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
此條目的语调或风格或許不适合百科全書。 (2022年5月18日) |
漢昭烈帝 | |||||||||||||
---|---|---|---|---|---|---|---|---|---|---|---|---|---|
汉朝(蜀漢)皇帝 | |||||||||||||
汉朝第30位(蜀汉第1位)皇帝 | |||||||||||||
在位 | 221年5月15日-223年6月10日(2年26天) | ||||||||||||
前任 | 蜀汉建立 汉愍帝刘协(东汉) | ||||||||||||
繼任 | 汉怀帝刘禅 | ||||||||||||
东汉大司馬、漢中王 | |||||||||||||
统治 | 219年-221年5月15日 | ||||||||||||
君主 | 汉愍帝刘协 | ||||||||||||
安葬 | |||||||||||||
| |||||||||||||
王朝 | 蜀漢 |
宜城亭侯 | |||||||||||
---|---|---|---|---|---|---|---|---|---|---|---|
時代 | 東漢 | ||||||||||
主君 | 漢獻帝 | ||||||||||
姓名 | 劉備 | ||||||||||
字 | 玄德 | ||||||||||
職官 | 安喜尉→下密丞→高唐令→別部司馬、平原令、平原相→豫州刺史→徐州牧、鎮東將軍→左將軍、豫州牧→左將軍、荊州牧→大司馬、領司隸校尉(劉璋上奏)→蜀漢皇帝 | ||||||||||
出生 | 東漢延熹四年(161年) 東漢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 | ||||||||||
逝世 | 蜀漢章武三年四月二十四日 223年6月10日 (61—62歲) 蜀漢白帝城永安宮(今重慶市奉節縣) | ||||||||||
| |||||||||||
漢昭烈帝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亦稱蜀先主,是三國時代蜀漢的開國皇帝,在位三年。諡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
刘备与同宗刘德然、辽西人公孙瓒一起拜卢植为师学习。东汉末年起兵参与镇压黄巾军。后颠沛流离,多次转投他人门下,先后依附于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开始在众多军阀中崭露头角。208年,刘备遣诸葛亮向南与孙权联合,促成孙刘联军,于赤壁大败曹操。战后占领荆州之地,实力逐渐雄厚。后得张松献图,进军益州成功,并北上夺取汉中,呈现三足鼎立之势。219年自立为「汉中王」。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建元章武,史称“蜀汉”,占有今重庆、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然而此前吕蒙袭取荆州、诛杀关羽,使其称帝后兴兵孙吴,但大败而归,損耗大量国力。223年,刘备病逝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葬于惠陵,其子刘禅即位。[2]劉備雖為漢景帝後代,但世系久遠,實由布衣起步而終得一方天下[3]:2。
《三國志》、《華陽國志》等書均稱其為先主 ,繼位的劉禪則被稱為「後主」,《資治通鑑》稱劉備父子為漢主[4]。后世一般用谥号“昭烈”代指刘备。
生平
家世背景
《三國志》記載劉備是汉景帝第九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子刘贞的後代,而裴松之《三国志注》所引《典略》记载,刘备为“临邑侯枝属”,故劉備亦有可能是臨邑侯劉讓或臨邑侯劉復的後人,但仍可肯定劉備是景帝之後。祖父名雄,父親名弘,世代皆在州郡做官,祖父劉雄曾被推舉為孝廉,官至東郡范縣縣令。[5]世居酈亭樓桑里[6]。
少時經歷
父親劉弘在劉備少時已逝,劉備便與母親販賣草鞋、織草蓆為業。家裡房舍的東南角的圍籬上有種植桑樹,高五丈餘,從遠處觀看像是一臺皇帝的車頂,路過的人皆訝異此樹的非凡,或說此家必當出貴人。劉備小時候與家族中年齡相近的小孩在樹下遊戲時,曾說:「長大之後,我必乘坐車蓋像這桑樹一樣大的馬車。」他的叔父劉子敬說:「你別亂說話,害我們家被滅族!」劉備十五歲時,刘备母亲要他負笈外出,與同宗刘德然、遼西公孫瓚等人,同入當時大儒盧植門下學習。[7]
劉德然之父劉元起常資助劉備,給劉備的錢與自己兒子劉德然等同。劉元起的妻子忿然罵道:「又不是一家人,為何總資助他!」元起回答:「我們都姓劉的,居然能有這個孩子,他不是一般人。」公孫瓚與劉備結為好友,公孫瓚較年長,劉備以兄事之。[8]
劉備雖然投入盧植門下,但卻不甚喜歡讀書,反倒喜歡打獵、音樂、華麗的衣服。身長七尺五寸(約173公分,漢時一尺約為23.1公分),兩臂很長,有一對招風大耳,並無鬍鬚。平時話不多,喜怒不形於色。由於個性善於待人接物,加上其行事風格酷似先祖劉邦,好交結豪俠義士,故當地有很多年輕人都爭相趨附他,時人亦評為有高祖之風。中山大商人張世平、蘇雙等亦為此常給劉備金錢與物資上的幫助,劉備由是得以糾合部下,發展組織。
參與義軍
184年,黃巾之亂爆發,各州郡皆有人民組織義軍討伐。劉備率領耿雍、關羽、張飛、牵招及一干下屬跟隨鄒靖討伐黃巾軍,立下戰功,被任為安喜尉(一說是參與鎮壓張純叛亂後被任命為安喜尉[9])。後來,漢室有令:「如因軍功而成為長吏的人,都要經過汰選。」督郵到安喜要把劉備資遣,劉備知道消息後,到督郵入住的驛站休息房舍求見,督郵卻稱病不見,劉備認為督郵傲慢而心生不快,徑直闖入房舍將督郵綑綁並杖打二百下,後棄官,帶著關羽、張飛等人亡命奔逃。
後來,大將軍何進派都尉毌丘毅到丹楊募兵,劉備也在途中加入,到下邳時與盜賊力戰有功,被任為下密縣丞,然不久又辭官。[10]據《英雄記》記載,漢灵帝末年,劉备曾經在洛陽,後來和曹操前往沛国募兵。灵帝去世後,天下大乱,劉備一度起兵討伐董卓。[11]
191年,刘备時任高唐令,但被盗贼击败而投奔公孫瓚。公孫瓚隨即上表,保奏劉備為別部司馬,任為平原令、平原相。劉備在平原,外禦賊寇,在內則屯糧分發給百姓,就算是沒有官職的人都可與他一起就座用餐,從來不會排斥別人。平原國的郡民劉平一直以來都看不起劉備,不服劉備的治理,便唆使刺客前去暗殺劉備。劉備對於此事毫不知情,以為刺客是普通人,就對刺客關懷備至、十分禮遇,深受感動的刺客不忍殺害劉備,只得坦露實情然後離去。劉備治理平原郡期間廣樹恩德,深得人心。
入主徐州
黄巾餘黨管亥率眾軍攻打北海郡,北海相孔融被大軍所圍,情勢危急,便派太史慈突圍向劉備求救。太史慈對劉備說:「我太史慈只是東萊一個無名之人。北海相孔融和我並不是有著骨肉相連的親族,也稱不上是志同道合的同鄉朋友,只是他認為我有前途而看重我,所以我有為他分擔災禍、共赴患難之義理。現在管亥起兵擾境,包圍北海城,城內居民徬徨無助,危在旦夕。孔融大人聽說劉備大人有仁義之名,能救人之危難急迫。因此盼望著能得到您的幫助,命令我突破管亥兵眾的包圍,冒著萬死無生的可能,來向劉備大人求助,惟有借重您的力量,方能使北海城脫危。」劉備驚訝地答道:「北海相孔融居然知道世間有我劉備啊!」便立即派三千精兵隨太史慈去北海救援。黄巾军聞知援軍至,都四散而逃,孔融逐得以解圍。後因袁紹攻公孫瓚,劉備遂與青州刺史田楷回師支援。
193年,曹操征討徐州,徐州牧陶謙敗退,曹操在徐州屠城。陶謙遣使告急於田楷,田楷與劉備俱前往相救。當時劉備自有士兵千餘人及幽州烏桓攙雜胡族騎兵,又略得饑民數千人。既到,與陶謙將領曹豹屯在郯東,但被曹操擊敗。後曹操因張邈、陳宮叛變欲助呂布入主兗州而撤退,陶謙以丹楊兵四千人給劉備,劉備遂離開田楷,轉而依附陶謙。陶謙表劉備為豫州刺史,屯兵於小沛。
194年,陶謙病重,對別駕從事麋竺說:「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陶謙死後,麋竺便率徐州人民迎劉備入主徐州,劉備未敢當。下邳陳登對劉備說:「現今漢室漸趨衰敗,海內傾覆,立功名、立事業,就在於今日。本州殷實富足,戶口百萬,希望屈就使君親臨撫牧本州事務。」劉備未敢接受,推辭說:「袁公路就近在壽春,此人家族四代中有五人列位三公,海內民心所歸,你可以徐州給與他。」陳登答:「袁術驕縱橫豪,不是治理亂局之主。現在希望您使君合共步兵騎兵十萬,對上可以匡扶主上、救濟人民,成就像春秋五霸之功業;對下可以割地自守、保境安民,寫下功業於竹帛上。若不見聽使君答許,在下亦未敢聽從使君。」
北海相孔融對劉備勸道:「袁公路豈是因憂慮國事而忘卻家庭之人?袁家縱然四世三公,卻早已都是墓中枯骨了,不足在意。今日之事,是百姓因你賢能而推舉你,天意讓你取徐州而你不取,將來後悔可就遲了。」劉備遂領徐州牧。
当时萧建、臧霸割据琅邪国,昌豨割据东海郡,袁术占领广陵郡,所以刘备实际控制的只有彭城国和下邳国。
轉戰呂布
195年,吕布被曹操打敗來投靠劉備,劉備善待禮遇他。吕布見劉備,極為尊敬地說:「我與你同為邊地出身的人[12],我見關東諸侯起兵,想要誅殺董卓。後來我殺董卓,被亂軍逼迫而向東走,關東諸將卻沒有一個人願意安置我不說,還有人想要殺死我。」於是呂布請劉備於帳中坐,並令妻子行禮,酌酒飲宴,擅自稱呼劉備為其弟,劉備聽了吕布這些言論,表面上雖不當一回事,但心裏卻對其有所戒備,最後劉備讓吕布屯於小沛駐紮。
建安元年(196年),袁术來攻徐州,劉備於盱眙、淮陰抵抗袁軍。曹操上表朝廷,劉備成為鎮東將軍,封為宜城亭侯。
劉備與袁术的大軍相持一個月,大戰之間彼此互有勝負。吕布乘下邳空虛,與下邳守將曹豹聯繫,趁機發動軍變,趕走了張飛,進而佔據下邳,反客為主,成為徐州實際上的掌權者。吕布擄獲劉備妻子,而此時的劉備卻轉戰海西。
東漢建安二年(197年)夏天,楊奉、韓暹等人盤踞在徐、揚二州之間,劉備率軍與其決戰,將其擊潰。後來,勢孤力竭的劉備不得已向吕布求和,吕布歸還其妻子,卻沒有歸還徐州的主導權,劉備只好遺派關羽守下邳,並自行還軍小沛,然後集合兵馬,又得萬餘人。《太平御覽》引《英雄記》稱楊奉和韓暹依附呂布時曾被呂布下令取劉備地麥,種下劉備計殺楊奉的遠因。[13]
吕布得知劉備重新召集了軍隊,嫌惡於此,便再度攻打劉備,劉備兵敗,走投無路之下,只得歸順曹操。曹操相當厚待劉備,以其為豫州牧。劉備與曹操一同返回許都後,被任命為左將軍。
當時,劉備來投奔曹操的時候,曹操手下的謀士程昱就曾警告:「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勸曹操趁早殺掉劉備,以免後患,但曹操認為當時天下未定、群雄四起,正是收英雄之時,不可因為劉備一人而失去天下之心[14]。
(198年)春天,吕布派人攜金到河內買馬,被劉備派兵截取。吕布於是派高順、張遼等攻打劉備,雖然曹操曾派夏侯惇前往救援,但仍舊敗陣,於是劉備妻子又再度被吕布所擄。
十月,曹操親自東征,劉備在梁國界中與曹操會師,兩人合兵成功消滅了吕布,並將其活捉。劉備厭惡呂布反覆無常、恩將仇報的事情,遂在呂布向曹操請降以求活命時,拿過去丁原、董卓的例子告誡曹操,於是呂布終被絞殺於白門樓下。
劉備復得妻子,但卻未再重覽徐州大權,而是跟從曹操還師許都。曹操上表劉備為左將軍,對其禮之愈重,出則同車、坐則同席。
對抗曹操
漢獻帝因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發出衣带詔令其岳父董承伺機誅殺曹操,劉備尚未加入。
