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刘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鄧濟
劉表
荊州牧
刘表
清代《三國演義》繡像中劉表的畫像
鎮南將軍、荊州刺史
國家东汉
時代東漢末年
主君汉灵帝漢少帝汉献帝
姓名劉表
景升
封爵成武侯
族裔
籍貫山陽郡高平縣
出生142年
逝世208年
襄陽
親屬
長子劉琦、次子劉琮、三子劉修
《荊州星占》

劉表(142年—208年[1]),字景升山陽郡高平縣(今山東省微山縣西北)人,汉朝宗室,是西漢魯恭王劉餘之子郁桹侯刘骄的九代孙[2]。刘表身长八尺,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割据軍閥,領有荊楚數千里之地,並先後由漢廷授封官銜荊州刺史和鎮南將軍、荊州牧、封成武侯、假節。也是漢末的黨錮人士之一。

生平

早期

劉表於汉顺帝汉安元年(142年)出生[1],年輕時受過儒家教育,他参加過太學生运动,在士人間享有很崇高的名望。在他17歲當年(158年),向王暢求學。劉表曾於黨錮時期(一說166年、一說169年)與同郡張儉等受到訕議,卻在問罪的詔書下來之前收到風聲,於是被迫逃亡,從而避過迫害。[3]:71[4]:38

光和二年三月(179年),劉表得大將軍何進召為北軍中候,在為十年間,以賢能見稱[4]:44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荊州刺史王叡孫堅所殺,董卓於是以朝廷的名義派遣當時的北軍中侯劉表繼任。但當時的荊州一帶並不穩定,朝廷沒有方法實際控制,事實是一紙空文[5]:33。荊州刺史治所在武陵郡臨沅縣(今湖南常德東北),劉表行至宜城,前進的道路已經不通,只好隻身進入[5]:69

劉表上任初期,荊州的宗賊很多,袁術佔據了魯陽,吳人蘇代又為長沙太守,貝羽為華容長,各據民兵而稱雄,沒有方法直接取得荊州的統治權。他意識到必須要爭取到荊州地區的豪強宗族勢力支持,於是和荊襄大族中蒯良蒯越襄陽蔡瑁等商討穩定荊州的方法。他們討論後決定以「權謀」鏟除反抗的宗賊,以仁政德治以治理荊州,確立了施政的方針[6]:34[5]:69

劉表便使蒯越遣人前往誘騙宗贼,說得來者五十五人(《後漢書》載十五人),就斬殺他們,並安撫收編他們的部眾。然而,是時唯有江夏賊黨張虎、陳生擁眾據守襄陽,劉表於是再派蒯越及龐季單騎前往勸說,二人答允出降,於是江南悉平。而荊州諸太守縣令因聽聞劉表的威名,大多解印綬而逃去。劉表自此理兵襄陽,以觀時變。

跨蹈漢南

討董聯盟瓦解之後,袁術袁紹的關係急劇惡化。袁紹於是連結劉表,欲以其牽制袁術。而袁術亦打算襲取荊州,故與長沙太守孫堅結合,並命孫氏一起合擊劉表。劉表最初與孫堅交戰失利,被孫堅圍攻於襄陽城。後來,劉表卻因孫堅戰死而反敗為勝,但對戰事的詳情卻有三種不同的記載:

  • 根據《典略》記載,劉表在被圍後命令大將黃祖於夜間出兵與孫堅對抗,黃祖失利敗走,竄入峴山之中。孫堅於是乘勝追擊黃祖,卻被黃祖的部下用箭伏殺於竹林之間。
  • 《後漢書》稱劉表被圍於襄陽後,黄祖前來救援,而孫堅就在交戰中被流矢所殺。
  • 《英雄記》稱劉表的部將呂公(或稱呂介)領兵屯駐於山上,孫堅以輕騎上山討伐呂公時,被敵軍射中其頭,因而斃亡。

由於孫堅戰死對戰事造成影響,促使劉表反敗為勝,解除了荆州的危機。

初平三年(192年)四月,董卓長安呂布殺死,其餘部李傕郭汜卻又再次進據長安,誅殺司徒王允,挾持天子。劉表於是遣使入朝朝貢,李傕、郭汜二人為了穩固自己勢力,便以朝廷的命詔遣御史中丞钟繇封劉表為「鎮南將軍、荊州牧,封成武侯,假節」,呼為伯父,置長史、司馬、從事中郎,開府辟召,儀如三公,希望能夠結連劉表為外援[7]

初平四年(193年),劉表截斷袁術的糧道,使其無法再盤踞南陽,迫使他往方向出走,間接促成了袁術與曹操之間的匡亭之戰。此舉不但徹底除去袁術覬覦荊州的野心,更借曹操軍的力量削弱袁術勢力,使其更加遠離荊州,減少了對荊州威脅,也鞏固了自己在荊州的統治權。

建安元年(196年),漢獻帝被曹操迎於許都,劉表雖然再次遣使奉貢,但亦與北方的袁紹保持關係。治中鄧羲於是勸諫劉表,劉表不聽,答曰:「内不失貢職,外不背盟主,此天下之達義也。治中獨何怪乎?」(對內,我沒有對朝貢之事上失責;對外,我亦沒有違背盟主,這才是當今天下的達義之道。怎麼只有你老是在怪我呢?)鄧羲不滿,於是辭疾而退,終劉表之任內不再出仕。

