的私屬已久,參與晉國的盟會是『晉、楚之屬交相見』後的第一次,而且晉國已逐漸衰微,力圖復霸,所以晉人想讓蔡國先歃血,讓蔡國排在衛國前面,所謂『長蔡於衛』)時,追述晉文公「踐土之盟」,說:「晉文公為踐土之盟,衛成公不在,夷叔,其母弟也,猶先蔡。其載書云:『王若曰:晉重、魯申、衛武、蔡甲午、鄭捷、齊潘、宋王臣、莒期。』藏在周府,可覆視也。」載書的內容如此,猶言「晉國的重耳、魯國的申、衛國的叔武、鄭國的捷、齊國的潘、宋國的王臣、莒國的期」,叔武雖非國君,但是當時衛成公出奔,叔武代表衛國,也視同國君,載書上都各自以國名冠於人名上,而不載其姓。則若非「以國為氏」,便是顧炎武所謂「國君稱國」了。

因此我在上面== 關於秦國姓與氏的考論 ==也說過了,真的要完全百分之百正確的稱呼,只有用「秦政」、「秦王政」、「始皇帝」、「秦始皇」了。而「嬴政」乃是後人舉其姓而稱呼的,雖然不完全合乎先秦「男子稱氏」的習俗,卻也不能算是很大的錯誤。「趙政」之稱,則是完全錯誤的。蓋不管是採《左傳》的「天子建德,胙之土而命之氏」,或是採〈原姓〉的「最貴者國君,國君無氏,不稱氏,稱國」,「秦政」都是最標準的稱呼,不可能有「趙政」這種稱呼。有「趙政」這種說法,前面有人說過,可能出於成蟜、蔡澤一派惡意的貶稱,像「呂政」這名字一樣,故意污衊他不是秦國的血脈;或是太史公故採異說,而以「造父封於趙城,因為趙氏」來附會。但是以趙為氏的實際上是由趙夙、趙衰、趙盾、趙朔、趙武、趙無恤、趙鞅等,以至於戰國時的趙國這一支。秦國則是另外一支,自非子以降不聞以趙為氏,秦始皇又怎可能以趙為氏?

我之所以能容忍「嬴政」而排斥「趙政」,蓋前者雖並非完全正確,但正如您所說:「秦政雖然正確,但是極少使用」,因此稱他為「嬴政」的話,畢竟他的姓沒錯,大家也都沿用許久了。但後者是無論怎麼看,都是完全不正確的。就算我支持「秦政」及「嬴政」真的是泥古,也比堅持「男子稱氏」的古禮卻反而採用了錯誤的稱呼要來得好。就算一樣是泥古,也要擇善固執,所謂的堅持才有立足的標準。

另外,「趙政」這稱呼不但比不上「嬴政」來得正確,連知名度也不如「嬴政」。要是取消「嬴政」,而以「趙政」為秦始皇的名字,來當做檢索用的關鍵字,結果使用者想用較正確的「嬴政」來檢索時找不到,用「始皇帝」或「秦始皇」檢索時卻發現他的名字被改成「趙政」,不是會引起使用者很大的錯愕嗎?

也是為了上面的理由,所以我認為「姜諸兒」、「姜小白」、「子茲甫」、「姚重華」等稱呼都不妨保留,畢竟「齊諸兒」、「齊小白」、「宋茲甫」、「虞重華」這些稱呼實在太少用,也太少人知道了。而這些已經積非成是的稱呼,本身又並不完全是錯,畢竟姓沒錯,只是不合「男子稱氏」的古禮而已。因此這些條文如果要修改,建議可以改成「若以古時『男子稱氏』的習慣,正確的稱呼該是○○○,現在常用的這種稱呼是後世的人以習慣將姓冠在名上的結果」。而這些人名的條目還是沿用原來的,以方便使用者檢索。

維基百科除了「人人可寫」的優點之外,也是要考慮「人人可用」的方便性。以自己的喜好而將古人的名字改成一般人所想不到的樣子,除了賣弄編輯者的學問之外,看不到更多的好處。而且有時候這種賣弄還未必是正確的,那就一無是處了。非也 (留言) 2010年9月6日 (一) 20:23 (UTC)[回复]

不应太为国家的延续性而自我感觉良好!

