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金童玉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玉女

金童玉女道教對得道之真人居處的仙童與仙女侍從之稱呼。唐徐彦伯《幸白鹿观应制》有“金童擎紫药,玉女献青莲”句。觀音大士身旁有善才尊者與龍女尊者隨侍,民間亦敬稱兩尊者為「金童玉女」。

此外,民間信仰吸納了佛教道教的說法,在死者靈位前以紙紮竹造,製作童男與童女之像並稱為「金童玉女」,也有此版本的紙錢。一來希望能如善才龍女一般接引死者,到極樂世界補怛落迦山觀音寶殿;香花教則認為地府中有引魂王觀音所居的觀音亭。二來也把死者地位提昇,認為死者物化歸真羽化成仙,必然有仙童、仙女以為差遣之使用人道教稱此二人,男為「領道」、女為「聽說」,或者男為「歸真」、女為「返璞」[來源請求]臺灣殯葬文化有陪伴死者上天的金童玉女[1]。有桌頭𡢃,稱童男童女,放置在亡者魂帛之左右[2],是為亡者死後之僕人。[3] 或認為桌頭𡢃即為金童玉女。[4] 也有將金童玉女大仙翁仔陣頭形式表現,多用於出殯儀式。


文學作品

文學作品亦時常將俊秀姣好,相配登對的男女情侶,稱作金童玉女,如李好古《張生煮海》:「金童玉女意投機,才子佳人世罕稀。」此用法亦被用於日常生活中對情侶或夫妻之稱呼。

參考資料

  1. ^ 臺日大辭典臺語譯本_金童. 台與信望愛. [2023-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4). 
  2. ^ 台語辭典(台日大辭典台語譯本)_桌頭kán. 臺語信望愛. [2023-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4). 
  3. ^ 臺灣傳統喪禮之七(1):吃飯的老婦. 國家文化記憶庫. [2023-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4). 紙紮屋兩旁還有金童玉女或是桌頭𡢃(另註:金童玉女具有神格,負責引領亡者前往陰間,而後者則是服侍往生者的僕人) 
  4. ^ 勸嫺. 國家文化記憶庫. [2023-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5). 即為嫺兒開光,誦念教嫺文,並以香棒金童玉女頭、並觸其耳,要其謹記教誨,好好服侍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