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懷
出生 | 1886年7月31日 西爪哇茂物 | ||||||||
---|---|---|---|---|---|---|---|---|---|
逝世 | 1951年7月4日 西爪哇蘇加武眉 | (64歲)||||||||
職業 | 作家 | ||||||||
語言 | 印尼語 | ||||||||
國籍 | 印尼 | ||||||||
民族 | 閩南裔華人 | ||||||||
公民權 | 印尼 | ||||||||
體裁 | 小說、戲劇 | ||||||||
主題 | 文學 | ||||||||
代表作 | 《喀拉喀托戲劇》 《波文迪古爾戲劇》 | ||||||||
子女 | 蔡郭悅娘 | ||||||||
汉语名称 | |||||||||
繁体字 | 郭德懷 | ||||||||
简化字 | 郭德怀 | ||||||||
|
郭德懷(Kwee Tek Hoay;1886年7月31日—1951年7月4日)是一名印尼閩南裔華人馬來語小說與戲劇作家、記者。
生平
郭德懷是Tjiam Kwee Hong和Tan Ay Nio夫妻的么子。在求學前期,他因為無法理解教學語言(福建話)和內容而經常逃學。後來他開始向父親學習從事紡織生意,並在這個階段對文學萌生興趣。郭德懷隨後成為一名記者,在雜誌與報社(如《Ho Po Li Po》與《Sin Po》等)的編輯部工作。1926年,郭德懷創辦自己的雜誌-「全景」雜誌;然而卻因經營不善而轉手賣給潘隆義[1]。他最著名的文獻是關於中華會館(Tiong Hoa Hwee Koan)創立歷史和背景,由1936年8月連載至1939年1月[2]。
郭德懷不僅以記者身分創造相當成就,在小說與劇本創作等方面之表現也相當耀眼。他第一部獲得好評的戲劇作品是《假冒神》,於1919年出版,內容譴責利慾薰心之人[2]。另一作品《吉打邦的玫瑰》主要受到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影響;藉由這個故事反應了當時印尼社會情況,但也開啟公開討論未婚男子包養小妾(nyai)的現象[3]。這部小說後來曾以戲劇形式於1931年與1975年公開演出兩次。近期又因懷舊而再次演出[3]。
1928年,他的戲劇作品《The Victim Yi Yong Toan》公開演出,批評徵招年輕華人前往中國與日本軍隊作戰。他多數的作品皆反應了現實生活與政治議題。戲劇《迪古爾》是一名共產黨領袖與其妻子的故事。另一作品《波文迪古爾戲劇》是印度尼西亞共產黨反抗荷蘭殖民政府的故事;後來被視為郭德懷的代表作[4]。
出版物
參考資料
- ^ Chan, Faye. Chinese women's emancipation as reflected in two Peranakan journals (c.1927-1942). Archipel. 1995, 49 (1): 45–62 [9 January 2017]. doi:10.3406/arch.1995.303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03).
- ^ 2.0 2.1 Figure Tridharma Poets. tokohindonesia. [13 Dec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3).
- ^ 3.0 3.1 Remembering an overlooked auteur. The Jakarta Post. [18 Februar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March 2013).
- ^ Chinese-Indonesian writers told tales of life around them. The Jakarta Post. [14 March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March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