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达拏
崔达
生平
崔达拏温良清谨,有学识,年幼时就很聪明[1][2],十三岁时,崔暹就让他对着馆客权会行弟子的礼节,崔暹命令权会教崔达拏《周易》两字,崔暹召集朝廷权贵名流,让崔达拏登上高座开讲,赵郡人睦仲让假装自愧不如,崔暹大喜,将睦仲让升任司徒中郎,邺城人为此说:“讲义两行,得官中郎。”[3][4][5][6]崔达拏十多岁时就会写五言诗,当时东魏与南梁互相通好,南梁派遣的使者来访问东魏,住在馆舍中,崔暹把崔达拏的几首诗拿给朝中有才学的官员看,又准备拿给南梁的使者看,其他人畏惧崔暹,都随声附和,只有阳休之正色说:“你儿子聪明,将来能成大器。但是小孩写的文章,恐怕不可以给远方来的客人看。”[7]
当初,高澄想把最小的妹妹嫁给崔达拏,恰逢高澄去世,事情就搁置了。崔暹担任太常卿时,群臣在宣光殿饮宴,权贵外戚之子大多都在场,齐文宣帝高洋与他们一一谈话,在座位上亲自写信给崔暹说:“你贤能的儿子崔达拏,很有才学,我去世哥哥的长女乐安公主,是元魏皇帝的外甥女,对内对外都十分尊敬,超过我一众妹妹,我想完成大哥的遗愿,所以希望结为婚姻。”齐文宣帝就把乐安公主嫁给了崔达拏[8][9]。婚后,齐文宣帝询问乐安公主说:“崔达拏对你如何?”乐安公主回答说:“他对我很敬重,只是婆婆憎恶我。”齐文宣帝命令宫人把崔达拏的母亲召进宫,杀死之后将尸体投入漳水。北齐灭亡后,崔达拏杀掉乐安公主给母亲报仇[1][2]。
周武帝宇文邕平定北齐后,征召北齐中书监阳休之、吏部尚书袁聿脩、卫尉卿李祖钦、度支尚书元脩伯、大理卿司马幼之、司农卿崔达拏、秘书监源文宗、散骑常侍兼中书侍郎李若、散骑常侍兼给事黄门侍郎李孝贞、给事黄门侍郎卢思道、给事黄门侍郎颜之推、通直散骑常侍兼中书侍郎李德林、通直散骑常侍兼中书舍人陆乂、中书侍郎薛道衡、中书舍人元行恭、辛德源、王邵、陆开明十八人,命令他们与自己的车驾一起前往长安[10][11]。
北周时期,崔达拏官至御府大夫,大象年间被派往邺城,大象二年(580年)六月,尉迟迥发动叛乱,他任命开府、小御正崔达拏为总管长史,崔达拏只是文人,没有筹划谋略,举措不合法度,不能匡救援助,从起兵到战败总共历时68天,叛乱平定后,崔达拏被诛杀[12][13][14][1][2]。
家族
父亲
- 崔暹,北齐尚书右仆射、仪同三司
兄弟
- 崔波,隋朝荥阳郡赞治、徐州司马
参考资料
- ^ 1.0 1.1 1.2 《北齐书·卷三十·列传第二十二》:达拏温良清谨,有识学,少历职为司农卿。入周,谋反伏诛。天保时,显祖尝问乐安公主:“达拏于汝何似?”答曰:“甚相敬重,唯阿家憎儿。”显祖召达拏母入内,杀之,投尸漳水。齐灭,达拏杀主以复仇。
- ^ 2.0 2.1 2.2 《北史·卷三十二·列传第二十》:达拏温良廉谨,有识学。位仪同三司、司农卿,周御府大夫。大象中使邺,属尉迟迥起兵,以为总管司马。迥平,伏诛。初,文宣尝问乐安公主:“达拏于汝何似?”答云:“甚相敬,唯阿家憎儿。”文宣令宫人召达拏母入而杀之,投漳水。齐灭,达拏杀主以复仇。
- ^ 《北齐书·卷四十四·列传第三十六》:仆射崔暹引为馆客,甚敬重焉,命世子达拏尽师傅之礼,会因此闻达。