一日,曹操在花園宴請劉備,為了試探劉備對自己的忠誠度,席間曹操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當今天下,唯獨你我二人才稱得上是英雄,像袁紹這類人,不過徒有虛名之輩,不足掛齒。)」劉備聽了,知道曹操對自己有戒心,不禁一震,筷子從手中掉落。此時剛好打雷,劉備便對曹操說:「『聖人迅雷風烈必變』,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於此也!(『即使是圣人,遇见打雷時也会改变表情』確有原因。一聲雷鳴,乃可以令我變成如此!)」《華陽國志》記載當時碰巧雷聲大作,劉備便把自己的失態歸咎於雷鳴。經此事後,劉備決定加入董承。此外劉備在許都時曾帶著關羽與曹操一起打獵。在打獵關羽趁沒人時勸說劉備殺死曹操,但劉備拒絕[15]。不久,在南方失利的袁术想北投袁紹,劉備便以此為藉口,向曹操借兵出擊袁术,趁机摆脱曹操的控制。曹操派他督朱靈、路招攻擊袁术,但軍未到,袁术已病死。
199年,劉備遣朱靈、路招佔據下邳。200年,衣帶詔事件敗露,董承與其他相關人士被殺。劉備知道事情有變,便殺死徐州刺史車冑,然後留關羽守下邳,自己回守小沛,做好與曹操公然對決的準備。 另一方面,劉備派遣孫乾與袁紹聯合,打出對抗曹操的名目。曹操曾派劉岱、王忠領軍攻打劉備,但反被劉備擊破[16]。同時,東海昌霸反叛,當地郡縣多有人投靠劉備,劉備軍再次聚起數萬人,並連同多個地方勢力一起反曹。
曹操後悔沒早殺劉備,決定親自東征劉備,雖然曹軍中將領多認為盤據河北的袁紹才是大敵,但曹操卻覺得劉備是英傑,若不先行討伐,久後必釀大禍,而曹操帳下的謀士郭嘉亦贊同曹操的決定。
劉備被曹軍大敗,小沛被佔。曹操虜獲了劉備的妻子,並生擒關羽、夏侯博。劉備率敗軍逃至青州,由當時的青州刺史袁譚親自迎接,並報知其父袁紹,袁紹以超出規格的待遇,親自出鄴城200里迎接劉備的到來。
刘备泄露曹操曾经对自己说的密言予袁绍,袁绍才知道曹操原来有针对自己的阴谋,曹操知道之後很生氣,咬舌至流血,以告誡眾人[17]。刘备待了一個多月後,以前的部下又重新聚會。不久,曹操與袁绍於官渡交戰,汝南郡黃巾餘軍劉辟等响應袁绍叛曹,袁绍便派劉備率軍與劉辟會合。曹操派曹仁攻打汝南,劉備惟有再次還軍袁绍。
當時,劉備看出了袁紹性格上的缺陷,認為還是曹軍會獲勝,便想方設法離開袁绍,於是說服袁绍應南連劉表,袁绍同意,又派劉備到汝南與龔都會合。曹操另派蔡揚率軍攻打劉備,但反為劉備所破,蔡揚亦被劉備所殺。其後不久,曹操終於官渡之戰大敗袁绍。
建安六年(201年),曹操又出兵南擊劉備,劉備放棄汝南,入荊州投靠劉表[18]:112。
劉備派麋竺、孫乾先與劉表會面。劉備到達荊州,受到劉表熱情的接待[18]:112。劉表接納劉備後,便為他增加兵馬,命劉備屯兵於新野,守衛荊州北大門[18]:112。
建安七年(202年),袁紹去世後,曹操接著率軍與袁尚、袁譚大戰於黎陽。此時許昌空虛,劉備奉劉表命令北伐曹操。曹將夏侯惇、于禁、李典等人率軍南下,劉備奉命北上迎敵[18]:112。在新野北博望,劉備設好伏兵以後,便燒毁營屯假裝懼敵退卻[18]:112。夏侯惇讓李典留守,自己和于禁追擊,追到博望,劉備伏兵將夏侯惇殺得大敗,曹軍損失慘重,向北退走[18]:113。劉備在荊州聲望日高,引起劉表疑心劉備,處處戒備[18]:113。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基本統一黃河流域之後,開始北上征伐北方烏丸,刘备力勸刘表乘機袭取许都,刘表没有採纳劉備建議[18]:113。曹操北征烏丸,分別追擊袁尚、袁熙等袁氏餘部。
劉備在荊州幾年,知道水鏡先生就是司馬徽,便前去請教世事[18]:114。司馬徽知道劉備來意,便對他說:「一個儒生見識淺俗之士,豈會認識時勢事務?認識時勢事務者,是那些英俊豪傑。其中自有臥龍(诸葛亮)、鳳雛(龐統)。」[18]:114诸葛亮又受徐庶推薦,劉備希望徐庶引诸葛亮來見,但徐庶卻建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此人只能前去拜謁,不可委屈他前來。將軍宜枉屈尊駕以顧望。)」[18]:115
南下之危
207年[19],劉備三顧茅廬,問計於諸葛亮:「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漢室衰敗,奸臣掌權,使天子(漢獻帝)蒙受苦難。我不自量德行與能力,欲伸張大義於天下,然而智術淺薄,時至今日,一無所成。然則志向仍未減,先生可以出謀畫策嗎?)」[18]:116諸葛亮遂向他陳述三分天下之計,分析此時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可以爲援而不可圖;又詳述荊州用武之國、戰略要地,而其主劉表不能守,此恐怕是上天賜予劉備;益州是漢高祖成就帝業之地,其主劉璋闇弱;更建議劉備等待時局有變,由荊州、益州進攻中原[18]:116-117。這篇論說後世稱為《隆中對》,是此後數十年劉備和蜀漢基本國策[18]:117。諸葛亮剛從隆中出來,受到劉備重視,只是由於劉備與自己情好日密,就引得「關羽、張飛等不悅」,最後還是劉備出來說:「我得孔明,猶如魚得到水。但願諸君别再说了。」;關羽、張飛才作罷[18]:189[20]。何宇度《益部談資》稱劉備在荊州擴軍,諸葛亮籌措軍需[21]:239。
208年,曹操南下,時劉備屯於樊城。八月劉表病卒,次子劉琮繼任荊州牧,遣使曹操舉州投降。起初劉備不知劉琮決定投降,得知時曹軍尚在宛縣,尚未到達新野,劉備連忙棄城南撤。[18]:138[22]。在南渡漢水至襄陽時,諸葛亮曾勸劉備攻劉琮奪襄陽,但劉備不忍心進攻劉表之子,沒有攻打襄陽,只是在城下駐馬高呼劉琮出來相見,只來到劉表墓前祭奠,涕泣拜辭而去[18]:139[23]。劉備一行南下,荊州官吏百姓加入,走到當陽時,人數達10餘萬,輜重數千輛,一日只能走10幾里[18]:139。惟有另派關羽乘數百艘船,直到江陵。有人向劉備進言:「宜速行保江陵,今雖擁大眾,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適宜速行而保江陵,現今雖然擁有很多隨行者,但士兵很少,若曹操軍追至,如何抵抗?)」[18]:140劉備答道:「做大事必以人為本,現今人眾歸附於我,我又如何忍心離棄而去!」[24]:877
當時江陵貯有劉表的大量糧儲、器械等軍實,曹操深怕劉備先佔領江陵,就拋棄輜重,以輕軍急行到襄陽。曹操聽聞劉備軍已離開襄陽,與曹純等領五千精騎急追,一日一夜疾行三百餘里。曹軍五千輕騎奔至當陽長坂坡追上劉備一行,劉備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10餘萬眾土崩瓦解,曹軍大舉擒獲劉備人眾輜重,張飛率20騎拒後,與曹兵邊打邊退[18]:141[25]。孫權之前派出魯肅來打探消息,在當陽長坂迎堵劉備[18]:143。長坂會面後,魯肅隨劉備向東南斜趨漢津,在此適逢與關羽水軍會合,渡過沔水後向江夏進發[18]:144。江夏太守劉琦聞劉備軍到來,率軍前去迎接,將劉備迎到夏口[18]:144。此後,魯肅返回江東覆命,劉備進至樊口[18]:144,同時派諸葛亮隨魯肅出使孫權,與孫權結盟[26][27]。
孫權正式任命周瑜為左都督,程普為右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率三萬水軍,與諸葛亮一起溯江西上,與樊口劉備軍會合[18]:157。建安十三年冬,曹操親率20餘萬大軍從江陵順江東下,討伐孙权[18]:158。黃蓋便向周瑜建議說:「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18]:159十二月[28],孫劉聯軍在赤壁至烏林一線以火攻大破曹軍,更追至南郡,曹操敗北。曹操一到江陵,便部署征南將軍曹仁、橫野將軍徐晃守江陵,折衝將軍樂進守襄陽,曹操撤回北方[18]:161。
佔荊奪蜀
赤壁之戰後,劉備撤出江陵戰鬥,全力占據荊州江南四郡,先上表漢帝奏請劉琦為荊州刺史,兩萬大軍南下,武陵太守金旋獻城、長沙太守韓玄迎降、桂陽太守趙範讓位、零陵太守劉度稽顙[18]:169。廬江人雷緒也率部曲數萬人投效。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荊州江南四郡盡為劉備所占領[18]:170。劉琦死,群下推劉備為荊州牧,劉備即遣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督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收其租賦,以供軍實,又以關羽為襄陽太守(未实领)、蕩寇將軍駐江北,張飛為宜都太守、征虜將軍在南郡,趙雲為偏將軍領桂陽太守[18]:179。廖立為長沙太守,郝普為零陵太守,向朗督秭歸、夷道、巫縣、夷陵四縣軍民事[18]:188。劉備治於公安。而孫權為與劉備建立更鞏固的關係,在周瑜死後便依魯肅之策將南郡的江陵及临江郡借給劉備,再分部份長沙郡給他,以及確認劉備佔有武陵和桂陽兩郡,遂提出將其妹嫁予劉備,史稱孫夫人。劉備到京口見孫權,關係表現親密、寬度。時劉備擁有荊州大部份屬地,又收取荊襄名士龐統和馬良,整日操練人馬,伺機南征北伐。
以後,孫權曾派使希望與劉備一起取益州,劉備本想答應,因東吳不可能越荆州而有蜀,蜀地就可據為己有。但荊州主簿殷觀卻反對:「若為吳先驅,進未能克蜀,退為吳所乘,即事去矣。今但可然贊其伐蜀,而自說新據諸郡,未可興動,吳必不敢越我而獨取蜀。如此進退之計,可以收吳、蜀之利。(若我們為吳開路,前進未必能攻克蜀地,後退可能為吳乘虛而入,那時即大勢而去。現今但可以贊同他伐蜀,而自己推卻說剛佔據荊南諸郡,未能興兵妄動,吳必定不敢越過我境而單獨取蜀。依照此進退得宜之計謀,便可以收吳、蜀兩地之利。)」劉備依從其計,孫權果然終輟計劃。殷觀遂升遷為別駕從事。
建安十六年(211年)三月,曹操下令鍾繇率軍西征漢中張魯,讓夏侯淵出河東與鍾繇相會[18]:233。益州牧劉璋遙聞曹操將遺鍾繇等向漢中討張魯,內心懷有恐懼。別駕從事蜀郡張松說服劉璋稱:「曹操兵強,無敵於天下,若因張魯之資源用以攻取益州土地,誰能抵禦?」劉璋說:「我固然擔憂,而未有計。」張松說:「劉備,使君之宗室,而且是曹操之深仇,善於用兵,若使之討伐張魯,張魯必可攻破。張魯攻破,則益州強大,曹操雖來,也無能為力。」在張松出言下,益州牧劉璋採納請劉備入蜀之意見,並派軍議校尉法正為使,孟達為副,各領兵2,000人,前往荊州邀請劉備入蜀助攻張魯[18]:234。劉備親自統帥進軍益州,龐統任軍師中郎將,將領黃忠、魏延、卓膺等輔助劉備[18]:238。劉備與龐統一同進入益州[29]。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劉封、孟達、馬良等留在荊州[18]:238。然而劉備要知道蜀中的闊狹,兵器、府庫、人馬多少及多個要害之地的遠近,便向二人請教,張松、法正都一一詳述,更畫出地圖指示山川所在,所以劉備知道益州內情。
到達涪城,劉璋親自出迎,相見甚歡。張松、法正及龐統都提議劉備可乘機襲殺劉璋,當時龐統主張趁此機會,擒住劉璋。劉備以初來到蜀地,人心尚未信服,不宜輕舉妄動為由,未採納龐統建言。劉璋推薦劉備行大司馬,領司隸校尉,劉備又推薦劉璋行鎮西大將軍,領益州牧。劉璋配給劉備士兵,及督白水軍,令他攻擊張魯。劉備當時總計有三萬多人,車甲、器械、資貨甚多。但劉備卻到葭萌時,未出兵,而是樹立恩德,收買民心。
建安十七年(212年)冬十月,曹操出兵攻打孫權[30],孫權向劉備告急,劉備對劉璋說欲還救荊州有急[18]:249。劉備請求劉璋撥出兵士萬人與軍事物資。但劉璋只允諾給予四千兵馬,其餘物資僅提供一半[31]。劉備受此激怒,忿忿說道:「吾為益州征強敵,師徒勤瘁,不遑寧居;今積帑藏之財而吝於賞功,望士大夫為出死力戰,其可得乎!(我為了益州征討強敵,軍隊勤瘁,無暇休息;現今劉璋積存起財富而不用於賞功,卻希望士大夫能為他出力死戰,這又怎可能!)」當時張松不知劉備用意,寫信質問:「今大事垂可成立,如何釋此去乎(眼看就要大事底定,為何拋下一切離去)?」結果被其兄張肅據此告密,張松遭到處死,導致劉備與劉璋關係惡化。十二月,劉備與劉璋決裂。劉備依龐統提出的計謀,召白水关守将杨怀、高沛到來並將其斬殺,而在《太平御覽》引《零陵先賢傳》中則稱劉備在宴會中設計騙楊懷交出匕首後將楊懷處死[32]。另外又派黃忠、卓膺率軍攻劉璋,一路佔領至涪城。劉璋連忙派出劉璝、冷苞、張任、鄧賢、中郎将吴懿等與對抗劉備,皆破败,退保绵竹,吴懿至刘备军前投降,拜为讨逆将军。刘璋后遣护军李嚴、参军费观督绵竹军抗拒刘备,两人陣前倒戈亦率众投降,同拜裨將軍,劉備軍勢強,分軍平定各郡縣。但劉備軍卻被雒城守將劉循阻擋攻勢。從建安十八年建安十九年,劉備圍攻雒城將近一年,龐統被流矢射中,重創身亡[18]:251。張飛、趙雲、劉封等隨諸葛亮率軍入蜀,關羽留下鎮守荊州,馬良、麋芳、士仁、廖化協助關羽鎮守荆州[18]:259。建安十九年(214年)夏,諸葛亮入蜀援軍溯江而上[18]:260。諸葛亮分兵進攻成都:張飛從墊江北上直取巴西郡治閬中,從北面攻成都;趙雲從長江西攻取江陽北上犍為郡治武陽,從南面攻成都;諸葛亮親自沿涪江取德陽,直取成都[18]:261。