其時驃騎將軍張濟關中出走南陽,因糧盡而攻打其南陽郡穰縣,卻因中飛矢而死,其侄張繡於是收兵而退出穰縣。荊州官員知道後皆向劉表祝賀。劉表卻說:「濟以窮來,主人無禮,至於交鋒,此非牧意,牧受吊不受賀也。」(張濟因窮途末路而來,我作為主人卻如此無禮,這並非我的本意,故我只受弔唁而不受祝贺。)之後,劉表又派人招誘張濟的餘部,其眾聞訊而大喜,盡皆服從。劉表於是安排張繡屯兵於宛城,成為劉表在北方的藩屬勢力,替他抵禦外敵。

當初,長沙太守張羨因性格屈強、桀驁不馴,故被劉表輕視而沒有被禮待。張羨懷恨在心,最終於建安三年(198年)率領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叛逆劉表,劉表因而遣兵攻伐,卻連年不下。及後張羨病死,長沙民眾又擁立其子張懌為主,劉表不久後方能攻下張懌。於是劉表順勢廣開南方的疆土,成為「南收零(陵)、桂(陽),北據漢川,地方數千里,帶甲十餘萬」的大軍閥。

在平定荊南之後,劉表與交州張津之間漸生仇隙。在建安四年至八年間(199—203年),交州牧張津對劉表連年用兵。然而交州兵微將寡,故即與劉表作戰經年仍是徒勞無功。直至建安八年(203年),張津被部下殺害,劉表為染指交州,便旋即派遣屬下賴恭出任交州刺史,希望搶先在朝廷任命官員前佔有交州。同時,他又任命部屬吳巨蒼梧太守,以接替剛病故的史璜。另一方面,以曹操為首的漢廷則拜交趾太守士燮為「綏南中郎將,董督(交州)七郡,領交阯太守如故」,旨在抗衡劉表在交州的勢力。

劉表上任前荊州境內混亂,出現武裝割據,劉表擔任荊州牧後,平定割據,並令境內的豪強服從。荊州從此萬里肅清,群民悦服。另一方面,從關西兗州豫州來投靠荆州的學者又有上千人之多,劉表對他們都能加以安撫賑贍,學者們受到資助,亦能得到保護。由於荊州境內界抵抗武裝已被肅清,劉表於是開立學官,博求儒士,又命綦毋闓宋忠等學者撰寫《五經章句》,並稱之為後定。同時劉表還模仿皇帝舉辦郊祀[8]

中立偏安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劉表與張繡合擊曹操,雙方互有勝負。其後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據守南陽的張繡接受謀士賈詡的建議,向曹操請降,劉表從此失去了對南陽的影響力。接著,袁紹又遣人求助於劉表,劉表向來使許諾,卻又不正式派遣軍隊助戰,亦不肯協援曹操,只希望自保於(長)江、漢(水)之間,以觀天下之變。

從事中郎韓嵩別駕劉先就向劉表说:「今豪傑並爭,兩雄相持,天下之重在於將軍。若欲有為,起乘其敝可也;如其不然,固將擇所宜從。豈可擁甲十萬,坐觀成敗?求援而不能助,見賢而不肯歸!此兩怨必集于將軍,恐不得中立矣。曹操善用兵,且賢俊多歸之,其勢必舉袁紹,然後移兵以向江漢,恐將軍不能禦也。今之勝計,莫若舉荊州以附曹操,操必重德將軍,長享福祚,垂之後嗣,此萬全之策也。」(如今豪傑並爭,兩個雄主相持於官渡,所以決定天下之局勢的重任就在於將軍了。若果將軍是想有所作為的話,就應該乘此機會而起事;但若不然,就應該選擇可以跟從的雄主。將軍您又怎能擁兵十萬,而坐觀成敗?袁紹前來求援,您又不派兵協助;曹操賢明,您又不肯歸隨。這兩大勢力不管誰勝誰負,都會因怨恨而來對付將軍你的,屆時我們恐怕不能再保持中立了。我等認為曹操善於用兵,而且又多賢臣俊士歸附,他必定能夠一舉殲滅袁紹,然後就會把兵鋒指向我們,恐怕將軍到時候也不能夠與其抗衡吧。如今必勝之計,莫過於舉荊州之眾而歸附曹操,而曹操必定會看重將軍的恩德,您就能長享福祚,子孫晏然,這才是真正的萬全之策啊!)