个人观点,今之中国冒认秦汉,就如同今之欧洲冒认罗马 阿光113.249.138.45 (留言) 2011年9月26日 (一) 14:45 (UTC) 這是講啥鬼[回复]

一派胡言!--丹夏留言2018年3月20日 (二) 02:15 (UTC)[回复]

秦始皇的氏

如标题,我看到秦始皇条目中已经写明了秦始皇为赵氏,以前是没有的。关于先秦的氏,特别是秦公室的氏似乎没有定论,所以维基百科经常在争论。像这个讨论

我觉得有必要在依据多种来源在条目中专用一章来讲他的姓、氏。这方面不宜单引史记,因为史记分不清姓、氏,已被后世指出。 --玖巧仔留言 2012年4月21日 (六) 08:19 (UTC)[回复]

是这样,但这个问题极其复杂,我去年曾经在读秀上搜索了很多资料,但没有理想结果。——星光下的人留言2012年4月22日 (日) 10:35 (UTC)[回复]

就算不是嬴秦氏,也不太可能會從母姓,頂多改姓呂,而且趙姬出身低微(縱使她之後成為皇后),根本沒人知道她的姓名,「趙姬」只是依司馬遷依照能查證到的身分背景所賦予她的代稱。--114.45.6.196留言2012年9月27日 (四) 13:32 (UTC)[回复]

身世之謎(改)

原版稱趙姬是被呂不韋送與異人一年後才生下贏政作為反駁論點,但是沒有一本史書有明確指出趙姬送與異人的年分與月份,無憑據將秦這點與秦王出生綁在一起,先行刪除!--114.45.6.196留言2012年9月27日 (四) 13:22 (UTC)[回复]

这个暴君是手法强硬了,但对中国很有贡献,结果不懂他50岁驾崩是件好事吗?--123.136.106.166留言2012年9月30日 (日) 12:42 (UTC)[回复]

不代表贏氏、呂氏任一方論點

身世之迷反駁觀點幾乎存屬推測,在參閱多種說法史料集結而作成的史書絕對會有身分和時間記載謬誤,更別說是研究對象是一度具有公權力竄改史料的前朝皇室,「趙豪家女」、「好善舞者」一聽就知道是誰改誰,且已標明"有一說",呂不韋一段不應刪去,一直在吵生父是不是嬴秦氏,趙姬之後不也跟謬毒通姦,雖然沒有直接關係,要不要特地為嬴秦氏澄清一下,再說趙政之趙「趙」只是代名詞,總不能直接說呂政吧?但是贏秦氏也有爭議,生母姓名不詳,比起呂政、贏政,以其確定生母以及及其出生的冠上地名借代(並非當成姓氏)也無不可,也不代表贏氏、呂氏任一方論點(治水的禹也不姓大,變法的鞅也不姓商=>而是姓公孫),假如以這種論點小說三國演義廣為流傳的虛構稱號-五虎將是不是更該抹煞,害正史曹魏五子良將被後世所遺忘,簡言之史書矛盾反而讓呂氏、贏秦氏雙方更加不能100%確定政是誰的兒子。--Stvn2567留言2013年1月6日 (日) 12:18 (UTC)[回复]

身世之謎再論

雖然沒有一本史書有明確指出趙姬送與異人的年分與月份,但在沒有現代醫療技術的古代,女人知道自己懷孕,起碼是發生性行為後一至二個月內,才會出現明顯癥狀。

史記記載的「大期」生嬴政有兩種說法,「十二個月」懷孕顯然不可能,即使嬴政足月出生,亦不足以證明嬴政乃呂不韋之子。之前說過,呂不韋當時若跟趙姬發生性行為,到趙姬知道自己懷孕,當中肯定相差一兩個月時間。除非史書記載趙姬以少於正常的妊娠時間生下嬴政,而嬴政又顯出「足月」的現象,「呂不韋生父論」才成為可能。

其實秦昭襄王的母親宣太后還不是跟多名男人通姦?為何卻沒有人說秦昭襄王不是秦惠文王的種呢?--飄絮映雪 2013年1月22日 (二) 06:47 (UTC)[回复]

中國學者主張若其為呂不韋之子,懷胎不足十個月,多半會被發現,但西方學者則是說什麼懷胎十二個月,我懷疑後者是不是基於前者的理論,把趙姬跟呂和趙姬跟秦王可能懷孕但不會被發現的可能性整併起來了?--Cbls1911留言2016年11月17日 (四) 02:42 (UTC)[回复]