建安十九年(214年)夏,雒城終被攻破。李恢受劉備派遣到漢中與馬超交好,馬超正想離開張魯,劉備暗暗派出人馬與馬超兵眾會合,馬超率領大隊人馬開到成都城北屯駐[18]:264-265。劉備乘勢率漢軍進圍成都數十日。劉備派簡雍進入成都勸說劉璋投降,劉璋與簡雍「同輿而載,出城歸命」;劉璋向劉備繳械投降,益州易主,歸屬劉備[18]:265。由於蜀中繁盛、安樂,劉備便設宴大慰勞士卒,又取蜀城中的金銀,分賜將士,還其谷帛。劉備皆處之顯任,盡其器能,有志之士,無不競勸,益州之民,是以大和。有議論勸劉備將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的田地、桑園分賜給諸將,但趙雲反駁說:「從前漢朝大將霍去病曾說過『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何況現在國賊不只像匈奴只有一個,還不到可以安定下來的時候,必須等到天下的亂賊都平定之後,才可讓眾人返回家鄉去種植桑梓,回歸故土去耕作田地,這樣才是正道。益州的人民是第一次遭遇到戰爭,應該將田宅房產歸還給百姓,先讓他們安居樂業,然後才能叫他們服傜役、繳稅,也才能得到益州的民心。」劉備便聽從趙雲的建議,有志之士便都紛紛來投靠劉備。
漢中之爭
在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曹操征伐漢中[33],七月破南鄭,十一月最終降服張魯[34],搶在劉備之前佔有漢中[18]:281。
孫權以劉備已得益州,要脅分治荊州,劉備答道:「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18]:284孫權忿恨,乃派遣呂蒙施襲,爭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聽聞消息,放下曹操,親自率五萬大軍到公安,同時下令關羽進軍益陽,與孫權軍對峙。
之後,曹操破張魯,嚴重威脅到蜀地門戶。劉備派使者與孫權議和,孫權派諸葛瑾答覆劉備,雙方最終決定和好。為盡快解決荊州問題,回兵保衛益州,劉備以湘水為界,將江夏、長沙、桂陽三郡劃給孫吳[18]:284。而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則屬劉備所有,孙权将已佔领的零陵还给刘备,劉備回軍江州[35]。
八月,孫權在東線進攻合肥,曹將張遼、李典據城抵抗,擊退孫權[18]:288。十一月,張魯逃遁至巴西,偏將軍黃權對劉備說:「若失漢中,則三巴不振,此為割蜀之股臂也。」[18]:286因此劉備遣黃權率兵迎向張魯,但張魯已降曹操。曹操派夏侯淵、張郃屯兵漢中,數次武力侵犯巴郡邊界。劉備令張飛進兵宕渠,與張郃等於瓦口爭戰,大破張郃等眾。張郃收兵還退南鄭。翌年二月,曹操留夏侯淵、張郃鎮守漢中,自己回鄴城[18]:289。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採法正勸諫,率軍進攻漢中。諸葛亮鎮守成都,劉備親率大軍征漢中,法正隨從參謀軍機,趙雲、黃忠、魏延、張飛、馬超、吳蘭等從征,曹操、劉備爭奪漢中之戰開始[18]:290。但漢軍先頭部隊卻被曹軍打敗。劉備一路直攻漢中,進兵至陽平關與夏侯淵、張郃等曹軍對峙,為保證道路暢通,劉備派大將陳式率十餘營兵士駐紮在馬嗚閣道,曹將夏侯淵派大將徐晃襲擊陳兵,陳式軍被打敗,士兵紛紛跳入山谷,傷亡慘重[18]:291。曹操下令賜徐晃節杖,並說:「此閣道,漢中之險要喉也。劉備欲斷絕外內,以取漢中。將軍一舉,克奪賊計,善之善者也。」[18]:291
劉備「急書發益州兵」,諸葛亮與從事楊洪商議對策,楊洪說:「漢中則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也。方今之事,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發兵何疑」;諸葛亮非常看重楊洪見識,當即發兵支援漢中前線[18]:291。
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劉備出兵起,雙方在漢中僵持一年多,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春劉備聽從法正計策,從陽平南渡沔水,依定軍山恃險安營[18]:291。夏侯淵帶少數兵力爭奪定軍山營地,法正對劉備說:「可擊矣」;劉備便命黃忠乘高鼓噪攻之,居高臨下,衝入敵陣,殺死夏侯淵[18]:292。一舉斬殺了夏侯淵及曹操所置的益州刺史趙顒等。
建安二十四年三月(219年),曹操自長安率兵經褒斜谷趕往漢中,劉備說:「曹公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18]:294
劉備在險處死守,不與曹軍交戰。諸葛亮親坐益州,將人力、物力及時補充到劉備軍中[18]:296。夏五月,曹操引兵撤出漢中,漢中歸劉備所有[18]:297。
另一方面,劉備又遣劉封、孟達、李嚴等進攻上庸等東三郡,房陵太守蒯祺被殺,上庸及西城守將申耽及申儀兄弟等見曹操率軍返回中原,抵抗無望便開城投降。
秋七月,馬超、龐羲、射援、諸葛亮、關羽、張飛、黃忠、法正、李嚴等120人聯名上表劉備為漢中王[18]:300。劉備於沔陽設置祭壇場地,陳兵列眾、群臣陪位、宣讀奏訖,自立漢中王,後還治成都。
臨去前,劉備又提拔魏延為都督漢中太守,坐鎮漢中以防曹魏。回到成都的劉備建起館舍,修築亭障,從成都至白水關,四百餘區。關羽率軍從江陵北上,發動襄樊戰役[18]:308。
曹操得知樊城告急,派遣于禁增援。于禁七軍火速增援曹仁,關羽與于禁交鋒,時至八月,大雨滂沱,山洪暴發,漢水驟漲,水淹七軍,于禁束手就擒,部下幾乎全部投降,副將龐德被活捉不降,最後被關羽所殺[18]:310。
此時,孫權趁關羽出兵、荊州守備空虛之際,派呂蒙白衣渡江,沿途攔截了關羽設立的烽火台。十月,呂蒙任征荊州大督,率兵西上,公安士仁、江陵麋芳開城投降[18]:322-323。關羽回軍江陵途中,陸遜任右護軍、鎮西將軍屯駐夷陵,呂蒙任南郡太守駐江陵[18]:324。關羽至當陽西保麥城,敗走麥城後,士兵繼續逃散,關羽身邊只剩十餘騎[18]:325-326。
十二月關羽被孫權大將潘璋部馬忠捕殺,孫權將其首級送至洛陽曹操處[18]:326。孫劉聯盟正式決裂。
遺恨夷陵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逝世,劉備也曾派遣韓冉奉書弔唁,「並致賻贈之禮」,但最後卻失敗[18]:371。劉備一方面為了探取曹魏方面的動向,以準備伐吳戰事,一方面冀望曹魏即便不相助伐吳,也能袖手旁觀,遂以吊喪為名,但最後卻被曹丕洞察其意,無果而終。三月改元延康,十月,曹丕代漢稱帝[18]:337。十二月,當時有謠言指漢獻帝劉協已被加害,劉備便穿喪服發喪,諡劉協為孝愍皇帝(但實際上劉協仍在世)。同年,法正、黃忠去世[18]:346-347。
221年,群臣勸劉備登基為帝,劉備不答應,諸葛亮用耿純遊說劉秀登基故事勸劉備(光武帝劉秀登基時,同為漢室的更始帝劉玄仍在世,此後赤眉軍攻破長安殺劉玄),劉備才決定接受群臣擁立,四月初六在成都武擔山之南接受皇帝璽綬,改元章武[18]:340-341。國號仍為「漢」,史稱蜀漢。四月丙午日(5月15日[36]),大赦天下,以諸葛亮為丞相,許靖為司徒。設置百官,建立宗廟,祭祀漢高祖以下。
五月,立皇后吳氏,劉禪為皇太子。六月,以劉永為魯王,劉理為梁王。
魏文帝曹丕召集眾臣討論,侍中劉曄認為蜀漢一定要出兵攻打孫吳,理由是:「蜀雖狹弱,而備之謀欲以威武自強,勢必用眾以示其有餘。且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羽死不能為興軍報敵,於終始之分不足。」[18]:344
七月,劉備不采纳趙雲[37]、劉巴、雍茂等人的劝告[38],執意發動戰爭,沿江而下,討伐東吳[18]:349。
張飛被部下刺殺[18]:347。但這不改劉備伐吳的念頭。孫權先派人給蜀漢送信求和,又令諸葛亮哥哥諸葛謹致箋勸劉備息兵罷戰,劉備一概拒絕[18]:374。
孫權把國都從建業遷到武昌,以便指揮戰爭[18]:374。起初,漢軍氣勢如虹,不過吳將陸遜採以逸待勞兵法而戰之,最終於章武二年(222年)大敗漢軍。
陸遜大敗劉備,「殺其兵八萬餘人,備僅以身免」[18]:376。蜀漢多位將領戰死。劉備退至秭歸,趙雲率兵到達白帝城,巴西太守閻芝派馬忠率5千人馬隨後到達[18]:384。劉備退到永安縣[18]:406。当时曹丕已经调集大军,准备讨伐孙权,孫權聽聞劉備沒往成都撤退,而是駐紮在離前線很近的白帝,甚為懼怕。章武二年十二月,孫權派太中大夫鄭泉到白帝城見劉備,正式表示向蜀漢請和[18]:410。劉備也遣太中大夫宗瑋使吳,表示贊同蜀漢、東吳兩國和好[18]:410。
白帝託孤
當劉封失掉漢中東面三郡逃回成都後,劉備聽從諸葛亮建議賜死劉封[18]:413。同年,太傅許靖、尚書令劉巴、驃騎將軍馬超先後病逝[18]:416。南中越夷高定曾向新道進攻,被李嚴打退[18]:416。
漢嘉郡太守黃元聽說劉備在永安病重,於章武二年十二月舉兵反叛[18]:416。
章武三年(223年)二月,諸葛亮接到劉備詔書,帶著劉永、劉理從成都來到永安[18]:415。三月,黃元進兵,攻燒臨邛縣[3]:278。益州治中從事楊洪立即把黃元之動向報告給劉禪,劉禪派將軍陳曶、鄭綽進討黃元[18]:416。陳曶、鄭綽兩人在南安峽口生擒黃元,將其押回成都正法[18]:416。
四月下旬[18]:417,劉備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夠安定國家,終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劉禪)可以輔助,便輔助他;如果他沒有才幹,你可以自作决断。」[39]:918諸葛亮涕泣說:「臣必定竭盡自己所有力量,報效忠貞之氣節,繼續至死為止!」[40]:918劉備又要劉禪和其他兒子「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41]:918[42]:918
劉備臨終前,託孤於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為副[43]:891。臨終時,與劉永說:「我死後,你們兄弟要對父親般奉事丞相(諸葛亮),你們與丞相只是共事而已。」[44]:891夏四月癸巳(當為丙子,農曆四月二十四日,公元224年5月29日[3]:266)[45],劉備崩逝於永安宮,時年六十三[41]:891。孙權派立信都尉馮熙出使蜀漢,弔唁劉備[46]:14。諸葛亮上言讚揚劉備。五月,遺體自永安運返成都发丧,諡為昭烈皇帝[41]:891。八月,入葬惠陵[41]:891。
亦有郭沫若等学者认为由于条件所限,刘备就地下葬于今奉节县,并未归葬成都[47]。
生平大事总结
劉備平生大事記 | |||
---|---|---|---|
161年 | 延熹四年 | 幽州涿郡涿縣出生 | |
184年 | 光和七年 | 加入鎮壓黃巾之亂的戰爭 | |
194年 | 初平五年 | 領徐州牧 | |