大將蒯越亦如此勸劉表,但劉表狐疑不決,便派遣韓嵩前往晉見曹操,以探其虛實。他對韓嵩說:「如今天下大亂,大勢未知所定,而曹公奉天子於許都,希望閣下能夠替我觀其虛實。」韓嵩答曰:「至聖者可以通達於普世的價值、忠節,次一等者則只能緊守現存公認的氣節。而我韓嵩,僅僅是守節者而已。所謂事君為君,君臣之間的關係既定,所以可以以死守節;現在我奉命前往朝廷仕宦獻身,正因為是將軍您的命令,所以即使是赴湯蹈火,我也是萬死不辭的。以我的觀察,曹公明哲,必定能匡濟天下,如果將軍能夠上順天子,下歸曹公的話,必定能夠享百世安康之福,荊楚之地亦定會受其庇佑,那麼您就應該派我出使了;但若然您舉棋不定,卻仍命我出使京師的話,一旦天子封我為官,我便會成為天子的屬臣、將軍的故吏了。正如在君為君的道理一樣,我韓嵩只可守命於天子,在道義上就不能夠再為將盡忠效命了。唯望將軍慎重三思,不要有負韓嵩。」[9]

劉表以為韓嵩只因怯懼而推搪,便強行命他出使。韓嵩到了許都後,果如其所言,他被天子拜為侍中,遷零陵太守,他回來以後大為稱頌朝廷和曹操的威德,又勸劉表派遣質子入朝侍奉。劉表認為韓嵩懷有二心,於是大會群臣數百人,陳兵而責見他。其時劉表盛怒,手持符節想要下令殺他,還屢說:「嵩敢懷貳邪!」(韓嵩你竟敢懷二心啊!)在場的群眾大為驚慌,想叫韓嵩謝罪,但韓嵩卻不為所動,只向劉表說道:「將軍負嵩,嵩不負將軍。」(是將軍您有負於我,而不是我有負於您。)且亦再陳述其臨行之言。劉表依然怒不可遏,其妻蔡氏知道韓嵩賢良,於是進諫說:「韓嵩,楚國之望也;且其言直,誅之無辭。」(韓嵩名重荊楚,而且他言行率直無假,是誅之無名的。)劉表又拷問韓嵩隨行的手下,得知韓嵩並無他意,方才作罷斬殺他的念頭,但仍然將其囚禁。《三國志》認為劉表外貌儒,但內心卻多疑猜忌,就以上述此事來引證。

建安六年(201年),劉備在汝南為曹操軍所破,於是南行投奔荊州。劉表雖然厚相結待,但沒有重用劉備,只安排他駐紮新野,成為自己的北藩。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遠征柳城時,劉備曾勸說劉表起兵後襲許都,劉表不納其言。至及曹操還軍中原,劉表才對劉備說:「不用君言,失此難逢之機。」(之前不採納你的建議,現在就失去了如此良機了。)劉備只得說:「今天下分裂,日尋干戈,事會之來,豈有終極乎?若能應之於後者,則此未足為恨也。」(方今天下分裂,干戈日起,機會定會再出現,又怎會有所終極呢?若果今後能把握機會,這回之事就不足以為恨了。)

不過自建安十二年,曹操還定柳城後,河北局勢已經被穩定下來。在一統中原後,曹操開始為南征的事作準備,而荊州則成為他的第一个攻取的目標。

無定後嗣

最初,劉表因為長子劉琦與自己的相貌長得相似,而十分喜愛他。但是後來次子劉琮娶了劉表繼室蔡夫人的侄女,蔡氏就愛屋及烏,喜愛劉琮而討厭劉琦。蔡氏於是經常在劉表面前抵毀劉琦,劉表因為寵信蔡氏,於是逐漸信以為真。另外,蔡夫人之弟蔡瑁及其外甥張允亦得劉表信重,并且又與劉琮相善,故此劉琦越感不安。後來劉琦聽從諸葛亮的建議,向劉表請纓代替戰死的黃祖出任江夏太守,以求自安。

建安十三年(208年),劉表病重,劉琦立即從江夏趕回探視,蔡氏、蔡瑁、張允等人知道劉琦性慈孝,害怕劉表把後事託給他,便定計阻撓劉琦與其父見面,劉琦只好返回江夏[10]:130-131。由於劉琦素來慈孝,張允等人怕其父子二人相見而親情相感,會令劉表確立劉琦為嗣,於是不許劉琦入內探望,並說:「將軍命君撫臨江夏,其任至重。今釋眾擅來,必見譴怒。傷親之歡,重增其疾,非孝敬之道也。」(主公命你鎮守江夏,是個非常重任。如今你留下眾兵將於江夏而擅來襄陽,主公知道後必定會加以怒責。此舉有傷親情,最終只會使他的病情惡化,這實在不是孝敬之道啊。)劉琦被拒諸門外,不能與劉表相見,劉琦只得流涕而去。而據《英雄記》及《魏書》記載,劉表病危時曾想將荊州讓給劉備,劉備不忍趁人之危而再三推卻。[11]但是,南朝宋史学家裴松之在《三国志注》中认为,刘表夫妇早已属意刘琮,这时突然想让刘备接手荆州,不可信。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劉表病情急轉直下,八月便死去[10]:137。劉表因为背疽發作,病重身亡,享年六十七岁[1],葬于襄阳城东。劉表一死,蔡瑁、張允、蒯越等人立即擁立劉琮做荊州之主[10]:137。刘琮把刘表的侯爵印绶给刘琦,刘琦怒,将印绶扔在地上,想趁奔丧发难。劉琮決定降曹,曹軍尚在宛縣,尚未到達新野[10]:138。因為群臣大多主降曹,於是便在九月向曹操請降,正式結束了劉氏父子在荊州十九年的統治。劉備沒有攻打襄陽,僅是在城下駐馬高呼劉琮出來相見,亦只來到劉表墓前祭奠,拜辭而去[10]:139