关于《史记》中秦始皇的姓、氏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

——舜赐姓嬴氏,是大费姓嬴氏,嬴为姓氏,姓氏不分。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姓氏分为二,大廉,实鸟俗氏若木,实费氏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嬴姓为姓,下分鸟俗氏、费氏。

其玄孙曰中潏,在西戎,保西垂。生蜚廉。蜚廉生恶来......蜚廉复有子曰季胜。季胜生孟增。孟增幸於周成王,是为宅皋狼。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族由此为赵氏。自蜚廉生季胜已下五世至造父,别居赵。赵衰其後也。恶来革者,蜚廉子也,蚤死。有非子居犬丘......於是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後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

——蜚廉生恶来,蜚廉复有子曰季胜,蜚廉有二子:恶来、季胜。季胜生孟增。孟增幸於周成王,是为宅皋狼。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族由此为赵氏自蜚廉生季胜已下五世至造父,别居赵。赵衰其後也,此为赵氏。恶来革者,蜚廉子也,蚤死。有非子居犬丘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此为秦嬴。至此秦、赵已分为两大氏族。

——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是复续舜赐姓嬴氏邑之秦号曰秦嬴。此应为秦氏。

秦嬴生秦侯。秦侯立十年,卒。生公伯。公伯立三年,卒。生秦仲。秦仲立三年......乃以秦仲为大夫,诛西戎。西戎杀秦仲。秦仲立二十三年,死於戎。有子五人,其长者曰庄公......於是复予秦仲後,及其先大骆地犬丘并有之,为西垂大夫。

——秦嬴生秦侯。秦侯立十年,卒。生公伯。公伯立三年,卒。生秦仲。秦氏明矣,皆以秦字冠之前,应为秦氏。

庄公居其故西犬丘,生子三人,其长男世父......让其弟襄公。襄公为太子。庄公立四十四年,卒,太子襄公代立......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

——平王封襄公为诸侯,为诸侯则以诸侯称之,庄公、襄公是也,自此多不冠姓氏。

庄襄王卒,子政立,是为秦始皇帝。秦王政立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为三十六郡,号为始皇帝。始皇帝五十一年而崩,子胡亥立,是为二世皇帝。三年,诸侯并起叛秦,赵高杀二世,立子婴。子婴立月馀,诸侯诛之,遂灭秦。其语在始皇本纪中。太史公曰:秦之先为嬴姓。其後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脩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

——太史公曰:秦之先为嬴姓。其後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脩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这段话最有意思,在此将重点解析。

——秦之先为嬴姓,嬴姓没有问题。其後分封,以国为姓,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脩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此处有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这是什么意思?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索隐】:庄襄王者,孝文王之中子,昭襄王之孙也,名子楚。按:战国策本名子异,後为华阳夫人嗣,夫人楚人,因改名子楚也。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正义】:质音致。国彊欲待弱之来相事,故遣子及贵臣为质,如上音。国弱惧其侵伐,令子及贵臣往为质,音直实反。又二国敌亦为交质,音致。左传云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於郑,郑公子忽为质於周是也。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索隐】:按:不韦传云不韦,阳翟大贾也。其姬邯郸豪家女,善歌舞,有娠而献於子楚。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集解】:徐广曰:“一作‘正’。”宋忠云:“以正月旦生,故名正。”【索隐】:系本作“政”,又生於赵,故曰赵政。一曰秦与赵同祖,以赵城为荣,故姓赵氏。【正义】:正音政,“周正建子”之“正”也。始皇以正月旦生於赵,因为政,後以始皇讳,故音征。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此为官方说法,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后世多以此说指责秦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生於邯郸,姓赵氏。

——太史公曰:秦之先为嬴姓。其後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脩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太史公曰:秦之先为嬴姓。其後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脩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已然有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秦、赵同出,岂不矛盾?

——【索隐】:按:不韦传云不韦,阳翟大贾也。其姬邯郸豪家女,善歌舞,有娠而献於子楚。生始皇。秦始皇生于邯郸,母为邯郸豪家所养善歌舞,并为吕不韦的,有娠而献於子楚,生始皇,其父何人?至今仍是争论焦点。

——《史记》怀两种看法,以秦始皇生於邯郸,名为政,姓赵氏。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来表述秦始皇实为生于赵国的生父有争论的野种,而非秦之先为嬴姓以国为姓有秦氏的秦国王子,却又采用官方说法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来反映秦始皇给后世的疑问。


最后总结:秦国为嬴姓秦氏(号曰秦嬴),只秦始皇或为赵氏(姓赵氏),《史记》没搞明白,后人总在争议。



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具有权威性。但提出了一个问题:秦始皇,姓赵氏,则承认其为私生子的可能性比较大;姓秦氏,则史书无明确记载,考据起来费劲。

秦、赵分家,姓赵者多出赵国(赵奢)或祖籍赵国(赵佗),秦国公族查无姓赵者这是为何?如有秦国公族姓赵氏者,请列举一二!