198年 | 建安三年 | 被呂布擊敗
與曹操聯合取得下邳之戰的勝利 | |
200年 | 建安五年 | 被曹操擊敗
逃往袁紹營中 投奔劉表 | |
207年 | 建安十二年 | 三顾茅庐 | |
208年 | 建安十三年 | 與孫權聯盟,擊退曹操,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
佔領荊南各郡 | |
215年 | 建安二十年 | 擊敗劉璋,取得益州 | |
219年 | 建安二十四年 | 擊敗曹操,攻取漢中
進位漢中王 | |
221年 | 章武元年 | 登基稱帝 | |
222年 | 章武二年 | 發動夷陵之戰,戰敗 | |
223年 | 章武三年 | 白帝託孤 |
庙号争议
《三国志·先主传》中并没有记载刘备庙号。李慈铭怀疑刘备庙号烈祖是由刘渊所追尊[48]。章学诚根据《三国志·先主传》中诸葛亮宣读的遗诏,指出刘备庙号是太宗[49]。卢弼认为章学诚的说法不足据,如果刘备庙号太宗,《三国志》本传没有不记载的道理[50]。郭善兵则认为刘备庙号缺失不能归咎于史书记载疏漏,而是受到郑玄礼学“一祖二宗与四亲庙”七庙学说影响所致[51]。
为人处事
刘备喜怒不形于色,常以谦虚恭敬待人,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重視以寬仁厚德待人,與那些殘民以逞、暴虐嗜殺的軍閥判然有別,因此而爭取到了人心。刘备不怎么喜欢读书,喜欢打獵、音乐和華美的衣物。
小时候,家中有棵大桑树,遙望見如同车盖,刘备與宗中小兒於樹下玩耍時說過:「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我必定會乘坐此羽飾華蓋之車)。」叔父劉子敬聽到後,不禁當下斥責他:「汝勿妄語,滅吾門也(你不要胡說,會招來滅門之禍)。」[52]
劉備曾經和牽招結「刎頸之交」,之後牽招效力劉備所對立的曹操一族,曹魏代漢後,劉備在蜀地以漢朝名義稱帝,因此牽招也對這些事情感到忌諱。[53][54]
孫策十四歲時去壽陽拜訪袁術,不久突然看到劉備也要拜訪袁術,孫策見狀打算離開。袁術對孫策問說:「劉備跟你有何關係?」孫策回答:「沒有,只是因為英雄忌人。」而後孫策從東階下去劉備則剛好從西階上來,劉備回頭看著孫策的走路姿勢,便停駐下來不再往前走了。[55]
在《世說新語 識鑒》上說,裴潛投曹後一日曹操問裴潛說:「你曾經在荊州跟劉備共事過,你覺得劉備這人才能如何?」裴潛回說:「在中國統治能亂人而無法治理天下,但如果讓劉備在乘間守險時他卻能作為一方之主。」[56]
劉備在部下聲譽受損或是特殊的理由可能叛離自己時,往往站出來捍衛部下聲譽和保護部下家眷。田豫因母親年老無人供養請求離開劉備,劉備難過地向田豫告別說:「真想跟你共成大事啊。」[57]徐庶母被抓,徐庶淚崩辭別劉備[58]。趙雲於當陽與劉備等人走散時有人向劉備讒言說趙雲降曹,劉備一聽拿起手戟丟向進讒言者說:「趙雲不可能會背叛我。」[59]糜芳背叛,劉備對愧疚的糜竺說兄弟罪不相及[60]。夷陵之敗黃權不得已降魏,劉備說道:「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依然善待其家人[61]。龐統中箭身亡,屬下張存在劉備面前詆毀龐統說:「龐統盡忠而死雖然可惜,但畢竟是違背了大雅之義。」劉備聽完震怒說:「龐統殺身成仁,反而不對嗎?」下令罷張存之官。[62]
劉備沒有鬍鬚,曾被张裕取笑;有一次,劉備與劉璋於涪縣會面時,張裕時為璋從事在一旁陪坐,由於裕的鬍鬚濃密,被劉備嘲笑說道:「過去吾在涿縣時遇到好多姓毛的人,四方許多毛,涿縣縣令聲稱說:『許多毛(毛)繞涿(歜)而居』。」但裕立刻反唇相譏:「過去某人當上黨郡潞縣長,後來升任為涿縣縣令,當他辭任歸家時,有人寫信給他,要是寫了潞縣就丟了涿縣,而寫上涿縣又失去潞縣,就寫道『潞(露)涿(歜)君』。」[63],讓劉備對張裕一直沒什麼好感。後在劉備攻漢中之前,張裕說會出師不利,但劉備仍照著既定計畫出兵,結果劉備拿下漢中,不過兩名大將吳蘭、雷銅等也在此戰中身亡,以致於劉備記恨張裕。某天,張裕私下對人說:「庚子年間(220年)會改朝換代;主公入主蜀地的九年後,也會再次失去蜀地,劉氏運氣將會消盡。」謠言亂傳,最終入劉備之耳[64],劉備不滿張裕散布滅亡謠言,以張裕的預言沒有應驗,把他關入獄中。諸葛亮請求劉備寬恕他,劉備只說:「就算是芳香的蘭花,長出來擋在門口,都不得不除去。」於是殺了張裕,棄市。
劉備死前告誡其子劉禪的遺詔,其言辭懇切,令人莫不動容。文中,劉備勸劉禪最重要的一句話,便是「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古人教子,常以德為根基,因為唯有賢德之人,才能服人。[65]
刘备一生征战,史書中記載了一些關於他行軍作戰的事蹟。在荊州依附劉表時,曾建議劉表北伐曹操,劉表不接受。劉備住荊州數年,一次與劉表飲酒時起至廁所,見大腿贅肉生,慨然流涕。還坐,劉表奇怪問起劉備,劉備說:「我戎馬半生,常常身不離鞍,大腿贅肉皆消。今天不復騎馬,大腿贅肉生。日月若馳,老年快將至矣,而功業不能建立,是以為之悲嘆。」後衍生出成語「髀肉復生」。
而劉備攻打益州時,趙戩曾言:“刘备是不是沒用啊?不會用兵、每战必败,四處逃亡都來不及了,要怎麼謀取他人的領地?蜀地雖小,卻有天險可以固守,很難一下子就拿下來的。”認為劉備不會用兵,沒本事拿下益州,傅幹卻說:「劉備為人寬仁,能使人為他拼命效力;又有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傑輔佐他,哪裡沒用了?」結果劉備果真取攻佔益州。
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际遇,通常被史家视为君臣之典范。三顾茅庐后刘备称得到诸葛亮是“鱼之有水”。诸葛亮在刘备尚在时,就已经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张飞被暗杀后又领司隶校尉,集政治实际权力于一身,这在古代是很罕见的。刘备去世时举国托孤诸葛亮,被陈寿称为“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
諸葛亮在《答惜赦》一文中提及劉備生前跟諸葛亮商談時反對年年搞大赦。劉備說:「我以前在陳紀、鄭玄間周旋問他們如何治理亂世之道,陳、鄭二人都絕口不提搞大赦。像劉表還有劉璋父子年年搞大赦,對治理亂世有什麼樣的幫助啊!」[66]
建安十七年(西元212年)荀彧自盡的傳聞傳到孫權耳中,孫權派人將此事告訴劉備。劉備得知荀彧自殺後怒嗆曹操:「老賊不死,禍亂未已。」[67]
轶事典故
求田問舍
劉備投奔劉表後,某日呂布舊部許汜和劉備及劉表聊天論英雄,在宴會上提到陳登,許汜很不滿地指責陳登態度囂張高傲,在作客陳登家時不和自己說話,陳登睡大床而讓身為客人的許汜睡小床。劉備不以為然地反擊許汜:「你有國士之名,現在天下大亂,聖上顛沛流離,希望你能為國事著想,並拋開家事,心存救世的意念。而你只想四處寄宿白吃白喝(求田問舍),說的話都不能信,這就是陳登最討厭的性格了,怎麼會和你說話?換作是小弟我,早就睡在百尺高樓上,而讓你改睡地上,豈只是上下床的區別?」因此劉表聽了大笑起來,令許汜相當難堪。[68]
跃马檀溪
相传刘备屯军于樊城时,刘表忌惮刘备的为人,一直不敢信任他。一天,刘备应刘表邀请前去赴宴。席间,刘表部下蒯越、蔡瑁欲加害于他,被刘备察觉,以上厕所为由偷偷溜掉,然后骑上的卢飞速奔逃。慌乱之中,陷进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无法挣脱出来。刘备着急万分,对的卢叫喊道:“的卢,现在是十万火急的时刻,你一定要加把劲呀!”的卢听后一跃三丈,从溪水中跳了出来,刘备得以逃脱。[69]
三顾茅庐
刘备驻扎新野时,苦于无人辅佐,便访求名士。得知南阳隆中有一号「卧龙」,唤作诸葛亮的隐士,便决定前往拜谒诸葛亮,请求他出山辅佐自己。去了三次方才见到诸葛亮,诸葛亮与刘备便在「茅庐」之中对谈,为刘备出谋划策,制定了未来的总战略方针,即《隆中對》。经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同意出山辅佐刘备,最终成就了刘备的帝业。
评价
时人评价
- 陳壽评曰:“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第二》)、「劉備天下稱雄,一世所憚」(《三國志·吳書·陸遜傳第十三》)。尽管刘备并非西晋认为的正统政权,陈寿在三国志内仍然坚持使用同帝王本纪接近的用词,例如在刘备本传称刘备先主,称讳且不直呼其名,去世用和崩相等的殂字。这与三国时代另一位君主孙权的处理手法是不同的。这可以体现陈寿对刘备的尊重,抑或是故国情怀。
- 曹操:“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将生忧寡人。”、“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第一》)“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第二》)
- 孫策:“英雄忌人。”(《裴子語林》)
- 孙权:“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第五》)「猾虜乃敢挾詐!」(《三國志·吳書·周瑜魯肅吕蒙傳第九》)
- 诸葛亮:上言於刘禅曰:“伏惟大行皇帝迈仁树德,覆焘无疆,昊天不吊,寝疾弥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号咷,若丧考妣。乃顾遗诏,事惟大宗,动容损益;百寮发哀,满三日除服,到葬期復如礼;其郡国太守、相、都尉、县令长,三日便除服。臣亮亲受敕戒,震畏神灵,不敢有违。臣请宣下奉行。”(《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第二》)“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復为之下乎!”(《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第五》)“刘公雄才盖世,据有荆土,莫不归德,天人去就,已可知矣。”(《三國志·蜀書·董劉馬陳董呂傳第九》)
- 关羽:“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第六》)
- 袁绍:“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第二》)
- 袁術:“術生年以來,不聞天下有劉備。”(《三國志·魏書·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 曹丕:「備不曉兵,豈有七百里營可以拒敵者乎!『苞原隰險阻而為軍者為敵所禽』,此兵忌也。孫權上事今至矣。」(《三國志·魏書·文帝紀第二》)「劉備既孤老智窮,勢極正使欲與死爭,則諸將軍便當就穴中,持取之爾。」(《與諸將書》)「非賢兄之貢,則執事之貽也。」(《答劉備書》)
- 孫盛:“刘备雄才,處必亡之地,告急於吳,而獲奔助,無緣復顧望江渚而懷後計。”(《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第二》)
- 趙戩:“刘备其不济乎?拙于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何以图人?”(《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第二》)
- 傅幹:“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諸葛亮達治知變,正而有謀,而為之相;張飛、關羽勇而有義,皆萬人之敵,而為之將;此三人者,皆人傑也。以備之略,三傑佐之,何為不濟也?”(《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第二》)
