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高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高柔(174年—263年),字文惠陳留圉縣(今杞縣圉鎮)人。東漢末及三國曹魏大臣,仕於曹操及曹魏五位皇帝,幾乎橫跨整個曹魏,見證了曹魏的興亡。

生平

投靠高幹

高柔父親高靖任蜀郡都尉,但高柔則留在陳留。當時曹操兗州刺史(192年),高柔對城中的人說陳留乃四戰之地,曹操又有進圖四方的願望,未會安守兗州,而且張邈起兵時是陳留太守,現跟隨曹操恐怕會叛變。勸人們儘快離開,以避開將會出現的戰爭,只是當時人人都認為張邈與曹操關係密切,而高柔又年少,都沒有重視。高柔的堂伯高幹是袁紹的外甥[1],當時高幹邀高柔到河北,高柔於是與宗族一起去依附高幹。適逢父親死去,高柔不畏兵劫路遠,冒險到蜀地治喪,嘗盡辛苦,三年後回到北方。

歸降曹操

建安九年(204年),高幹與高柔歸降曹操,曹操任命高柔為菅縣縣長。縣中的人都對他有所聽聞,有數名奸吏因而自動辭官,但高柔卻挽留他們,包容他們過往的事,令他們都成為好官吏。高幹次年就以并州叛曹,高柔雖沒有參與,但曹操卻想因事而誅殺他,命他為刺奸令史,但高柔做得十分好,處法允當,獄中無滯留未判的犯人,每晚都看文書到深夜,抱著文書睡著了,曹操見此才對他改觀,辟他為丞相倉曹屬。

審事獻謀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要派鍾繇等領兵討伐張魯,但高柔認為領兵入關必會驚動關中的馬超韓遂,以為是要攻打自己,逼他們叛變,認為可先安定三輔,三輔安定後就可和平地招降張魯。但曹操不聽,鍾繇等入關後,馬超等果然叛變。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稱魏公,建魏國,高柔任尚書郎,轉拜丞相理曹掾。當時軍人宋金等在合肥逃亡,有人建議盡殺他的母親、妻兒和弟弟,但高柔認為重刑不單無助於遏止士卒逃亡,更加因為自己無路可走而引發更多人逃亡,懷柔反更能觸起他們歸附之心。曹操聽從,很多無辜的逃兵家屬都得以倖存。後來高柔轉為潁川太守,任法曹掾。當時朝廷置校事,用以監察群下,高柔認為校事又不是在百官之上又非聽命於百官,而且校事趙達等人又多次以自己喜惡去處事作威作福,應作檢討;但曹操則信任趙達,認為他們才能做到檢百官的效能。後來趙達等人的奸惡之事被揭發,曹操殺了他們作為對當日不聽高柔勸諫的道歉。

秉正執法

曹丕即位為帝後,任命高柔為治書侍御史,賜爵關內侯,轉加治書執法。當時因為誹謗言詞多,曹丕於是下令要處死說者而賞賜告發者,但令到很多人互相誣告,高柔於是建議取消這項法令以免無辜人受害,但曹丕不立刻聽從,而下令要以誹謗之罪懲處誣告的人,而高柔則審查每一個告發案件,查明虛實,稍稍犯法也是輕判罰金了事。黃初四年(223年)遷任廷尉

黃初七年(226年)曹丕因為宿怨,借鮑勛有小過失而要枉法誅殺他,高柔堅決不從,曹丕乾脆調離高柔,直接指令廷尉執行詔令,不顧群臣反對而處死鮑勛。

勸諫輔主

曹叡繼位後,封高柔為延壽亭侯。高柔曾勸曹叡選取能力優越的博士任大官以彰顯儒術。又建議停建宮室及減少後宮妃嬪,減少對人民的負擔,以免耗損國力,曹叡都一一答應。後來宜陽典農劉龜偷偷於獵園打獵兔子,被其功曹張京告發,但曹叡則只交劉龜去收押,公文上不提張京,高柔要求告發者名字遭拒絕,高柔就說:「廷尉,天下之平也,安得以至尊喜怒而毀法乎?」後多次上奏,言辭深切,曹叡才醒悟,讓二人各自因其罪而判罰。

位至三公

高柔後來升任太常正始六年八月丁卯日(245年9月27日)升任司空,正始九年(248年)又遷任司徒。在曹爽與司馬懿的權力角力中,高柔支持司馬懿嘉平元年(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高柔參與,以假節行大將軍事佔據曹爽軍營。曹爽被處死後,封為萬歲鄉侯

