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嘎蓋
阿里嘎蓋(阿美語:Alikakay;撒奇萊雅語:Alikakay),或譯為阿哩嘎蓋[1]、阿里卡該[2]、阿里嘎該[3],是流傳於臺灣阿美族與撒奇萊雅族的巨人異族傳說[4]。
外表與能力
根據記載,阿里嘎蓋族人皮膚白皙、碧眼如貓、金髮長而多毛、身高達丈餘(約三公尺多)。他們不僅跑的跟風一樣快,還會使用法術,可以變身,或者用自己的毛變出士兵,就算身體的部位斷了,也可以把樹木接在斷面上並變成新的身體。
阿里嘎蓋族僅5人:乎夫乎夫(Hofhof)、達貴(Takuy)、阿拉府各斯(Alafukes / Arakakay)、都厄茲(Doec)、巴都安(Pato'an / Chikutai)。其中乎夫乎夫曾因惡作劇弄破阿美族人的屋頂而被拉斷手。
傳說
關於阿里嘎蓋的傳說可分為卡蜜德(Kafid)與卡費(Kafit)此兩種版本。
卡蜜德
在古代,阿里嘎蓋族住在花蓮美崙山地區,他們利用法術改變外貌、欺騙阿美族人,在部落中欺侮婦人與小孩[5],特別喜歡嬰兒的內臟[1]。為了抵禦阿里嘎蓋的侵襲,部落頭目召集了青年,發起三次討伐,第一次阿里嘎蓋用毛髮變出許多士兵擋下攻擊;第二次族人試著把女性月經布綁在武器上但被他們躲開;直到第三次前,部落元老卡讓獨自來到海邊,一邊想著如何打敗阿里嘎蓋,想著想著便睡著了;在睡夢中,海神卡蜜德告訴元老需使用祭祀用的「布隆(porong,箭矢法器)」才能成功打敗阿里嘎蓋,族人照做,使得阿里嘎蓋的領袖向他們祈求饒命,而卡讓決定也放他們一條生路。
為了感謝不殺之恩,於是阿里嘎蓋領袖在率領族人進入海裡前告訴卡讓,只要每年5、6月到河邊或海邊,以檳榔、酒、三塊小米麻糬(Toron)以及布隆來祭拜阿里嘎蓋,就可以獲得許多漁獲,而這就是阿美族豐年祭以及漁祭的由來。[1][2][5][6]而留下來的巴都安(Pato'an/Chikutai,另有說法是達貴)則是成為七腳川社的神。
- 後續
因為被騙而與阿里嘎蓋交合的婦女懷孕所生下的孩子,會有跟阿里嘎蓋類似的外表特徵,部份其他傳說裡也有他們的後代出現,如撒奇萊雅族的巴奈傳說[7]。
卡費
情節與卡蜜德版相差不大,區別僅在於對付阿里嘎蓋的方式不同,以及阿里嘎蓋除阿拉府各斯(Alafukes/Arakakay)被卡費收為顧問外,其餘全遭到阿美族所滅。
- 後續
被阿美族所滅的阿里嘎蓋在死後化為'Arikaya,並轉為危害南勢阿美族。[8]。
現代研究
文獻裡描述阿里嘎蓋族金髮碧眼的形象,很有可能是源自族人對荷蘭人的印象[3]。
參見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我們的故事第11集 阿哩嘎蓋. 原住民族電視台. [2017-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 ^ 2.0 2.1 李宜靜, 阿美族海祭神話與祭儀之流變 (PDF), 康寧學報10 (康寧學校財團法人康寧大學), 2008 [2017-07-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7-13)
- ^ 3.0 3.1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唯妖論:臺灣神怪本事. 奇異果出版公司. 2016-10-01 [2018-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7).
- ^ 何敬堯; 張季雅. 妖怪臺灣:三百年島嶼奇幻誌 · 妖鬼神遊卷. 聯經出版公司. 2017-01-05 [2017-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1).
- ^ 5.0 5.1 舞賽. 文化視野阿美族的神話故事 阿里嘎蓋. 台灣立報. 2004-03-02 [2017-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 ^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小島由道·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15-1921(全八冊)
- ^ 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原住民教育研究中心. 國民中學原住民族鄉土文化教材─撒奇萊雅族學習手冊第三冊:閱讀文化篇.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2008.
-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 阿美族的惡鬼傳說--Arikakay. 典藏台灣Taiwan Digitalarchives.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