- 刘元起:“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第二》)
- 劉子平:“備有武勇。”[70](《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第二》)
- 程昱:“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 、“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也”(《三國志·魏書·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
- 郭嘉:「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郭)嘉觀之,(劉)備終不為人下,其謀未可測也。古人有言:『一日縱敵,數世之患。』宜早為之所。」(《三國志·魏書·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
- 刘晔:「明公(曹操)以步卒五千,將誅董卓,北破袁紹,南征劉表,九州百郡,十並其八,威震天下,勢慴海外。今舉漢中,蜀人望風,破膽失守,推此而前,蜀可傳檄而定。刘备,人傑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淺,蜀人未恃也。今破漢中,蜀人震恐,其勢自傾。以公之神明,因其傾而壓之,無不克也。若小緩之,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蜀民既定,據險守要,則不可犯矣。今不取,必為後憂。」、「蜀雖狹弱,而備之謀欲以威武自強,勢必用眾以示其有餘。且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羽死不能為興軍報敵,於終始之分不足。」(《三國志·魏書·程郭董劉蔣劉傳第十四》)
- 贾诩:「吳、蜀雖蕞爾小國,依阻山水,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孫權識虛實,陸議見兵勢,據險守要,汎舟江湖,皆難卒謀也。用兵之道,先勝後戰,量敵論將,故舉無遺策。臣竊料群臣,無備、權對,雖以天威臨之,未見萬全之勢也。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為當今宜先文後武。」(《三國志·魏書·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
- 陈登:“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三國志·魏書·桓二陳徐衛盧傳第二十二》)
- 太史慈:“以君有仁義之名,能救人之急,故北海區區,延頸恃仰,使慈冒白刃,突重圍,從萬死之中自託於君,惟君所以存之。”(《三國志·吳書四》)
- 法正:「先主有雄略。」「以明將軍之英才,乘劉牧之懦弱;張松,州之股肱,以響應於內;然後資益州之殷富,馮天府之險阻,以此成業,猶反掌也。」(《三國志·蜀書·龐統法正傳第七》)
- 華核:“蜀為西藩,土地險固,加承先主統御之術,謂其守禦足以長久。不圖一朝,奄至傾覆。”(《三國志·華核傳》)
- 曹奐:“於時乃考因羣傑虎爭,九服不靜,乘間阻遠,保據庸蜀,遂使西隅殊封,方外壅隔。自是以來,干戈不戢,元元之民,不得保安其性,幾將五紀。”(《三國志·蜀書·後主傳第三》)
- 陳群:“昔劉備自成都至白水,多作傳舍,興費人役,太祖知其疲民也。”(《三國志·魏書·桓二陳徐衞盧傳第二十二》)
- 劉琮:“吾不若也。”(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 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 張悌:“玄德與操,智力多少,士眾眾寡,用兵行軍之道,不可同年而語,猶能暫以取勝,是時又無大吳掎角之勢也。”
- 陶謙:“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第二》)
- 孔融:“今日之事,百姓與能,天與不取,悔不可追。”(《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第二》)
- 蒯越、傅巽:“以劉備而敵曹公,又弗當也。”(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 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 周瑜:“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三國志·吳書·周瑜魯肅吕蒙傳第九》)
- 魯肅:“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於表,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三國志·吳書·周瑜魯肅吕蒙傳第九》)
- 陸遜:「備干天常,不守窟穴,而敢自送……尋備前後行軍,多敗少成,推此论之,不足为戚。」、「備是猾虜,更嘗事多」、「劉備天下知名,曹操所憚,今在境界,此强对也。」、「斯三虏者(曹操、劉備、關羽)当世雄杰,皆摧其锋。」(《三國志·吳書·陸遜傳第十三》)
- 张松:「刘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雠也,善用兵,若使之讨鲁,鲁必破。鲁破,则益州强,曹公虽来,无能为也。」(《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第二》)「劉豫州,使君之肺腑,可與交通。」、「今州中諸將龐羲、李異等皆恃功驕豪,欲有外意,不得豫州(劉備),則敵攻其外,民攻其內,必敗之道也。」 (《三國志·蜀書·劉二牧傳第一》)
- 刘巴:“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三國志·蜀書·董劉馬陳董呂傳第九》註引《零陵先賢傳》)
- 彭羕:“仆昔有事於诸侯,以为曹操暴虐,孙权无道,振威闇弱,其惟主公有霸王之器,可与兴业致治,故乃翻然有轻举之志。”(《三国志·卷四十·蜀书十·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第十》)
- 锺会:“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兴兵朔野,困踬冀、徐之郊,制命绍、布之手,太祖拯而济之,与隆大好。”(《三國志·魏書·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
- 杨戏的《季汉辅臣赞》中赞昭烈皇帝:“皇帝遗植,爰滋八方,别自中山,灵精是锺,顺期挺生,杰起龙骧。始于燕、代,伯豫君荆,吴、越凭赖,望风请盟,挟巴跨蜀,庸汉以并。乾坤复秩,宗祀惟宁,蹑基履迹,播德芳声。华夏思美,西伯其音,开庆来世,历载攸兴。”“自我中漢之末,王綱棄柄,雄豪並起,役殷難結,生人塗地。於是世主感而慮之,初自燕、代則仁聲洽著,行自齊、魯則英風播流,寄業荊、郢則臣主歸心,顧援吳、越則賢愚賴風,奮威巴、蜀則萬里肅震,厲師庸、漢則元寇斂跡,故能承高祖之始兆,復皇漢之宗祀也。然而姦凶懟險,天徵未加,猶孟津之翔師,復須戰於鳴條也。天祿有終,奄忽不豫。雖攝歸一統,萬國合從者,當時俊乂扶攜翼戴,明德之所懷致也,蓋濟濟有可觀焉。遂乃並述休風,動於後聽。”(《季漢輔臣贊》)
- 裴潜:“使居中國,能亂人,不能為治。若乘邊守險,足為一方之主。”(《世說新語·識鑒第七》)(《三國志·魏書·和常楊杜趙裴傳第二十三》)[71]
- 吕布:“是儿最叵信者。”(《三国志·魏书·吕布臧洪传第七》)
- 吕布诸将:“备数反覆难养,宜早图之。”(《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第二》注引王沈《魏书》)
- 黃權:“左將軍有驍名,今請到,欲以部曲遇之,則不滿其心,欲以賓客禮待,則一國不容二君。”(《三國志·卷四十三·蜀書十三·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
- 王朗:“劉將軍之與大魏,兼而兩之,總此二義。”(裴注《三國志·卷三十八·蜀書八》)
- 韋昭:“漢王據蜀郡,崇好結和親。乖微中情疑,讒夫亂其間。”(卷二十二 志第十二 樂四 宋書(梁)沈約 )
後世評價
- 張輔:“世人見魏武皇帝處有中土,莫不謂勝劉玄德也,餘以玄德為勝。夫撥亂之主,先以能收相獲將為本,一身善戰,不足恃也,世人以玄德為呂布所襲,為武帝所走,舉軍東下,而為陸遜所覆。雖曰為呂布所襲,未若武帝為徐榮所敗、失馬被創之危也;玄德還據徐州,形勢未合,在荊州,景叔父子不能用其計,舉州降魏,手下步騎,不滿數千,為武帝大眾所走,未若武帝為呂布北騎所禽、突火之急也;為陸遜所覆,未若武帝為張繡所困,挺身逃遁,以喪二子也。然其忌克,安忍無親,董公仁、賈文和恆以佯愚自免,荀文若、楊德祖之徒多見賊害,行兵三十餘年,無不親征,功臣謀士,曾無列土之封,仁愛不加親戚,惠澤不流百姓,豈若玄德威而有恩、勇而有義、寬弘而大略乎?諸葛孔明,達治知變,殆王佐之才,玄德無強盛之勢,而令委質,張飛、關羽皆人傑也,服而使之,夫明闇不相為用,能否不相為使,武帝雖處安強,不為之用也,況在危急之間,勢弱之地乎?若令玄德據有中州,將與周室比隆,豈徒三傑而已哉?” (《藝文類聚 卷二十二 人部六》)
- 习凿齿曰:“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偪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第二》)
- 常璩曰:「漢末大亂,雄桀並起。若董卓、呂布、二袁、韓、馬、張楊、劉表之徒,兼州連郡,眾逾萬計,叱吒之間,皆自謂漢祖可踵,桓、文易邁。而魏武神武幹略,戡屠蕩盡。於時先主名微人鮮,而能龍興鳳舉,伯豫君徐,假翼荊楚,翻飛樑、益之地,克胤漢祚,而吳、魏與之鼎峙。非英才命世,孰克如之!然必以曹氏替漢,宜扶信順,以明至公;還乎名號,為義士所非。及其寄死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華陽國志·劉先主志》)
- 劉淵:“故孝愍委棄萬國,昭烈播越岷蜀,冀否終有泰,旋軫舊京。”(《晉書·卷一百一·載記第一》)
- 裴松之:「漢武用虛罔之言,滅李陵之家,劉主拒憲司所執,宥黃權之室,二主得失縣(懸)邈遠矣。《詩》云『樂只君子,保艾爾後』,其劉主之謂也。」(裴松之注《三國志·蜀書·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
- 陸機:“劉公因險飾智,功已薄矣,其俗陋矣。”(卷四十八 吳書三 三嗣主傳第三 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
- 张辅:“刘备威而有恩,勇而有义,宽宏而大略”(《藝文類聚卷二十二》)
- 虞世南:“劉公待劉璋以賓禮,委諸葛而不疑,人君之德,於斯為美。彼孔明者,命世之奇才,伊、呂之儔匹。臣主同心,魚水為譬。但以國小兵弱,斗絕一隅,支對二方,抗衡上國。若使與曹公易地而處,騁其長算,肆關、張之武,盡諸葛之文,則霸王之業成矣!”(《帝王略論》)
- 王勃:“以先主之寬仁得眾,張飛、關羽萬人之敵,諸葛孔明管、樂之儔,左提右挈,以取天下,庶幾有濟矣。然而喪師失律,敗不旋踵。奔波謙、瓚之間,羈旅袁、曹之手,豈拙於用武,將遇非常敵乎?”