甘露元年(256年),曹髦即位,進封安國侯,任太尉。曹奐即位後,增邑又封二子為亭侯。景元四年(263年)九月[2],高柔九十歲時逝世,諡元侯。由孫兒高渾嗣侯,曹奂咸熙年間改封昌陸子

性格特徵

高柔處事剛正不阿,從鮑勛和劉龜、張京的事上可以看出,即使有意徇私的是皇帝,高柔也不會順從。但他除了秉正執法外,亦會考慮事件內情而作出彈性處理或建議,如官吏解弘父親去世,但及後遇有軍事,收到命令要出行,解弘唯有稱病,但卻令曹叡大怒而被收押,高柔於是向曹叡奏明解弘的事,認為應因其孝心而給予解弘寬限,解弘才得以免罪。另公孫淵兄長公孫晃在公孫淵叛魏前就已向朝廷報告,說明他有叛心,但公孫淵叛後,原本想保住他們性命的明帝,礙於有官吏不同意,被迫判定他們在獄中處決。高柔於是以此向明帝說情,希望可以保全公孫晃一家免受刑,可惜明帝執意,還是送金屑酒,讓公孫晃一家自殺,並厚葬他們。即使連小小的護軍營士竇禮被同營兵士焦子文所殺,被營人誤以為逃亡,沒收他的妻兒做官奴官婢的事亦理會,他聽到竇妻的冤情後去調查,最終水落石出,回復竇妻的身份,並頒布天下作為案例。

家族

世系图

 
 
 
 
高固
 
 
 
 
 
 
 
 
 
 
 
 
高慎
 
 
 
 
 
 
 
 
 
 
 
 
 
 
 
 
 
 
 
 
 
 
 
 
 
 
 
 
 
 
 
 
高式
 
高昌
 
高赐
 
 
 
 
 
 
 
 
 
 
 
 
 
 
 
 
 
 
 
 
高弘
 
 
 
 
 
高躬
 
 
 
 
 
 
 
 
 
 
 
 
 
 
 
 
 
 
 
 
高靖
 
 
 
 
 
高幹
 
 
 
 
 
 
 
 
 
 
 
安国元侯
高柔
 
 
 
 
 
 
 
 
 
 
 
 
 
 
 
 
 
 
 
 
 
 
 
 
 
 
 
 
 
 
 
 
 
高俊
 
高诞
 
高光
 
 
 
 
 
 
 
 
 
 
 
 
 
 
 
 
 
 
 
 
 
 
 
 
 
高韬
 
昌陆子
高浑

五世祖輩

  • 高固,生活於王莽時代。

高祖父輩

曾祖父輩

  • 高式,高慎子。
  • 高昌,高慎子,高式弟。
  • 高賜,高式弟,高慎子,高幹祖父,曾任東漢司隸校尉。

祖父輩

父輩

  • 高靖,高弘子,曾任蜀郡都尉。
  • 高幹,東漢末軍事人物。

子輩

[3]

  • 高儁,高柔長子,為大將軍掾。
  • 高誕,高柔次子,歷任三州刺史、太僕。
  • 高光,高柔三子,西晉黃沙御史,守廷尉,後任廷尉。官至尚書令,追贈司空。

孫輩

  • 高韜,高光子,由於參與誅殺司馬越的謀劃,事情泄漏而伏誅。
  • 高渾,高柔孫,繼承高柔的爵位。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三國志/卷24》,出自陳壽三國志

參考資料

  • 《三國志·魏書·高柔傳》
  • 《資治通鑑》
  1. ^ 《三國志·高柔傳》載「柔從兄幹,袁紹甥也」,謂高幹是其堂兄。然而據裴松之注引《陳留耆舊傳》及謝承《後漢書》所列的高氏家世,高幹應為高柔的堂伯。不知哪本有誤,今從裴注所載。
  2. ^ 《三國志·魏志·元帝紀》
  3. ^ 《三國志·裴松之注》卷二十四 魏書二十四 韓崔高孫王傳:晉諸公贊曰:柔長子儁,大將軍掾,次誕,歷三州刺史、太僕。誕放率不倫,而決烈過人。次光,字宣茂,少習家業,明練法理。晉武帝世,為黃沙御史,與中丞同,遷守廷尉,後即真。兄誕與光異操,謂光小節,常輕侮之,而光事誕愈謹。終於尚書令。追贈司空。
前任:
赵俨
曹魏司空
245年-248年
繼任:
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