學術

劉表是荊州學派的創立人,根據張璠的《漢紀》,劉表與山陽郡的同鄉張隱、薛郁、王訪、宣靖、公褚恭、劉祗田林并称「八交」,或称「八顧」。而《漢末名士錄》則說劉表與汝南陳翔范滂、魯國孔昱勃海苑康、山陽檀敷張儉南陽岑晊為「八友」。《後漢書·党锢传序》又載劉表與翟超岑晊陳翔孔昱苑康檀敷張儉八人為「八及」,載劉表與田林,張隱等為「八顧」,《後漢書·劉表傳》載劉表與張儉等人為「八顧」。《三國志·劉表傳》則稱其為「八俊」。

學術著作

劉表在任荊州牧其間,曾經與當地學者共同著作了一部名為《荊州星占》(或名《荊州占》)的天文書籍,並在後世流傳了幾百年。至少到了唐代,《荊州星占》仍是李淳風撰《乙巳占》、瞿曇悉達撰《開元占經》時的重要參考書之一。李淳風亦在《乙巳占》中開列他自述是幼小所習誦的星占學參考書共二十五部,其中第十八部就是劉表的《荊州占》。儘管劉表本人未必是《荊州占》的主要編撰者,但其領銜編著的角色,亦證明他對於天象星宿有一定的研究。

評價

劉表是儒家士人,英俊瀟灑,品性仁善,為官清廉,理政有方,但是性格怯懦,作風優柔寡斷,在統攝軍事方面更是有所不足。

董卓:「但杀二袁、刘表、孙坚,天下自服从孤耳。」

郭嘉:「表,坐談客耳。」

曹操:「我攻呂布,表不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紹,此自守之賊也,宜為後圖。」「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賈詡:「表,平世三公才也;不見事變,多疑無決,無能為也。」

孔融:「竊聞領荆州牧劉表桀逆放恣,所爲不軌,至乃郊祭天地,擬儀社稷。」

裴潛:「劉牧非霸王之才,乃欲西伯自處,其敗無日矣。」又曰:「劉景升,仁義之主也!」

和洽:「荆州刘表无他远志,爱人乐士,土地险阻,山夷民弱,易依倚也。」

王粲:「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

甘宁:「宁已观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

孙权: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

《魏略》:「劉表性緩,不曉軍事。」

《吳書》:「表,儒人,不習軍事。」

《刘镇南碑》:「猗欤将军,膺期挺生。桓桓其武,温温其人。初干千里,允显使臣。幕府礼命,集于北军。督齐禁旅,如罴如熊。眷然南顾,绥我荆衡。将军之来,民安物丰。江湖交壤,刑清国兴。蔽芾甘棠,召伯听讼。周人勿划,我赖其祯。欲报之德,胡不亿年。如何殂逝,孤弃万民!镌勒墓石,以纪洪勋。昭示来世,垂芳后昆。」

陳壽三國志》:「袁紹、劉表,咸有威容、器觀,知名當世。表跨蹈漢南,紹鷹揚河朔,然皆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廢嫡立庶,舍禮崇愛,至於後嗣顛蹙,社稷傾覆,非不幸也。」「表雖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皆此類也。」

傅玄:「表既杀望之,荆州士人皆自危也。夫表之本心,於望之不轻也,以直迕情,而谗言得入者,以无容直之度也。据全楚之地,不能以成功者,未必不由此也。夷、叔迕武王以成名,丁公顺高祖以受戮,二主之度远也。若不远其度,惟褊心是从,难乎以容民畜众矣。」

《魏武故事》:「楚有江、汉山川之险,后服先疆,与秦争衡,荆州则其故地。刘镇南久用其民矣。身没之后,诸子鼎峙,虽终难全,犹可引日。」

常璩:「汉末大乱,雄桀并起。若董卓、吕布、二袁、韩、马、张杨、刘表之徒,兼州连郡,众逾万计,叱吒之间,皆自谓汉祖可踵,桓、文易迈。」

范曄後漢書》:「表招誘有方,威懷兼洽,其奸猾宿賊更為效用,萬里肅清,大小咸悅而服之。」、「在荆州幾二十年,家無餘積。」、「劉表道不相越,而欲臥收天運,擬蹤三分,其猶木禺之於人也。」、「紹姿弘雅,表亦長者。稱雄河外,擅強南夏。魚儷漢舳,雲屯冀馬。闚圖訊鼎,禋天類社。既云天工,亦資人亮。矜彊少成,坐談奚望。回皇冢嬖,身穨業喪。」

柳庄:「昔袁绍、刘表、王凌、诸葛诞,皆一时雄杰,据要地,拥强兵。」

苏夔:「近者刘荆州之意气,袁渤海之纵横,当其吐纳荆扬,鞭笞河朔,猛将厉于雕鹗,谋臣盛于云雨,从容啸咤,有席卷八荒之心,固以震倘肆椋熏灼宇宙者。」

赵蕤:「袁本初虎视河朔;刘景升鹊起荆州;马超韩遂,雄据於关西;吕布陈宫,窃命於东夏;辽河海岱,王公十数,皆阻兵百万、铁骑千群,合纵缔交,为一时之杰也。」

李廌:「入自东郭门,言拜景升墓。墓树半枯槎,冥冥立晨雾。鼎国昔未分,萧墙梗天步。呼苍复何用,龙卧独不顾。纡余檀溪水,黯惨蔡州路。登楼欲遣忧,君看仲宣赋。」

苏辙:「隗嚣、刘表,雍容风议,皆得长者之誉,然其败也,皆以去就不明失之。不如张鲁之庸,败亡之余,知所归往,犹能保其后嗣。」

曾巩:「景升得二蒯,坐论胜凶残。正当丧乱时,能使憔悴宽。 缤纷多士至,肃穆万里安。能收众材助,图大信不难, 诸公龙凤姿,有待久盘醒。得一固足兴,致之岂无端。 乃独采樗栎,不知取椅檀。盖云器有极,在理良足叹。」

