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浩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浩周(?—?),字孔異上黨人(今山西長治市北),曹魏將領、曾任蕭令、徐州刺史[1]

生平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樊城樊城之戰于禁軍敗,時任于禁護軍的浩周也被關羽所俘。孫權偷襲關羽後浩周被孫權所獲,孫權對浩周很禮遇。[2]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孫權歸還浩周、軍司馬東里袞,晉見曹丕以表達其真誠,曹丕見到浩周等人後問說:「孫權能不能信賴呢?」浩周認為孫權一定臣服,東里袞則認為孫權一定不會臣服,曹丕對浩周所言大感喜悅。同年十月,曹丕迫使東漢王朝的末代皇帝漢獻帝劉協禪讓,遣使封孫權為“吳王”並要求孫權交出質子,並遣時任都尉的浩周隨使者到吳國,[3][4][5]浩周到了東吳,浩周和孫權私宴,浩周說願意舉家幫孫權證明,孫權感動,涕淚交集,沾濕衣襟,離別前指天發誓會交出質子。但浩周回去後,孫權卻敷衍搪塞,晃點了浩周,無遣子意。[6]曹丕打算派辛毗桓階前往東吳跟孫權盟誓,催促提交質子。孫權推辭,不願接受。此舉惹怒曹丕,曹丕欲伐孫權,為劉曄所制止。十月,孫權再次卑辭上書向曹丕認錯,並發信給浩周請求他幫孫登求婚宗室。又以孫登年幼等為由打算派孫邵張昭等護送孫登同時入京。曹丕再次強硬要求孫權將孫登送來,孫權於是改元黃武,下令諸將臨江拒守,曹丕得知孫權又抗命,發令攻打東吳,後來浩周從此被曹丕疏遠,終身不得重用。[7]

參考資料

  1. ^ 《魏略》:浩周字孔異,上黨人。建安中仕為蕭令,至徐州刺史。
  2. ^ 《魏略》:後領護于禁軍,軍沒,為關羽所得。權襲羽,並得周,甚禮之。
  3. ^ 《魏略》:初東里袞為于禁軍司馬,前與周俱沒,又俱還到,有詔皆見之。帝問周等,周以為權必臣服,而東里袞謂其不可必服。帝悅周言,以為有以知之。是歲冬,魏王受漢禪,遣使以權為吳王,詔使周與使者俱往。
  4. ^ 《資治通鑑·卷069》:初,吳王遣于禁護軍浩周、軍司馬東里袞詣帝,自陳誠款,辭甚恭愨。帝問周等:「權可信乎?」周以為權必臣服,而袞謂其不可必服。帝悅周言,以為有以知之,故立為吳王,復使周至吳。
  5. ^ 《三國志·孫權傳》:前都尉浩周勸君遣子,乃實朝臣交謀
  6. ^ 《魏略》:“是歲冬,魏王受漢禪,遣使以權為吳王,詔使周與使者俱往。周既致詔命,時與權私宴,謂權曰:「陛下未信王遣子入侍也,周以闔門百口明之。」權因字謂周曰:「浩孔異,卿乃以舉家百口保我,我當何言邪?」遂流涕沾襟。及與周別,又指天為誓。周還之後,權不遣子而設辭,帝乃久留其使。”
  7. ^ 《魏略》:自是之後,帝既彰權罪,周亦見疏遠,終身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