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管寧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管邈

管寧(158年—241年),幼安東漢北海朱虛人,漢末高士。是春秋齊國名相管仲的後人。

生平

年少時與華歆邴原一起四處遊學,稱「一條龍」,並且與當時名士陳紀相敬交好。東漢末經歷黃巾之亂州牧割據,天下大亂,管寧打算向北而非向南避亂,以示不離北方故土之意;於是與邴原王烈等人一起到遼東避亂。他們到時都受遼東太守公孫度歡迎,專門騰出驛館來請他們居住,但管寧見過公孫度後卻在山谷結草廬居住。他在當地只談經典而不問世事,並引來大量同樣是逃避戰亂的人,於是管寧就開始做講解《詩經》《書經》、談祭禮、整治威儀、陳明禮讓等教化工作,人們都很樂於接受管寧的教導,管寧於是頗受人們愛戴。即使公孫康意圖任命管寧為官,助自己脫離東漢獨立,都因為對管寧的敬重而不敢提出。後來曹操迎漢獻帝後自任司空,曾辟命管寧,但遭遼東太守公孫康攔下不作通知。

後來中原漸漸安定,到遼東的人們紛紛回鄉,惟獨管寧仍不打算離開。黃初四年(223年),經司徒華歆推薦,魏文帝曹丕下詔召還他,管寧見當時的遼東太守公孫恭懦弱,而其侄子公孫淵有雋才,預料將來公孫淵會奪權,於是才與家屬返回故鄉。公孫恭當時親自送他,又贈送了許多禮物;但到岸後,卻連同以前公孫度、公孫康和公孫恭的贈物,全部送還。曹丕又下詔以管寧為太中大夫,管寧固辭不受。太和元年(227年),魏明帝即位,太尉華歆以患病為由請求退位,並讓位給管寧。明帝不接納,但接受推薦,下詔要任命管寧為光祿勳,更下令青州刺史派屬官親自到管寧家迎接,並準備車輛、侍從、廚子等接他上任。但管寧卻上書委婉陳情,說自己德、功、才都不行,不能擔負「棟樑之任」,又加年老身弱,懇求還鄉。後來直至青龍年間,桓范举荐他[1],明帝也都多次徵命,管寧都沒有應命。

正始二年(241年),太僕陶丘一、永寧衛尉孟觀待中孫邕中書侍郎王基等人向齊王曹芳推薦管寧,齊王下詔,以「安車蒲輪,束帛加璽」的禮節去請他。同年管寧病故,時年八十四歲。著有《氏姓論》。

性格

  • 管寧十六歲時喪父,親戚們可憐他孤身家境貧寒,於是送喪葬物品給他幫助他殮葬。但管寧推辭不接受贈賜,堅持要用自己的力量處理父親的殮葬事。
  • 史載管寧身高八尺(折合今制約為184厘米),美鬚眉。
  • 管寧的妻子早死,有人勸他再娶,但管寧卻說:「每省曾子王駿之言,意常嘉之,豈自遭之而違本心哉?」另外,自從管寧回到故土後,都在一木榻上坐,五十餘年都沒有箕踞而坐(箕踞這種坐姿是被視為失禮),而坐時膝頭位置的木榻都已因多年受壓磨擦而穿洞。由此可見他對自己道德要求十分高。

逸事

  • 當時人稱華歆、管寧和邴原為「一龍」,華歆為龍頭,邴原為龍腹,管寧為龍尾。
  • 世說新語:管寧與華歆共同在園中鋤菜,見地有塊金子,管寧照樣揮鋤視金與瓦石一樣,華歆卻拿起來看才擲到一旁去。又曾同席讀書,有坐著軒車並穿著華麗冕服的人經過,管寧不作理會,繼續讀書,但華歆卻放下書本出去看,管寧便把席子割開兩邊,分開來坐,說:「子非吾友也!」。此為割席斷交的典故。
  • 管寧從遼東回來時遇到暴風,其他船都沉沒,只有管寧所坐的船安然無恙。當時正值夜晚,四周無光,船中人不知將船泊在哪裏暫時避風,此時忽然望見有火光,船人於是朝火光駛去,到了一個小島,但島上並沒有人,更加無火燃燒過的痕跡。

家庭

  • 管邈:管寧之子,管寧死後拜為郎中,後為博士。

歷史評價

  • 三國志》作者陳壽評曰:「管寧淵雅高尚,確然不拔。」
  • 曹叡:太中大夫管寧,耽懷道德,服膺六藝,清虛足以侔古,廉白可以當世。
  • 陳群:伏見徵士北海管寧,行為世表,學任人師,清儉以激濁,貞正足以矯時。
  • 程喜:臣揆寧前後辭讓之意,獨自以生長潛逸,耆艾智衰,是以棲遲,每執謙退。此寧志行所欲必全,不為守高。
  • 陶丘一、孟觀、孫邕、王基:寧清高悎泊,擬跡前軌,德行卓絕,海內無偶。
  • 文天祥在其名作「正氣歌」中盛讚管寧的清高節操,不為權祿所動目:「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三國志·卷11》,出自陳壽三國志

參考資料

  1. ^ 《艺文类聚》卷37引《魏桓范荐管宁表》:臣闻殷汤聘伊尹于畎亩之中,周文进吕尚于渭水之滨,窃见东莞管宁,束修著行,少有令称,州闾之名,亚故太尉华歆,遭乱浮海,远客辽东,于混浊之中,履洁清之节,笃行足以厉俗,清风足以矫世,以箪食瓢饮,过于颜子,漏屋蔽衣,逾于原宪,臣闻唐尧宠许由,虞舜礼支父,夏禹优伯成,文王养夷齐,及汉祖高四皓之名,屈命于商洛之野,史籍叹述,以为美谈,陛下绍五帝之鸿烈,并三王之逸轨,膺期受命,光昭百代,仍有优崇之礼,于大夫管宁,宠以上卿之位,荣以安车之称,斯之为美,当在魏典,流之无穷,明世之高士也。臣以为既加其大,不受其细,可重之以玄纁,聘之殊礼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