范仲熊:「刘景升、孙策虽天资英勇,然器轻无君人之体,所以无成。」

郝经:「表据荆楚,襟带江汉,瞰临许雒。向从昭烈之言,勤王蹙操,则汉未遽亡也。亦优游自喜,隂蓄异志……其坐谈西伯亦犹隗嚣之在陇也。」「表有全楚,坐收天命。事防弗衷,得死为幸。」

罗贯中:「昔闻袁氏居河朔,今见刘君霸汉阳。尤决有谋空战讨,外宽内狭远贤良。绍因谭、尚须倾国,表为琦、琮立丧邦。观此可为千古戒,怨魂应是绕荆、襄!」

王夫之:「刘表文土也,而无能自立。」「刘表无戡乱之才,所固然也,然谓曹操方挟天子、擅威福,将夺汉室,而表不能兴勤王问罪之师,徒立学校、修礼乐,为不急之务,则又非可以责表也。表虽有荆州,而隔冥阨之塞,未能北向以争权,其约之以共灭曹氏者,袁绍也,绍亦何愈于操哉?绍与操自灵帝以来,皆有兵戎之任,而表出自党锢,固雍容讽议之士尔。荆土虽安,人不习战,绍之倚表而表不能为绍用,表非戡乱之才,何待杜袭而知之?表亦自知之矣。踌躇四顾于袁、曹之间,义无适从也,势无适胜也,以诗书礼乐之虚文,示间暇无争而消人之忌,表之为表,如此而已矣。中人以下自全之策也。不为祸先而仅保其境,无袁、曹显著之逆,无公孙赞乐杀之愚,故天下纷纭,而荆州自若。迨乎身死,而子琮举土以降操,表非不虑此,而亦无如之何者也。”」

柳从辰:「卓虽受诛,豪杰并起,跨州连郡如刘虞公孙瓒陶谦、袁绍、刘表、刘焉袁术吕布者,皆尝雄视一时,其权力犹足匡正帝室。」

王士正:「豚犬儿郎霸业空,冢中人不愧英雄。一杯遥酹襄江上,爱汝名高俊及中。」

蔡东藩:「刘景升亦非杰出才,偷息荆襄,不思展足,其无能已可概见;至如惑后妻,远长子,卒至身死未几,全州归曹;而于真诚坦白之刘玄德,若即若离,反使其仓皇奔走,濒死当阳,玄德不负景升,景升实负玄德耳。」

叶剑英:「忧患元元忆逝翁,红旗缥缈没遥空。昏鸦三匝迷枯树,回雁兼程溯旧踪。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景升父子皆豚犬,旋转还凭革命功。」

张靖龙:战争解决问题的年代,文化扩张战略只能被人当作以西伯自居的笑柄。

毛泽东一生嗜读《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卢弼在《三国志集解·魏书·刘表传》中记载:刘表“少知名,号八俊。长八尺餘,姿貌甚伟”,毛泽东批注刘表道:“虚有其表”。[12]

逸事

劉表作為儒者,對於儒家經典學說都很有研究,並且一直信守儒學所主張的中庸之道。從他在國事上的中立的態度,以及他在以下兩件事情的表現中,都可見一斑。

謝承的《後漢書》敍述了少年劉表與其老師王暢的辯論:其時王暢任南陽太守,有鑑於南陽的人民生活揮霍奢華,他於是領頭行儉,希望籍此改變民風。然而王暢的做法過於節儉,人民根本無法仿傚,因此時年17歲的劉表就勸諫王暢說:「奢不僭上,儉不逼下,蓋中庸之道,是故蘧伯玉恥獨為君子。府君若不師孔聖之明訓,而慕夷齊之末操,無乃皎然自遺(貴)于世?」(所謂過猶不及,不論是奢侈或節儉,都要合符中庸之道,這就是蘧伯玉恥於獨自成為君子的原因。府君(您)若果不師承孔子的明訓,而仰慕夷齊那些微不足道的操行,莫非是想讓自己在當世顯得份外高潔?)王暢答曰:「以約儉失之者鮮矣!且能以矯俗之歪風。」(因為節約行儉而犯過失的人甚為稀少吧!而且此舉亦兼能糾正世俗的歪風。)

