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溫氏角龍屬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溫氏角龍屬
化石时期:白堊紀晚期
79–78.7 Ma
骨架復原圖,已知材料為藍色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鸟臀目 Ornithischia
科: 角龙科 Ceratopsidae
亚科: 尖角龍亞科 Centrosaurinae
属: 溫氏角龍屬 Wendiceratops
Evans & Ryan, 2015
模式種
賓霍恩溫氏角龍
Wendiceratops pinhornensis

Evans & Ryan, 2015

溫氏角龍屬名Wendiceratops)或譯溫蒂角龍,是一屬植食性尖角龍亞科角龍科恐龍,來自白堊紀晚期的加拿大[1]

發現

正模標本的採集地

2010年,加拿大化石獵人溫蒂·斯洛波達英语Wendy Sloboda(Wendy Sloboda)在亞伯達省四十英里8號縣牛奶河南部的賓霍恩省立放牧保存區發現了尖角龍亞科的骨床英语bone bed。2011年,皇家蒂勒爾博物館的團隊找到該地點並展開挖掘工作。隔年清除掉厚重的覆蓋岩層。2013年至2014年發現了許多化石。[1]

2015年,古生物學家大衛·伊凡斯(David Evans)和麥可·萊恩(Michael Ryan)命名並敘述了模式種賓霍恩溫氏角龍Wendiceratops pinhornensis),屬名紀念溫蒂·斯洛波達,種名取自發現地。[1]溫氏角龍是2015年第二個命名的角龍科。[2]這個新的有角恐龍的發現,由加拿大地底下開始,經過科學研究及修復,一路到最終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公開展出的整段過程,都由“歷史”影集(HISTORY series)、關聯網站“加拿大尋龍”(Dino Hunt Canada)所記錄下來。[3]

正模標本TMP 2011.051.0009是一個右頂骨,發現於老人組英语Oldman Formation(Oldman Formation)的泥岩層,厚達40公分,可能是單次事件的沉積,年代為坎潘階,約7900萬至7870萬年前。假設骨床都是單一物種的話,所有骨骼,總共184件標本,來自多個個體包含青少年體,都將歸入賓霍恩溫氏角龍。這些骨骼包含頭骨、下頜、脊椎、肩帶、骨盆和四肢,它們大部分關節沒連接。除了溫氏角龍的骨骼,還發現了獸腳類暴龍科、鱷魚、魚類、植物的遺骸。[1]

敘述

復原圖

溫氏角龍長約6公尺及重約1噸。[2]

顯著特徵

敘述者指出兩項自衍徵:頸盾後緣第二和第三外頂骨(附著於頸盾的皮內成骨)基部寬、垂直加厚、略朝前上方彎曲,突出於頂骨的後側及外側分支。坐骨下端矩形擴張。[1]

溫氏角龍還具有以下特徵:鼻角直立、頸盾後緣缺乏垂直尖刺。中國角龍具有相似的外頂骨,但溫氏角龍缺乏外頂骨中線和外頂骨下方隆起。[1]

骨骼

鼻骨

上頜骨至少有26個齒位,每個齒位中又生長著許多顆牙齒形成齒系。沒有發現眉角,但由前額骨接觸面推測眉角就長在眼窩前。鼻骨長了一個垂直的鼻角,確切尺寸和輪廓不得而知,但根據破碎標本測量高度為11.5公分、底部長9公分。[1]

頂骨

頭部褶飾寬。褶飾前側由矩形的鱗狀骨構成。褶飾邊緣附帶四個皮內成骨,即外鱗狀骨,呈不對稱三角形,並向上彎曲,這點是獨特的。從第四個(最上面)外鱗狀骨開始有一個相對高的稜脊向內延伸,帶有三個明顯的隆起。在剖面中,稜脊使鱗狀骨呈現典型的「梯狀」尖角龍亞科輪廓。褶飾後部由圓形的頂骨構成,邊緣也長著皮內成骨,即外頂骨。每個頂骨有五個外頂骨,以編號p1至p5代稱之。p4和p5(前端)與外鱗狀骨類似。然而越靠近背側的外頂骨越寬、更長且更厚、向上彎曲並朝前。這使p1變成舌狀,突出於褶飾很大一部分並略微朝外。此區褶飾延續皮內成骨的彎曲,捲曲上凹。因為沒有發現完整的褶飾,其組成難以確認,但形狀可能為橫向橢圓形。邊緣附近構成兩個大孔,稱頂骨孔。兩個大孔之間由寬的骨棒分隔,骨棒中線脊相當平滑缺乏隆起。骨棒以平緩後緣收尾,缺乏中央外頂骨或p0。[1]

雖然每個尖角龍亞科物種都有獨特的褶飾,牠們的顱後骨骼則顯得平凡,幾乎沒有差別。因此敘述者在溫氏角龍的顱後骨骼中幾乎很難找到顯著差異。唯一的特別之處在於坐骨,其他尖角龍亞科的坐骨軸最寬點在中心,但溫氏角龍的坐骨向下逐漸變寬,大致形成矩形。[1]