史記搞錯姓、氏的地方非常多,開篇第一章《五帝本紀》就鬧了個大笑話: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

照這個說法,黃帝以公孫為姓,以軒轅為名。但是根據後世的考證,黃帝以軒轅為氏,以姬為姓,以軒轅為氏可能是跟造車有關(傳說黃帝發明指南車),而以姬為姓則跟姬水有關。古代各國都有公孫,蓋公孫本是公族的一種稱呼。國君之子稱公子,公子之子為公孫,公孫之子不能再稱公孫,於是由國君依照各種情形而賜氏。有以國(邑)名為氏的,有以父之字為氏的,有以父諡為氏的,但後人漸漸無法了解這種法則,因此以為公孫是一個姓,遂相沿下來,當然後來也有人真的以公孫為姓氏,甚至公父、公叔都有,但無論如何黃帝是否能以公孫為姓一事,學界是有疑問的。

另外,根據《左傳》等記載,陳厲公之子陳完逃到齊國之後,以國名為陳氏。終《左傳》的記載,陳氏從沒改為田氏,比如晏嬰,不只一次對人談到齊國的未來,他說:「吾不知其為陳氏矣!」不說:「吾不知其為田氏矣!」陳齊之所以變成田齊,絕不是從陳完逃到齊國開始,陳田一音之轉,很可能是後來的訛寫。而且陳與田又都有排列之意,陳字除了陳列之意外,更是戰陣之陣的本字;田字無論是田獵之田或是農田之田,也都有排列整齊的意思在裡面,因此陳轉為田,倒也十分順理成章。但是至少在《左傳》的時代,陳完家族還是陳氏,並沒有改成田氏。但司馬遷寫書,本就多採異說,《左傳》在西漢也並不是顯學,因此他根據口語的習慣與傳說的記載,將陳氏改成田氏,也是十分可能的。

又比如,司馬遷敘述老子的事跡,連個名字也提不出一個定說。在《老子申韓列傳》裡,一開始說他「姓李,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後來他自己又懷疑老子是周室的太史儋,或綵衣娛親的老萊子。所以老子或許姓李,或許姓老,或許根本以太史為氏,而司馬遷也搞不清楚。

說回造父其人,是蜚廉的五世孫,其四世祖季勝,是惡來的兄弟,而惡來的四世孫就是秦的始祖非子,因此非子與造父實為同輩之堂兄弟,彼此間是「別子為宗」,互為分支,造父的後代為趙氏,非子的後代為秦氏(他的曾孫直接就叫做『秦仲』),而同樣都以嬴為姓,這明明是很明顯的事情。卻因為多敘述了造父這段,遂多出許多牽纏,實為無謂。司馬貞《索隱》不知道為什麼,又牽扯出「生於趙,故為趙氏」之說,但是他做為子楚的嗣子,延續先人的姓氏,而無需另立別宗,又何必以趙為氏?要是生於趙就以趙為氏,他的父親怎麼又不以楚為氏?至於說秦趙同祖,但秦趙雖同祖,彼此卻不相混的,不然又聽過趙之公族以秦為氏嗎?因此這兩個說法都是不能成立的。我們談秦始皇的姓氏,應該還是以嬴姓、秦氏為正說。—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IamNotyet對話貢獻)於2019年3月11日 (一) 08:51 (UTC)加入。[回复]

这个条目出了一个问题

刚才打开这个条目,我的狐狸先是卡了一下,然后就蹦出这个提示:

当前页面的某个脚本正忙,或者已停止响应。您可以立即停止该脚本,或者您可以继续以等待该脚本结束。

脚本: https://bits.wikimedia.org/zh.wikipedia.org/load.php?debug=false&lang=zh-cn&modules=jquery%2Cmediawiki%2CSpinner%7Cjquery.triggerQueueCallback%2CloadingSpinner%2CmwEmbedUtil%7Cmw.MwEmbedSupport&only=scripts&skin=vector&version=20130613T152003Z:106