《三國志‧陳登傳》引述了劉表宴客論英雄的經過:有一回,許汜劉備一同在劉表處作客,當時劉表正在與劉備共論天下英雄人物。許汜於是說:「陳元龍湖海之士,豪氣不除。」(陳元龍只是個地方角頭,為人粗野。)劉備問劉表:「許君論是非?」(許先生說的話對嗎?)劉表答曰:「欲言非,此君為善士,不宜虛言;欲言是,元龍名重天下。」(說不對的話不恰當,因為許先生是仁善之士,並不會說謊;但若說是的話,也不恰當,因為元龍乃是名重天下的人物。)劉備於是問許汜:「君言豪,寧有事邪?」(您說他粗野,有事實根據嗎?)許汜就說:「昔遭亂過下邳,見元龍。元龍無客主之意,久不相與語,自上大床臥,使客臥下床。」(以前我為逃避戰亂而路過下邳,順道拜見元龍。但元龍並沒有要招待我的意思,亦不想跟我講話,之後更上了大床去睡覺,而我就只得睡在下床。)劉備就為陳登辯駁,直斥許汜說:「君有國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主失所,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采,是元龍所諱也,何緣當與君語?如小人,欲臥百尺樓上,臥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間邪?」(閣下有國士之名,而現在天下大亂,皇帝被脅,還望先生要憂國忘家,有救世的志向。但閣下卻四處寄宿白吃白喝,言談空洞無可取之處,這都是元龍所不喜歡的,又怎會想跟你談話呢?如果我是陳登的話,我則會睡在百尺高樓之上,而要你睡在地上,跟你又怎會只是上下床的區別呢?)劉表聽後大笑。劉備於是嘆說:「若元龍文武膽志,當求之于古耳,造次難得比也。」(像元龍這樣智勇兼備、又具膽色志向的人,大概只能在古代找到,現今的人都難以與他相提並論。)

曹丕在《典論‧酒誨》一篇中曾提及到劉表子弟的飲酒情況: 「荊州牧劉表,跨有南土,子弟驕貴,並好酒。為三爵,大曰伯雅,次曰仲雅,小曰季雅;伯受七升,仲受六升,季受五升。又設大針於杖端,客有醉酒寢地,輒以劖刺驗其醒醉,是酷於趙敬侯以筒酒灌人也……故南荆有三雅之爵,河朔有避暑之饮。」漢代的一升相等於現代的二百毫升,而文中所提及到的酒杯「三雅」,就是「雅量」一詞的典故,意指能夠飲下「三雅」任何一爵所盛的酒而不醉的話,就是有「雅量」。其後「雅量」輾轉引申為「器度」、「容人之量」的意思。

晉代干寶的《搜神記》亦載有一件與劉表相關的怪事:「建安初,荊州童謠曰:『八九年間始欲衰,至十三年無孑遺。』言自中興〔中平〕以來,荊州獨全,及劉表為牧,民又豐樂,至建安八年九年當始衰。始衰者,謂劉表妻死,諸將並零落也。十三年無孑遺者,表當又死,因以喪破也。是時,華容有女子忽啼呼雲:『荊州將有大喪。』言語過差,縣以為妖言,系獄月餘,忽於獄中哭曰:『劉荊州今日死。』華容去州數百里,即遣馬吏驗視,而劉表果死,縣乃出之。續又歌吟曰:『不意李立為貴人。』後無幾,太祖平荊州,以涿郡李立字建賢為荊州刺史。」

郭頒魏晉世语》則記載一段關於劉表的軼事:在劉表死后80餘年,即西晋太康年間,有人掘出其冢墓。及後發現劉表及其妻之身形,竟然十分完整,仿如尚在人世,而且溢出的芬香仍能傳聞數里。

1993年5月,襄樊市新华书店在襄阳城东街南侧兴建综合楼处理地基时,发掘出大型古墓葬。后經確認為劉表墓[13]

宗族

妻妾

  • 元配,正史不載其姓名,演義作陳氏,劉表被派往治理荊州之初,建安八年(203年)前後過世[14]
  • 蔡氏(繼妻),原是劉表的妾,元配死後,成為劉表的後妻,並非劉琮之生母。據《後漢書·卷七十四下·袁紹劉表列傳》所載,因為劉琮娶了蔡氏的侄女,所以偏愛劉琮而厭惡劉琦,欲立劉琮為荊州繼承者,正史亦沒有遭曹操殺害的記載。

姐妹

  • 刘氏:张允之母。
  • 刘氏:劉表之妹,隨劉表上任荊州,劉表曾欲將其許配給王粲,然而見王粲容貌甚醜,只好作罷。此事件出於世說新語,按三國志的說法是其女而非其妹。

姪(從子)