- 朱敬则:“蜀先主抱英济之器,无角逐之材。远窜荆蛮,畏曹公之神武;奄有庸蜀,乘刘璋之政衰。国小人夷,风颓俗陋。”(《全唐文》)
- 李德裕:“蜀主之任孔明,苻堅之用景略,雖關羽不能移,樊世不能惑,蜀與秦皆君安國理,非專任之效歟?”(《全唐文·卷七百九》)
- 杜甫:“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詠懷古跡五首之四》)
- 劉禹錫:“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勢分三足鼎,業复五銖錢。得相能開國,生兒不像賢。淒涼蜀故妓,來舞魏宮前。”(《蜀先主庙》)
- 王勃:“以先主之宽仁得众,张飞、关羽万人之敌,诸葛孔明管、乐之俦,左提右挈,以取天下,庶几有济矣。然而丧师失律,败不旋踵。奔波谦、瓒之间,羁旅袁、曹之手,岂拙于用武,将遇非常敌乎?”(《三国论》
- 司馬光:「昭烈之漢,雖云中山靖王之後,而族屬疏遠,不能紀其世數名位,亦猶宋高祖稱楚元王後,南唐烈祖稱吳王恪後,是非難辨,故不敢以光武及晉元帝為比,使得紹漢氏之遺統也。」(《資治通鑑·第六十九卷·魏紀一》)
- 苏洵:“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曹操有取天下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玄德有取天下之量,而无取天下之才。”(《項籍》)
- 苏辙:“世之言者曰:孙不如曹,而刘不如孙。刘备唯智短而勇不足,故有所不若于二人者,而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则亦已惑矣。盖刘备之才,近似于高祖,而不知所以用之之术。昔高祖之所以自用其才者,其道有三焉耳:先据势胜之地,以示天下之形;广收信、越出奇之将,以自辅其所不逮;有果锐刚猛之气而不用,以深折项籍猖狂之势。此三事者,三国之君,其才皆无有能行之者。独一刘备近之而未至,其中犹有翘然自喜之心,欲为椎鲁而不能纯,欲为果锐而不能达,二者交战于中,而未有所定。是故所为而不成,所欲而不遂。弃天下而入巴蜀,则非地也;用诸葛孔明治国之才,而当纷纭征伐之冲,则非将也;不忍忿忿之心,犯其所短,而自将以攻人,则是其气不足尚也。嗟夫!方其奔走于二袁之间,困于吕布而狼狈于荆州,百败而其志不折,不可谓无高祖之风矣,而终不知所以自用之方。”(《三國論》)
- 辛棄疾:“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水龍吟》)
- 謝采伯:「孫權運籌於內,劉備、諸葛亮、周瑜、關侯等,合謀並智,方拒得曹操,敗之於赤壁,亦未為竒政縁。」(《密齋筆記·卷二》)
- 何去非:“方其豪杰并起,而备已与之周旋于中原矣。始得徐州而吕布夺之,中得豫州而曹公夺之,晚得荆州而孙权夺之。备将兴复刘氏之大业,其志未尝一日而忘中州也。然卒无以暂寓其足,委而西入者,有曹操、孙权之兵轧之也。”
- 萧常:“昭烈父子以帝室支属,介在一隅,而正位号,尚数十年,由先汉至是,垂祀五百,三代以还,葢未之有。人主之结人心,其效廼尔,有大物者,庸可忽诸。”(《萧氏续后汉书》)
- 朱熹:“當時只有蜀先主可與有為耳……只有先主名分正。”(《朱子語類 卷一百三十六 歷代三》)
- 郝经:“汉得天统,莽簒而在光武,操窃而在昭烈。魏吴虽僣,犹夫吴楚也。昭烈天资仁厚,宇量(阙)毅,岿然一世之雄。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崎岖百折,偾而益坚。颠沛之际,信义逾明。故能终系景命,信大义于天下。任贤使能,洒落诚尽,使诸葛亮以死自效。复见三代君臣,高、光为不亡矣。国贼未讨,境土未复,而偾军崩殂,哀哉!”(《郝氏续后汉书》)
- 方孝孺:“夫昭烈至仁厚,孔明之忠順,固可以為君臣師表。”(《《蜀漢本末·序》》)
- 朱天然:“帝室之胄,蓋世之雄。正統之紹,太史之公。”(《歷代古人像贊》)
- 陶宗仪:“备又非人望之所归。周瑜以枭雄目之,刘巴以谁人视之,司马懿以诈力鄙之,孙权以猾虏呼之。”(《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五》)
- 杨璟:“昔据蜀最盛者,莫如汉昭烈。且以诸葛武侯佐之,综核官守,训练士卒,财用不足,皆取之南诏。然犹朝不谋夕,仅能自保。”
- 胡三省:“自漢以下,所以詔敕嗣君者,能有此言否?”(《資治通鑑音注》)
- 孙承恩:“贤矣昭烈,宽厚弘毅。崎岖立国,仗信履义。推诚任贤,肝胆孚契。顾命数词,可训后世。”(《文简集·卷三十八》)
- 王夫之:“刘先主以汉室之裔,保蜀土,奉宗祧,任贤图治,民用乂安,尚矣。”(《宋论·卷一》)
- 康熙帝:「昭烈於亮平日以魚水自喻,亮之忠貞豈不深知,受遺時何至作此猜疑語,三國人以譎詐相尚,鄙哉!」[3]:267(《御批通鑒輯覽》)
- 趙翼:「關、張、趙雲自少結契,終身奉以周旋,即羈旅奔逃,寄人籬下,無寸土可以立業,而數人者患難相隨,別無貳志,此固數人者之忠義,而備亦必有深結其隱微而不可解者矣。」(《廿二史劄記·卷七》)
- 張龍岡:“昭烈君臣當時發兵新野,其有功德於人民者甚厚,千載而下,不可無祠。”(《新野文史資料 第16輯》)
- 劉良卿:“竊惟漢室傾頹﹐羣雄並起,曹操篡逆之賊,孫權僭竊之豪,無足道者。獨昭烈以帝室之胄,三顧孔明,以討賊恢復為己任,信義著於天下。間關百戰,勞苦萬狀,始得王於一方,以紹漢統。使假之年,則削吳、魏,正位中原不難矣﹐而卒不能者,天也。”(朱一玄,劉毓忱編.《中國古典小説名著資料叢刊 《三國演義》資料彙編》)
- 蔡東藩:“劉先主起自寒微,以一販履織蓆之貧民,獨能具有大志,交結英雄,為國討賊,較諸曹阿瞞之已為朝吏,奉遣出兵,其難易固屬不同,其忠義亦自有別,正不特一為漢裔,一為閹奴已也。關張兩人,或剛或暴,而與劉先主交遊,偏能沆瀣相投,誓同生死,此正可見劉先主之駕馭英雄,自有令人傾倒、樂為用命者,怒鞭督郵一事,閲者稱快,安得舉天下後世之貪官污吏,盡付英雄之鞭笞乎?”
- 孫中山:“我等之興中會便是漢朝之劉備、諸葛亮。”
- 毛泽东:“刘备的优点主要于是善于用人,善于团结各方人士。而缺点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好感情用事;二是不能区分主次矛盾。”
- 王震:“劉玄德憎惡不仁不義,我認為他是個重仁義,道德方面也很高尚的領導者。”(日本著名思想家池田大作談吉川英治的《三國》)
- 歷史學家、《三國史話》作者呂思勉認為,劉備急於併吞劉璋是失敗之遠因[72]:123。倘使劉備替劉璋北攻張魯,這是可以攻下,而馬超、韓遂等還未全敗,彼此聯合,以擾中原,曹操倒難於對付;劉備不肯北攻張魯,而要反噬劉璋,以至替曹操騰出平定關中和涼州之時間,而且仍給以削平張魯之機[72]:123。然而本可聯合涼州諸將共擾關中,卻變做獨當大敵[72]:124。伐吳之役,劉備因為是能做一番事業,意志必較堅定,理智必較細密,斷不會輕易動於感情;況且感情必是動於當時,時間稍久,感情就漸漸衰退,理智就漸漸清醒[72]:124。然其禍根,亦因急於要取益州,以致對於荊州不能兼顧之故;所以心計過工,有時也會成為失敗原因,真個閲歷多之人,倒覺得凡事還是少用機謀,依著正義而行好[72]:125。
- 《劉備傳》作者張作耀認為,劉備人生道路危機四伏、滿途坎坷[3]:277。這是一個戰鬥歷程:起步、挫折、爬起、再挫,發展至立足一方[3]:277-278。撇開劉備政治動機不談,折而不撓、敗不氣餒、終不為下,為憧憬之目標而奮鬥不懈,始終如一[3]:278。劉備與關羽、張飛一經結義,終身不易[3]:278。與下士同席而坐,無所簡擇;善待部下,士卒感恩,願為驅使[3]:279-280。
家庭
世系
按照《三国志》和裴松之注所引《典略》记载,刘备先祖有三种可能。
祖父
父
- 劉弘,為東漢末年的州郡小官。
妻妾
- 麋夫人,正室,麋竺之妹,於劉備在豫州落難時,麋竺將她嫁給劉備。
- 孫夫人,继正室,孫權之妹,與劉備結為政治婚姻,後劉備入蜀,孫權接回她,再無記錄。
- 穆皇后吳氏,继正室,吳懿之妹,刘瑁遗孀,劉備入蜀後納為夫人,後為漢中王后。劉禪即位時,尊她為皇太后,稱長樂宮。延熙八年病死,與劉備合葬。
- 甘夫人,沛人,妾室,劉禪生母,曾於長阪被困,幸得趙雲解救。後病死,諡皇思夫人,後再追諡昭烈皇后,與劉備合葬。
孫夫人以前的数位嫡室,除麋夫人以外身份皆不可考。妾室甘夫人因他“数丧嫡室”,而主内事[73]。仅知刘备有四次丢失妻子的记录:
- 建安元年(196年),吕布俘虏刘备的妻儿。期间刘备娶麋夫人。1年后二人讲和该妻儿被返还刘备[74]。
- 建安三年(198年),刘备妻儿再被吕布所俘虏。1年後曹操击败吕布刘备重得家眷。
-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击败刘备于小沛,妻儿被俘。
- 建安十三年(208年),长坂坡之战刘备与数十骑逃走,妻儿辎重等被曹操所获。
子女
- 劉封,劉備養子。本姓寇,劉備入蜀後委任為將,但因關羽兵敗時不予救援及逼反孟達喪失上庸之責遭賜死。
- 劉禪,字公嗣,劉備長子。後登上皇位。乳名阿斗。
- 劉永,字公壽,劉備次子。先為魯王,後封為甘陵王。與劉禪寵臣黃皓不和,被劉禪疏遠。後東遷洛陽,拜奉車都尉,封為鄉侯。
- 劉理,字奉孝,劉備三子、马超女婿。先為梁王,後封為安平王。早卒,諡為悼王。
- 有二女於劉備南逃至長坂時被曹將曹純所俘。
孫子女
- 劉璿,劉禪長子、費祎女婿,十五歲被立為太子,蜀漢亡後,鍾會在成都作亂,被亂兵殺害。
- 劉瑤,劉禪二子,蜀漢亡後投降。
- 劉琮,劉禪三子。
- 劉瓚,劉禪四子,蜀漢亡後投降。
- 劉諶,劉禪五子,北地王,曾反對譙周降魏的提議,但劉禪不接受,在投降之日自殺。
- 劉恂,劉禪六子,蜀漢亡後投降。
- 劉璩,劉禪七子,蜀漢亡後投降。
- 刘胤,劉理長子,承袭为安平王。
- 劉輯,劉理次子、马超外孙,東遷洛陽,拜奉車都尉,封鄉侯。
- 公主嫁诸葛瞻(诸葛亮独子)[75]
- 公主嫁费恭(费祎次子)[76]
- 公主嫁关统(关羽次子关兴之长子)[77]
曾孫
后人
- 唐朝卢龙节度使刘济的墓志铭中,作者权德舆称其为刘备二十一代孙,姜纬堂认为此说甚不可信,他指出刘备子孙在永嘉之乱时大部被杀,只有刘备曾孙刘玄逃到蜀地,汉赵甚至都找不到一个刘备子孙作标榜,时隔四百余年后又有刘备子孙绵延于幽州昌平县非常值得怀疑;而唐朝崇尚门第是社会风气,冒附先贤,谬托名门以自重比比皆是,新旧唐书《刘济传》中均不取刘济为刘备后裔。[78][79]
後世紀念
紀念建筑
- 陵墓:劉備墳墓在成都市汉昭烈庙內的惠陵。但有說法是在重慶奉節和四川彭山的蓮花壩。
