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富蘭那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富蘭那迦(Purnaka),又作富樓那富蘭那富羅那,佛陀弟子。為波羅奈國長者,與耶舍為友,後成為佛陀最初的弟子之一,證阿羅漢果。

生平

富蘭那迦(Purnaka),意譯為滿足,具足,是富蘭那迦長者的名字。

他生於波羅奈國,與長者耶舍為好友[1]。後隨耶舍出家,參加釋迦牟尼的僧團[2]。是最初成就的阿羅漢之一[3]

當佛陀滅度時,長老富蘭那正在南方遊行[4],來不及趕回。當他率領五百比丘回到王舍城時,第一次集結已經結束。他與大迦葉在戒律上有不同的意見[5][6],富蘭那認為他從佛陀所聽受的法也有收集的必要[7]。雖然大迦葉不同意他的見解,但他的意見也被收入集結中,列名為第二上座[8]

註釋

  1. ^ 《佛本行集經》卷36:「爾時,天竺波羅奈城,有四居士大富長者,最為殊勝善男子輩。何等為四?所謂第一名毘摩羅(隋言無垢),其第二者名修婆[目*侯](隋言善臂),第三名為富蘭那迦(隋言滿足),第四名為伽婆跋帝(隋言牛主)。」
  2.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六:「時波羅[病-丙+尼]斯城諸長者等。聞第一長者子耶舍,剃除鬚髮,被於法服,隨佛世尊而作弟子。其第二長者子,名曰富樓那。其第三長者子,名曰無垢。第四長者子,名曰驕梵拔提。第五長者子,名曰妙肩。聞耶舍出家,咸作是念:今耶舍童子,生於貴家。富有珍寶,身體端嚴,恒受快樂。捨其所好,為佛弟子。將知如來甚大威德,法亦微妙,我等應當剃除鬚髮,侍養如來,學受勝法。」
  3. ^ 《佛本行集經》卷36:「彼時世間成就一十一阿羅漢:第一世尊,二五比丘,三耶輸陀,及其在家最勝朋友四大長者善男子是。」
  4. ^ 印順長老〈王舍城結集的研究〉:「當王舍城的結集終了,銅鍱律、四分律、五分律,都有富蘭那長老,率領五百比丘,從南方來王舍城,與大迦葉重論法律的記載。這位富蘭那長老,五分律列為當時的第二上座。研考起來,這就是釋尊早期化度的第七位比丘,耶舍四友之一的富樓那(說法第一的富樓那,應為另一人)。富蘭那對大迦葉結集的提出異議,說明了王舍結集,當時就為人所不滿(這也就是界外大眾結集傳說的初型)。」
  5. ^ 《五分律》卷30:「時長老富蘭那在南方,聞佛於拘夷城般泥洹,諸長老比丘共集王舍城論比尼法。自與眷屬,如屈伸臂頃,來到眾中,語迦葉言:我聞佛泥洹上座比丘皆共集此論比尼法。為實爾不。迦葉答言:大德實爾。富蘭那言:可更論之。迦葉即如上更論。論已,富蘭那語迦葉言。我親從佛聞。內宿、內熟、自熟、自持食從人受、自取果食、就池水,受無淨人淨果除核食之。……我忍餘事,於此七條,不能行之。」
  6. ^ 《四分律》卷54:「時長老富羅那。聞王舍城五百阿羅漢共集法毘尼。即與五百比丘俱。往王舍城。至大迦葉所,語如是言:我聞大德與五百阿羅漢共集法毘尼。我亦欲豫在其次聞法。時大迦葉。以此因緣集比丘僧。為此比丘。更問優波離。乃至集為三藏。如上所說。彼言:大德迦葉。我盡忍可此事。唯除八事。大德。我親從佛聞。憶持不忘。佛聽內宿內煮自煮自取食。早起受食。從彼持食來。若雜果。若池水所出可食者。如是皆聽不作餘食法得食。」
  7. ^ 《銅鍱律》〈小品五百犍度〉:「君等結集法律,甚善,然我親從佛聞,亦應受持。」
  8. ^ 《五分律》卷30:「集比尼法時。長老阿若憍陳如為第一上座。富蘭那為第二上座。曇彌為第三上座。陀婆迦葉為第四上座。跋陀迦葉為第五上座。大迦葉為第六上座。優波離為第七上座。阿那律為第八上座。凡五百阿羅漢不多不少。是故名為五百集法。」