  • 劉磐,劉表平定長沙郡,劉磐與黃忠一同守攸縣。
  • 劉虎
  • 後世<山東日照東關劉氏>

屬臣

南郡

  • 蒯良,劉表的重要謀士,劉表評為雍季之論,後勸劉琮投降曹操。
  • 蒯越,劉表的重要謀士,劉表評為臼犯之謀,與龐季一同單騎說降擁眾據襄陽的江夏賊,後勸劉琮投降曹操。
  • 龐季,受劉表所使與蒯越一同單騎說降擁眾據襄陽的江夏賊。
  • 蔡瑁,劉表繼妻蔡氏之弟,支持劉琮繼承劉表地位。
    • 蔡中蔡和(《演義》人物,為蔡瑁從兄弟)
    • 蔡勳(《演義》人物,為蔡瑁之弟)
    • 李珪(《演義》人物,為蔡瑁所殺)
  • 張允,劉表之甥,支持劉琮繼承劉表地位。
  • 文聘,劉表麾下大將,負責鎮守北方外敵。
  • 王粲,劉表的賓客,勸劉琮投降曹操。
  • 王威,劉琮投降曹操後,勸劉琮突襲曹操,但劉琮並不接納。
  • 傅巽,劉表的賓客,勸劉琮投降曹操。
  • 鄧羲,劉表帳下治中。
  • 杜夔,劉表的賓客,古代音樂家。
  • 劉先,劉表別駕。
  • 劉闔 劉表別駕,煽動甘寧等人起兵反叛劉璋。
  • 劉望之 劉表從事,後被劉表殺害。
  • 劉廙 劉表從事,哥哥劉望之被殺後出走,投效曹操。
  • 韓暨,宜城長。
  • 韓嵩,劉表從事中郎。
  • 伊籍,劉表的賓客,劉表病死,轉投劉備。
  • 綦毋闓,劉表的儒士 。
  • 宋忠,劉表的儒士。
  • 呂公,孫堅攻打劉表時,據傳呂公率兵以滾木雷石擊中孫堅,孫堅當場死亡。
  • 向朗,臨沮令,劉表歿後改仕劉備。
  • 劉虎,劉表從子,與韓晞率五千兵抵抗孫策,被斬。
  • 韓晞,與劉虎率五千兵抵抗孫策,被斬。
  • 霍篤,劉表部曲,病故,由弟霍峻繼掌部曲。
    • 霍峻,接替兄長霍篤的部曲,劉表病死,率眾投劉備。
  • 李嚴,秭歸令,曹操入荊州時,轉投劉璋,為成都令,後為護軍,拒劉備於緜竹。後率眾降劉備。

南陽·章陵

  • 張繡,投靠劉表,後投降曹操。
  • 鄧濟,在曹操攻張繡時,駐防湖陽,建安二年(197年)十一月,為曹軍所敗被俘。

江夏

  • 黃祖,江夏太守。
    • 黃射,黃祖之子,章陵太守。
    • 蘇飛,任江夏都督。與甘寧為好友,助甘寧逃離黃祖勢力。後孫權打算將蘇飛處斬,甘寧以性命擔保救回蘇飛。
    • 張武陳孫(《演義》人物,皆為劉備所討伐)
    • 張虎陳生,兩人在正史中為賊,後降劉表。在《演義》中為黃祖部下,與孫堅軍交戰,戰死。
    • 鄧龍,孫權即位後,黃祖命其率數千兵入柴桑,遭周瑜擊破生擒)
    • 陳就,黃祖令陳就逆以水军出战。為吕蒙所殺。
    • 张硕,黃祖部將,江夏之戰擔任先鋒,遭遇奇襲而身亡。
    • 甘寧,本劉璋部下,與沈彌、婁發一起逃往荊州投靠劉表,射殺凌操,因不受重用,遂率部往江東投奔孫權麾下。
    • 潘濬,劉表任命為江夏太守黃祖從事。
    • 沈彌、婁發,本益州牧劉焉部下,兴平元年(194年),刘焉去世,其子刘璋继位,二人與甘寧起事反对刘璋,被赵韪打败后一起逃往荊州投靠劉表。

長沙

  • 蘇代,吳郡人,代替北上的孫堅領銜長沙太守,之後臣服劉表。
  • 張羡,長沙太守,經部下桓階與曹操串謀之下,反叛劉表。
  • 張機,據章太炎先生《張仲景事狀考》,推測上任時間約公元202年至205年之間。
  • 韓玄,《演義》與正史上皆為長沙太守,但是上任時間未有詳載,應為曹操南下收荊州時上任。
    • 楊齡(《演義》人物,韓玄部下)
    • 魏延(《演義》中為韓玄部下)
    • 黃忠中郎將,與劉磐一同守攸縣
    • 吳碭,南陽人,建安年間舉孝廉,後任職長沙安城長。在關羽與東吳爭荊州期間,與袁龍起兵支持關羽,在攸縣堅拒魯肅,以我是漢臣而不知有東吳,拒絕投降。步騭認為吳碭是義人,沒有怪罪他,吳碭從此隱居。
    • 袁龍,中郎將。響應關羽於起兵,守醴陵,被呂岱攻打,兵敗身亡。

武陵

  • 金旋,按史實歷閱,應是劉表死後,曹操指派出任武陵太守。
    • 鞏志(《演義》人物,金旋部下)
    • 樊伷,南陽人,為武陵從事(未能確認上任時間)。潘濬評樊伷:“伷是南陽舊姓,頗能弄唇吻,而實無辯論之才。”孫權殺關羽、取荊州後,樊伷與裨將軍習珍共同舉兵,並誘導武陵蠻夷,圖謀將武陵郡獻給劉備,失敗被殺。
  • 沙摩柯,武陵五溪蠻,胡王。後來在夷陵之戰響應蜀軍,被東吳大都督陸遜擊敗,戰死。

桂陽

  • 趙範
  • 蔣雄(元代《三國志平話》人物,桂陽太守,才兼文武,中了張飛伏兵之計,被張飛刺於馬下[16]
  • 竇輔,東漢外戚竇武之孫,年幼時被胡騰張敞等帶到零陵避禍,成人後在桂陽被推舉為孝廉,並被劉表闢為從事,隨劉琮投降曹操,後隨曹操征討馬超,中流矢卒。[17]