- ^ 《北齐书·卷三十·列传第二十二》:子达拏年十三,暹命儒者权会教其说《周易》两字,乃集朝贵名流,令达拏升高座开讲。赵郡睦仲让阳屈服之,暹喜,擢为司徒中郎。邺下为之语曰:“讲义两行得中郎。”
- ^ 《北史·卷三十二·列传第二十》:子达拏,年十三,令儒者权会教其解《周易》两字,乃集朝贵名流,命达拏高坐开讲。同郡眭仲让阳屈服之,暹用仲让为司徒中郎。邺下为之语曰:“讲义两行得中郎。”
- ^ 《太平御览·卷六百一十五·学部九》:《三国典略》曰:东魏崔暹子达拏年十三,暹令儒者教其说《周易》两字。乃集朝贵名流,达挐升高座开讲。赵郡睦仲让阳屈服之,暹大悦,擢仲让为司徒中郎。邺下为之语曰:“解义两行得中郎”。
- ^ 《北史·卷四十七 列传第三十五》:暹子达拏幼而聪敏,年十余已作五言诗。时梁国通和,聘使在馆,暹持达拏数首诗示诸朝士有才学者,又欲示梁客。余人畏暹,皆随宜应对,休之独正言:“郎子聪明,方成伟器。但小儿文藻,恐未可以示远人。”
- ^ 《北齐书·卷三十·列传第二十二》:初,世宗欲以妹嫁暹子,而会世宗崩,遂寝。至是,群臣宴于宣光殿,贵戚之子多在焉。显祖历与之语,于坐上亲作书与暹曰:“贤子达拏,甚有才学。亡兄女乐安主,魏帝外甥,内外敬待,胜朕诸妹,思成大兄宿志。”乃以主降达拏。
- ^ 《北史·卷三十二·列传第二十》:初,文襄欲以最小妹嫁与暹子达拏,会崩,遂寝。至是,宴于宣光殿,群臣多在焉,文宣谓暹曰:“贤子达拏甚有才学,亡兄长女乐安公主,魏帝外甥,胜朕诸妹,思成大兄宿志,故欲作婚姻。”乃以主降达拏。
- ^ 《北齐书·卷四十二·列传第三十四》:周武平齐,与吏部尚书袁聿修、卫尉卿李祖钦、度支尚书元修伯、大理卿司马幼之、司农卿崔达拏、秘书监源文宗、散骑常侍兼中书侍郎李若、散骑常侍给事黄门侍郎李孝贞、给事黄门侍郎卢思道、给事黄门侍郎颜之推、通直散骑常侍兼中书侍郎李德林、通直散骑常侍兼中书舍人陆乂、中书侍郎薛道衡、中书舍人高行恭、辛德源、王劭、陆开明十八人同征,令随驾后赴长安。
- ^ 《北史·卷四十七 列传第三十五》:周武帝平齐,与吏部尚书袁聿脩、卫尉卿李祖钦、度支尚书元脩伯、大理卿司马幼之、司农卿崔达拏、秘书监源文宗、散骑常侍兼中书侍郎李若、散骑常侍兼给事黄门侍郎李孝贞、给事黄门侍郎卢思道、给事黄门侍郎颜之推、通直散骑常侍兼中书侍郎李德林、通直散骑常侍兼中书舍人陆乂、中书侍郎薛道衡、中书舍人元行恭、辛德源、王邵、陆开明十八人同徵,令随驾后赴长安。
- ^ 《周书·卷二十一·列传第十三》:以开府、小御正崔达拏为长史,馀委任亦多用齐人。达拏文士,无筹略,举措多失纲纪,不能有所匡救。迥自起兵至败,六十八日。
- ^ 《北史·卷六十二·列传第五十》:及起兵,以开府、小御正崔达拏为长史,自余委任,亦多用齐人。达拏文士,无筹略,举措多失纲纪,不能匡救。迥自起兵至于败,凡经六十八日焉。
-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四·陈纪八》:迥末年衰耄,及起兵,以小御正崔达拏为长史。达拏,暹之子也,文士,无筹略,举措多失,凡六十八日而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