我的 UA:Mozilla/5.0 (Windows NT 6.2; WOW64; rv:22.0) Gecko/20100101 Firefox/22.0

-- ──★──  2013年6月25日 (二) 14:29 (UTC)[回复]

关于评价问题

一次看历史书籍提到,对秦皇的评价,在49年之前史学家基本是有共识的,那就是贬大于褒,包括郭沫若都写过专著,叫什么忘了,反正是写十大负面的吧,但49年后,郭又写了相同的主题,变成了十大正面,因为毛的古为今用的原因,秦皇的评价严重的为当今政治所左右,望考虑。-- II 天空上尉 II  对话  2014年5月31日 (六) 15:10 (UTC)[回复]

优良条目评选(第二次)

秦始皇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中国历史 - 皇帝,提名人:LC The Great 2014年5月25日 (日) 02:25 (UTC)[回复]

投票期:2014年5月25日 (日) 02:25 (UTC) 至 2014年6月1日 (日) 02:25 (UTC)
:1支持,4反对,未能入选。--刘嘉留言2014年6月1日 (日) 08:44 (UTC)[回复]

始皇帝立十一年而崩

條目秦始皇#最後的巡遊最後一段寫著「《史記·秦本紀》載:始皇帝立十一年而崩」,可是此條目所寫的在位年份是前247年-前210年,明顯不只11年。為何會有此矛盾?--M940504留言2015年10月7日 (三) 13:03 (UTC)[回复]

灭六国内容有点冗长

应该简略写,直接一个主条目到秦灭六国之战就可以了吧。--我乃野云鹤 2017年5月27日 (六) 10:01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秦始皇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7月14日 (五) 18:24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秦始皇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8年6月11日 (一) 09:56 (UTC)[回复]

回退探讨

@淺藍雪 朋友好,你回退了我的编辑,原因是“请不要添加重复的链接”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A7%A6%E5%A7%8B%E7%9A%87&oldid=prev&diff=53789925&diffmode=source

我知道你是本页的积极编辑者,非常感谢你的努力,这里想与你商榷:虽然有部分链接重复,个人认为应该是必要的。另外还有类似项燕等,文中并无链接、子婴等在文中我的编辑使得该词条出现在更早的位置,这些都应是更好的一种编辑结果。你认为如何?Xinbenlv留言2019年6月3日 (一) 17:07 (UTC)[回复]

一個連接一段裡只能出現一次,請遵守wp:格式手冊,我恐怕這個沒有商量餘地。不過您可以添加文中沒有的链接,或者移除位置靠後的鏈接,回退功能只是退回前一版本,並不是說所有編輯都有問題,也無法只選擇有問題的回退。--淺藍雪 2019年6月3日 (一) 17:20 (UTC)[回复]

秦始皇卒日幾乎找不到相關論文

《開元占經》卷90引伏生《洪範五行傳》:「始皇以六月乙丑死於沙丘。」與《史記》記載的不同,據朱桂昌《顓頊日曆表》在六月十九日。目前幾乎找不到秦始皇卒日的相關論文,有關秦始皇的書籍除了馬元材《秦始皇帝傳》有提及《開元占經》這條線索外,都是採用《史記》的說法。--D留言2020年8月28日 (五) 00:00 (UTC)[回复]

秦始皇的一生充滿了戲劇性和爭議性。他的成長經歷中充滿了挑戰和困境,但也有母親和仲父的支持和幫助。在年幼時回到秦國後,他在十三歲就成為了秦王,並在二十二歲正式掌權。然而,他的統治並不平順。他的母親和仲父在朝廷上引起了許多紛爭,妨礙國家的發展。秦始皇掌權後,他毅然除去了這些妨礙國家繁榮的人和事,並開始著手實現自己的夢想──統一天下。他積極招攬賢士,重用有才幹和夢想的人,並以遠交近攻、分化離間等手段,成功地在短短九年時間內滅掉了六國,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然而,秦始皇的統治方式也引起了爭議。他行事浮誇、目空一切,將天下百姓視為奴隸,修建長城、建造皇陵,並焚燒詩書、坑殺儒士,導致天下民不聊生、怨聲四起。這些做法成為大秦帝國滅亡的原因之一。--此條未簽名的留言由我愛祖國國國國討論貢獻)於2024年1月14日 (日) 01:41 (UTC)加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