- 廟宇:成都市汉昭烈庙、山西省陽泉市劉備廟、台灣大溪劉備廟。
- 楼桑庙三义宫:位于河北省涿州市劉備故里,為紀念“桃園結義”所建。
藝術形象
三國演義
小说《三国演义》为塑造人物性格,将刘备描写成极仁爱的君主,但却爱哭,甚至有歇后语说:「刘备的江山 ——哭出来的」,基本上有关三国的歇后语,多为演义,比方「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然则史实上并无摔阿斗,此外演义为衬托诸葛亮、关羽等人才能,贬低了刘备军事之能。且《三国志》记载刘备“喜怒不形于色”,据史可考的哭泣次数也远少于曹操、孙权,反而是较血气方刚、蛮勇豪迈之人。
《三国演义》虚构了从刘胜到刘备的每一代家谱,称献帝核对家谱后发现刘备按辈分是自己的叔父,尊称刘备为皇叔,《三国演义》也多处用“刘皇叔”指代刘备。事实上若将《三国演义》所记家谱对照汉朝君主世系,刘备当为献帝孙辈。且《三国志》等史料并未详细记载刘备世系,也无载献帝尊刘备为皇叔之事。
劇曲
劇曲中的劉備為老生所演,而劇目取材於《三國演義》,例如《劉備過江招親》、《甘露寺》等劇目。
电视剧
- 1976年--香港麗的電視《三國春秋》,劉備由陳振華飾演。
- 1985年--湖北电视台電視劇《諸葛亮》,劉備由黃家德飾演。
- 1985年--香港亞洲電視電視劇《諸葛亮》,劉備由熊德诚飾演。
- 1992年--中國大陸太原电视台電視劇《關公》(別名:《關公傳奇》),劉備由肖国隆飾演。
- 1994年--中央电视台《三国演义》,刘备由孙彦军饰演。
- 1996年--華視《关公》,劉備由張復健飾演。
- 1999年--电视剧《曹操》,劉備由沈保平飾演。
- 2001年--陈凯歌导演《吕布与貂蝉》,刘备由保剑锋饰演。
- 2004年--郑克洪导演《武圣关公》,刘备由黄湘阳饰演。
- 2006年--电视剧《貂蝉》,劉備由肖国隆飾演。
- 2009年--八大《終極三國》,劉備由陳德修飾演。
- 2010年--中央电视台《三国》,刘备由于和伟饰演。
- 2012年--香港無綫電視《回到三國》,劉備由李國麟飾演。
- 2014年--胡玫导演《曹操》,刘备由杨威饰演。
- 2016年--湖南卫视《武神赵子龙》,刘备由严屹宽饰演。
- 2016年--腾讯《梦想三国》,刘备由李基昌饰演。
- 2017年--張永新導演《軍師聯盟》,劉備由王伯昭飾演。
- 2017年--優酷《終極三國》,劉備由SpeXial-偉晉飾演。
- 2017年--电视剧《小戏骨之放开那三国》,劉備由祁晟原飾演。
- 2017年--电视剧《少儿也三国》,劉備由谢添亦飾演。
- 2022年--網路劇《大話三國之三國志霸道》,劉備由金志遙飾演。
- 2023年--網路劇《大話三國2之三國志霸道》,劉備由金志遙飾演。
- 2023年--日本富士電視台電視劇《派對咖孔明》,劉備由藤岡靛飾演。
電影
- 1957年《關公千里送嫂》,劉備由張醒非飾演。
- 1957年《關公守華容 劉備過江招親》,刘备由張活游飾演。
- 1968年《桃園三結義》(台灣國益影業公司),劉備由曹健飾演。
- 1996年《诸葛孔明》,劉備由梁斌飾演。
- 1998年《超時空要愛》,劉以達飾演的大飛,在跨越時空回到古代三國後化身劉備。
- 1999年《一代枭雄曹操》,劉備由梁斌飾演。
- 2008年《三國之見龍卸甲》,劉備由岳華飾演。
- 2008年《赤壁》,劉備由尤勇飾演。
- 2009年《赤壁:決戰天下》,劉備由尤勇飾演。
- 2010年《越光寶盒》,劉備由元彪飾演。
- 2010年《關雲長》,劉備由方中信飾演。
- 2018年《魔国志I之黄巾之乱》,劉備由何育骏飾演。
- 2020年《新解釋·三國志》, 劉備由大泉洋飾演。
- 2020年《赵云传之龙鸣长坂坡》, 劉備由沈雪炜飾演。
- 2020年《赵子龙》, 劉備由杨舒枫飾演。
- 2020年《青龙偃月刀》, 劉備由董彦麟飾演。
- 2021年《真·三國無雙》, 劉備由楊祐寧飾演。
遊戲
- 三國無雙
- 真三國無雙
- 三國志
- 吞食天地
- 三國志英傑傳
- 三國群英傳
- 幻想三國誌II
- 無雙OROCHI系列(光榮公司開發,遠藤守哉配音)
- 神魔之塔(Tower of Saviors)
- 三国杀
- 三国志•战略版
- 破局:三國終章
- 妖怪三国志国盗りウォーズ
- 臥龍:蒼天隕落
動漫作品
- 1971年《三國志》(橫山光輝)
- 1983年《天地吞食》(本宮宏志)
- 1992年《新SD戰國傳 地上最強篇》白龍頑馱無(劉備為原型角色)
- 1992年《三國志》
- 1994年《蒼天航路》(王欣太)
- 2001年《火鳳燎原》(陳某)
- 2003年《一騎當千》劉備玄德
- 2007年《BB戰士三國傳》劉備高達/翔烈帝劉備
- 2009年《三國演義》
- 2012年《紙箱戰機》LBX劉備
- 2012年《閃電十一人GO2 時空之石》
(主人公在進行時空跳躍時,曾經拜訪劉備。並與之極限合體(遊戲術語))
- 2019年《三国演义》
- 2019年《SD高達世界 三國創傑傳》劉備獨角獸高達
- 2018年《妖怪三國志竊國戰爭》
- 2022年《幻想三國誌 -天元靈心記-》
- 2022年《派對咖孔明》(回憶,聲:浪川大輔)
参考文献
- ^ 《晉書·王彌傳》 : 元海謂彌曰:「孤本謂將軍如竇周公耳,今真吾孔明、仲華也。烈祖有云:'吾之有將軍,如魚之有水。'」
- ^ 陈寿. 《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張作耀. 《劉備傳》.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
- ^ s:資治通鑒 (胡三省音注)/卷069
- ^ 《三国志·蜀書·先主传第二》:先主姓劉,諱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也。勝子貞,元狩六年封涿縣陸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 〈典略曰:備本臨邑侯枝屬也。〉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舉孝廉,官至東郡范令。
- ^ 《水經注·巨馬水》容城縣條:又東逕涿縣酈亭樓桑里南,即劉備之舊里也。
- ^ 《三国志·蜀書·先主传第二》
- ^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第二》:而瓚深與先主相友。瓚年長,先主以兄事之。
- ^ 《三國志》卷32注引《典略》:平原劉子平知備有武勇,時張純反叛,青州被詔,遣從事將兵討純,過平原,子平薦備於從事,遂與相隨,遇賊於野,備中創陽死,賊去後,故人以車載之,得免。後以軍功,為中山安喜尉。
- ^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第二》:頃之,大將軍何進遣都尉毌丘毅詣丹楊募兵,先主與俱行,至下邳遇賊,力戰有功,除為下密丞。復去官。
- ^ 英雄記:灵帝末年,备尝在京师,复与曹公俱还沛国,募召合众。会灵帝崩,天下大乱,备亦起军,从讨董卓。
- ^ 呂布出身五原郡,劉備出身涿郡,皆屬漢朝疆界北方邊境之地
- ^ 《太平御覽》卷838引《英雄記》:(呂)布令韓暹、楊奉取劉備地麥,以為軍資。
- ^ s:三國志/卷01#武帝曹操
- ^ 《三國志》卷36注引《蜀記》:初,刘备在许,与曹公共猎。猎中,众散,羽劝备杀公,备不从。及在夏口,飘飖江渚,羽怒曰:"往日猎中,若从羽言,可无今日之困。"备曰:"是时亦为国家惜之耳;若天道辅正,安知此不为福邪!"
- ^ 三國志·先主傳、三國志·武帝紀同
- ^ 《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七引《s:英雄记》:曹操与刘备密言,备泄之于袁绍,绍知操有图己之意。操自咋其舌流血,以失言戒后世。
- ^ 18.00 18.01 18.02 18.03 18.04 18.05 18.06 18.07 18.08 18.09 18.10 18.11 18.12 18.13 18.14 18.15 18.16 18.17 18.18 18.19 18.20 18.21 18.22 18.23 18.24 18.25 18.26 18.27 18.28 18.29 18.30 18.31 18.32 18.33 18.34 18.35 18.36 18.37 18.38 18.39 18.40 18.41 18.42 18.43 18.44 18.45 18.46 18.47 18.48 18.49 18.50 18.51 18.52 18.53 18.54 18.55 18.56 18.57 18.58 18.59 18.60 18.61 18.62 18.63 18.64 18.65 18.66 18.67 18.68 18.69 18.70 18.71 18.72 18.73 18.74 18.75 18.76 18.77 18.78 18.79 18.80 18.81 18.82 18.83 18.84 18.85 18.86 朱大渭、梁滿倉. 《一代軍師——諸葛亮(上部)》. 台北市: 麥田出版. 2009 [2007].
- ^ s:三國志/卷35#諸葛亮記載前出師表有言「爾來二十有一年矣」。裴松之據此認為:「劉備以建安十三年敗,遣亮使吳,亮以建興五年抗表北伐,自傾覆至此整二十年。然則備始與亮相遇,在敗軍之前一年時也。」s:資治通鑒 (胡三省音注)/卷065亦記三顧茅廬在建安十二年,即西元207年。
- ^ 「還是」乃現代人所加。s:三國志/卷35#諸葛亮:先主曰:「善!」於是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
- ^ 諸葛亮. 故事 卷五 遺蹟篇. 《諸葛亮集》. 北京: 中華書局. 1960.
何宇度《益部談資》:「先主寓荊州。從南陽大姓晁氏貸錢千萬,以為軍需。諸葛孔明作保,券至宋猶存。」
- ^ s:三國志/卷32#先主 劉備:曹公南征表,會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請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聞之,遂將其眾去。過襄陽,諸葛亮說先主攻琮,荊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
- ^ s:三國志/卷32#先主 劉備傳注引《典略》曰:備過辭表墓,遂涕泣而去。
- ^ 陳壽. 《三國志》. 北京: 中華書局. 1959.