大多數標本都很粗壯,顯然是成年體,也發現了一些幼體,其中兩個脛骨長度僅20公分。[1]

分類

溫氏角龍(A)和其他尖角龍亞科的頂骨重建
骨架

溫氏角龍被分類至尖角龍亞科,與中國角龍互成姊妹群。牠們的演化支與亞伯達角龍(另一種來自同地層的尖角龍亞科)以及其他更進階的尖角龍亞科構成多分支英语polytomy。在演化支序中,溫氏角龍和中國角龍比異角龍還要衍化。牠們相對基礎的位置是根據溫氏角龍較古老的絕對年代而定的,只比已知最古老的異角龍、惡魔角龍晚一百萬年。[1]最新的演化樹取自Chiba等人(2017)的研究:[4]

尖角龍亞科
Centrosaurinae

伊頓惡魔角龍
Diabloceratops eatoni

克羅諾斯彎劍角龍
Machairoceratops cronusi

大鼻角龍族
Nasutoceratopsini

拉莫斯愛氏角龍
Avaceratops lammersi
(ANSP 15800)

MOR 692

CMN 8804

泰特斯大鼻角龍
Nasutoceratops titusi

馬爾他新種
Malta new taxon

福莫斯特異角龍
Xenoceratops foremostensis

諸城中國角龍
Sinoceratops zhuchengensis

賓霍恩溫氏角龍
Wendiceratops pinhornensis

納氏亞伯達角龍
Albertaceratops nesmoi

洛奇梅杜莎角龍
Medusaceratops lokii

真尖角龍類
Eucentrosaura
尖角龍族
Centrosaurini

卵圓刺叢龍
Rubeosaurus ovatus

亞伯達戟龍
Styracosaurus albertensis

布氏冠飾角龍
Coronosaurus brinkmani

腔盾尖角龍
Centrosaurus apertus

斯氏棘面龍
Spinops sternbergorum

厚鼻龍族
Pachyrhinosaurini

前彎角野牛龍
Einiosaurus procurvicornis

厚鼻類
Pachyrostra

霍納氏河神龍
Achelousaurus horneri

加拿大厚鼻龍
Pachyrhinosaurus canadensis

拉庫斯塔厚鼻龍
Pachyrhinosaurus lakustai

培羅特厚鼻龍
Pachyrhinosaurus perotorum

溫氏角龍的鼻角直立、大小中等,被敘述者視為早期低矮角形態(惡魔角龍、大鼻角龍亞伯達角龍)演化至後期高角形態(冠飾角龍尖角龍戟龍)的過渡階段。這代表著開角龍亞科類似的長鼻角是在平行演化的過程中獨立演化出來的,即角龍科的鼻角分別演化了兩次。值得注意的是,溫氏角龍彎曲的褶飾外頂骨類似於另外兩種開角龍亞科:迷亂角龍華麗角龍,但溫氏角龍的鞍形間隙與後者不同。[1]

古生態學

老人組的生態復原圖,溫氏角龍在左後

溫氏角龍發現於老人組英语Oldman Formation(Oldman Formation),與其他恐龍如懼龍近爪牙龍傷齒龍亞伯達角龍副櫛龍共享棲地。敘述者提到在溫氏角龍的發現之後,從老人組下部和對應的北美地層又得知了至少五種角龍科,除了亞伯達角龍還有朱迪角龍梅杜莎角龍愛氏角龍,並認為這樣棲位專業化的情況是可能的,代表著物種演替英语Chronospecies的速率很高。[1]

參考資料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Evans, David C.; Ryan, Michael J. Cranial Anatomy of Wendiceratops pinhornensis gen. et sp. nov., a Centrosaurine Ceratopsid (Dinosauria: Ornithischia) from the Oldman Formation (Campanian), Alberta, Canada, and the Evolution of Ceratopsid Nasal Ornamentation. PLOS ONE. 2015, 10 (7): e0130007. Bibcode:2015PLoSO..1030007E. PMC 4496092可免费查阅. PMID 26154293. doi:10.1371/journal.pone.0130007. 
  2. ^ 2.0 2.1 Boyle, Alan. Wendiceratops: Horned Dinosaur Fossil Adds Hooks to Evolutionary Tale. NBC News. July 8, 2015 [2020-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4). 
  3. ^ 存档副本. [2020-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13). 
  4. ^ Kentaro Chiba; Michael J. Ryan; Federico Fanti; Mark A. Loewen; David C. Evans. New material and systematic re-evaluation of Medusaceratops lokii (Dinosauria, Ceratopsidae) from the Judith River Formation (Campanian, Montana). Journal of Paleontology. 2018,. in press (2): 272–288. doi:10.1017/jpa.2017.62.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