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棧羊法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棧羊法,是中國古代農業的一種飼養方法。

中國古代,農民飼養羊隻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食用。他們因此發展出棧羊法以在屠宰舍飼羊隻之前催肥牠們。[1]據明代徐光啟農政全書》記載,當農民購買一群羯羊後,便會給牠們細切好需要與少量的糟水拌勻的乾草。經過五至七日後,他們逐漸地加入同樣用稠糟水拌勻磨破的黑豆作為飼料。在每次餵飼羊隻的時候,乾草的份量不可以太多。因為牠們不會吃太多乾草。另外,草料又不能肥美和加水。加水的話便會令到羊隻進食草料後變瘦,又會時常排出小便。一日可以上草六至七次,但羊隻不可以吃得太飽。因為這會對牠們產生傷害。至於欄圈亦要常常保持潔淨。在一年之內,由於餵飼青草會使羊隻腹瀉變瘦,而之後不會再食枯草,所以農民不會以青草做飼料。[註 1]

注釋

  1. ^ 明代徐光啟《農政全書》卷四十一〈牧養〉原文記述:「《便民圖》曰:棧羊法:向九月初,買脿羯羊。多則成百,少則不過數十空。初來時與細切乾草,少著糟水拌。經五七日後,漸次加磨破黑豆,稠糟水拌之。每羊少飼,不可多與,與多則不食,可惜草料,又兼不得肥。勿與水,與水則退脿溺多。可一日六七次上草,不可太飽,太飽則有傷,少則不飽,不飽則退脿。欄圈常要潔淨,一年之中,勿餵青草,餵之則減脿破腹,不肯食枯草矣。」。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