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比萘芬
臨床資料 | |
---|---|
商品名 | 兰美抒(中國大陸)、療黴舒(台灣)、樂膚舒(香港)、Lamisil、Terboderm、Triabin |
AHFS/Drugs.com | Monograph |
MedlinePlus | a699061 |
懷孕分級 |
|
给药途径 | 口服與外用 |
ATC碼 | |
法律規範狀態 | |
法律規範 |
|
藥物動力學數據 | |
生物利用度 | 立即吸收:70–90% |
血漿蛋白結合率 | >99% |
药物代谢 | 肝臟 |
生物半衰期 | 變異性大 |
识别信息 | |
| |
CAS号 | 91161-71-6 78628-80-5 |
PubChem CID | |
DrugBank | |
ChemSpider | |
UNII | |
KEGG | |
ChEBI | |
ChEMBL | |
CompTox Dashboard (EPA) | |
ECHA InfoCard | 100.119.605 |
化学信息 | |
化学式 | C21H25N |
摩尔质量 | 291.43 g/mol |
3D模型(JSmol) | |
| |
|
特比萘芬(Terbinafine),商品名兰美抒(中國大陸)、療黴舒(台灣)、癬斷清(日本)、樂膚舒(香港)(Lamisil[1])是由諾華公司(一家瑞士製藥公司)人工合成生產之丙烯胺抗真菌藥物。它呈高度疏水性,因此傾向在頭髮、皮膚、指甲和脂肪組織累積。
特比萘芬列名於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之中,為基礎醫療體系必備藥物之一[2]。
適應症
特比萘芬主要對皮膚真菌有效。
1%的軟膏或粉末可以外用的方式治療表皮感染,如:股癬、足癬,和其他體癬。比起其他抗真菌藥物,特比萘芬軟膏只需一半的時間,即可產生藥效。[3]
針對甲癬(一種指甲的真菌感染),處方常使用口服的250毫克片劑,尤其是對於皮膚真菌或假絲酵母屬所造成的感染。指甲的真菌感染位於指甲深層的角質層中,因此外用藥物能穿透的量療效不足。由於藥片有極些微肝毒性,所以醫護人員應提醒病患此風險,並可能會進行一些肝功能測試,以不時監控病患的肝功能。有一些口服藥物的替代性療法正在研究中。2009年,凱爾特藥廠(Celtic Pharma)公布了一種新的藥方(特比萘芬與轉鐵體的結合物,稱作TDT-067)以外用的方式治療甲癬的臨床研究結果。[4]
鹽酸特比萘芬可能引起或加重亞急性皮膚型紅斑性狼瘡。紅斑性狼瘡的患者在療程前應先與醫生討論可能的風險。[5]
FDA許可
歐洲於1991年開始使用特比萘芬;美國則於1996年開始使用。
於2007年9月28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核准療黴舒(鹽酸特比萘芬,諾華股份有限公司)給4歲以上的兒童使用。人们可以將抗真菌藥物撒在小孩子食物上,以治療孩童的頭癬。[6]
副作用
口服的鹽酸特比萘芬有許多副作用和藥物不良反應。[7][8][9]這可能起因於真菌的治療期過久(兩個月以上),或是因為藥物擴散到作用目標部位以外的地方。與使用特比萘芬有關聯的不良事件包含有:
- 腸胃道異常:腹痛、便祕、噁心、不適、脹氣、腹瀉、消化不良、蠕動障礙、胃炎、膽汁鬱滯、放屁、糞便顏色改變、腹部肌肉疼痛
- 中樞神經系統或神經性異常:頭痛、眩暈、專注力下降、感覺異常
- 肝異常:肝酵素上升、肝炎、肝受損、肝衰竭(致死或需要肝臟移植)
- 免疫系統異常:白血球數量下降(包含:各類血細胞減少症、白細胞減少症、淋巴球減少症、血小板減少症、顆粒球減少症、嗜中性白血球低下)、自體免疫反應(例如:紅斑性狼瘡)
- 心理異常:抑鬱、焦慮、失眠、做夢頻率增加或異常、疲倦
- 感覺異常:味覺喪失症(有時是永久性的)、味覺減退、味覺障礙(有時是永久性的)。這些症狀還常伴隨金屬味和口乾、視覺異常(如:視力模糊、綠視症和複視的現象) [10]
- 皮膚異常:紅疹、蕁麻疹、皮膚刺激、皮膚搔癢、黃疸、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
- 其他副作用:疲倦、心跳過速、脫髮、貧血、肌肉疼痛、關節疼痛
藥理學
鹽酸特比萘芬的外觀呈白色結晶粉末。可溶於甲醇、二氯甲烷和乙醇,且微溶於水。
和其他丙烯胺藥物一樣,藉由抑制鯊烯環氧酶(一種在真菌細胞膜合成路徑中所需的酵素)來抑制麥角固醇的合成。由於特比萘芬抑制鯊烯轉變成羊毛脂醇的過程,因此麥角固醇無法合成。藉此原理提高细胞膜的渗透性,導致真菌細胞溶裂而死亡。
参考文献
- ^ Terbinafine - brand name list from Drugs.com. [2016-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6).
- ^ 19th WHO Model List of Essential Medicines (April 2015) (PDF). WHO. April 2015 [May 10, 20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5-13).
- ^ Markova, Tsveti. What is the most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tinea pedis (athlete’s foot)?. The Journal of Family Practice (Frontline Medical Communications). January 2002, 51 (1): 15–22 [2013-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6).
- ^ Clinical Trials Update. Genetic Engineering & Biotechnology News. 2009, 29 (8): 58.
- ^ Callen JP, Hughes AP, Kulp-Shorten C. Subacute 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 induced or exacerbated by terbinafine: a report of 5 cases. Arch Dermatol. September 2001, 137 (9): 1196–8. PMID 11559217. doi:10.1001/archderm.137.9.1196.[永久失效連結]
- ^ US FDA approves oral granules for scalp ringworm. Reuters. 2007-09-28 [2016-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23).
- ^ Lamisil (terbinafine): Side Effects. Doublecheckmd.com. 2010-06-16 [2013-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1).
- ^ McGuire, Stephen. Australian regulators issue warning on Novartis' Lamisil. Medical Marketing and Media. Mmm-online.com. 2008-02-05 [2013-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9).
- ^ Terbinafine-1 (Terbinafine Hydrochloride,Lamisil). Drug Dosage and Side Effects. Healthline.com. 2009-02-27 [2013-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8).
- ^ Duxbury, A J; Oliver, R J; Pemberton, M N. Case report: Persistent impairment of taste associated with terbinafine. British Dental Journal. 2000-03-25, (188): 295–296 [2016-03-05]. doi:10.1038/sj.bdj.480046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Persistent loss of taste associated with terbinafine would however appear to be extremely r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