零陵

交州

  • 吳巨(《演義》誤作「吳臣」)
  • 賴恭,原為劉表指派任交州刺史,因與吳巨不和遭趕回零陵。

盟友

艺术形象

影视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後漢書·卷74下》,出自范晔後漢書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三國志/卷06》,出自陳壽三國志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参考资料

  1. ^ 1.0 1.1 1.2 《蔡中郎集》卷三《劉鎮南碑》:仁者(壽)宜享(胡考)〔鮐耇〕,昊天不弔,年六十有七,建安十三年八月遘疾隕薨。
  2. ^ 《元和姓纂·卷五·360》:【高平】鲁恭王余子郁䣆侯骄,徙高平。九代孙表,字景升,荆州刺史。
  3. ^ 金仁義. 劉表與荊州學派 16 (1). 池州師專學報: 71-74. doi:10.13420/j.cnki.jczu.2002.01.025. 
  4. ^ 4.0 4.1 邱士波. 劉表年譜 (碩士论文). 山東師範大學. 2013. 
  5. ^ 5.0 5.1 5.2 劉玉堂; 陳紹輝. 劉表與漢末荊州學術文化. 江漢論壇. 2001, (04): 69-71. 
  6. ^ 王永平. 劉表新論. 江漢論壇. 1995, (06): 34-36. 
  7. ^ 《镇南碑》
  8. ^ 郑孔荀列传:是时荆州牧刘表不供职贡,多行僭伪,遂乃郊祀天地,拟斥乘舆。诏书班下其事。. [2023-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2). 
  9. ^ 三國志·劉表傳》:初表謂嵩曰:「今天下大亂,未知所定,曹公擁天子都許,君為我觀其釁。」嵩對曰:「聖達節,次守節。嵩,守節者也。夫事君為君,君臣名定,以死守之;今策名委質,唯將軍所命,雖赴湯蹈火,死無辭也。以嵩觀之,曹公至明,必濟天下。將軍能上順天子,下歸曹公,必享百世之利,楚國實受其佑,使嵩可也;設計未定,嵩使京師,天子假嵩一官,則天子之臣,而將軍之故吏耳。在君為君,則嵩守天子之命,義不得復為將軍死也。唯將軍重思,無負嵩。」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朱大渭、梁滿倉. 《一代軍師——諸葛亮(上部)》. 台北市: 麥田出版. 2009 [2007]. ISBN 978-986-173-855-0. 
  11. ^ 《英雄記》曰:“表病,上備領荊州刺史。”《魏書》曰:“表病篤,託國於備,顧謂曰:「我兒不才,而諸將並零落,我死之後,卿便攝荊州。」備曰:「諸子自賢,君其憂病。」或勸備宜從表言,備曰:「此人待我厚,今從其言,人必以我為薄,所不忍也。」”
  12. ^ 《毛泽东妙评三国:孙权年少有为 刘表徒有其表》. 凤凰网. [2007年11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2月8日) (中文(简体)). 
  13. ^ 姚景灿 吕梅 杨一:刘表墓与襄阳城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襄陽日報網.[2012-03-06].
  14. ^ 《三國志·劉表傳引搜神記》:至建安八年九年當始衰。始衰者,謂劉表妻死,諸將並零落也。
  15. ^ 《三国志‧魏书·钟会传》注引《博物记》:“初,王粲与族兄凯俱避地荆州,刘表欲以女妻粲,而嫌其形陋而用率,以凯有风貌,乃以妻凯。凱生業,業即劉表外孫也。”
  16. ^ 又張飛西南遠一百里,赴桂陽郡。太守蔣雄那漢,兼文帶武。至來日,引三千軍去離桂陽無十里下寨。有人告太守蔣雄。蔣雄言曰:「張飛粗人也。孫武子兵書,馬軍行四不得來,步軍行五不得,行多時尚乏。今張飛軍可行百里,探得人困馬乏。管仲言:『遠來可易襲,可擊』。乘勢殺張飛,如去諸葛左右一臂。」蔣雄點五千軍出城劫張飛寨,劫著空營,四面埋伏軍皆起。蔣雄欲保桂陽,被張飛先取了,復來迎蔣雄,兩軍相接,二人交馬,被張飛刺於馬下,收了桂陽郡。張飛入荊州。
  17. ^ 《後漢書 竇武傳》:「事覺,節等捕之急。胡騰及令史南陽張敞共逃輔於零陵界,詐雲已死,騰以為己子,而使聘娶焉。後舉桂陽孝廉。至建安中,荊州牧劉表聞而辟焉,以為從事,使還竇姓,以事列上。會表卒,曹操定荊州,輔與宗人徙居於鄴,辟丞相府。從征馬超,為流矢所中死。」」

参考书目

官衔
前任:
王睿

荊州刺史
190年-192年
繼任:
(荊州牧)
官衔
前任:
首任
荊州
192年-208年
繼任:
劉琮
東漢八及 張儉 · 岑晊 · 刘表 · 檀敷 · 陳翔 · 孔昱 · 苑康 · 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