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發藻
沈發藻 |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904年10月8日 大清江西省大庾縣 |
逝世 | 1973年2月4日 中華民國台灣省臺北 |
国籍 | 中華民國 |
教育程度 | 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期工兵科 陸軍大學正科班第九期 中央軍官訓練團將校班第二期 臺灣國防大學聯戰系 國防研究院畢業 |
职业 | 軍事家 政治家 |
活跃时期 | 20世紀 |
政党 | 中國國民黨 |
沈發藻(1904年10月8日—1973年2月4日),字思魯,生於江西省大庾縣(今大余),是早年隨孫中山的江西起義志士賴天球的外甥。中华民国军事人物。
生平
1925年9月 軍校畢業後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排長、連長。 1928年11月 考進陸軍大學第9期。
1930年12月 任國民政府警衛師第1旅3團,任中校營長。 1931年6月 (警衛師擴編為警衛軍 ) 升任警衛軍第1師2旅4團上校團長。 1932年1月( 警衛軍第1師2旅4團改稱第87師261旅522團 ),任上校團長。 1933年1月調第87師獨立旅補充團,任上校團長。 1933年8月( 補充團改稱第36師108旅215團 ),任上校團長。 1934年2月升第七十一軍87師259旅,少將旅長(旅轄兩團)兼福建閩南保安分處處長。
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他曾參與過一二八淞滬會戰、上海會戰、南京保衛戰、蘭封會戰、豫中會戰及長衡會戰等。
國共內戰
1945年12月任中央訓練團军官總隊中將總隊長。 1946年6月1日任陸軍總司令部第5署(編制訓練署,轄四處)中將署長。 1948年1月任陸軍裝甲兵編練總處中將處長。 1948年7月5日任國防部第5廳(部隊動員復員廳,轄兩處)中將廳長。 1948年9月22日授陸軍中將,當選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 1949年2月1日任湘粵贛邊區總指揮兼第3編練司令部(轄第23、70軍)司令官。 1949年4月所部改編為第13兵團(轄第23軍、第70軍),任司令官。 1949年5月第13兵團改稱第4兵團(轄第23軍、第70軍),仍任司令官[1]。
轉進臺灣
1949年10月率所屬第二十三軍、第七十軍轉進臺灣。 1950年1月任臺灣防衛總司令部副總司令[2]。 1953年7月升臺灣陸軍總司令部副總司令。 1959年退役,受聘〔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委員,續任國大代表。 1967年出任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委員。 1973年2月4日逝世於臺灣臺北。
参考文献
- ^ 江西省大余县志编纂委员会 编. 《大余县志》. 中国海南: 三环出版社. 1990: 655-656 [2024-06-18]. ISBN 9787805640297.[失效連結]
- ^ 留美陸軍參謀學校特別班第二期學員候選建議名冊. 中華民國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 [2024-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