先主曰:「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 ^ s:三國志/卷32#先主 劉備:曹公以江陵有軍實,恐先主據之,乃釋輜重,輕軍到襄陽。聞先主已過,曹公將精騎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及於當陽之長坂。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曹公大獲其人眾輜重。先主斜趨漢津,適與羽船會,得濟沔,遇表長子江夏太守琦眾萬餘人,與俱到夏口。
- ^ s:三國志/卷32#先主 劉備傳注引《江表傳》曰:備大喜,進住鄂縣,即遣諸葛亮隨肅詣孫權,結同盟誓。
- ^ s:三國志/卷54#魯肅:備遂到夏口,遣亮使權,肅亦反命。
- ^ s:三國志/卷01#武帝 曹操:十二月,孫權爲備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備,至巴丘,遣張憙救合肥。權聞憙至,乃走。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
- ^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引《九州春秋》:统说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於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备曰:“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义於天下者,吾所不取也。”统曰:“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於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备遂行。
- ^ s:三國志/卷01#武帝 曹操:冬十月,公征孫權。
- ^ s:三國志/卷32#先主 劉備:明年,曹公征孫權,權呼先主自救。先主遣使告璋曰:「……」乃從璋求萬兵及資(寶),欲以東行。璋但許兵四千,其餘皆給半。
- ^ 《太平御覽》卷346引《零陵先賢傳》:劉璋請劉備。璋將楊懷數諫。備請璋子禕及懷,酒酣,備見懷佩匕首,備出其匕首謂曰:「將軍匕首好,孤亦有,可得觀乎?」懷與之,備得匕首謂懷曰:「汝小子何敢間我兄弟之好邪?」懷罵言未訖,備斬之。
- ^ s:三國志/卷01#武帝曹操:三月,公西征張魯,至陳倉,將自武都入氐
- ^ s:三國志/卷01#武帝曹操:十一月,魯自巴中將其餘衆降。
- ^ s:三國志/卷32#先主 劉備:二十年,孫權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報欲得荊州。先主言:「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權忿之,乃遣呂蒙襲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先主引兵五萬下公安,令關羽入益陽。是歲,曹公定漢中,張魯遁走巴西。先主聞之,與權連和,分荊州、江夏、長沙、桂陽東屬,南郡、零陵、武陵西屬,引軍還江州。
- ^ 兩千年中西曆換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魏黃初二年,曹丕已代漢稱帝,劉備仍用漢建安年號(惟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故補。
- ^ 《三国志·赵云传》引《云别传》: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先主不听,遂东征。
- ^ 《零陵先贤传》:是时中夏人情未一,闻备在蜀,四方延颈。而备锐意欲即真,巴以为如此示天下不广,且欲缓之。与主簿雍茂谏备,备以他事杀茂,由是远人不复至矣。
- ^ 陳壽.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第五》. 北京: 中華書局. 1959.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 ^ 陳壽.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第五》. 北京: 中華書局. 1959.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 ^ 41.0 41.1 41.2 41.3 陳壽. 《三國志》. 北京: 中華書局. 1959.
- ^ 陳壽.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第五》三國志注引孫盛評. 北京: 中華書局. 1959.
孫盛曰:「夫杖道扶義,體存信順,然後能匡主濟功,終定大業……備之命亮,亂孰甚焉!世或有謂備欲以固委付之誠,且以一蜀人之志。君子曰,不然;苟所寄忠賢,則不須若斯之誨,如非其人,不宜啟篡逆之塗。是以古之顧命,必貽話言;詭偽之辭,非託孤之謂。」
- ^ 陳壽.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第二》. 北京: 中華書局. 1959.
先主病篤,托孤於丞相亮,尚書令李嚴為副。
- ^ 陳壽.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第二》三國志注引《諸葛亮集》. 北京: 中華書局. 1959.
臨終時,呼魯王與語:「吾亡之後,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與丞相共事而已。」
- ^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中提及劉備駕崩於章武三年夏四月癸巳,然查章武三年四月並無癸巳日;後文諸葛亮對劉禪的上言稱劉備駕崩之日為「今月二十四日」,且四月二十四日為壬午日,則前文陳壽的記載恐為誤記。
- ^ 朱大渭、梁滿倉. 《一代軍師——諸葛亮(下部)》. 台北市: 麥田出版. 2009 [2007].
- ^ 陈剑. 刘备葬在哪里?. 天府新论. 1985, (3): 44–45. ISSN 1004-0633. CNKI TFXL198503014. NCPSSD 1002307259.
- ^ 《越缦堂读书记·同治甲戌·十月三十日》:刘元海僭位时,下令称绍修三祖之业,追尊蜀后主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案五宗者,文帝太宗、武帝世宗、宣帝中宗、明帝显宗、章帝肃宗也。元帝号高宗,成帝号统宗,以议出王莽,中兴时已去之。(宣帝中宗之号,亦莽所议加,故光武时复特诏追尊孝宣皇帝为中宗,后汉书本纪中特书之,以见非用莽之议。)和安顺桓四帝,亦有穆恭敬威四宗号。董卓时因蔡邕议四帝无功德,亦去其号,故元海此令,自高帝光武外,亦止举文武宣明章五帝功烈之盛,所谓五宗,无可疑矣。惟三祖则汉自高帝号太祖、光武号世祖外,无称祖者。而《王弥传》载元海谓弥之言,称昭烈为烈祖。三国时魏吴皆有祖宗之号,(孙坚号始祖,权号太祖。)惟蜀汉昭烈以天下未一,谦而不居,疑烈祖之号亦元海所追尊,与谥后帝为孝怀同出一时,史失载耳。
- ^ 《章氏遗书·卷四·知非日札》:汉昭烈皇帝庙号太宗,见本传诸葛亮请宣遗照表。人多习而不查,按孝文帝庙号太宗,不嫌重耶?
- ^ 《三国志集解·卷三十二·先主传》:按章说似不足据,如庙号太宗,本传无不书之理。
- ^ 郭善兵,《中国古代帝王宗庙礼制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52页,ISBN 7-01-006182-3
- ^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馀,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於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
- ^ 《初學記·第十八》引【晉《孫楚牽招碑》】:君與劉備少長河朔,英雄同契,為刎頸之交。因恐為時所忌,每自酌損,在乎季孟之間。
- ^ 《太平御覽·人事部五十·交友四》引孫楚《牽招碑》曰:初,君與劉備少長河朔,英雄同契,爲刎頸之交。有橫波截流、拊翼橫飛之志。俄而委質于太祖,備遂鼎足于蜀漢。所交非常,爲時所忌,每自酌損乎季孟之間。
- ^ 東晉 裴啟 《語林》:「孫策年十四,在壽陽詣袁術,始至,俄而外通:「劉豫州備來。」孫便求去,袁曰:「劉豫州何關君?」答曰:「不爾,英雄忌人。」即出,下東階,而劉備從東階上。但得轉顧視孫足行,殆不復前矣。」
- ^ 《世說新語 識鑒》:曹公問裴潛曰:「卿昔與劉備共在荊州,卿以備才如何?」 潛曰:「使居中國,能亂人,不能為治。若乘邊守險,足為一方之主。」
- ^ 《三國志·田豫傳》:劉備之奔公孫瓚也,豫時年少,自託於備,備甚奇之。備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歸,備涕泣與別,曰:「恨不與君共成大事也。」
- ^ 《三國志·諸葛亮傳》: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并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
- ^ 《三國志·趙雲傳》引《雲別傳》:初,先主之敗,有人言雲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龍不棄我走也。」
- ^ 《三國志·糜竺傳》:芳為南郡太守,與關羽共事,而私好攜貳,叛迎孫權,羽因覆敗。竺面縛請罪,先主慰諭以兄弟罪不相及,崇待如初。竺慚恚發病,歲馀卒。
- ^ 《三國志·黃權傳》:有司執法,白收權妻子。先主曰:「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待之如初。
- ^ 《三國志·卷四十五·蜀書十五·鄧張宗楊傳第十五》:(張存)以荊州從事隨先主入蜀,南次至雒,以為廣漢太守。存素不服龐統,統中矢卒,先主發言嘉歎,存曰:「統雖盡忠可惜,然違大雅之義。」先主怒曰:「統殺身成仁,更為非也?」免存官。頃之,病卒。失其行事,故不為傳。 《季漢輔臣贊》
- ^ 《三國志·蜀書·周群傳》:初,先主與劉璋會涪時,裕為璋從事,侍坐。其人饒須,先主嘲之曰:「昔吾居涿縣,特多毛姓,東西南北皆諸毛也,涿令稱曰'諸毛繞涿居乎'!」裕即答曰:「昔有作上黨潞長,遷為涿令(涿令)者,去官還家,時人與書,欲署潞則失涿,欲署涿則失潞,乃署曰'潞涿君'。」先主無須,故裕以此及之。
- ^ 《三國志·蜀書·周群傳》:裕又私語人曰:「歲在庚子,天下當易代,劉氏祚盡矣。主公得益州,九年之後,寅卯之間當失之。」人密白其言。
- ^ 諸葛亮集載先主遺詔敕後主曰:「朕初疾但下痢耳,後轉雜他病,殆不自濟。人五十不稱夭,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复恨,不復自傷,但以卿兄弟為念。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脩,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讀漢書、禮記,間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聞丞相為寫申、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送,道亡,可自更求聞達。」臨終時,呼魯王與語:「吾亡之後,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與丞相共事而已。」
- ^ 諸葛亮 《答惜赦》:先帝亦言,吾周旋陳元方、鄭康成間,每見啟告,治亂之道悉矣,曾不語赦也。若劉景升、季玉父子,歲歲赦宥,何益於治也!
- ^ 《三國志·魏志·荀彧傳》引《獻帝春秋》:(荀)彧卒於壽春,壽春亡者告孫權,言太祖使彧殺伏后,彧不從,故自殺。權以露布於蜀,劉備聞之,曰:「老賊不死,禍亂未已。」
- ^ 《襄陽記》: 許汜與劉備並在荊州牧劉表坐,表與備共論天下人,汜曰:「陳元龍湖海之士,豪氣不除。」備謂表曰:「許君論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為善士,不宜虛言;欲言是,元龍名重天下。」備問汜:「君言豪,寧有事邪?」汜曰:「昔遭亂過下邳,見元龍。元龍無客主之意,久不相與語,自上大床臥,使客臥下床。」備曰:「君有國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主失所,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採,是元龍所諱也,何緣當與君語?如小人,欲臥百尺樓上,臥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間邪?」
- ^ 《世语》.
《世语》:备屯樊城,刘表礼焉,惮其为人,不甚信用。曾请备宴会,蒯越、蔡瑁欲因会取备,备觉之,伪如厕,潜遁出。所乘马名的卢,骑的卢走,堕襄阳城西檀溪水中,溺不得出。备急曰:"的卢:今日厄矣,可努力!"的卢乃一踊三丈,遂得过,乘浮渡河,中流而追者至,以表意谢之,曰:"何去之速乎!"
- ^ 《典略》:「平原劉子平知備有武勇,時張純反叛,青州被詔,遣從事將兵討純,過平原,子平薦備於從事,遂與相隨,遇賊於野,備中創陽死,賊去後,故人以車載之,得免。後以軍功,為中山安喜尉。」
- ^ 曹操問裴潛:「卿前與劉備俱在荊州,卿以備才略何如?」裴潛:「使居中國,能亂人,不能為治。若乘邊守險,足為一方之主。」
- ^ 72.0 72.1 72.2 72.3 72.4 呂思勉. 《三國史話》. 香港: 商務印書館. 2009.
- ^ 《三国志 蜀书四 二主妃子传第四》
- ^ 《三国志 蜀书二 先主传第二》曹公表先主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是岁建安元年也。建安元年也。先主与术相持经月,吕布乘虚袭下邳。下邳守将曹豹反,间迎布。布虏先主妻子,先主转军海西。
- ^ 《三国志 蜀书五 诸葛亮传第五》瞻字思远。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与兄瑾书曰:“瞻今已八岁……年十七,尚公主,拜骑都尉。
- ^ 《三国志 蜀书十四 蒋琬费祎姜维传第十四》子承嗣,为黄门侍郎。承弟恭,尚公主。【裴注《祎别传》曰:恭为尚书郎,显名当世,早卒。祎长女配太子璿为妃。】
- ^ 《三国志 蜀书六 关张马黄赵传第六》子兴嗣。兴字安国,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弱冠为侍中、中监军,数岁卒。子统嗣,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以兴庶子彝续封。
- ^ 姜纬堂《逝日留痕》 99-101
- ^ 另刘济弟刘澭墓志又称刘灵助为自己的十一世祖。
外部链接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编辑]
參見
刘备 出生于:161年逝世於:223年
| ||
---|---|---|
統治者頭銜 | ||
前任: 孝愍皇帝 劉協 |
— 名义上的 — 漢朝皇帝 221年-223年 |
繼任: 孝怀皇帝 劉禪 |
蜀地君主 221年-223年 | ||
新頭銜 | 蜀漢皇帝 221年-22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